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知识付费
关注
Viking
2天前
现在干个体户不叫干个体户,叫超级个体,这种超级个体反正一个月赚十万以上算少的,具体干啥,也不告诉你,晒两张照片就够了,反正流量是美美赚到一波。 看完以后让你脑子一热就可以开始卖你超级个体的课了,拉个小群,弄几个过时破文档,私域流量又开始了。现在这些名词整的和当时的互联网黑话如出一辙。
#超级个体
#割韭菜
#流量变现
#知识付费
#营销套路
分享
评论 0
0
Olivert
3天前
还记得我之前经常发的姜胡说的自媒体短视频吗? 他现在也开小报童了。很多人跟着他学自媒体也拿到不小的结果了。 他也有知识星球,但是好几百块钱一年。而小报童128就终身全包了。 跟姜胡学做自媒体,百万大v不是梦。(微信扫图中二维码订阅)
#姜胡
#自媒体
#小报童
#知识付费
#营销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4天前
准备做知识付费,打印出来学习下👀
#知识付费
#学习
#内容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送姜
1周前
人的成长,真的不是线性的。 它不是你今天背10个单词,明天就一定比昨天厉害1%的那种匀速前进。 它更像一个系统在积攒势能。 你可能花了很长时间,比如一年、两年,甚至更久,都在一个长长的、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平台期里徘徊。你做了很多事,学了很多东西,但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直到某一天,几个关键的开关被同时打开了。 砰的一声。 你感觉自己瞬间被弹射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回头一看,才惊觉自己已经和三个月前判若两人。 这种感觉,甚至有点魔幻。 而我,就是那个刚刚经历了“弹射”的人。 如果说8月份的我,还是一个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那么现在的我,终于摸到了一点把道理活出来的门道。 这三个月,我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8月前:那个只“知道”的我 在分享这个变化之前,我想先聊聊那个“旧的我”。 因为我猜,那可能是大多数人当下的常态。 8月前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理收藏家。 我看了不少书,比如《穷爸爸富爸爸》,我很早就知道了,光靠打工是没法致富的,要有资产思维。我也喜欢AI,觉得这是未来,收藏了一堆教程。我知道自媒体是趋势,也知道写作是放大个人影响力的方式。 我知道的,真的不少。 但问题是,这些“知道”都是悬浮的。 它们就像一堆被我囤积起来的高级食材,而我却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做成一桌菜。 结果就是: 我对金钱的理解,只停留在“打工没前途”的焦虑上,却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我对AI的喜欢,只停留在“好厉害”的惊叹上,但我的日常使用频率低得可怜; 我对写作,更是完全不懂,不知道怎么下笔,不知道如何构建逻辑。 我手里明明抓着一把牌,却不知道怎么出。 更要命的是,我陷入了一种线性思维的死循环:我觉得我一定是因为知道得还不够多,所以才做不到。于是我加倍地输入,加倍地收藏,也加倍地……困惑。 那是一种在原地打转的感觉。你很困惑,拼命想突破,却总觉得使不上劲。 这就是成长的平台期。它不是没有成长,而是所有的成长,都在以势能的形式被压缩、被积蓄。 你在等待一个爆发的契机。 爆发点:三个“开关”同时被按下 从8月到11月,我的契机来了。 我做了三件事,它们像连锁反应一样,打开了那扇门。 第一个开关:我花钱了。 我不再只是“白嫖”网上的免费资料,而是实打实地付费加入了一些优质的知识课程。 这不是说付费的就一定比免费的好。 关键在于“花钱”这个动作,在心理学上,它启动了一种承诺机制。 当你只是随便看看时,你是游客心态。而当你付了费,你就从游客变成了投资者。你下意识地会想:我得把这笔钱赚回来。 这个心态的转变至关重要。 它把我从被动接收推向了主动索取。我不再是等着老师喂,而是会主动去想:这个东西我怎么用?我怎么把它跟我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我怎么用它来解决我的问题? 这是我从“知道”转向“做到”的第一个推力。 第二个开关:我开始疯狂输出。 这是最核心的转变。 以前的我,是海绵模式。拼命地吸水(输入),总觉得吸得越多越好。但在海绵模式下,水是水,海绵是海绵。知识只是流过你的大脑,并不会真正成为你的一部分。 而现在,我切换到了榨汁机模式(输出)。 我开始逼着自己每天写点什么。无论学到了什么新工具、新思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感悟,我都要求自己把它说清楚、写出来。 这个“输出”的动作,看似简单,却启动了完全不同的认知加工流程。 