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社会信心
关注
佛瑞德里希4th😷
3周前
许多人都在关心“中共何时会崩溃”这问题,都在试图推算事情发生的时间节点。 假如从“中共国是红色中国与改开中国的双重存在”角度分析,这问题就可以被拆解为“红色中国何时崩溃”和“改开中国何时崩溃”两个面向。 于是答案自然涌现。 红色中国会在改开中国这个输血者崩溃后崩溃。 改开中国,则会在繁荣 预期被证伪后崩溃。 什么是繁荣预期? 一言以蔽之,繁荣预期,就是“明天会更好”的信念。 对国家来说,繁荣预期就是“这个国家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信念。 对行业来说,例如房地产业,繁荣预期就是“房价明天会更高”的信念。 从消费力角度看,繁荣预期是“明天消费者比今天更有钱”的信念。 繁荣预期的存在和不断兑现,是包括欧美列强在内的国家继续维持繁荣模式的前提。因此,欧美国家的政客才会极为重视保持市场信心。 向未来借贷,从普通人的刷卡消费,到企业家们的贷款经营,到金融行业的杠杆应用,到国家政府发行国债,则是基于繁荣预期衍生的,当今世界极其普遍的行为模式。 这模式有好处,好处在于它将今天的人类与未来人类进行了利益绑定,在于已经花掉了未来钱的人们,不得不为了还债,竭力为自己也为下一代打造更美好的未来,从个人到企业到政府,社会每个层级在还债压力下,都要竭力为未来的人类创造“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各种条件。 这模式也有害处,害处在于一旦繁荣预期落空,已经花掉了未来钱的人们就会落入债务深坑,在平帐之前,将不得不渡过一段艰难岁月。 如果这坑够大,它甚至会让落入深坑的个人、企业、国家无法翻身。 改开中国目前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 仔细审视改开中国的性质和存在方式,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为中华沦陷区创造了四十年经济增长奇迹的存在,从根系上就是不健康的。 它确实成功构建过繁荣预期,也受益于繁荣预期,它曾让从底层到海外投资者的所有人都相信“明天会更好”,但拨开浮华表象,我们都知道,改开中国的迅猛发展是恒大式的发展,是靠借贷筹资,配合着铺张浪费的建设过程,向明知道回报极风险极高的项目大举投入,来营造出的繁荣假象。 它的“明天会更好”,唯一能真正落实的,是“明天的帐面会更好”,而不是明天的人口会更好,企业会更好,市场会更好。 改开四十年,中共用它的大力宣传,让无数普通人和外国投资者建立了“明天会更好”的信心,因此这些人的行为模式,都已经从匮乏预期下的谨慎,转变成了繁荣预期下的大胆。 无数个人从一心攒钱存钱,变成了敢于提前消费,敢于贷款消费。 企业则已将贷款经营、贷款扩张当成了家常便饭。 在一片乐观情绪中,许多人确实见证了繁荣预期的不断兑现,早期贷款买房买车的消费者们,确实因收入增长轻松还掉了债务,贷款创业和经营的企业家们也在关键时期抓住了市场机遇,得到了与所承担风险相称的回报。 改开中国的增长,就是在这样的信心基础上实现的。 象真正的繁荣国家一样,改开中国通过构建繁荣预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释放了潜藏在民间的经济活力。 在这四十年间,人们变得更大胆,更积极,和更富裕。 但“明天会更好”的承诺能永远有效吗? 对每个真正的繁荣国家来说,这都是严肃的议题,是从个人到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谨慎对待的问题。 对真正的繁荣国家来说,促成繁荣预期的兑现和持续兑现,让“明天会更好”不断成真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明天的技术比今天的技术更精良、更高效,让明天的人口比今天的人口更富于创造力,有能力赚得更高薪水从而拥有更高消费能力。 是让明天真的更好。 但中共帝国有更简捷的法子。 做假帐。 一个千百年来都把底层民众视为假想敌的国家是没法轻易改变思维方式的,中共国的统治者没法想象,如果每个老百姓都“明天会更好”,如果普通人变得聪明了、睿智了,如果民营企业普遍强于国营企业,民间组织普遍高效于官办组织,政府还怎么继续高高在上。 在真正的繁荣国家里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中共国统治者这里成了最大的问题。 它不能让中国普通人的明天真的更好,不能通过促成人口升级、技术升级保持繁荣预期。 它必须阉割中国人,压制中国人。 以保持伤害力落差,保持统治者高高在上的资本。 所以,改开中国除了做假帐没有别的办法,改开中国的繁荣预期,是迟早要破灭的繁荣预期。 那么今天,繁荣预期就要破灭了。 对房价永远涨的信念已经崩塌。 对读完大学出来能找到好工作的信念已经崩塌。 对贷款消费之后自己一定能还上的信心已经崩塌。 在今天的中共国,从普通人到企业家,繁荣预期,对“明天会更好”的信心已经普遍崩塌,这是事实。 是你们自己能验证的事实。 而繁荣预期的崩塌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每个具体的人都会改变行为模式,重新变得谨慎、消极,变得不敢借贷,并开始为“明天会更糟”做准备。 如果生活是一场战役,在繁荣预期下,人们打的就是顺风仗,在繁荣预期破灭后,这仗就变成了艰难苦熬。 而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都是战士。 亿万人正在转变观念,从乐观转为悲观,他们正在转变行为模式,准备迎接丛林中的苦战。 他们成为战士之时,也就是改开中国在精神层面崩溃之时。
