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

Morris
3周前
我曾见过一只鸟,从楼顶飞下来,在半空中突然停住,像是忘了为什么要飞。我也曾这样,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不是因为累,而是不知道要去哪。身边人来人往,每个人都看起来知道自己的方向,只有我站在原地,像一块掉了标签的行李。人这一生啊,总要做些什么,总要去哪里。但你问他为什么去?很多人也说不上来。他们说,这是该做的,是对的,是应该的。 可“该”是怎么来的?“应该”又是谁说的?我们就这样从众而行,像一条条被推着往前的鱼,哪怕前面是浅滩,也是往上挤。我有时候想,人是不是也该有点什么“不该”。比方说不该一辈子顺着别人设定的轨道走,不该总是说“没关系”,不该把自己的眼泪藏起来,装得什么都懂。有些人一生都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最后自己却连自己是什么样都没想过。人生中最孤独的时刻,不是没人陪,而是你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你看镜子,看到一张熟悉的脸,但里面的人,你好像从没认真和他聊过。 他曾经想做的事,他曾经害怕的梦,他偷偷喜欢过谁,他真正失去过什么,你都不知道。但人就这样活着。有时候忘了,有时候记得,有时候想逃,有时候又舍不得离开。你看天在变,风吹草动,你以为那是自然,其实那是你心里的景色在变。你难过的时候,哪怕大太阳,也觉得冷。你快乐的时候,哪怕下雨,也觉得亮。别怕走慢了,别怕别人跑得快。只要你不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路就总归能走下去。你可以不优秀,不伟大,不光鲜,但你一定要真实,要有属于你自己的疼、你自己的梦、你自己的名字。这就够了。
要在明白什么道理后,你不再焦虑了? 写给亏损迷茫期你的兄弟们! 没有一种生活方式能彻底解决人的焦虑感 。 自由不是答案,还会放大空虚。 很多人以为,辞职自由了我就不焦虑,恋爱了我就不焦虑,赚到钱了我就不焦虑。 但现实常常是,每一次达成后的兴奋感都会快速消失,新的空虚却会再次升腾。 你辞掉了工作,焦虑没有消失;你搬到了理想城市,却也觉得不过如此;你拥有了一段关系,却依旧有感觉自己没有被真正理解的时刻。 人的空虚感是一种常态。以兴趣为生,并不会因此热爱每一天;建立亲密关系,也不能完全抵御孤独。 当生活不再有外部的强制要求时,自己和世界之间那种无所指的茫然会更加猛烈。 所谓理想生活,也许只是审美意义上的幻觉。 社交媒体 有很多理想生活的模板:在京都喝茶写字,在意大利晾晒白衬衫,在巴黎的公寓里跳舞。 这类场景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们有滤镜、有距离。 但真当你到了这些地方,空虚也会如期而至。你发现真正的问题不是我在哪里,而是无论我在哪里,我依然不确定自己是谁。 人之所以会空虚,不是因为没有好生活,而是因为我们活着本身就要面对一个无法逃避的真相:这个世界没有为我们量身定做坚固的意义,我们只能自己去赋予它。 而这种赋予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内在的劳动。不是生活方式的选择题,而是叩问自我的开放式问题。 过去我焦虑,是因为我以为一切不安都必须有解法。情绪来了要调节,关系坏了要修复,工作焦头烂额要立刻变好。 但后来发现,有些问题是没有快速的解决路径的。比如孤独,比如自我怀疑 ,比如对人生意义的空洞感。你越急着摆脱它,它就越萦绕在你身边。 你越执着于成为某种人,越容易把现在的自己变得不可接受。而你越温柔地看待此刻的自己,反而越容易前行。 空虚不是要打败的敌人。正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完全麻木的人,所以你才会察觉到这无名的空白。而每一个空虚的时刻,都在提示我们,去倾听、去看见、去深入那些没有被清楚的部分。 真正停止焦虑的那一刻,不是在得到答案之后,而是在意识到答案本身并不存在。真正的生命力,也不是存在于抵达之后,而就是那种正在挣脱的内在张力。 所以后来我开始允许焦虑,并把它当作更新自己的前兆,和创造力 的入口。 不是你选择了对的职业、对的城市、对的人,就能得出安宁的结果。 不是每一条路都通向明确的意义。 不是人生所有的阶段都有标准动作和完美剧本。 我不再期待生活某一天终将安稳。我也不再期待有一个人、一个事业、一个选择能彻底消除我的空虚。我开始理解,那种到达彼岸的幻想,就是我们制造焦虑的根源。 世界在变,人在变,关系在变,身体在变。不安不是我的人生出了错,而是正在流动。 当你不再要求谁给你一份满分答卷,你才开始真正地书写你自己的故事。 当你不再抗拒那种未完成、未抵达、未命名的状态,在动荡中建立起自己的重心,你就拥有了和生命同频的自由。 兄弟们要明白,将这些对人生、焦虑、空虚的思考,映射到交易里,是相通的:交易没有一劳永逸的 “完美模式”,别执着靠某个策略、行情节点彻底消除风险焦虑。 市场时刻在变,波动是常态,要允许不确定性存在,接受每笔交易可能不完美。 停止焦虑不是找到永恒答案,而是明白交易本就充满未知张力,在行情的 “未完成” 中锚定自己的节奏,不抗拒波动、不苛求绝对盈利,与市场同频,才能握住交易真正的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