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理

China Action
1个月前
【非暴力抵抗 知识贴66 :#战术性团结 】 #如何进行战术性团结? 首要的问题是 #理解妥协的本质 。为了让这样民主的体系或制度有效运作,需要很大程度的妥协让步。但妥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保持 #信息的统一性 2008年成立的乌克兰活动组织FEMEN,其创始人是一位年轻的经济学家,她对国内外猖獗的性交易以及许多女性因此遭受的痛苦和暴力深感忧虑。该组织很快想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让年轻女性穿着暴露的衣服进行示威。 可能让你吃惊的是,近乎裸体的抗议令人备感刺激,媒体也开始认真关注FEMEN的诉求。不久有成员说,一丝不挂岂不是会吸引更多关注?于是光着上身参与抗议。没多久,袒胸露乳就成了这个组织的标志性形象 起初FEMEN 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妇女权利有关的核心议题上。她们在那些压迫女性的国家大使馆前举行抗议,并争取实施严格的反对卖淫政策。在这个阶段,FEMEN的立场清晰统一。她们袒胸露乳的出位形象,令追踪报道的媒体络绎不绝,而在聚光灯下,这些勇敢的女性也非常善于传达她们的信息。然而,随着运动的发展,向各种方向偏离目标的诱惑也随之而来。例如,在基辅,FEMEN的成员裸身抗议城市缺乏公共厕所。她们用电锯砍倒木制十字架,以支持朋克乐队Pussy Riot。在柏林,在一个专门为这个著名玩偶芭比娃娃而建的新博物馆外,她们脱光衣服,焚烧了一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芭比娃娃,以抗议芭比作为所谓女性理想化身的地位。2010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上,她们身上涂满假血,戴着花环出现,抗议奥运会容纳了某些“血腥的伊斯兰政权”。FEMEN将目标、诉求和信息分散化的做法削弱了焦点,危及了最重要的战术性团结:#信息的统一性 Otpor! 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一重要原则。Otpor! 的领导人波波维奇说:“如果当时没有做到战术性团结这一点,米洛舍维奇很可能还在掌权,而我要么已经死了,要么被关在监狱里,要么在加利福尼亚的某个悲惨的工作岗位上刮着鱼鳞,度过漫长而被迫的流亡生活。当讨论对未来时,我们很清楚这个愿景包含了许多方面:我们希望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不会用民族主义垃圾给孩子们洗脑;希望有一个自由的经济体系,不会由无能的人和暴徒掌管;希望与邻国保持和平的关系;希望有一个繁荣的文化环境,让各种艺术形式都能蓬勃发展;还有许多其他许多愿景,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正常而幸福的生活。但如果针对每一个诉求分别举行示威,就会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我们不够认真、不够专注。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所有的想法和希望都折叠进统一的口号 #他完了 (独裁者完了) 这个口号让成员忘记分歧,团结起来追求一个共同目标。一句简单的口号“他完了”足以让每一个想要米洛舍维奇下台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并使能够保持对“他”的高度专注,尽管各个利益团体还希望实现许多其他目标 GOTOV JE(他完了)这是“抵抗”运动在2000年8月和9月期间制作的一百万张类似的贴纸之一 反对派们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而不是反对派十多个政党分别的纲领   二、 #维持运动的团结 :#群体认同感 Otpor! 的斯洛博丹会通过简单的幻灯片向活动家们讲解运动的团结。他通常会从一些标志性的照片开始。首先他向观众展示2003 年抗议伊拉克战争的照片,展现热情的民众放下工作,举着标语和横幅走上街头,谴责布什总统即将发动的入侵。照片上的人形形色色,但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走上街头 斯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战抗议 接着他会展示最初时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照片。穿着扎染衣服、满身泥巴的嬉皮士们在田野里嬉戏、嗑药、与陌生人亲热 斯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反战运动 无论斯洛博在世界上哪里展示这两组照片,他总是得到同样的回答 那群头发蓬乱和色彩斑斓的嬉皮士以如此多的方式表现出他们的团结,以至于人们不需要任何提示,没有标语口号就知道这是一场运动。只要看到奇装异服的他们,就能知道其音乐品味、可能吸食的毒品种类、难闻的气味和 #和平与爱的主张。无论嬉皮士是生活在加州还是贝尔格莱德,都被一种共同的身份认同感团结在一起,也将这一广泛的运动与单一的抗议活动区分开来 三、好的 #组织管理 是关键 #没有组织上的统一一切都会分崩离析 美国的“学生争取民主社会 ”组织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的分崩离析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警示案例 1960年代SDS非常有影响力,有10 万名成员在近400所高校中设有组织。它曾吸引数十万人前往华盛顿特区游行,包括摇滚明星。随着运动声势越来越大,SDS成员对组织结构越来越不满 1969年SDS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其未来方向。在大会上各个派别在意识形态上形形色色,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派之间:一派是那些仍然相信抗议与程序,继续坚持非暴力行动;另一派则是那些认为阻止战争的唯一办法是 “把战争带回家 ”的人,他们要在美国城市展开一系列的爆炸和枪击活动,这是一个在道德上、政治上和实践上都令人厌恶的主张。经过大量的争吵后SDS最终分裂成了两个派别。70年代SDS名存实亡 #政治就是各派别争夺权力的游戏
Y11
1个月前
我们可以从《是,大臣》中“四阶战术”的描述,看到一种常见的组织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模式。 这种模式或许能让我们联想到现实中一些组织在面对挑战时的反应: 第一阶段,往往是最初的轻描淡写。 当问题刚出现,可能只是一些小的迹象,但有人会倾向于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正常”。 这种“没事”的判断,有时源于对问题的忽视,有时是为了维持表面的稳定,也可能是对潜在风险的低估。 接着,当问题无法完全忽视时,进入第二阶段。 这时可能会承认“也许有点情况”,但会强调“不应该采取行动”。理由可能是“时机未到”“条件不成熟”“行动成本太高”,或者“我们还需要再观察观察”。这种“不行动”的选择,看似谨慎,却可能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然后是第三阶段,问题逐渐显现出严重性,不得不面对了,于是会说“也许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但往往在这个阶段,会发现“什么都做不了”。资源不够、权限不足、外部环境不允许,或者内部协调出现了问题,导致想做却无力实施。这种“想做但做不了”的状态,会让人感到无奈和挫败。 最后到了第四阶段,问题已经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时可能会有人反思:“也许当初我们能做点什么,但现在已太迟了。” 这种事后的“如果当初”,充满了遗憾,却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结果。 其实,这种“四阶战术”的本质,是面对问题时从“否认”到“拖延”,再到“无力”,最终陷入“追悔莫及”的过程。它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能尽早正视问题,及时采取行动,而不是让问题一步步升级,或许就能避免陷入这样的困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主动面对、及时应对,往往比被动等待、层层推诿更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