中共帝国崩溃后中华沦陷区三种国家格局的形成· 25 条信息
#中共崩溃
#改开中国
#繁荣预期
#经济危机
#社会信心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2个月前
中国眼下16-24周岁非在校青年失业率高达17.8%,这个数据又要逼近统计局暂停公开数据的危险边缘了。 雪崩是一片一片雪花累积起来的,社会信心一旦失去了就会产生雪崩效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信心雪崩快来了。
国家统计局青年失业率下降引发网友嘲讽事件· 43 条信息
#中国失业率
#青年失业
#社会信心
#经济下行
#就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Ignatius Lee
3个月前
7月25日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那十年,满城尽带黄金甲》(见附文)回顾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十余年时间,引发网民热议。 社会信心这种东西,高涨的时候就狂飙突进、一日千里,退潮的时候就山崩地裂、哀鸿遍野。 中国民众仍然对眼下的经济困境缺乏清醒认知,他们一边幻灭,又一边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以为这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周期而已,他们以为忍一忍,困境就会过去。 我想借题发挥的地方是:社会信心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当社会信心崩溃的时候,就会出现像东欧剧变那种连锁反应。这一点在捷克斯洛伐克尤其突出:这个国家的反对运动甚至没有怎么出力,这个国家就已经被时代浪潮裹挟而去,因为信心崩溃确如山崩地裂。 当然,我并不是鼓吹坐着干等政权自己灭亡。中国眼下的时代幻灭还夹杂着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的经济危机还没有触底,但是社会信心已经松动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转型历史机遇期,就好像波兰反对派运动遇到1975年《赫尔辛基协议》和1976年当局误判形势导致食品大涨价。如果抓准了历史机遇期,社会运动就会如风卷残云一样席卷过来;如果错过了历史机遇期,不但反抗运动要付出更大代价,还可能无法成功。 在经济高涨期鼓吹中国崩溃论是对政治经济规律的无知,但经济衰退期重新鼓吹中国崩溃论则近乎逃避责任和自娱自乐了。 无数现实案例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经济上破产的国家,也并不必然导致政权崩溃。真正导致政权崩溃的因素绝不包括国民什么都不做就干等政权灭亡。 社会运动就是为政权更迭创造新变量的最重要环节:因为社会运动意味着社会主动求新求变,要求解决现实问题。 相反,如果社会运动缺席,我们就会像案板上的鱼肉幻想重归大海。 我们要主动去创造社会运动,要主动去创造可以改变社会的全新变量,不要沉浸于无休止的内斗和党同伐异,然后埋怨别人没有努力去改变现状。 -------------------------------- 《那十年,满城尽带黄金甲》 ——来自微信公众号:摩登中产 1 2004年,冯小刚包下T97次列车,取名“天下无贼号”,从北京南下香港。 列车经郑州,过武汉,越长沙,车厢内德华高歌,葛优醉饮,一路欢声。 一年后,微醺的葛优转战《夜宴》剧组,这次冯小刚用一亿两千万,重建了一座皇城。 数米高的青铜吊灯有两百盏,皇后的凤辇造价五十万,1.2万平的大殿诡秘森严,大殿前数十匹骏马奔腾,每根毛发都用黑油熨染。 那几年,中国电影尽是大手笔与大场面。 陈凯歌的《无极》,到香格里拉布景,在无人区修路,为几秒镜头买了100多头高原犏牛。 徐克的《七剑》,远行天山三年,武器造了上千把,准备连拍6部,对标星战。 更早之前,张艺谋在内蒙胡杨林深处,拍下《英雄》第一个镜头。片中的树叶,都是60元每包,从老乡家收购。 刀光剑影裹着王霸雄图,呼啸向前。人民大会堂首映礼上,200大学生身披秦甲,高喊:风!风!大风! 2006年,张艺谋开拍《满城尽带黄金甲》,那风已浩荡无双。 