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经济周期
关注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2周前
经济上的繁荣久了,经济周期惩罚到来之前,中美都试图退到信仰层面以规避秩序上的崩溃。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话僵持,影响加剧· 139 条信息
中美经贸:框架难稳,暗流涌动· 188 条信息
#经济周期
#中美关系
#信仰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2周前
兄弟们问,怎么判断一个人认知水平? 在经济的繁荣期和萧条期之间,还有一个回归期,而现在就处在这个时期,回归期是坚强信仰泡沫破裂的阶段 ,大部分事物都会逐渐回归其应有的本质。 从宏观来看是经济发展放缓,城市更新变慢。 从微观来看,是就业难度加大,个人财产缩水,以前是赚钱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现在是赚钱填不上房价下跌的窟窿,以前是越努力越幸运,现在是越努力越负债 在新的复苏期到来之前,这些都将会是常态,其实这不仅是经济的回归期,更是个人的回归期,在这个时期里每个人都要顺应时代做出改变 第一不要太跟自己较真,买错房子赔了钱,创业失败负了债,不要把这些当成过不去的坎,也不要太相信个人的努力,要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荒诞,人生的容错率其实很高,没那么容易毁掉,不要觉得人生一步都不能错,也不要觉得翻身很容易,运气才是对人生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努力和天赋都只是锦上添花,所以在这个时期要学会放过自己,别为了别人眼中的成功跟自己较真,房子赔钱能还就还,不能还就卖,创业负债不逃避也别恐惧,跟债主联系的多了没人逼你 第二是经营当下投资自己,回归期是通缩和温和通胀并存的阶段,这个时期虽然经济,会像以前那样快速发展,但你手中的现金也不会疯狂贬值,所以不要为了跑赢通胀而输掉本金,没有稳健的投资策略就老老实实放在银行,反而重心要放在眼前,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把眼前的生活过好,多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里的健康不单指身体,更重要的是家庭关系和生活目标 第三是别被阶层牵绊,要意识到人都是会死的,不要过分追求阶层和财富在自己这一代变现,事业成功只是精彩人生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目的,多为下一代提供托底的下限,把目标设为不给下一代增加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看明白这些你人生的容错率会越来越高,因为在我国学校和家教中,死亡教育和爱的教育是缺失的,并且是故意缺失的,因为抽走了爱的教育,你就只能在婚育和社会评价体系中去弥补缺失的爱,自己给自己上枷锁,抽走了死亡教育,你就很容易忽视自己会死,于是在阶级滑落的叙事中被社会时钟追着走,并消耗大量的时间金钱为社会生产效益,从来没有想过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不同时代的生存策略是什么 在这个社会与经济的回归期中,活的最舒服的就是沉得住气的人,他们看清的时候拼命努力把好处搂紧,看不清时候就多看多听多思考,只要有一丝疑问就不会动手,他们不会过分追求未雨绸缪,也不会为绸而不得而痛苦。 共勉! BTC牛市逃顶信号指标清单(简版)6-13 指标正常,耐心持币 拒绝噪音。
#经济周期
#认知水平
#回归期
#城市更新
#就业难度
#个人财产
#房价涨跌
分享
评论 0
0
April
4周前
评论里都是最真实的高见,好的周期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甚至连默认与阴谋为伍才能赚钱方式都不是正确的。
#真实评论
#经济周期
#赚钱方式
#阴谋论
分享
评论 0
0
Rocky
1个月前
今天在昆明,朋友组局一起吃饭,突然聊到一个话题,2025年的关键词。 朋友让我说一个,最具前瞻性、最具指导性、最具针对性,一个关键词来对今年资产管理做一个总结。 我思索良久,核心关键词“逃顶”。 今年是基钦周期的顶部,‘逃顶’是每个人需要时刻关注的,不吃尾部利润,是最明智的操作!🧐
#昆明聚会
#2025关键词
#资产管理
#经济周期
#逃顶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东方网-东方资讯
1个月前
宁波银行将积极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实施审慎稳健的授信政策
#宁波银行
#经济周期
#授信政策
#审慎稳健
分享
评论 0
0
加密猴哥🐒
1个月前
逃顶比抄底更有意义! 到顶不是说立马就跌,而是需要时间反复形成一道墙。 上次给大家分析行情大概会持续1到2个月,也就是6月左右会是铸顶期的高潮阶段。 所以分批离场,是最明智的选择。 当然了,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策略。大家仅作为参考! 其实降息和不降息,都不影响比特币调整,大家不要过于纠结这个问题。 这轮周期走势规律明显发生了质的改变,只有比特币涨出空间,山寨才有空间。 所以,接下来支持比特币翻倍的理由有哪些?我还是看不到。 但这波行情,山寨会有零零星星的热点,但更多是发生在一级 二级大家也看到了,依然被大饼吸血。 不过我有着强烈的感觉,属于二级的大行情应该在年底。 这几天一直在一级寻宝,等一会给大家做个同步。
