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经验积累
关注
在悉尼和稀泥
17小时前
认知的提升从来都是渐进,而不是跃进的。 我研究生的时候转的专业,写代码非常痛苦。有一次去咨询了系里的老师,为什么我努力半天还没有提高。他说“编程这种东西,是需要每天不断练习,然后某一天突然发生质变的”。他问了我每天花多少时间写代码,然后建议我“至少每天 6 小时”。 然而人性都是追求捷径和掉馅饼的。市面上充斥着各种【速成】,甚至【0 基础】。在谴责割韭菜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先把自己的韭菜心态割一割呢? 所以没有亲身经历过完整路径上的每个节点,是很难理解走在前头的那批人说的话的。国内国外的很多企业家说的话被各种喷,是因为他们就算直接告诉了你解题答案,你也会用自己的认知去脑补解题过程,那自然是非常的不合理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没有经历过公务员或者政治家路径的人,如果”空降“成为官员乃至总统,那他说出什么做出什么都不会奇怪。
#认知提升
#渐进学习
#编程练习
#经验积累
#避免速成
分享
评论 0
0
江辰(JChenCode)
1周前
创业半年多了,我的第一个产品商业化路径转化失败后,一度陷入低谷。最近,把其中一个功能独立出来,做成免费工具,意外小火了一波。对我来说,这波“回血”意义完全不同。 创业,终究是和时间和解的过程。有时候,并不是方向错了,而是时机未到。 回望过去,今年六月份是我最痛苦的阶段。商业化受阻,产品该往哪走?如何运营?怎么找到真正的市场?怎样深入用户的真实痛点?一连串的问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整个人身心俱疲。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老牌魂游玩家。《血源》、《只狼》、《老头环》、《Lies of P》,甚至《蔚蓝》,我都啃下来过。《蔚蓝》我死了 3375 次,最终通关。但创业不同,失败一次,不一定有机会重来。对我来说,这次创业,是攒了7年经验后的一次出击。 创业有痛苦,也有收获。这段时间,我系统学了 SEO、社媒增长、活动策划,了解了公司运作、股权机制、资本体系……视野被彻底打开。 只要没死,就继续前进。 最后预告一下:八月底,我会启动一个大计划。这可能是我30岁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创业
#商业化失败
#免费工具
#经验积累
#未来计划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周前
有些人明明能力没你强,偏偏赚得比你多? 不是努力没用,是你的努力没变成 “产品” 。 以前我总觉得是自己不够拼,直到搞独立开发这一两年才想明白。 为啥产品这么重要? 打工是拿时间换钱,干一天赚一天的,这是加法;但产品不一样,一次打磨好,能卖给无数人,一份精力赚一万份的钱,这才是乘法效应。 而且零散的能力太容易被忽略了 —— 但如果是个清晰的产品,比如 “3 天就能上手的剪辑课”,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能给啥,合作、成交都顺理成章,这就是给信任做了减法。 最关键的是,时间卖出去就没了,但你做的产品、攒的用户、攒下的口碑,都是能沉淀的资产,越往后越值钱。 那普通人怎么把努力 “产品化”? 我自己踩过不少坑,总结出这三步,亲测有用: 1.先搞清楚你能干啥 把会的技能、攒的经验、甚至特别痴迷的爱好都列出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最擅长啥?做啥的时候最有劲儿?现在市场缺啥?三个圈重叠的地方,就是你的 “冠军单品”。 2.赶紧搞个 “粗糙原型” 出来 别等完美了再动手!先弄个最简单的版本 —— 比如一份整理好的 PDF、一个小社群、一次 1 小时的付费咨询都行,找 10 个信得过的人试试水,听听他们咋说。 3.慢慢磨出 “标准化交付” 根据反馈改一改内容和流程,让不管谁买了都能轻松用起来。等这套系统跑通了,你就不用天天埋头干活了,专心搞推广、做销售,让产品自己替你赚钱就行。 散装的努力一文不值,产品化的努力价值千金。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17 条信息
#个人成长
#产品化
#技能变现
#经验积累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周前
