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时间价值
关注
马天翼
3周前
今天逛 Reddit 看到一条评论,特别有道理。 一个人觉得自己花了30分钟搭建了一套流程给他人,卖了200美元,觉得有点心虚。大概就是觉得自己没花太多时间,竟然人家付费给了这么多钱。 首先下面评论就是在鼓励他,有人看完觉得应该值得更贵,为什么竟然还打折卖了。 最令我感到触动的是一条评论,大致翻译如下: “收费的正当性不是来自你这次只花了 30 分钟,而是来自你为了能在 30 分钟内完成所付出的长期学习与试错”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686 条信息
#Reddit
#时间价值
#知识付费
#长期积累
#正向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铁锤人
3周前
我曾鄙视AI的产出,直到裸辞创业,才被现实狠狠打脸。 过去,我坚信“肯定比AI写得好”,这是技术人的骄傲,也是赚钱的陷阱。 为公司打工,一下午优化15%性能是本事。为自己打工,同样时间做个视频、换来3个客户才是生存。拿薪水,时间不值钱;自己干,每一秒都要创造价值,否则就饿死。 当你承认时间比代码更值钱,就会疯狂寻找“杠杆”,一套全新的高效作战系统,用最短时间,把价值传递给最多人。 过去,构建这套系统无比艰难。现在,AI Agent就是你的全能教练,即学即用,边干边学。 我的杠杆就是: 展示杠杆:用DemoGet录产品视频,全网分发。 营销杠杆:自建文案Agent,反复打磨、直击用户。 效率杠杆:用文档驱动编程,让非核心工作自动化。 下面给你们看看,我的 Agent 之前的 prompt。喜欢的话,我可以展开讲讲。
#AI
#创业
#效率杠杆
#时间价值
#agent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4周前
你知道为什么大多数人,一辈子翻不了身吗?不是因为没钱,而是没脑子。人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会思考。同样一件事,有人会反复琢磨,拆开逻辑,换角度打磨,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不同维度去衡量,可现实呢?市场上99%的人全是盯着眼前那点儿蝇头小利,今天赚了一点,就像中了头彩一样,笑的跟过年似的,明天赔了一点,就开始抱怨天抱怨地。他们的思维从来没超出过今天这两个字,没有人去想10年后我会变成什么样,20年后我的孩子会因为今天的选择过上什么生活,而我会,我会为了10年后的那个果今天选择咬牙吃下该吃的苦,我会为了未来的稳定眼下宁愿忍受孤独。这就是区别。 很多人总抱怨竞争压力大。但我告诉你,所谓的竞争其实根本不存在,你真以为大家都在和你争错了,99.99%的人压根儿就没进到赛道上,他们活的是什么样子?今天赚点钱就出去胡吃海喝,明天一亏就想着找人安慰,过两天又幻想靠一个消息翻身,整个人生活的像个盲盒,开出来啥算啥,可真正能沉下来做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的人有多少?几乎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这个社会,真正的对手屈指可数,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被淘汰了。所以啊,别再喊什么竞争激烈了,市场永远只会奖励会思考的人,永远不会可怜只会跟风的人。等十年之后回头看,你会发现今天你偷的懒,未来都会变成你最深的遗憾。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686 条信息
#个人成长
#长期主义
#独立思考
#摆脱平庸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1个月前
一图看懂:搞金融必须要知道的20张牌照 那么,什么是金融的本质? 就是三句话:一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 二是实际上就三个词“信用”、“杠杆”、“风险”; 三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如果不为实体经济 所以,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工具。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既然是工具,那么就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用的人,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刀能用来切菜,也能用来砍人,被砍的时候不能说刀是坏的,只能指责拿刀砍人的人。 金融这个工具如果用对了,就能创造巨大财富,比如著名的美国铁路运动,连苛刻的马克思都称赞说:“假如必须等待个人财产积累够才去修铁路,那恐怕直到如今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事给搞定了。” 正因为金融有这种财富放大效应,所以也一定会有人用其来谋取不法收入,比如2008年著名的次贷危机,就是华尔街一群极不负责的坏蛋,把极其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卖给没有资格的群众,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全球性的债务危机。 金融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有主要有三大功能。 一、为时间定价。 你一定听过“时间就是金钱”,“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话,我告诉你这些话都是真的。没错,时间是有价值的。 比如我们买房贷款。