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城市生活
关注
东方网-上观新闻
2周前
城市笙歌|乐高积木里的上海城市生活
#乐高积木
#上海生活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早上买菜的时候,发现有莲蓬卖,就买了几个,和家人们分着吃了,还是蛮好吃的。以前像这个时候,在家乡池塘边上随便就可以摘几颗。 城市生活也有一些无趣感很强,我发现我基本也过了这么多年,也没怎么适应,觉得挺无聊的 20 岁之前生活的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很大
#生活感悟
#乡愁
#城市生活
#莲蓬
#成长环境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十点人物志
2周前
在最后的红灯区,看见50岁女人们的爱与欲
#红灯区
#中年女性
#爱与欲
#性工作者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三联生活实验室
3周前
在北京,再有钱都得骑电驴
#北京
#电动车
#交通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周前
早安 悉尼
#悉尼
#问候
#早安
#澳大利亚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3周前
话剧《茶馆》里有句话:你就是条狗,你也得生活在城市啊。2000年,我从县城来到城市生活,开始做记者,整天在城市里奔波,采访各种人物,当时就感慨:我怎么现在才出来啊。
#话剧
#茶馆
#城市生活
#记者
#采访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1个月前
城市虽大,却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又一个活不下去的人
#城市生活
#无家可归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个月前
这里是北京的咖啡馆
咖啡是兼具社交属性、文化表达和城市特性的消费品。在北京,咖啡早已不再是单一的饮品,已化作串联胡同烟火、都市风尚与艺术脉搏的文化纽带。
#北京
#咖啡馆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澎湃人物
1个月前
坐地铁的工人:泥尘满身,何以安坐?
#工人
#地铁
#社会观察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1个月前
坐地铁的工人:泥尘满身,何以安坐?
#地铁
#城市生活
#工人
#社会观察
分享
评论 0
0
人民网-人民网-人民日报
1个月前
机器轰鸣声中,诗意在东莞回响
音乐剧《东莞东》剧照。 东莞市委宣传部供图 5月2日,《东莞日报》开辟“新大众文艺”专版,征稿启事刊登不久,7000多份投稿“纷至沓来”。 万人齐唱的草莓音乐节,形象可爱的“莞小鹅”视频,四
#东莞
#机器制造
#诗意
#城市生活
#工业与艺术结合
分享
评论 0
0
纽约时报-CLAIRE FU
1个月前
成都为何成了中国“最有幸福感城市”
在经济高速成长期,年轻人离开成都和其他内陆城市前往沿海地区寻找机会。而在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许多年轻人开始逃离北上广,选择在成都过上更放松的生活。
#成都
#幸福感
#中国城市
#城市生活
#成都市民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网-人民日报
1个月前
北京发布“公园治愈指南” 20分钟感受自然“疗愈”
#北京
#公园治愈指南
#自然疗愈
#20分钟
#城市生活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头条热点
1个月前
洛杉矶市中心,一家理发店老板在店外大声播放“Baby Shark”来赶走无家可归的人。 “是的,这很烦人,但他们对我的生意所做的事也令人恼火。”
#洛杉矶
#无家可归
#理发店
#社会问题
#商业行为
#噪音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土*隹*
1个月前
有点homeless,但是不多。
#居无定所
#流浪汉
#社会问题
#贫困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轰鸣的电车声 从房间窗户的四面八方 喷涌而入 我仿佛感受到了 日本这座小小城市 其中每一个人 生命的脉搏
#电车声
#日本
#小城市
#生命脉搏
#房间窗户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1个月前
两姐妹,几十年前一个进了城,一个留在了农村。她们的生活有多大差异?
#两姐妹
#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生活差异
#城乡对比
#家庭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上观新闻
1个月前
海派与潮流对话,首届街区汽车生活节举办
#海派
#潮流对话
#街区汽车生活节
#首届
#街头文化
#城市生活
#汽车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NiKITa🇺🇦 ꑭ
1个月前
此時此刻的「莫斯科」
#莫斯科
#俄罗斯
#旅游
#城市生活
#文化
#建筑
#历史
#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1个月前
香港月租5万的房子长什么样子?