当你只是输入时,你只需要理解; 而当你需要输出时,你必须对信息进行解构、内化、重组,最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重建。 这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比如,以前我看《穷爸爸富爸爸》,只得到一个模糊的“资产”概念。 现在,当我为了输出而重新思考这个概念时,我必须把它和我新学的“自媒体”、“MVP(最小可行产品)”、“流量”这些东西联系起来。 我突然就想通了: 哦,原来做生意,不是先花一年时间做个完美产品(线性思维),而是先去找到“买家”(市场验证),用最低成本做出MVP去测试(系统思维)。 你看,当我开始输出时,那些我以前知道但悬浮的知识,突然就像找到了接口一样,自动连接起来了。 第三个开关:我把AI当成了杠杆。 如果说“输出”是我的新引擎,那么AI就是那个给我装上的涡轮增压。 它彻底打破了我的执行鸿沟。 以前我为什么不动?因为“做”的门槛太高了。 就拿写作来说,三个月前的我,面对空白文档,一个字都憋不出来。逻辑、结构、措辞……每一步都是阻碍。 但现在,AI成了我的副驾驶。 当我有一个想法,但不知道怎么展开时,我会让AI帮我搭个框架; 当我对一个概念理解不深时,我会让AI用10个不同的比喻来给我解释; 当我写完一段话觉得不够好时,我会让AI帮我润色得更像人话。 AI把我从“一个人战斗”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它把我最头疼的执行摩擦力降低了80%。 我不再需要100分才敢开始,我只需要有30分的灵感,AI就能帮我快速推到70分,我再集中精力从70分优化到90分。 付费(承诺)+ 输出(行动)+ AI(杠杆)。 这三个开关,让我那台积蓄已久但迟迟无法启动的成长发动机,瞬间轰鸣了起来。 “换了个人”的背后,是系统的切换 现在,我再回头看这三个月。 我真的“换了一个人”吗? 其实不是。我还是我,我的那些知识储备也还是那些。 真正的变化是:我的操作系统升级了。 我从一个“单点输入、线性思考”的旧系统,切换到了一个“系统链接、杠杆托举”的新系统。 在这个新系统里: 执行力变强了。因为输出成了我的日常,AI降低了执行的难度。 思考力变深了。因为输出倒逼我不再停留在表面,必须去探寻事物背后的底层思维。 认知也打开了。我不再是孤立地看问题,我学会了把AI、效率工具、金钱观、写作、自媒体这些东西,看作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大系统。 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非线性。 你根本不需要“每天进步一点点”。 你真正需要做的,是在那个漫长的平台期里,保持输入,保持思考,然后,去找到那几个属于你的关键开关。 你不需要焦虑为什么自己还不进步,你只是在积蓄势能。 也许是去付费一门课程,也许是逼自己开始写作,也许只是深入用好一个AI工具。 在某个时刻,当你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世界会“轰”的一声,在你面前展开一个全新的维度。
#个人成长
#非线性成长
#知识付费
#AI工具
#持续输出
分享
评论 0
0
偶像派作手
1周前
今年的币圈才是妥妥的知识付费市场,炒个破币居然还炒懂了SOFR—IORB的利差,炒懂了TGA财政部账户余额,炒懂了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操作ON RRP,这些既晦涩又枯燥的专业术语居然在炒币中学会了。真是奇迹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6098 条信息
#币圈
#知识付费
#SOFR-IORB利差
#TGA财政部账户余额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周前
李一舟创富分享终章 - 底层认知、穿越周期 刚开始没有打开云录制,导致丢失了20分钟的宝贵录音。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听听,我也总结两份资料,有兴趣加我TG: 我发你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10 条信息
#李一舟
#创富分享
#底层认知
#穿越周期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周前
看刘润的底层逻辑,既然他知识付费做的这么好,总是有过人之处的嘛
#刘润
#底层逻辑
#知识付费
#商业
#个人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我很少买知识付费产品的主要原因是 我喜欢的、需要的那些作者 大都在 20 世纪、19 世纪去世了
#知识付费
#已故作者
#20世纪
#19世纪
#怀旧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如果一款知识付费工具 买家必须在这个工具里面付钱,不允许创作者在小红书/抖音等公域平台收钱,再给买家开通阅读权限 潜台词是不是:我这些创作者根本无法在小红书/抖音生存 所以这个事情不需要 care?