电影投资3.6亿,在横店1:1仿建故宫,一万平广场上,铺满四百万朵菊花。 51岁的周润发身披八十磅重的纯金龙袍,龙行虎步,穿过金色廊柱,登上朱红高台,放眼望去,一片金色的海。 两年后,投资更高的《赤壁》到来。吴宇森要用6亿投资,“拍一部伟大的电影”。 六千名群演,奔跑在八卦阵之中,两千艘战船,浮动在波涛之上。最长一艘战船,首位长达38米,号称亚洲版特洛伊。 那些风声水气,已成绝响。多年后,参与拍摄的群演,回味起漫天落雪般的灰烬,“像大梦一场”。 那是澎湃的大时代,而时代越澎湃,主角反而越是小人物。唯有上行,才有逆袭。 21岁的李宇春,被352万条短信选成全民偶像,登上时代封面,她原本计划是毕业做北漂,在地铁通道站唱。 33岁的郭德纲,穿过大雾回天津办专场,一月接受采访140场,不久前他的梦想还是小剧场能坐满,说句“我很欣慰”。 那些年,我们看着旭日阳刚唱上春晚,看着王宝强越过原野,看着黄渤奔跑在《疯狂的石头》收尾,高架桥两侧,浮出海市蜃楼。 穿行过上行周期的人,都相信奇迹。 那十年,优酷上最火的歌是“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毕业季上最流行的歌是“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而写进高考作文题的歌是: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飞翔的人们掠过金色年代。 2001年,中国男足挺进韩日世界杯,2002年,姚明亮相休斯顿火箭队,2004年,刘翔110米栏决赛夺金,创造世界纪录。 那天,疾驰如风的他说:我感觉今天自己是一个奇迹的主角。 2008年,更大奇迹上演,29个巨大焰火脚印,沿北京中轴线破空踏来。 鸟巢之内,千人击缶,万人高歌,李宁飞天踏画,圣火熊熊,成为一个时代的燃点。 火光下,人人都是奇迹的主角。 2 奇迹背后,是经济狂飙带来的底气。 2001年,中国GDP增速8.3%,而这只是那十年的最低值。 2003年到2007年,中国GDP连续5年两位数增长,2007年增速达到14.2%。 在西方,中国崩溃论悄然退场,英国记者金奇写了《中国震撼世界》,并成为英国年度最佳图书。 在国内,央视《大国崛起》纪录片多轮重播,盗版碟热销,被摆在摊位最显眼位置。 狂飙的经济,让原材料需求激增,煤老板成为上行周期第一批宠儿。 他们一夜暴富,再一掷千金,最爱到北京买房投资。煤老板们对望京不屑一顾,要买就买“一环”:以天安门为圆心,用圆规画圆,半径在3公里以内,否则不买! 他们买奔驰越野,开信贷公司,投资影视剧,多年后,导演彭浩翔对煤老板念念不忘,“你给我拍个艺术电影,拍什么内容我不管,一定让我女朋友走红毯”。 2010年,30多个煤老板集资50多亿,成立汾酒投资公司,豪言让汾酒产能提升3倍,和茅台一争高下。 与煤老板一起纵横江湖的,还有地产商。 1998到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增速20%,2007年,26岁的杨惠妍成为中国新任首富。富豪榜单前100名中,有39人从事地产业。 巨浪之下,热钱开始聚拢中国。 2006年,美国红杉资本合伙人迈克尔造访中国,称中国伟大公司或许还没有诞生。 一年前,号称投资半径“不超出硅谷40英里”的红杉资本来到中国,成立红杉中国基金。 红杉合伙人沈南鹏,意气风发坐在上海恒隆广场28楼办公室内,桌上摆着3部手机,每个月话费上万起步。 窗外,黄浦江江水奔流,一往无前。 那年,朱啸虎刚加入金沙创投,很快有外号“点石成金”;今日资本徐新,刚投资土豆网,并称哪怕不盈利“我们愿意养它三年”。 投资京东时,徐新嫌刘强东要200万美元太少,主动加到500万美金:“你现在没尝到钱带来的威力,你会觉得200万是远远不够的。” 2006年春节,从华盛顿飞回上海的38000英尺高空上,吴晓波给新书《激荡三十年》写下题记: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 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 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2005年8月,百度登陆纳斯达克,当天涨幅超350%。 媒体采访李彦宏,问他知不知道百度造就了8个亿万富翁,50个千万富翁,400个百万富翁。 李彦宏说,分享财富,共同奋斗。 两年后,阿里巴巴上市满月酒,酒桌上员工都在计算身家;同年,史玉柱在陆家嘴摆上市庆功宴,给所有人涨薪,并一人发一枚老凤祥定制金币。 财富浪潮从楼市到股市,从煤老板到互联网新贵,最后漫过每一个人。 北京海淀,星巴克内坐满创业者,推门进店,投资、创业、技术理想的话题扑面而来。 高中辍学的李想,4年身家过亿,笑谈发家历程:“我们这些人,前两年,还糊里糊涂的,什么都不知道……” 《新周刊》写出那十年的急切和野望,“如果你三十而未富,那你这辈子很可能已经没有机会了。” 当时只道是寻常。 3 2007年,身份神秘的外企经理李可,写了《杜拉拉升职记》,两年卖出210万册。 