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比较

Rocky
5个月前
昨天比较多朋友在后台咨询我们“逃顶”关键词的依据。有趣的是,我们那天在饭桌上也同步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且一致性的提到了金融史上的一个时间点,1966-1968年。 在我们金融分析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历史金融周期“镜像分析”的逻辑,去比较和对比,市场的差异和变化性。 有趣的是,2025年具有与1968年极为相似的金融与宏观环境特征: 1️⃣ 通胀韧性相似 • 1968年前后的财政支出扩大(越战 + 社保)= 结构性需求刺激 • 当前的财政赤字+重建制造业+军费支出 = 需求拉动+供应冲击 • 核心通胀黏性极强,使得美联储难以真正放松政策 2️⃣ 货币政策节奏镜像 • 1966 倒挂 → 1967 宽松被误读为终点 → 实则是更深紧缩前的缓冲 • 2023 加息暂停 → 市场乐观解读 → 实则 QT 持续,利差未恢复,紧缩效应或滞后兑现 3️⃣ 市场动荡 • 1968年4月份马丁·路德金遇刺,25城市爆发骚乱和游行。国际事件上,法国大罢工、芝加哥召开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暴力冲突、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等。 • 现如今,特朗普上台引发关税政策+地缘政治,诸多不确定性。国际事件上,印巴冲突,俄乌冲突,伊朗以色列中东冲突等。 4️⃣ 估值+盈利拐点临近 • 1968年后CAPE 与 EPS 同时由正转负 → 启动 1970 年熊市 • 当前 CAPE Z-score 靠近上沿,一旦 EPS 同比转负,可能是引爆点。EPS也成为我们当前十分关注的指标之一,一旦企业盈利周期进入负反馈,大多会常常出现裁员或压缩资本开支的行为特征,需要关注。 虽然话说,历史不代表未来,仅仅只能作为参考,可用历史“锚定概率”与“估值极限”来做仓位管理的有效提前的预案。另外一点是金融史无法预测市场转折的时点,但可以提供警惕的方向与结构的参考,这十分具有实践意义。所以1968 告诉我们:软着陆≠终局,真正的杀伤来自“滞后变量”共振:盈利见顶 + 利率维持高位 + 情绪过热。 整体来看,当前的所有信号都在逼近临界点,提前准备一点预防方案,总比真正危机来临时,惊慌错乱要稳妥。🧐
我来预演一下这一轮关税战的结局吧。 综合米兰的报告和演讲所展示出来的美国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摆脱现在巨大的国债压力,而且实现财政上的基本平衡。 这个意图实现的可能性是多少呢?我的判断是0。 因为很简单,这就相当于美国要建立一个奴隶社会的框架,其他国家都只是他的奴隶。用征税来比喻的话汉朝轻徭薄赋。汉高祖建国的时候十五税一,后来到了汉景帝决定更进一步地减轻民众的负担。改为三十税一。 但是其实在中国人身依附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最严苛的税率是南北朝时期豪族的部曲需要上缴的税率是十税五,也就是一半的收成都要无偿的上缴。 美国现在的要求比豪族对部曲还要差,基本相当于把其他国家当奴隶,不但所有收入都要上交,还要随时被美国砍手砍脚。具体原因如下: 川普现在要建立的这一套美国朝贡体系,粗略的估算的话,需要弥补每年美国1.2万亿左右的贸易赤字。而美国每年的进口总额大概是3.3万亿。这样看起来好像是30%。但问题是赤字的弥补,依靠的是真金白银的补偿。1.2万亿,是贸易赤字总额不是贸易的利润。 而且美国进口的3.3万亿美金的商品的利润额也达不到1.2万亿。这么高的水平。 如果川普希望从其他国家收回1.2万亿现金。这是他自己的表述,因为他自己说任何赤字都是美国在吃亏。所以零关税是不行的,必须消除赤字。 所以综合简单的来说,川普的目标就是从其他国家收回1.2万亿美元,使得美国不再产生赤字。所以国债也不会再增加。而其他国家卖给了美国3.3万亿的商品,利润率肯定不会达到30%这么高。也就意味着如果接受美国的这个条件相当于卖美国产品,还要倒给他贴钱。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能够做出这样的决策?反正中国肯定是不会答应这样的条件的。 如果这个条件达不成的话那最好的情况下,可能其他国家会稍微上一点贡给美国。 但是这也只能够减少贸易赤字,不会消除。而美国现在40万亿的国债也还是会因为特朗普无法每年收回1.2万亿的赤字。而持续的继续增加,并且因为特朗普对美国国债信誉的打击。可能后续美国国债的发行成本会比现在的更高。其他国家购买美国国债的意愿会更低。这样的话,美国国债的崩盘会比原来预计的要来的更早。 然后就是game over。美国的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基石。美国国债如果崩溃的话,基本就相当于美国崩溃了。 这就是我预测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