#知识付费
#创作者生存
#平台限制
#小红书/抖音
#负面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纯靠知识付费能过亿的人,可能不到 10 个 能在知识付费上赚到大钱的人,干的都不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
#知识变现
#商业模式
#内容创业
#头部效应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什么叫知识的诅咒 这个就是知识的诅咒 你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很难 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差 帮别人解决了信息差,你就可以赚取你的利润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10 条信息
#知识的诅咒
#信息差
#知识付费
#认知差异
#商业机会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2025 年越来越多公众人物开始下场做知识付费的底层逻辑
#知识付费
#公众人物
#2025年
#商业模式
#底层逻辑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2周前
昨天听一期播客,听完花 79 块钱买了一张图(pdf), 突然觉得,开发者们一定要去行业一线找机会, 这么大一张 A0 的图,原作者拿 Excel 做的, 可以说是 毫无交互 和 链接... 感觉做成网页版本,可以卖 299 ¥
#开发者
#行业一线
#Excel
#网页版本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如果人人都有执行力的话,知识付费行业将不复存在 “如果我现在开抖音直播,会不会没有人来看” 这个问题只需要 3 秒就可以得到答案 但是愿意付出这 3 秒钟的人只有 1% 99% 的人会选择花 ¥9980 从你这里买一个答案 有人说这 ¥9980 是浪费,我不赞同 因为这个人如果不花这 ¥9980,他将无法得到答案 看见答案只需要 3 秒钟,但是说服自己做出这个动作,点击直播按钮 这需要 30 年,甚至是三代人,才能完成
#知识付费
#执行力
#抖音直播
#行动力
#时间成本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去年7月,我开始写小报童《从零开始做自媒体》,写了6.6万字,卖出1300+份,还加了上千个微信好友。感谢一路支持的朋友们 🙏 虽然内容写得杂乱无章,但那段时间让我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 最近我专注做 X 增长群,成员陆续实现: 两周涨粉2000 20天涨粉5000 热贴破50万流量🔥 这些真实反馈让我意识到:我教的东西确实有用。 于是我把群内的经验、方案和会议资料整理成了一份新的小报童,帮助更多人系统学习X增长。 一杯星爸爸的价格,值不值,你来决定。 首篇内容周六上线,敬请期待☕️ 直达地址: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6 条信息
#自媒体经验
#X增长群
#涨粉技巧
#知识付费
#经验分享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2周前
知识付费已死(懂哲学的人除外) 付费教学已死(懂哲学的人除外) 自媒体 IP 已成红海(懂哲学的人除外)
#知识付费
#付费教学
#自媒体IP
#红海
#哲学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3周前
观众对知识的定价,还是大碗宽面的逻辑 有没有含金量不重要,就看量的大小 线下课就是比线上课要贵 4 天的线下课就是要比 3 天的线下课要贵 知识不重要,碗大才重要 大碗的面就是比小碗的面值钱 碗大就 tmd 完事儿了
#知识付费
#大碗宽面
#线下课
#价格
#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Olivert
3周前
程序员夫妇,不到两年年入百万大咖的AI自媒体讲座,主要靠公众号流量主收入,还是挺厉害的,有兴趣的同学扫码进群。名额不多了,尽快扫码进群。
#程序员夫妇
#AI自媒体
#公众号流量主
#年入百万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3周前
最近开始卖课了, 曾经最不耻于干的这件事, 但真卖课了, 我才明白, 这是我最容易上手学习运营、营销、构建场域的方法。 从不服就干的「有限游戏」思维跳到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无限游戏」。 这个转变是从我卖课真正开始的, 所以像我这样的一人开发者, 挣钱的事摆在台面上, 拥抱不确定性。 香鱼问我还做不做产品? 我的回答是: 做课程、做服务、做软件皆是产品, 做产品的内涵就是一种表达,关于你过去所经历过的一切美好的、不好的经历经验全部。 他体现着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哲学思想、艺术审美、性趣等等。 我在教大家做个人IP, 把自己产品化, 做真实的自己,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拥抱不确定性。 除了我想给自己挣生活费(优雅),我还想帮到很多像我一样的个人与家庭,走出困境,拥抱新的人生,做一个全新的我(谁动了我的奶酪)。
