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前

一文读懂:对经济学方面的整理! 一、经济上行周期,重资产是扩张和兼并的利器,战场上的铠甲。下行周期,是溺水时的铠甲。 二、随着历史发展,实际进入工业时代之后,各国经济的上行周期在变短,下行周期在变长。 三、上行周期,根据历史总结,在一个国家内,一次很难超过30年。再下一次上行,需要科技爆炸。 四、熬过下行周期越来越难。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各国都很难逃过脱实向虚。金融化更容易转移,抽身而走。 五、重资产的锚定物是流动性,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把握住解释权。宣传其有高价值或低价值。有人接盘以便于你高抛。或者是价值被低估,你来低吸。 六、没有流动性支持,重资产注定是溺水时的铠甲。因为维护费太高。维护费主要取决于有质有量的人工,而非物料。有质有量的历史周期很短,有质无量和有量无质才是主流。前者能用高价保住重资产的衰退速度,但成本低不了。后者成本低,但根本保不住重资产的衰退速度。 七、重资产是非常容易迷惑人的人间物。实际能拥有重资产的只有游戏规则制订者。连参与者都不是实际拥有,不过是暂有,或者代管。其余人实际是重资产的奴隶,而不是拥有者,短期看当然是拥有者,但长期看是奴隶。 八、对民间个人而言。本质上,重资产只能是一种投机,做不了投资。起码在工业时代之后就是这样。田园牧歌的时代早就远去了。 九、重资产的最终目的是金融化。只有金融化能舍弃原有的重资产锚点,走向新的锚点。没有新锚点很难熬过下行周期。 十、金融化必须有强法治背书。否则必然走向历史周期律的“土地兼并”。而且这个速率会越来越快。 十一、既然重资产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产品。那么对个人来说,高抛低吸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十二、重资产实际不是生活质量的锚定物。那是一种假象。生活质量包含两部分,物和人。重资产隶属于物。人包括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层面。 人的层面,现实有四个类型——花钱也没有质量,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花高溢价才有质量,不在市场流通的高质量。这恰好是质量的依次排序。 最高质量不在市场流通,恰恰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部分。需要人既是具有主体性的被服务者,也是服务于主体性(或自己或他人)的服务者。 花钱也没有质量,是世俗世界被人最为重视,却又忽视的部分。 十三、高抛主要看高瞻远瞩,完全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低吸,运气、高瞻远瞩、意志力,三条至少要占两个。低吸很容易让人错误估计自己,成功者误以为都是自己的能力。低吸筛选出来的多是幸运儿,不是高能力者。所以现实中很少有成功者具备出色的高抛能力。 十四、既然重资产服务于金融,那么拥有不过是其中一种手段。租借也是手段——用于下一轮融资。劣币淘汰良币,是因为劣币发现等价物如果投入租借,能上的杠杆更多。所以人类社会本质上就是一个无序金融市场。 十五、在低吸重资产之前。首先要有人力。有足够人力,重资产才是活的。否则低吸来还是死的。 十六、人社会行为,理性来说有两种解。上行周期,尽力拿重资产。以此为基点拿更多融资。下行周期,主动参与金融投机行为,最大限度节省人力消耗。当然,理性不代表无风险。 十七、投机行为锚点应该是选风险最低的,而不是收益最高的。因为开始选择投机,意味着已经舍弃安全奔向收益。可以选不同组合对冲。 十八、设计投资为主导的国家根本不可能去产能。去的是消费的产能,继续扩大投资的产能。产能直接影响权力分配。产能不代表利润,利润和债务是支持产能的根基。在这种国家,决定消费产能的实际是外贸。 十九、理论上,下行周期最应该保的是人力。但要考虑劳动供养率问题和是否存在实际经济支持的问题。保人力对个人来说可能入不敷出,因为本质上是长期投资而不是投机。只对部分人来说是理性选择。但对宏观国家来看,并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博傻,总有人愿意低质量大量生育,那些人是基本盘。而且,微观个人需要的人力和宏观国家需要的人力是两码事。 二十、下行周期有三个阶段,高通胀——通缩——物资短缺。每跨过一个阶段就会走向下个阶段。 高通胀转通缩的时间段,适合高抛。通缩转物资短缺的时间段,适合低吸。但这仅仅是理论上的,对普通人来说, 1、应该尽可能拉长自己的消费行为周期,选取更佳质量的商品,以避免物资短缺时自己被迫支付高溢价。 2、尽量获取年轻劳动力的劳动价值。因为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中质低价,从业者平均年龄越趋向于18~30岁,实际价值越高,被低估越严重。 3、尽可能锻炼自己的解释权能力。 4、尽可能抽出空闲资金定投BTC。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