书里干练坚强的南方女子,成为无数白领的人生范本,“杜拉拉信奉踏实,不懈努力,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 上行周期的年轻人,总是自信又乐观,相信未来注定是他们的。 有媒体调查北上广深8个城市青年,发现7成以上年轻人不在乎失业,自信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 他们相信爱情,选择伴侣时,更多考虑人品志趣,门当户对被排最后。 他们相信梦想。广州赤沙村的小情侣,相信一定能搬到市区;北京唐家岭的蚁族,则梦想“三年一辆车五年一套房”。 在国贸,白领相信30岁前能当上主管,主管相信后半生都是中产,飞机靠背插着的杂志上,说就应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回望那十年,繁华之下是狂飙,而狂飙的遗泽是信心。信心是最强大的惯性。 惯性之下,那十年流光溢彩。 他们是许三多,他们是杜拉拉,他们是见证奔腾的马冬梅和夏洛,他们是贾樟柯的风流一代。 风流轮转。 19年后,满城已无黄金甲,横店广场也无耀眼明黄,蚁族的城中村已化森林公园,碧桂园忙着交房,昔日女首富焦头烂额。 去年夏天,徐峥穿着不合身的外卖服,试图讲述逆袭人生,结果被骂得声名狼藉。 电视上播的是小欢喜、小舍得、小别离,45岁的黄磊在楼道上痛哭流涕: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工作。 有人剪辑了马云的视频,2008年,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2018年,马云说:要改变我们自己。 2020年,马云说:都难都难,现在都难。 所有人都在翻山渡海,沿着周期向上攀爬,而旅途越艰难,越想念远去的夏天。 今年42岁的刘翔,已退役十年,罕有露面。 2020年一档综艺上,他和几个小朋友在大巴车上休息,小朋友问他到底几岁。 刘翔笑着回答说:“我想永远停留在21岁,再来一遍。” 越来越多人回望那十年,不是贪恋黄金的甲光,而是想重温信心的力量。 每个上行周期,狂飙的经济,总能带来信心,而重启上行周期,则需以信心为起点,凝聚心气。 今年夏天,苏超火爆,一座座奥体中心内,人声鼎沸,人潮如海。 这只是草根联赛,但当人们都相信它会成功,都有心气把它办成功,它就能成为奇迹。 夏夜漫长,体育场灯光璀璨,欢声如雷,笑容如昨。 恍惚间又有热风吹过。 不如我们从头再来。
#中国经济
#社会信心
#时代机遇
#经济周期
#转型期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7个月前
中共为什么要斩杀司马南? 司马南是习近平左转的一条猎犬,名声不管多么臭,因为护主有功,从来不受惩罚,但这次免不了了,因为主人年关难过了,要杀狗吃肉了。 一、司马南是恶心知识分子和工商阶层的一条恶狗,习近平借以立威,现在这两个群体都信心丧尽,习近平无路可走了,所以要斩杀司马南争取一点社会信心。 二、司马南是“反美”先锋,现在俄罗斯要倒向美国,欧盟对他半凉不热,科技战贸易战被美国牢牢捏死,没有优势,除了向美国屈膝,还有出路吗?斩杀司马南就是向美示好的标志。 三、内部经济衰退,房地产经济崩塌,因贸易战加工业外移,而对外撒钱不能停,尤其是俄罗斯战争一年需要填进去五千亿,财政入不敷出,地主家真没余粮了,杀司马南填国库聊胜于无。 此事绝非偶然,估计会有三步后手:一、清剿网络大V以轧钱。二、释放部分被冤企业家如孙大午以挽民心。三、继续向美国示好谋活路。 两千年前,曹操杀粮官以巩固军心,今天习近平杀司马南以挽救士气,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中共
#司马南
#习近平
#政治
#社会信心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0个月前
政治学者吴国光:2024年的中国,没有太阳,也没有新事,一片雾霾,一片阴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衰溃”。中国的经济在衰退,政府的治理能力在衰退,民众对未来的信心在衰退,社会的秩序、社会的道德在溃败,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中国经济
#政府治理
#社会信心
#社会秩序
#社会道德
#吴国光
#2024年
#社会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美国之音中文网
10个月前
【#叩问2024 】政治学者吴国光:2024年的中国,没有太阳,也没有新事,一片雾霾,一片阴暗。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衰溃”。中国的经济在衰退,政府的治理能力在衰退,民众对未来的信心在衰退,社会的秩序、社会的道德在溃败,越来越看不到希望。
#叩问2024
#中国政治
#经济衰退
#治理能力
#社会信心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