#工业机器人

她突然凑近问我:“你是搞制造的?具体做什么呀?” 我脊背一僵,手心冒汗,含糊道:“呃……就工厂里的……技术活……” 她眼睛一亮,语速加快:“你是搞自动化的吗?那种工业机器人编程,好酷!” 我低声说:“不是……” “那你是搞数控加工的?五轴联动那种?”她声音更兴奋了。 “不……” 我心虚到极点,目光开始躲闪。 她托着下巴思索:“难道是材料工程?搞复合新材?这可太有前途了。” 我艰难地摇了摇头。 她声音一顿,慢慢抬头看我:“你……不会是搞精密仪器设计的吧?是不是涉密项目?” 我喉结上下滚动,大脑空白:“不……不是。” 她眨眨眼,眼神逐渐带上了点同情和好奇:“那你到底在工厂里干嘛?” 我语气越来越小,仿佛被人扒光了站在聚光灯下:“……我做焊接的……” 空气突然凝固。 她的笑容停在了脸上,嘴角抽搐,缓缓重复:“你说……你搞焊接?” 我重重点头,像认罪:“是……是的。” 周围传来键盘声戛然而止的“啪”一声。 几个同事不自觉地往这边看,目光复杂。 她眉头微皱:“那不就是……拿焊枪的嘛?” 我下意识想辩解,声音却发颤:“不……不只是拿焊枪……” 她开始穿外套,起身要走:“没事啦,挺好的,踏实……” 我几乎是跪着拉住她衣角:“求你别走!我们焊接技术真的很重要!” 围观人群传来窃笑,我却顾不了那么多:“你知道吗?没有我们,航母的龙骨都焊不住!太空舱都封不严!焊接质量直接决定整个结构的安全和寿命!” 我声泪俱下:“高温高压环境下的超声波焊、激光焊、搅拌摩擦焊,每一种都要精度控制到0.1毫米以内!这不仅是体力活,更是精密科学!” 我抓着她的手,像抓着焊枪:“你以为只是冒火花?那是热传导、金属疲劳、晶粒重构、电流计算的极致体现!”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领导走来的脚步声,以及一声叹息:“又是搞焊接的……”
6个月前
中国制造2025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中国制造2025没人提了。 好消息是没人提的原因是它基本上已经完成了。 中国制造2025在去年,也就是2023年基本上已经完成。大部分超标完成。所以2025中国制造已经是一个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可以放进档案馆了。 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份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的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方面中国的市占率目标是从43%到65%,截止到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达57.2%。 航空航天装备:中国的C919大型客机开始服役,打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市场垄断,现在的订单已经高达1200架。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现已登顶全球,中国造船业的生产能力是美国的200多倍。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中国高铁独步天下。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世界第一,全产业链都很强。 电力装备: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效、最清洁的燃煤发电机组,我们还建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力发电机组、最高效的太阳能发电站、最剽悍的风力涡轮机,以及最先进、最大规模的远距离输配电网络。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国企业现在可以自主设计和制造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导磁共振系统,而且其价格仅为西方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拥有中国核心技术,比例从2020年的43%预计提高到2025年的65%。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通信设备、工业软件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大部分既定目标。 本来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是到2025年中国的产业层次要到第三等的制造业强国水平也就是韩国这个层次。 结果到了2024年的今天中国几乎是在同时挑战第三等的韩国,第二等的日德以及第一等的美国。 十年前,我们还是太保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