假如你看中了一处价值80万的房子,假如1万/平,首付24万,向银行贷款56万,假如利率是6.8%,为期30年,那么30年后你总共需要还银行131.436万元。也就说,你多还给银行的75.436万就是当初向银行借的56万块钱在这30年里的时间价格。也可以反过来看,30年后的131.436万相当于今天的56万。这个例子你用到了三种金融工具,货币(你的本金),银行贷款,实物资产(房子)。 在金融里面,时间就是金钱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时间都被度量成了有价格的商品,这个概念叫“货币的时间价值”。 比如: 还是刚才买房的例子,假如你买的这套房子是2007年北京的房子,那么现在值800万,在这里,时间把你当初24万变成了今天的800万。 你可以存在银行里,按照这种长期的、定存的利率来算的话(5年期存款平均定存利率5.85%),十年前你存的10万块钱,现在你可以拿到多少呢?大概是43.2万元。 你也可以把这这笔钱买股票,假设你买的是中石油,十年前的24万块钱剩下多少呢?9.6万块钱。 如果你当时很有眼光,买的是腾讯的股票,十年前的24万块钱变成了多少钱呢?现在是864万块钱。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金融工具随着时间的变化,对财富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价值创造,有的是价值毁灭,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虽然表面上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不同决策的影响,但是你往深层次想一想,你就会发现,这些财富数值的变化,其实是金融工具把我们拥有的相同时间(未来十年)进行了深度的加工,都化成了完完全全不一样的时间价值。 二、资金聚集 这是金融工具的第二个功能 -- 资金聚集。比如前文提到的美国铁路运动例子,在19世纪,大家都知道修完铁路后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铁路修好运费会下降20倍左右(相对陆运),很快便可以把当初修铁路的钱赚出来。 但是问题在于修铁路的钱去哪找? 华尔街想到了在美国发行债券或者股票,华尔街的经纪人在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后,将这些资本投入到美国的铁路建设中,他们拿着英国人的钱(英国人买了大量的债券和股票)去英国买钢铁回来修铁路,很快铁路就建成了,所以马克思才会发出那些感慨。 我们人一生下来都会面临很多约束的,第一个约束就是时间的约束,你顶多就活100岁了不得了,第二个约束就是资金约束。 但是人类的资金约束不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是会在某些关键的节点上面临着缺一大笔钱的困境。 比如对你个人来说,结婚,买房,生病,出国留学……在这些节骨眼上我们特别需要迅速地筹集一大笔资金。那么企业更是这样,创业的时候,研发投入,项目投产……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都需要依靠大量资金的助力。那么那些听上去更宏伟的事物呢?比如战争胜负,城市兴亡……这些会和金融无关,不需要资金的集聚吗? 在香帅的课程里提到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胜负手是“债券发行”,另一个是纽约繁荣背后也是金融“资金聚集的力量”,在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展开了,其实背后的过程跟美国的铁路运动一个模样。 没有近现代的金融工具和市场的发展,这种跨地区、跨时间的大规模资金集聚,其实根本就是没有办法想象的。 三、抵御风险 金融工具的第三个功能就是可以帮助人们抵御风险。风险其实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个部分。死亡、疾病、失业、汽车事故……这些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企业就更是如此了,农业是靠天吃饭的,工业的投入大,失败概率高,面临着很多的不确定性。 1、保险:让社会分担分散个体的风险 比如美国的农业保险。2012年的夏天,美国遭受了自195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玉米是受灾最严重的作物,中西部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但令人庆幸的是,美国的农业保险特别地发达,它是这么一个机制:全国所有的农户都缴纳一定的保费,一旦参保的农户发生问题,这些资金就会被用来补偿他们的损失。因为有了农业保险,所以在2012年这次罕见的天灾中,种玉米的农民发现,他们的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 所以说,保险这种风险共担的功能,让我们人类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对自然的依赖减小了,我们个体承受的风险也被分散到了社会群体中间。这是保险的功能。 2、股票:让更多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大家都知道,荷兰在17世纪的时候,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帝国,这个帝国的形成,其实是和一个金融工具的风险共担功能密切相关的 -- 股票。 