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迈向月入1000元· 246 条信息
#个人IP
#知识付费
#一人开发者
#拥抱不确定性
#价值观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3周前
这Up主的经历很励志, 当初一月工资两万,房贷一万 各种补习班, 靠信用卡最低还款额续命, 基本都是月光,根本存不下钱, 后来利用写作的特长, 不眠不休的写稿, 几个月拿到了正反馈, 后来又靠知识付费赚了大钱, 这很幸运, 在这个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 “越努力,越幸运”依然是有效的, 当然, 还是要量力而行 很多际遇也是可遇不可求, 真的撑不住了, 还是要重视各种警告信号, 躺平和休息也是应该的
#励志
#UP主
#写作
#知识付费
#越努力越幸运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3周前
我有很多快速涨粉的方法, 就是不太喜欢用。 1. 过于功利的玩推, 让我觉得没有兴趣。 2. 对于我来说, 真正价值在于可以交到各种优秀、有趣的朋友 我已经把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总结, 会放在我的第二门课程《X 增长的系统方法论》里。
#快速涨粉
#X增长
#系统方法论
#交友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憨厚的麦总
3周前
跟猫姐不熟,但昨晚看到关于收费群的讨论有感。我在进币圈之前看了六七年的企服,一开始在投行看,后来转到买方看,那时候笃定中国也能像美国一样跑出来万亿级别的to b企业,到后来看着这个赛道苟延残喘十多年,就是起不来。 也归结过很多原因,比如人均gdp还不到爆发的阈值,中小企业存活周期太短,竞争太激烈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人普遍厌恶为服务付费”。 做并购那会儿听到最离谱的一句话,CEO跟我说,“哎呀,不就是给我介绍点资方吗,帮帮忙,事成了请你吃饭”。 所以中国最成功的生意要么是卖产品的,要么是能把用户当产品卖的,越是用户付费制的模式越难做。 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圈一直有一句调侃:“羊毛出在猪身上”。因为真金白银的给你交换羊毛,你不愿意,那只能把你当猪宰了。 你想要免费配送的外卖,那外卖平台可以引导你去买加满科技与狠活的小黑作坊;你想用免费的软件,那平台给你转成广告模式,顺便再把你的个人数据卖了;你想用低价甚至免费的bot,那工具只能给你交易里参杂点插针,或者直接跑路了。 你很少会在英文CT看到谁在喷收费群或者卖课的,有几个我喜欢且买过课和群的交易博主很坦然的说过自己交易赚的钱没有卖课多,但这不就是个生意吗?不赚钱为什么要做? 你不是想要免费群吗?有大把啊,就是小白OTC入金之后商家会推过来的群,或者小红书抖音刷到的那些,全部是跟二级做市商合作的买盘社区,当退出流动性用的,你要进吗? 别底层人思维了,你都这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收费?也尊重买卖自由,你自己如果有受众能做的起来你也可以做一个。
#to b企业
#付费意愿
#商业模式
#免费陷阱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4周前
卖课人别自己说是卖课的,你那叫知识服务,每个想要自我提升的人,都需要知识服务。 更不要讲什么知识付费,你的经验、萃取的理论、可以复制的方法,都是提供的服务。 服务要花时间、要消耗精力,合理的获取劳动报酬。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41 条信息
#知识服务
#自我提升
#经验萃取
#劳动报酬
#知识付费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4周前
只要你说话的时候没有病句 你做知识付费就是 0.1% 的存在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说了多少病句
#知识付费
#病句
#表达能力
#门槛低
#不易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4周前
所有让你在自媒体上讲「干货」的博主,都是不专业、不入流的 因为当人们使用「干货」这个词的时候,更多不是在表达客观属性(这是有用的、实操的、能直接用的知识) 而是表达主观体验(这让我产生了'我学到了东西'的感觉) 然而你能学到东西的内容,在别人看来很可能是垃圾,反之亦然 而维特根斯坦说:不存在只有我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语言必须是公共的、可验证的 所以自媒体领域的「干货」一词压根不是语言,它只是看起来像是语言而已 这会制造伪交流、制造伪问题,制造一个错误的问题,从而让你不管怎么解决都是浪费时间 所以,我旗帜鲜明地反对使用「干货」一词(至少在自媒体领域)
#自媒体
#干货
#知识付费
#伪交流
#维特根斯坦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