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

如何破局,为什么普通人一年存三五万都很难? 网上流传的储蓄三大关:1 万、10 万、30 万 存款 1 万的时候,意味我们可以买最新的手机; 存款 10 万的时候,我们可以贷款买一辆代步车,那再加上更多的贷款,甚至说我可以买一辆有面子的车; 存款 30 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开始蠢蠢欲动,说我是不是可以贷款买一套房子。 我们赚钱的目的为了什么? 我们经常会听到大多数人说我要买这个、我要买那个,但如果说我们一直是这样的一个想法,那么可能会永远困在资本给咱们设计的这个圈套里头。 人一旦开始原始积累,有了原始积累的意识,那社会对你的教育培养就失败了,你就变成了一个人,而不是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所谓的资本更是拿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其实全世界的资本家,他最怕的就是普通人开始原始积累,开始意识觉醒。 因为你一旦积累到自己的一些优势,无论是金钱或者说资源的时候,其实他们的这个规则是越来越难以控制你。 发现没有,每存到一个数字的时候,就有一个该买的东西在那里头等着你;越往上,你需要贷款的金额它就会越大。这个就是资本给我们设置的一个消费游戏的一个圈套~让你手里始终没有钱。 生活中为了还这个那个贷款,我们必须按照社会规则,拼命的工作去还这个贷款。但你要知道,手机每年是会出新的,而车也是会迭代的,包括这个房子其实现在也已经不保值了,出现了三代住宅、四代住宅。一切东西它都变成了一个消费品,而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这个收入,它其实根本支撑不了这些商品的。 你比如说 30 万买的这个车,买到手之后,落地开始它就不断贬值:开一年残值 20 万,开两年只剩 15 万,贷款还没有还完,我们先亏了一半,更不用说使用它的成本。 很多人会为了面子去买车,但是我们如果说一年开不了几次,那真是不如打车,你光这个停车位加上你这个保险,就会消耗掉你几个月的工资,你辛苦赚的这个钱,他就会快速的流失,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买辆车可能几年都是白干的。 而我们说真正的这个财富意义,其实不在于我们能买什么,而在于说我能不做什么。当你控制住自己的欲望的时候,你守住自己的积累的时候,其实钱就变成了你自由的底气,哪怕说它只是一笔很小的存款,他也能够换来咱们独立的安全感。 而当你积累到 50 万、100 万,甚至说更多钱的时候,你就能够让钱生钱,拥有初步的这种财务自由,那个时候咱们不必说我死守着一份我不喜欢的工作,也不必说我依赖于某一个人,看某个人的脸色,甚至说不必受限于某个城市,你就能真正按照自己的这个节奏去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但我们很多人,都是辛苦的赚钱,但是我们却被这种消费的诱惑反复收割,始终是没有余钱的,陷入这种被动。 所以说我们必须学会这种延迟满足,守住咱们财富的门槛,把钱用在提升自己的自由度上,而不是说一时的虚荣感;唯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跳出社会对我们的束缚,过上真正轻松自在的人生。 最后如何破局: 年轻人跳出 “为面子花钱” 的陷阱后,闲钱该往哪放? 定投黄金和 BTC 是务实选择。 黄金是传统避险资产,能抗通胀,不像手机、汽车那样贬值,还能对冲消费品贬值风险,给原始积累当 “安全垫”;BTC 是虽有波动但长期有成长的数字资产,去中心化特性能帮你少受资本规则控制,握稳财富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 “闲钱 + 定投”:年轻人收入有限,零散钱不规划易被乱花,而定投能把小钱聚沙成塔,还能分摊成本、降低风险 —— 这正是 “延迟满足” 的落地:不把闲钱用在短期虚荣,而是让资产慢慢涨。 黄金稳打底、BTC 帮加速,两者搭配能让你无债务压力地攒原始资本,不困在 “赚钱又被消费收割” 的循环里。这种选择,本质是把闲钱从 “乱花” 变 “增值”,为以后的财务自由铺路。 共勉!!
orange.ai
1个月前
欸,2000块租个LOVOT机器人竟被坑1.6万,我还是天真了,没想到现在做生意已经这么黑了。。 在这里把我被坑的经历写出来,希望大家警惕,不要再被骗了。 前阵子看了 LOVOT 作者写的一本书,非常喜欢。 那时候正好在小红书刷到了 LOVOT 某个中国代理的广告,说他们在搞租赁,租15天要2000块钱,押金一万。 其实到这里我就应该嗅到一点商业模式的气息了。 当时虽然有怀疑这个代理是不是真的,但是看到好歹他们也有上海实体店,总不至于跑路吧,没想到我还是太天真了。 出于对作者的喜爱和对这个机器人的好奇,我还是租了一台放办公室,也在即刻晒了图。 租到后面的时候,发现这个机器人不会自己充电了,需要抱到基座上才能充电,我就把机器人退回了。 押金说是退回三个五个工作日退我,结果一直也没联系我退还押金。 又过了15天之后,也就是今天,突然微信山跟我说,不仅押金不退了,还要我再交5929元。 我当时就内心充满疑惑,这什么情况,我被诈骗了? 仔细看这个微信号确实是之前他们的员工。 但是这个员工在维修之前没跟我确认,在维修之后也没有把视频证据发过来,就冷冰冰地丢了一个报告,打开里面是一个大大的付款二维码。 再仔细看这个维修报告的时候,我差点被气笑了。 维修报告里说我对LOVOT 进行过拆解的痕迹,还更换了非原厂零部件。 这么冷门的玩意儿,我何德何能在中国找到 LOVOT 的零部件啊。 而且这个维修账单里,光是检测费就4800, 修个车也不敢这样报价啊。 真的太太太离谱了。 一个在日本卖3万块钱的机器人,在中国租15天就要付出1.5万的成本。 真的是很厉害的商业模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