16到17世纪的时候,荷兰有一个“东印度公司”,它想开拓远洋海上贸易,但是远洋贸易面临两个约束:第一,造船的耗资太大;第二,海上贸易的不确定性特别大,你要光靠船长或船员他们自己的力量就很难完成这样的探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聪明的荷兰人就设计了一套机制:他们让荷兰人民来购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只要你购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你就能按照认购的比例,分享东印度公司远洋贸易的利润,这就叫“利益共享”;但是万一探险失败的话,你投入的资金就算沉没了,这叫“风险共担”,通过这么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远洋贸易的资金风险就被分摊到了购买股票的国民身上。借此,东印度公司筹集了大量资金,船员们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胆地踏上了远征东方的航线,开创了荷兰的海上帝国时代。 所以,荷兰人第一个发明了股票这种金融工具。 三、风投、创投:让社会分担创业创新风险 现在最流行的风投、创投就对企业鼓励创新、创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多人下海创业,但是创业不是好玩儿的,它是九死一生的游戏,不要说普通人,就算是亿万富翁,一个不小心也可能倾家荡产。 所以我们会说,股票也好,风投也好,这些金融工具,都使得我们人类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个体、企业都被赋予了更大的能量,我们人类经济活动的范围也就被大大地拓展了。 我们再总结一下,金融作为一种工具,具有时间定价,资金聚集和抵御风险三个功能。但能不能用好这个工具,得看你的本事了。我用交通工具来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简单的金融工具比如买保险、买理财产品,买房贷款之类,有点类似学自行车,大部分人只要花点时间学一学都会,但复杂点的金融工具,比如股票、期权,期货或者各种眼花缭乱的衍生品,就有点类似开飞机了,不是随便学学就会的,进入门槛很高。 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包括我,之所以一提金融就觉得是洪水猛兽,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对其有清楚的认识,却容易受财富聚集传奇的诱惑进而参与不适合的金融投机,就像你没有驾照就开车上高速一样,出事是大概率事件。这种受金融伤害的事情像传染病一样容易传导,进而产生普遍性的误解。 你想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工具,取决你的目标,工具一定要跟目标匹配,才能发生效用。比如你是想创业的,那么发行股票,寻找风头创投等是在考虑之内。如果只是想财富的保值增值,那么房子,股票,债券等是在考虑之列,但不管如何,你最好得先看说明书,考得驾照再上路,不然,这些工具就会变成价值毁灭。
#金融工具
#风险管理
#时间价值
#资金聚集
#实体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王川 Chuan
1个月前
判断自己是否在增长, 有两个关键角度: 第一,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还可以复用,还可以继续让你受益?如果不是,你可能只是在挣扎,而不是在增长。 第二,你现在做的事情,是否存在毁灭性的风险?如果是,即使短期有收益,也是无法长期增长的赌博而已。 把这两个要素把握好,稍微给点时间,五年以上,你自己都会对于自己的增长幅度感到惊讶。
#长期主义
#复利效应
#风险控制
#个人成长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Bitcoin.不求人
1个月前
当你有了500-1000万本金,你靠自己开个小店、搞个自媒体、自己给人上课培训,很难再赚另一个500-1000万,这个阶段,游戏的玩法就变了,就要靠投资和复利的威力、靠钱来生钱了! 按照复利模拟表,如果年均10%的投资收益率,差不多7.5年翻一倍,15年翻4倍,这意味着,如果你40岁的时候靠打工和做小生意辛苦打拼攒够了500万本金,55岁可以变成2000万,70岁可以变成8000万,85岁可以变成3.2亿…… 按照复利模拟表,如果年均15%的投资收益率,差不多5年可以翻一倍,这意味着,如果你40岁攒够了500万本金,50岁时500万可以变成2000万,60岁时可以变成8000万,70岁可以变成3.2亿,80岁12.8亿,85岁…… 靠做小生意,你是不大可能在80多岁拥有几亿甚至几十亿身家的,这就是“既饶争时”的意义!有钱人比的是眼光和时机! 但是,一定要活得足够久。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686 条信息
#投资理财
#复利
#财富增值
#时间价值
#长期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Bitcoin.不求人
1个月前
这些年,我始终守着一盏灯——价值。 哪怕21-22年持仓跌得暗无天日,哪怕风口上的泡沫币涨得令人眼红,我也没动摇过。 投资哪有那么多花哨?大道至简,唯价值不破。 只要基本面没烂透,技术面没疯上天,我就愿意等。 输赢都是短期的噪音,时间才是真正的裁判。 守得住寂寞,才接得住繁华。
#价值投资
#长期主义
#基本面
#时间价值
#反向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铁锤人
1个月前