币圈:信心待复苏,机构入场寻机· 1360 条信息
#比特币
#投资策略
#市场分析
#经济周期
#抄底逃顶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3月份职位空缺降至720万个,每位失业人口对应的职位空缺比例降至1.02,创下本轮经济周期的新低。
#职位空缺
#失业人口
#经济周期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2个月前
熊市典型特征
#熊市
#特征
#金融市场
#投资风险
#市场趋势
#经济周期
分享
评论 0
0
*土*隹*
2个月前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股灾,只不过有一些人会遇上好多次。
#股灾
#经济周期
#投资风险
分享
评论 0
0
Rocky
6个月前
新年快乐!往往开年第一天我都喜欢宅在居所,研究新年的新周期新动向,制定一年目标,调整一年的计划!之前经济周期早有预测,如👇引用文。但今天查了一下太阳黑子周期,居然跟预测也如出一辙,居然双双实现了互证,其中NASA的数据:2025年7月将是太阳黑子极大值。这跟我们这轮牛市基钦周期预测:23年一季度开始——25年二季度左右结束,基本一致! 太阳黑子极大值和极小值,都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另外太阳黑子极大值期间,容易引发电磁风暴,导致航班,电子设备,电力系统等出现不同的故障。25年建议多苟着,别乱跑,安全第一! 我们在券商研究所,研究周期的时候,周天王提及过,经济周期,本质是库存周期,库存周期本质是生产率周期,生产率周期本质是自然周期,这里的自然周期就是太阳黑子运动,引发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等极端气候周期,是息息相关的,而这些天气变化又会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和经济活动。其中今年有一个典型的自然界极端情况:俄罗斯西伯利亚暖冬,比往年数据暖和了平均12摄氏度。这是很夸张的!西伯利亚寒流是很重要的,但今年却极其异常。这只是举一个小小例子。下面列举过去100年之间,太阳黑子极值对经济和自然灾害的一些案例: 太阳活动极大值: 1. 1937年(太阳活动极大值) • 金融事件: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二次探底,1937-1938年经济衰退。 • 自然灾害:美国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2. 1957年(太阳活动极大值) • 金融事件:苏伊士运河危机导致全球市场波动。 • 自然灾害:1957年印度的超级飓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3. 1979年(太阳活动极大值) • 金融事件:伊朗革命后石油危机,全球油价飙升。 • 自然灾害:1979年孟加拉湾飓风,约30万人丧生。 4. 2000年(太阳活动极大值) • 金融事件:互联网泡沫破裂,美股科技股崩盘。 • 自然灾害:印度古吉拉特邦地震,造成大规模损失。 5. 2014年(太阳活动极大值) • 金融事件:欧洲债务危机后期市场波动。 • 自然灾害:菲律宾台风海燕重创东南亚。 太阳活动极小值: 1. 1923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德国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货膨胀达到顶点。 • 自然灾害: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14万人丧生。 2. 1944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奠定二战后金融秩序。 • 自然灾害:东南亚地区热带风暴严重影响。 3. 1964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冷战时期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自然灾害:阿拉斯加地震(9.2级),造成重大破坏。 4. 1976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经济波动。 • 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导致24万人遇难。 5. 1997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亚洲金融危机。 • 自然灾害:98年大洪水。 6. 2008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全球金融危机。 • 自然灾害:09年意大利拉奎拉地震。 7.2020年(太阳活动极小值) • 金融事件:疫情引发的金融恐慌。 • 人为灾害:新冠疫情。 2025年,多持美元,多屯黄金,多屯BTC,少出门,少应酬,低调内省,健康喜乐!😎
#太阳黑子周期
#经济周期
#牛市基钦周期
#新年目标
#NASA预测
分享
评论 0
0
fin
1年前