#香港房产
#高端租房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1个月前
我将在这个城市,度过余生
#城市生活
#未来计划
#定居
分享
评论 0
0
佛瑞德里希4th😷
2个月前
社会将以最残酷的方式达成共识。 无孔不入的压力将流向所有人,并将其中的最弱者“挤”出去。 在城市里,最弱者会消失。在农村里,最弱者会消失。在单位里,职场上,最弱者会消失。在家庭里,在你们的朋友圈里,最弱者会消失。 会无声无息地死去。 一直都是这样的,在中国历史上,在每个伤害链系统的轮回 中,弱者,那些没有资源、没有见识也没有勇气为自己闯出生路的人会无声无息地死去,退出历史舞台,把位置交给下一幕的主角们。 交给或者有资源,或者有见识,或者有勇气的人们。 即使这些人之间并没有紧密联系,即使这些人无法“组织起来”。 但搞建设才需要组织,破坏其实并不用。 当人们为宣泄自己的愤怒,或是为在绝境中放手一搏而搞破坏时,他们不需要有任何组织。 在任何两桩案件同时发生,并造成了维稳者疲于奔命的结果时,两名随机出现的“独狼”式抗争者造成的协同作战效果和预先说好采用声东击西策略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在中华沦陷区那些人口超百万的城市里,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底层绝望人口中,这样的“巧合”可太容易发生了。 维稳系统是不可能经得起这样的消耗的,但你懂的,在维稳资源消耗殆尽之前中共会挪用本应用于什么的资源——那些本应用来保障普通人日常生活基本秩序的资源,那些用于维护治安的警力,那些本就微薄的社会福利保障,都会被搜集起来,灌注进维稳的油箱。 于是弱者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沦陷区会彻底化作丛林,在底层和正飞快滑落底层的群体面前,带来恐惧的将不仅是暴政的侵害,还有“底层互害”,有弱者群体中稍强者对更弱者的欺压。 最弱者会消失。 在人群中,最柔弱者,最温顺的人,会因为被消失无法继续发声,无法成为社会新共识里的“杂音”。 于是社会将凝聚共识,在不敢反抗者失声之后,抗争者的呐喊声将合流。 无组织的人群会发起无需组织的联合行动,人潮会漫无目标地攻击看得见的一切目标,哄抢沿途所见的任何财物,在这样的人潮里寻求收获将成为许多人的谋生之道,这时将没有人希望恢复旧秩序,因为每个人都已有“前科”。 是的,人皆暴民的世界将出现,因为顺民已经被饿死了。 这一切正在发生,顺民们的死亡,顺民们的陷入绝境,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在这样的环境里,善良是奢侈品,老实、懦弱、愚昧都会成为致死之由。 懂得抓住制造业外流的机会,凭工作技能“润”去异国他乡的人,才能避免最悲惨的命运。而这些人的“润”,又会让沦陷区重振经济的希望更加渺茫。 是的,在沦陷区的底层,一直都有太多人不懂反抗,不敢反抗。但这些最弱者会一直被“挤出”这个世界,在醒悟过来学会抗争者成为人口主体之前这样的“挤出”不会停息。 世界是由人组成的。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 社会是否会改变,是否能成功被改变,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的人口基础。 由最懦弱者组成的世界,既稳定又绝望。但这个由坐以待毙者组成的世界会在坐以待毙者死得七零八落后改变,变成以不甘等死的人为主体的世界。 在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一直在发生。 如今只不过是重来一遍。 在沦陷区的历史记录里,那些剧烈的人口涨落数据,真实得可怕。 而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生活在一片继承了这样残酷历史传承的土地上,如果你希望保持善良,如果你想要挽救生命,你就只能致力于促成人口结构的改变。 把坐以待毙的人,变成不甘等死的人。 最弱者会被“挤出”,但你可以选择不做最弱者,你可以试着让你关心牵挂的人不再是最弱者。 哪怕他没有资源,没有见识,但只要他能鼓起勇气。哪怕他没有资源也没有勇气但只要他能提高见识。 会被“挤出”的是最弱者,而令最弱者默默死去的时代会在最弱者于人群中的比例减少到一定程度后终结,在头脑清醒者的比例升高后,在敢于行动者的比例升高后终结。 在家庭里,敢反抗父母的孩子,敢逃离极度压抑家庭氛围的孩子,将能够活下来。 在职场,在城市,在农村,在任何一片丛林战场里,在最弱者成片倒下的前线,一点心态上或行为上的微小改变,就足以提高当事人的生存概率。 所以,想挽救谁,就去试着改变谁吧。 你改变不了整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你所牵挂的人在这场悲剧中的死亡顺位,让他在演出戛然而止时仍留在舞台。 你可以试着让新一幕提前上演,如果你能让敢于抗争者提前成为人口主体,如果人群的觉醒和行动能更早一点点发生。 我们正身处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沦陷区的土地上,亿万人口的改变,是正在进行时。 最弱者的消失和其中一些人的觉醒,是正在进行时。 人口结构的改变和因人口结构、观念主体的改变而来的社会变革正在发生。 你们记忆中的“中国”正被这浪潮刷洗,懦弱的、麻木的但也是善良的“中国人”群体正在被迫改变。 他们无法抗拒死神、战神和穷神的联动。 活下来的人们,这些已不再和“过去之我”一样的人们,会有新的未来。
#社会共识
#压力
#弱者消亡
#城市生活
#职场竞争
#家庭关系
#中国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李剑芒054
2个月前
街上没啥逛的,坐在小树林咖啡店喝杯咖啡欣赏风景。
#咖啡店
#小树林
#休闲
#风景
#城市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头条热点
2个月前
35000 美金,上下班代步飞机。
#交通
#代步
#城市生活
#飞机
#创新
#通勤
分享
评论 0
0
Lu
2个月前
通辽 人行道难走,正常人都得辗转腾挪,残障人士就别想了。
#通辽
#人行道
#残障人士
#城市生活
#基础设施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