我在北京的时候,去拜访过一位老大哥。 我当时没赚到什么钱,胖到 180 斤,每天失眠到两点,见人就问成功秘籍。 所以大哥的成功秘籍是什么呢? 他是这么对我说的:人生只要做对几次关键决策就行,其他时间不必要这么紧绷。 我在想,大哥已经功成名就了,自然可以放松自己😊,他财力雄厚,可以不断犯错!我啥也没有,可不能做错任何一个决定。 几个月过去了,我愈发觉得大哥说的是对的。 要求自己每时每刻表现很好,总体来说反而会容易失败。 人的脑力和心力其实是有限的,假如每天都纠结在一些旁枝末节的问题上,重要的事情还没来,就脑力和心理消耗殆尽了。等需要良好状态做出关键抉择时候,反而臭棋百出。 举个例子,我前段买了充电宝,我到处比价三个小时,最后节约了 30 元。 30 元,承包了我 3 个小时。我最近给别人做咨询,1 个小时收款 800 元😅。 我相信不少人有类似的经历。 但为什么大部分人能比价 2 个小时呢? 这我们受到教育有关系。 我们在同一个教育体系下,每分必争,就是为了上个好学校。这种惯性带来到上班,为了把自己工作做好,避免被甩锅,我们小心谨慎,不敢犯一点错。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被培养了努力优化一些旁枝末节。说好听一点,叫专业,说难听一点叫没有格局和视野,是人矿。 然后,消费主义的侵袭,房贷压力,最后内卷加剧了我们这些局部优化的倾向。我们被过度消耗,最后以至于关键时候,臭棋百出。 但人生就那么几次大机会,疲于奔命,状态不好,那也只能认了。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给自己的时间定个价格,给自己的每个决策定个时间。 比如说,买这个充电宝,最多就差价 80 元,假如一个一个小时值 800 元,那就 80 元的插件只值 6 分钟,6 分钟后找不到好的就下单了😂 这种方式,对脑力和心力的消耗将会显著降低。 生活质量也会明显提升💪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686 条信息
#北京
#成功秘籍
#关键决策
#内卷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banboo
1个月前
方法不值钱,网上都有;工具也不值钱,用 AI 能很快做出来;但是我的时间很贵,你花钱买的只是我的时间,加入团购就不贵啦。
#时间价值
#知识付费
#AI工具
#团购优惠
#省钱攻略
分享
评论 0
0
哥飞
1个月前
如果给你50块钱,让你2小时手机、电脑都不能联网,你愿意吗? 同样的问题,再换个角度问,两小时飞机航程,花50元买上网服务,你愿意吗? 我买了两次之后悟出来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50块钱也还好,不算贵。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有需求。 如之前有位字节的朋友跟我说,他坐飞机就只买有空中网络的航班,作为一个销售失联几小时带来的损失绝对大于50块钱。
#飞行上网
#时间价值
#需求导向
#成本效益
#移动办公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赚快钱的本质,就是冒着非常大的gamma,面临一下子波动随时破产风险 赚慢钱的本质,就是顶着非常大的delta,和时间做朋友 few understand this
#赚快钱
#高风险
#赚慢钱
#时间价值
#投资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迈克 Mike Chong
2个月前
最近有很多人想找我聊天。这挺好,但是如果免费的话,我觉得大家都不太珍惜自己的时间,也不太珍惜对方的观点。 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就开始对我的时间和咨询收费了。现在起步价还是比较优惠的,远低于我个人的时薪。 链接如下:
#咨询收费
#时间价值
#个人时薪
#珍惜时间
#观点交流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2个月前
有些人明明能力没你强,偏偏赚得比你多? 不是努力没用,是你的努力没变成 “产品” 。 以前我总觉得是自己不够拼,直到搞独立开发这一两年才想明白。 为啥产品这么重要? 打工是拿时间换钱,干一天赚一天的,这是加法;但产品不一样,一次打磨好,能卖给无数人,一份精力赚一万份的钱,这才是乘法效应。 而且零散的能力太容易被忽略了 —— 但如果是个清晰的产品,比如 “3 天就能上手的剪辑课”,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能给啥,合作、成交都顺理成章,这就是给信任做了减法。 最关键的是,时间卖出去就没了,但你做的产品、攒的用户、攒下的口碑,都是能沉淀的资产,越往后越值钱。 那普通人怎么把努力 “产品化”? 我自己踩过不少坑,总结出这三步,亲测有用: 1.先搞清楚你能干啥 把会的技能、攒的经验、甚至特别痴迷的爱好都列出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最擅长啥?做啥的时候最有劲儿?现在市场缺啥?三个圈重叠的地方,就是你的 “冠军单品”。 2.赶紧搞个 “粗糙原型” 出来 别等完美了再动手!先弄个最简单的版本 —— 比如一份整理好的 PDF、一个小社群、一次 1 小时的付费咨询都行,找 10 个信得过的人试试水,听听他们咋说。 3.慢慢磨出 “标准化交付” 根据反馈改一改内容和流程,让不管谁买了都能轻松用起来。等这套系统跑通了,你就不用天天埋头干活了,专心搞推广、做销售,让产品自己替你赚钱就行。 散装的努力一文不值,产品化的努力价值千金。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13 条信息
#个人成长
#产品化
#技能变现
#经验积累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北讲区块链
2个月前
别在意一天的涨跌 交给时间慢慢变富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684 条信息
#投资建议
#长期投资
#时间价值
#财富积累
#心态
#价值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Lao Mao
4个月前
本份赚钱长期赚钱的理论有一万本书,但没几个人真的有耐心去学习和实践,大多数人想听的,其实是:听我的,赌这个,下一把包赢! 原因无他,时间太金贵,20岁的千万好过70岁的亿万,所以,赌博的人永远超过价值投资的人,这是人性,更是很多人的宿命,于个体无解,于这个世界,不过是演化的细节。
#长期赚钱
#价值投资
#赌博心态
#人性选择
#时间价值
#投资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