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成本效益
关注
哥飞
1天前
如果给你50块钱,让你2小时手机、电脑都不能联网,你愿意吗? 同样的问题,再换个角度问,两小时飞机航程,花50元买上网服务,你愿意吗? 我买了两次之后悟出来了,其实换个角度来看,50块钱也还好,不算贵。 当然前提是你真的有需求。 如之前有位字节的朋友跟我说,他坐飞机就只买有空中网络的航班,作为一个销售失联几小时带来的损失绝对大于50块钱。
#飞行上网
#时间价值
#需求导向
#成本效益
#移动办公
分享
评论 0
0
空空 🌟 狞猫世界第一可爱!
3个月前
电车比油车省钱存在一个里程数阈值:以都用车八年、残值都归零为基础,十万元级别电车每年里程只要达到X公里,其生命周期开支就会低于油车。这个X近年来是逐年降低的,如今可能已经低于8000。只要超过X,开得越多电车就越省钱。这就是为什么连最保守的跑黑车司机都换了电车,没有人会和利润过不去。
#电动车
#油车
#成本效益
#黑车
#利润
分享
评论 0
0
🇺🇸为自由而战-天山剑客🇺🇸
4个月前
不的不说,特斯拉是真牛逼,我买来开了5000公里,一共花了212块,相当于我大半天的工资,谁敢想象大半天工资可以这样玩?
#特斯拉
#电动汽车
#节能省钱
#成本效益
#驾驶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5个月前
OpenAI 计划推出 AI“代理”(agents),月订阅费用在 2,000 美元至 20,000 美元之间,专注于编程和博士级研究等特定任务。 这一定价策略引发了关于其合理性的讨论,批评者指出,这一成本远高于雇佣具备灵活性且可能更具成本效益的人类专家。 竞争对手如 Anthropic 提供类似服务,但价格远低于 OpenAI,这使其定价策略受到质疑
#OpenAI
#AI代理
#定价策略
#Anthropic
#成本效益
#编程
#博士级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宝玉
5个月前
GPT-4.5 重磅发布:天价算力背后的性能迷局,AI Scaling Law 到尽头了吗? 2025 年 2 月 27 日,OpenAI 正式发布了其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 AI 模型——GPT-4.5(代号 Orion)。尽管 OpenAI 表示 GPT-4.5 是该公司有史以来算力和数据规模最大的模型,但这次的性能提升并未像此前 GPT 系列一样带来革命性的飞跃。不仅如此,GPT-4.5 高昂的运行成本和在一些关键基准测试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让外界开始怀疑——AI 长期依赖的Scaling Law(规模定律),正在走向终点了吗? 巨型模型、巨额成本,但性能未如预期 此次 GPT-4.5 发布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惊人的成本——每 100 万输入 token 收费 75 美元,输出 token 更高达 150 美元。这意味着 GPT-4.5 的成本是 OpenAI 自己广泛使用的主力模型 GPT-4o 的30 倍,更是竞争对手 Claude 3.7 Sonnet 的25 倍。 OpenAI 发言人承认,GPT-4.5 的运行成本之高,使得公司必须重新评估它未来是否适合长期开放 API。 如此巨额成本背后,GPT-4.5 的性能究竟如何呢? 性能迷雾:优势与劣势并存 尽管 OpenAI 将 GPT-4.5 定位为非推理模型(Non-Reasoning Model),但它的表现却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 明确的性能提升领域: - 事实性问答 (SimpleQA) 基准测试中,GPT-4.5 优于 GPT-4o 和 OpenAI 的推理模型 o1 和 o3-mini,幻觉(hallucination)的频率也明显降低。 - 软件开发(SWE-Lancer) 测试中,GPT-4.5 表现优于 GPT-4o 和 o3-mini,在开发完整软件功能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性能不及预期的领域: - 在高难度的学术推理类测试(如 AIME 和 GPQA)中,GPT-4.5 表现低于竞争对手 Claude 3.7 Sonnet、DeepSeek R1 和 OpenAI 自家的推理模型 o3-mini。 性能对比之谜:成本 vs 性能提升 GPT-4.5 虽然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确实表现出色,但考虑到成本的激增,性能并未出现对应比例的显著提升。特别是在需要深度推理的任务上,GPT-4.5 远不如更便宜的推理型模型 Claude 3.7 Sonnet 和 OpenAI 的深度推理模型 Deep Research。 Devin 公司 CEO Scott Wu 在推特上也指出,GPT-4.5 在涉及架构设计和跨系统交互的任务上表现突出,但在纯粹的代码编写和编辑任务上却逊色于 Claude 3.7 Sonnet。这种性能的细微差别进一步证明,单纯的扩大模型规模,可能已不能带来跨领域全面的性能跃升。 从性能到情感智能:“微妙的提升” OpenAI CEO Sam Altman 提到了 GPT-4.5 独特的魅力——它带来了以往模型所缺乏的“人性化”的感觉,虽然在数学、代码等硬核推理领域并不出彩,但在理解人类意图和情感回应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OpenAI 展示了一个情感交流的案例,当用户表示考试失败而难过时,GPT-4.5 给出的安慰更为贴心且符合社交情境:(图 4) 正如 Andrej Karpathy 所言:“每代 GPT 都是微妙的提升,一切都变得更好一点,但无法具体指出哪一项是绝对的突破。” Scaling Law 失效了吗? 此次 GPT-4.5 发布最令人关注的一点,在于它似乎验证了 AI 界早有预言的“规模定律的终结”。OpenAI 联合创始人 Ilya Sutskever 曾直言:“我们已经达到了数据的巅峰,传统的预训练方式即将终结。” GPT-4.5 的性能曲线证实了他的预测——随着模型规模继续扩大,其性能的提升不再显著,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成本与收益不成比例的现象。 市场也开始感受到这一趋势: > “DeepSeek R1:我们不再需要大量 GPU 进行预训练; OpenAI GPT-4.5:我们已到 GPU 预训练的尽头。” GPU 算力瓶颈已成新常态,甚至引发了 GPU 供不应求的现象,这背后反映的是产业链面对 AI 规模困境的真实反应。 GPT-4.5:AI 发展的分水岭? OpenAI 已明确表示 GPT-4.5 不会成为 GPT-4o 的替代品。相反,它更可能是 OpenAI 向 GPT-5 和未来结合推理模型路线的转折点,象征着公司逐渐告别单纯依赖大规模预训练的时代。 总结而言: GPT-4.5 展示了 AI 在预训练模式下的规模极限。 性价比问题凸显,纯规模化扩张已无法带来突破性进步。 情感智能提升明显,可能开启 AI 交互方式新趋势。 此次 GPT-4.5 的发布,或许正是 AI 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提醒着我们,未来的 AI 模型,也许需要的不再只是更多的 GPU 和数据,而是对智能本质的更深入理解。 GPT-4.5 的登场,最终是否宣告 AI Scaling Law 的终结,仍有待时间检验。但毋庸置疑的是,AI 产业已站在变革的路口,传统的规模化预训练模式即将迎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与变革。
#GPT-4.5
#AI Scaling Law
#性能瓶颈
#成本效益
#情感智能
分享
评论 0
0
歸藏(guizang.ai)
7个月前
沉浸式翻译换 Deepseek V3 真爽,又快又好,还便宜 看了一下,我这两三天库库用,18 万 Token 只花了一毛三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咋换,文字更换方法写下面了👇
#DeepSeek v3
#翻译工具
#成本效益
#使用教程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