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选择

你面临的问题是HOW还是WHY? 我的朋友H是考证高手,她学的是翻译,读书期间就把该小语种国内能考的证全都考了,毕业后,去了大厂做同声传译。 后来想学健身,约了几个私教不太满意,准备自学,于是自己花了几个月把ACE教练资格证考下来了,线下去学了Heartsaver® First Aid CPR AED。 因为ACE考的英文版,所以之后复习了下英语,顺便又去把雅思考了,4个7,当然在社媒上没过8都不好意思晒。 上面都是大厂工作完后抽空考的。 所以对她来说,基本不存在HOW的问题,她天生就有极强的自学和迭代能力,当目标清晰、规则明确的时候,她能迅速把一件事情做到80分以上。 也因此,她的卡点常常是WHY的问题,大厂收入高所以选择大厂,压力大、领导奇葩没事,即便情绪心理问题躯体化了也能把工作做好。 常常挂嘴边的是:“我要不要做呢?”太多事情,是被社会环境、有限游戏中竞争框架下塑造出来的WHY。 而大多数人遇到的是HOW的问题。 我的另一个朋友大G,他很早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不想在媒体行业机器般写稿,不想用健康换钱再用钱换健康。他曾辞职了一年多,想自由安排时间,想做真正有意义感的项目。 WHY对他来说,从来不是问题。 但今年大G又回原机构了。 因为有意义的工作没有标准答案,理想的生活方式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80分速成。 当他的目标不在主流赛道上,就没有前人总结好的方法论,没有可以对标的KPI,没有能证明你做对了的那张证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困境: H活在有限游戏里,规则清晰、目标明确,所以她可以高效达成。但所有的WHY都是这个游戏预设好的——考证是好的,大厂是好的,高薪是好的。 但身体在抗议,情绪在崩溃,她仍然能把工作做好,因为做好工作这件事,不需要你真的想做,只需要你知道规则。 大G想玩的是无限游戏,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但这个游戏没有规则手册,你没法用三个月速成找到人生意义。 说白了,H的问题是:在别人定义的游戏里玩得太好,以至于忘了自己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 大G的问题是:想玩自己定义的游戏,但不知道这个游戏该怎么玩。 前者需要的是觉醒,意识到那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WHY,其实都是被框架塑造出来的;后者需要的是创造、试错,在没有地图的地方,自己蹚出一条路。
Naval被行业封杀后,做了一个最反直觉的决定。 他没有立刻找新项目翻身。 他没有换个马甲重新创业。 他没有去别的行业发展。 他花了整整2年,死磕投资条款表。 研究哪些条款是陷阱。 研究投资人怎么玩这个游戏。 研究创业者在哪里会被坑。 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2年啊,没收入,没项目,没成果。 但这2年的深挖,给了他一项别人没有的专长——看穿风投游戏。 这就是复利最反直觉的地方: 短期看是浪费时间,长期看是唯一正确的路。 然后: • 2007年开博客,把这些知识全部公开 • 2010年做平台,把黑箱游戏变透明游戏 • 2022年估值40亿 他投Twitter是2007年。 投Uber是2010年。 投Notion是2013年。 全是早期,全是长期持有,全是10年起步。 大多数人的问题不是不够努力。 是在错的方向上,用短期思维,做长期的事。 Naval说:"我只投资那些,能让我变得更聪明的创始人。" 这不是投资策略,是人生选择。 因为他经历过Epinions,他知道短期逐利会带来什么。 2004年公司上市,市值7.5亿美元。 他一分钱都没拿到。 五年时间,股份归零,被投资人和合伙人坑了。 那次经历让他明白: 追求财富,而不是金钱或地位。 财富是你睡觉时也能为你赚钱的资产。 所以他只玩长期游戏。 从被封杀到年度投资人,12年。 从2分幸福感到9分幸福感,10年。 当你开始用10年的尺度思考,很多焦虑就消失了。 你不会因为1年没成果而放弃。 你不会因为别人快速成功而焦虑。 你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改变方向。 因为你知道: 真正的回报,来自复利。 而复利,需要时间。 Venture Hacks的影响力在复利——每篇文章影响一批创业者。 AngelList的网络效应在复利——每个创始人带来更多创始人。 投资组合在复利——16家独角兽,全是长期持有。 声誉在复利——从"放射性泥浆"到改变行业的人。 Naval用20年证明: 你不需要快,你需要对。 找对方向,然后耐心等待。 剩下的,交给时间。
Y11
3周前
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时刻:当你开始真正思考成功的样子时,却发现它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最初想象的要沉重得多。 那些你曾经向往的目标,背后可能是无数个不得不放弃的夜晚,是与家人相处时间的减少,是个人爱好的搁置,甚至是一些曾经珍视的原则。 于是你开始犹豫:这样的成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它是否值得我用现在拥有的东西去交换? 其实,这种犹豫和迷茫,一点也不奇怪。 成功从来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场需要权衡的人生课题。 它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高山,当你越往上走,看到的风景可能越壮阔,但脚下的路也会越陡峭,沿途的荆棘也会越多。你可能需要暂时放下一些轻松的享受,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甚至需要在某些时刻做出艰难的取舍。 但换个角度想,这种“想清楚代价后依然选择”的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成熟。 真正的成长,往往不是在顺境中高歌猛进,而是在认清现实的复杂后,依然能为心中的那份热爱和目标,迈出坚定的一步。就像马云当年创立阿里巴巴时,没人知道互联网在中国会走向何方,他和团队也曾经历过无数次的质疑和失败,但他始终相信“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这种对未来的笃定,正是源于他对成功代价的清醒认知和愿意为之付出的决心。 同样,张一鸣在创立字节跳动的过程中,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从最初的“内涵段子”到后来的抖音,每一次产品迭代都伴随着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性。他曾说:“我们需要保持饥饿感和好奇心,不断学习,不断迭代,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背后,是对成功代价的深刻理解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所以,当你感到迷茫时,不妨停下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内心:你真正渴望的成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为了实现它,你愿意放弃什么,又愿意承担什么?想清楚这些,你会发现,成功的定义从来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是事业的成就,也可以是家庭的幸福,是个人的成长,也可以是对社会的贡献。重要的是,这个选择是你自己做出的,并且你愿意为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