一个感觉,北美IT行业打工人的超级红利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这个寒冬会比以往更久一点 何为北美的超级红利期,就是拿着其他国家(印度/东欧)IT打工人三五倍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儿,公司还继续大幅扩招,导致市场缺人可以一直compete拿大包裹,就像22年初夸张的三年经验SDE2拿42万+大包裹 从22年中形势急转直下开始,整整两年了,IT行业就业仍然艰难 虽然这一轮寒冬可以说是经济周期+高息环境,各个公司降成本战略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如F/G23大裁员主逻辑就是按同级别薪资从高到低(或者unvested股票来算) 但即便是软件行业周期性寒冬,这一次的回复周期可能会比之前要更长,因为这一次不仅是降本 + 过量CS毕业生供需调整的问题,更是因为技术/信息获取门槛大幅下降导致其他国家的IT打工人水平和硅谷的差距飞速缩小。 从其他地域招人带来的正收益越来越明显,感觉到美国,或者说硅谷,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还有信息上对印度/东欧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比如Google不少组写app的工作早就外包到东欧了,比如华沙。欧洲的工资确实很低,就连伦敦的Meta都只有总部一半的工资,东欧的工资是总部三分之一都不到,相比起来加拿大的工资是北美的70%对公司已经属于高成本地区。美国一个员工的工资(比如senior 50万美元的包裹)拿到印度去可以招一整个团队,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更夸张的是不少公司从2022年开始,为了降本增效,已经默认北美之外招人,北美职位空缺了不补,直接在印度补位子,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把高成本人力地区慢慢移到低成本人力地区。 换句话说,IT行业的红利在地域上出现了分化,北美的红利期扩散到了印度和东欧的IT打工人红利期 软件行业会不会一直繁荣下去?很显然会,这个世界的数字化和软件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世界的数字化软件化带来的收益也已然还能保持可观的正收益。只是对美国的程序员依赖在降低 从前美国和硅谷的团队和海外office比,人才技术水平显著更高,长期接触最新的技术而掌握的信息和经验,确实是宝贵的。所以公司有非常强的意愿在硅谷成立公司,在办公室一起上班,投入确实大,但回报更为可观。 但信息扁平化让其他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前没有cousera和udacity的时候,要和stanford/MIT上同一个水平的课很难找到途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S课程都可以online找到顶尖CS名校的资源,还能附带project,甚至去raddit专版还能找到一大堆人讨论课程作业,这是十几年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比较事务性或者非核心的工作才会外包,但这个局面显然也会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印度和东欧开分部,等同于是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大幅缩小信息差,海外的员工技术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当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同于大陆的IT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后来流向各个公司的技术骨干 这样做的公司越多,信息差和技术差缩小的速度就越快。 这个逻辑可以看看提前10~20年就发生过同样趋势的半导体行业就知道了,最近惊闻某北美半导体大厂的内部技术峰会,印度分部贡献的paper已经超过了60%,于是技术峰会破天荒的直接搬到印度去开了。谁还敢说只有硅谷才能创新? 作为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完整一轮这样的过程,所谓的核心业务不放到海外,一定只是暂时做不到而已,海外的office分部有充足的人力budget,当总部姐妹组的业务出现需要而人员短缺时,就是扩张scope的大好机会,这个蚕食过程很缓慢,但基本很难逆转。 说完了美国岗位的限制,再看供给端:13~19年,21~22年的超级红利期刺激下,CS科班毕业学生供给量估计是十年前的5~10倍,MIT 40%的毕业生都是CS专业,2023年开始IT岗位已经恢复了一些的情况下,仍然在消化21~22年过度招聘的那部分senior,名额轮不到没经验的新人,这个时候海量CS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显得格外可怕了 等到降息开始市场持续恢复两年,把市场上闲置的senior消化的差不多了,进入下一个扩张周期,新红利期下的CS毕业生的情况估计会好些,但很难找到前些年的那种疯狂的超级红利期了,毕竟CS毕业生的水平是最容易被印度和东欧取代的。 根据这个规律来推,美国资深的senior工程师还是会出现短缺(在扩张周期),因为印度东欧的员工大规模技术提升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深工程师的好日子应该还有~10年 等到10~20年后,印度东欧也掌握了部分不少业务,团队培养逐渐成熟,美国的资深工程师的优势就更小了。
#北美IT行业
#超级红利期
#寒冬
#经济周期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