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跟大家分享下我的故事吧。 00 后,野生程序员(大学时期才接触的电脑),出生于小地方,没资源,没背景。 毕业两年,换了三份工作,跟前同事合伙创业了一次,赚不到钱我又跑去上海打工了(MarsCode 比赛我忘记报名了,错过了和潘乱老师合影留念的机会)。 上海这家公司挺好的,但四个月后,我又辞职了,来到了清迈。准备再次探索下数字游民的生活,只工作,不上班。 我的职场之路异常坎坷,但截至目前,我已经在合肥、广州、北京、大理、上海各生活工作了半年。 这两年半的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人,有程序员、设计师、创业者、小老板等等,也不乏认识了一些财富自由的人。 听到过很多经历,很多故事,有虚假的,务实的,荒唐的,痛心疾首的,理想主义的,豁达开朗的...... 不违心地说:我这两年半所收获到的东西,比我大学毕业前的 22 年都要多。这些经历经验,认识的人脉资源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走大多数人走的路,那你注定跟大多数人一样。(碌碌无为)” 这是我前段时间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本想借此宽慰自己,表达自己的与众不同。 但后来我意识到,事实如此,我没有骗自己,我的确在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我不知道这条路的终点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仅存年少时候的勇气,我正艰难地走着,步履蹒跚地走着,兴许哪一天雾散云开,我就能见到曙光了,兴许吧......
T神
4天前
莫言说: “退休后才发现, 什么同事、同学、朋友, 都是人生过客, 最终都会全军覆没, 什么攀比、计较、面子, 都越来越没有意义, 都是些折磨人的东西。” 人生就像一趟列车, 有人上车,就会有人下车, 这中间没有一个人, 能够一直陪你走完全程, 真正到达终点的那一刻, 往往车上只剩下你自己。 任何关系都是阶段性的, 同事关系再好, 一旦分开去到不同的公司, 也会慢慢断了联系。 朋友关系再好, 一旦产生利益冲突, 或者各自结识了新的朋友, 曾经的友情, 也会慢慢被时间冲淡。 昔日年少的同学, 当初哪怕关系再好, 回头看看,他们也只存在于回忆里, 不信你看同学聚会, 所有关系都变了味。 人生匆匆几十年, 所有来到你生命里的人, 不过都是时间的过客, 有些人不用挽留, 有些人想留也留不住。 来时欣然接受, 去时亦不强求, 人走茶凉才是社会常态。 经历的越多, 你会慢慢发现, 什么攀比、计较、面子, 除了折磨自己, 没有其他任何意义。 人比人气死人, 一个人如果攀比心太重, 就容易变得烦躁、焦虑, 甚至变得越来越自卑, 内心填满了物质和欲望, 就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一个人如果总是斤斤计较, 不但会败光人缘, 还会到处得罪人, 为难别人的同时,也在折磨自己。 一个人如果太在乎面子, 不自觉的就活成了别人眼里的样子, 而忘记了最初的那个自己。 什么同事、同学、朋友, 都是人生过客, 父母和家人才是你的全部, 什么攀比、计较、面子, 没有任何意义, 活的开心洒脱,活出自己, 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人生第一份工资 1800 元,第二年换公司到 4000 元,第三年去了北京涨到 10000 元。 前 5 年工资几乎每年翻倍。 人生第一个 100 万用了 10 年;第二个 100 万用了 2 年;第三个 100 万只用了 1 年。 第一个 100 万最难,但只要迈过去,后面赚钱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赚 1000 万不一定比赚 100 万更难,人生最怕的就是起步难。 回顾我的经历,最大的感悟是:关键节点上的选择,太重要了。 不同的选择,会导向完全不同的人生。 2009 年,我是一个三流二本毕业的大学生,几乎什么都不懂,找工作整整碰壁了 6 个月。 最难的时候,还去比亚迪、富士康的流水线干了几个月。 但我实在难以接受——上了大学,难道就只做这?所以一直在寻找机会。 第一个关键选择:做程序员。 在流水线待了 3 个月后,我下定决心借了 1 万块,去培训机构学了 Java。培训结束后,起码有了一份能坐办公室的工作。 去了新公司,前半年基本在做“边角料”开发。到第 9 个月我决定跳槽,工资涨到 4000 元。树挪死,人挪活——关键节点一定要敢于改变现状。 第二个关键选择:改变才能涨薪 第二份工作干了一年多,技术练出来了,从初级程序员做到项目负责人。那时候天天刷博客园,看新闻和技术文章,觉得互联网公司才是我向往的。 于是去了北京,工资涨到 1 万。 人的能力没变,但平台和市场变了,价值就完全不一样。北京的舞台比西安机会多太多了。 我在这家公司待了 7 年,从初级程序员做到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又过了 2 年回到母公司做研发副总,带着一支 100 多人的研发团队。 第三个关键选择:做自媒体 当技术负责人那几年,几乎天天加班到凌晨。正赶上移动互联网爆发,我们的产品经常和大厂一起做活动,遇到大量技术难题。 黑客攻击、大并发、大事故……这些经历很值得记录。我开始在博客园写博客,写了半年就进了博客园推荐前 10。 顺势开了公众号同步更新。半年后接到自媒体第一笔广告费 800 元;再过一年,公众号收入已经和我作为分公司技术负责人的工资差不多了;又过一年,已经超过我做研发副总的工资。 自媒体的增长速度比打工快太多了。刚开始的两年,几乎是每 6 个月就能翻一倍,最高的时候一个月几十万。 第四个关键选择:创业 于是我裸辞做自由职业,开始环球旅行:在美国自驾一个月,在菲律宾读游学课,很快把日本、新加坡、新西兰的签证也都办了。 正当我准备环游世界的时候,疫情来了。 自由职业行不通了,我就留在国内,在西安创业,开了人生第一家公司。 2020 年团队就我一个人;2021 年 2 个人;2022 年 4 个人;2023 年 8 个人;现在公司十几个人,我成了一个互联网上的创业者。 为什么团队能扩这么快? 20–21 年做自媒体;21–22 年做知识付费;23–25 年 All in AI。现在我只聚焦三个方向:AI、出海、Web3。关键时刻一定要选对赛道。 保持好奇,顺着大趋势走。我们这些小虾米,只有在大江大河里,才能拿到一点机会;趋势会推着我们往前走。 不断学习,不断换赛道,不断试错。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给人生设限,一切都有可能。 先活下来,再活得好;先对一次,再对很多次。当你持续押注趋势、积累复利,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