能力不如你的人,赚钱却比你多? 让你赚不到钱的原因,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努力没有“产品形态”。 兜兜转转,我搞独立开发一两年了,最近才发现,产品才是真谛。 为什么呢? 1.打破时间限制,实现非线性增长。 打工是做加法,一份时间换一份钱;而产品可以无限复制,一份精力能卖一万次,实现乘法效应。 2.建立认知标签,降低交易成本。 散装的能力很难被记住,而一个清晰的产品,比如“3天学会剪辑课”,就是一个超级名片,客户一看就知道能从你这得到什么。 3.积累可沉淀资产,构建复利效应。 你卖掉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但你打磨的产品、积累的用户、收获的口碑,都会成为你的资产,持续为你带来越来越多的回报。 那具体怎么做呢? 1.盘点你的“能力货架”,找到你的“冠军单品”。 把你所有会的技能、经验、爱好都写下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哪个我最擅长?哪个我最有热情?哪个市场最需要?三者交集就是你的冠军单品。 2.搭建你的“产品原型”,进行最小化测试。 别总想着搞个完美的,先用最简单的方式,比如一份PDF文档、一个付费社群、一次1小时咨询,把它做出来,然后找10个种子用户去测试,收集反馈。 3.打磨你的“交付系统”,实现标准化复制。 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你的产品内容和交付流程,把它做成一个任何人买了都能上手的标准化产品,然后你就可以专注在推广和销售上,让产品为你自动赚钱。 散装的努力一文不值,产品化的努力价值千金。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17 条信息
#个人成长
#产品思维
#技能变现
#时间管理
#经验积累
分享
评论 0
0
Y11
2周前
如何在1个月获得别人3年的工作经验? 分享给大家一种快速学习,熟悉理解自己原先不懂的新领域的方法: 1. 在,每天你能在首页看到海量正在招聘的岗位,首页很多岗位工资在30万-200万不等; 2. 登陆之后,选择你感兴趣的岗位,然后把岗位要求输入到‘面试押题’功能,然后系统会得到6-10个不同的面试题; 3. 对照着面试题以及你自己的经验,拿出笔记本记录你的深度思考,如果是你,你怎么回答。对于自己熟悉的问题,也可以使用手机录音,然后听听自己的复述; 4. 对于自己不懂但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输入到GPT之中,看看GPT怎么回答,自己再理解其中关键词与技术、方法论。 使用上面1-4步骤反复练习,坚持一个月看一看,你会非常不一样! 这个方法适合任何领域,包括:基础编程、架构设计、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具身智能、低空科技、大模型训练...
#快速学习
#面试技巧
#GPT
#经验积累
#职业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业余时间可以自己试试去作电商,从选品、找货源、找渠道、深入研究用户, 自己开个网店, 只做一键代发的那种, 然后结合自媒体, 作自己的小品牌, 慢慢积累经验。
#电商
#网店
#选品
#货源
#自媒体
#品牌
#经验积累
#一键代发
分享
评论 0
0
linear uncle
4个月前
1️⃣ 方法论是关键! 使用AI工具,一定要掌握核心方法论,才能实现“以1得100”的效果!否则,只会随波逐流,难以突破。 2️⃣ 高手都在用方法论 比如,推上那些玩转AI工具(如GPT-4o画图)、创造力爆棚的推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掌握了底层逻辑! 3️⃣ 日常积累很重要 💡 多琢磨、多总结,把零散的经验系统化,才能越用越顺手! 🔴 1️⃣先别喷我光说不练! 举个🌰:用 GPT-4o 画图,我摸索出一个小方法论,分享给你! 🔴 2️⃣ 我的困境 作为技术专家🎯,我对画图并不擅长,创造力有限,玩 4o 时总感觉束手束脚……😅 🔴 3️⃣ 破解之道 💡 Midjourney 已经火了2年多,设计师们早就在 小红书 等平台分享了海量玩法(尤其是提示词)。 🤔 4o 能不能借鉴?当然可以! 这3天,我直接把 小红书上Midjourney 的提示词套用在 4o 上,效果对我来说意外地有趣!🎨 这里我只举一个,4o画图我并不是专家,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类比法
#AI工具
#方法论
#经验积累
#GPT-4
#创造力
#底层逻辑
分享
评论 0
0
biantaishabi
7个月前
给我的机器人加了几个工具: 编辑文件,他需要编辑部分而不是每次都是全部更新整个文件; 增加经验,(这个还需要一个搜索的,所以以后应该会把他每天批量移到一个向量数据库理让机器人搜索,以后动态构建系统提示词); 查文档的,这个项目比较简单让他读文件,还做了一个查rag的 我的机器人laoded了
#机器人
#编辑文件
#经验积累
#向量数据库
#系统提示词
#文档查阅
#RAG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