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陷阱

中国假银饰致癌物超标千倍 业内人士揭辨识方法 北京时间:2025-07-27 06:38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27日讯】“致癌物超标1179倍”,一份检测报告让“假银饰重金属含量超标”成为中国网络热议话题。业内人士发文介绍了假银饰的特征以及销售渠道的各种“坑”。 日前,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对市场上8款宣称“925银”的耳钉饰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6款实为铜合金,且存在镍、镉、铅等重金属严重超标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一款假银饰品,镍释放量超标61倍,镉含量超标1179倍。检测报告公开后,立即引发中国网民热议。 有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镍化合物、镉列为“一类致癌物”,铅列为“二A类致癌物”。这些重金属可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增加致癌风险。假银饰中的镍、铬、铅等金属,轻则引发佩戴者皮肤过敏,重则可导致患癌。 另外,刻有S925钢印的银饰不一定是真银饰,不法商人花钱就可轻易为假银饰品买到真的检测证书。这也让许多热衷于购买金银饰品以求“保值”的消费者大受打击。 陆媒报导,S925钢印通常由生产方刻制,用于标识含银量为92.5%的银制品。但市场上存在不少伪造钢印的现象,只要拥有一台激光机就可以刻,因此钢印本身无法为产品背书。 报导还披露,直接与皮肤接触的耳钉项链等首饰上架售卖,需提供有CNAS/CMA资质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表明贵金属纯度、有害元素、物理性能等检测项结果。但因贵金属纯度检测的收费太贵,那些小作坊式的工厂会逃避检测,或者在检测报告上“做手脚”,包括套证(将真证书编号套用在假饰品上)、伪造机构和查询系统、用PS技术修改报告数值、放宽标准包下证,甚至花400元就能买一份真的检测证明而无需送检实测。 一位自称在珠宝圈从业十几年、做银饰6年的网民,以银饰品匠人“壹芳派叶友刚”的身份发文,披露了假银饰的特征,以及消费者容易买到假银饰品的各种“坑”。 文中介绍,假银一般包括两类:其一,以白铜、钛钢、不锈钢电镀、其它合金类金属等等来冒充银的首饰品,不仅根本不含银,往往还含有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其二,首饰含银量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首饰,冒充“纯银饰品”售卖。 文章作者根据自身的从业经验,总结了假银的以下几个特征: 1、过多的描述产品风格,泰银、藏银、苗银、古法银的说法,还有一些日银,古巴银、印第安银; 2、产品说明中没有标示银含量的银饰,为了避免客户投诉,材质通常都写“其它”二字; 3、饰品的价格过低,几乎超出白银本身的价格,其材质一定不是银。 一般来说,正常的价格应高于银价+工费+流通费用,否则再便宜也不应买; 4、饰品没有任何质保说明,无厂家、无质保、无标准标识,这样的“三无”饰品一定是假银饰。 假银饰品的流通渠道则包括: 1、集贸市场,通常以尾货,工厂出货的标识来甩卖; 2、电商渠道,主播张口就称“银首饰”,却不说材质与成分,也没有证书,就是靠低价销售吸引客户。 3、在展会场边或角落以“特价销售”或“厂家直销”的名义以超低价售卖的银饰,大多是假货,真正的银饰品牌都是去招商和推广,而不会去展会销售。 4、旅游地的摊贩售后不容易被追究,因此旅游胜地那些小摊售卖的基本都是假银,即使是旅游地的小商店里售卖的银首饰,“绝大多数是用其它金属外镀一层银用以欺骗顾客的”。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云涛)
【 #预付费退费难乱象调查 :按原价高价倒扣 花十多万买美容卡中途仅退三千】 不想继续上培训课申请退费,商家一番计算后,消费者竟还需倒贴钱?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南京夏女士花24500元在一家马术学院为儿子购买了50节马术课包,用完后续购20节花费9800元。后来,孩子因多次坠马产生恐惧不愿继续学,夏女士申请退还剩余13节课费用。该机构表示,退费需按880元/节的正常价计算已上课时。按此算法,夏女士不仅无法退款,还需补交15860元。这种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调查发现,在预付式消费退费纠纷中,“优惠价充值、退费按原价倒扣”是常见套路。北京市民刘女士去年10月起在某美容院消费10万多元购买149次护理项目。据她回忆,美容院仅口头告知“优惠价”,未展示价目表、未签合同,付款汇入私人账户。刘女士接受55次服务后,认为护理效果与承诺相差甚远,且在出现皮疹时,去三甲医院就诊,皮肤科医生建议暂停美容项目,而美容院仍建议继续做项目。这让刘女士认为美容院既不专业也不负责,于是要求退还剩余90余次费用,约7万元。美容院却称,每次服务均搭赠保养套盒,退费需按原价扣除已做项目和套盒费用,最终仅愿退3000余元,且态度强硬,表示“随便你去投诉”。还有一些商家通过设置消费时效、捆绑其他服务等“隐形门槛”变相加收费用,阻挠退费。江苏盐城的李女士表示,她于2022年5月在盐城市某健身房花6000元购买了30节私教课程。2023年4月原教练离职。次月,距年卡到期仅7天时,新教练提出必须续年卡才能继续上剩余23节私教课。“私教课和年卡不是一回事。”李女士当即提出异议,她多次到店沟通要求在不续卡的情况下上完私教课或退费,均被拒。投诉调解未果后,李女士决定起诉。庭审中,法官调解提出健身房八折退费被拒。最终法院判决李女士剩余23节课可在一年内上完,无需续年卡。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遭遇退费难的消费者多优先通过12315等渠道投诉。然而,消协或主管部门通常只能与商家协商,面对强硬商家往往无能为力。消费者想要进一步维权需诉诸法律,但起诉耗时费力、成本高昂,迫使不少消费者无奈“认栽”。从“按原价高价倒扣”到“强制转卡”“设置隐形门槛”,消费者退费之路步步是荆棘。“难道为了几千元起诉吗?难道只有起诉才能要回钱吗?”成为许多受访者的共同心声。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7010205_260616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CyBtnL4i#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