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寒冬
关注
猫总
2天前
2025.8.15 20:00 BJT 寒冬之下,回味春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中国经济上行的那段日子是怎么样的,你是否踩中了那个年代的时代红利?
#中国经济上行
#时代红利
#经济回忆
#寒冬
#2025年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1972年,河南省辉县,农民寒冬垒石造田露宿荒地。 翁乃强/摄。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892 条信息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1206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1232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1512 条信息
#河南辉县
#1972年
#农民造田
#寒冬
#露宿荒地
分享
评论 0
0
开眼实验室
6个月前
老奶奶领着女孩零下30°C冒雪前行,好心大哥绕道开车送她们回家,不要钱 我也有这么大的闺女
#好心人
#暖心接送
#亲情
#寒冬
#善举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7个月前
「被盛世遺忘的一雙腳」1月10日 中國。 寒冬飄雪,其他學生穿著厚重棉衣棉鞋,一名小女孩卻僅穿單薄衣物和涼鞋,蜷縮身體,不敢直視鏡頭。 網友感嘆:「暫停援助非洲。」
#盛世遗忘
#寒冬
#小女孩
#援助非洲
#贫困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7个月前
“一双被盛世遗忘的脚” 1月10日(发布) 寒冷的冬天正下着雪,其他学生都穿着棉衣棉鞋,唯独一名小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脚踩一双凉鞋,她蜷缩着身子,不敢直视镜头。 网友:“暂停援助非洲”
#贫困学生
#援助非洲
#寒冬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7个月前
“一双被盛世遗忘的脚” 1月10日(发布) 寒冷的冬天正下着雪,其他学生都穿着棉衣棉鞋,只有一名小女孩穿着单薄的衣服,脚踩一双凉鞋,她蜷缩着身子,不敢直视镜头。 网友:“暂停援助非洲”
#寒冬
#女孩困难
#教育不公
#社会援助
#非洲援助
#儿童权益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7个月前
2024年中国内地平安夜电影票房表现不佳,仅有3837.14万,创近十年来新低。 而香港的电影票房数据也同样不容乐观,据报道,香港电影业陷入寒冬,不计算2020年和2021年疫情期间,2024年香港电影票房收入仅13.14亿港元,比2023年下跌了6.2% 为13年来最低,收入倒退至2011年。
#2024年
#中国内地
#平安夜
#电影票房
#新低
#香港电影
#寒冬
#疫情
#收入倒退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7个月前
寒冬尚未到來......🙏🙏🙏
#寒冬
#季节
#气候
分享
评论 0
0
腾讯新闻-出行一客
7个月前
奔驰车标供应商宣布破产,德国汽车业深陷寒冬
欧洲汽车供应商合计已宣布裁员5.33万人,小型企业直接面临破产危机文|王静仪 吕宜函编辑 | 施智梁德国的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近期宣布破产。这家汽车零件供应商拥有1500名员工,为豪华汽车品牌奔驰生产著名的三芒星标志,成立于1796年。经历长期的成本上涨和需求萎缩后,2024年11月25日,德国法院对格哈迪塑料技术公司...
#奔驰
#车标供应商
#破产
#德国汽车业
#寒冬
分享
评论 0
0
fin
1年前
一个感觉,北美IT行业打工人的超级红利期可能一去不复返了,或者说,这个寒冬会比以往更久一点 何为北美的超级红利期,就是拿着其他国家(印度/东欧)IT打工人三五倍的工资干着差不多的活儿,公司还继续大幅扩招,导致市场缺人可以一直compete拿大包裹,就像22年初夸张的三年经验SDE2拿42万+大包裹 从22年中形势急转直下开始,整整两年了,IT行业就业仍然艰难 虽然这一轮寒冬可以说是经济周期+高息环境,各个公司降成本战略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如F/G23大裁员主逻辑就是按同级别薪资从高到低(或者unvested股票来算) 但即便是软件行业周期性寒冬,这一次的回复周期可能会比之前要更长,因为这一次不仅是降本 + 过量CS毕业生供需调整的问题,更是因为技术/信息获取门槛大幅下降导致其他国家的IT打工人水平和硅谷的差距飞速缩小。 从其他地域招人带来的正收益越来越明显,感觉到美国,或者说硅谷,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还有信息上对印度/东欧的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 比如Google不少组写app的工作早就外包到东欧了,比如华沙。欧洲的工资确实很低,就连伦敦的Meta都只有总部一半的工资,东欧的工资是总部三分之一都不到,相比起来加拿大的工资是北美的70%对公司已经属于高成本地区。美国一个员工的工资(比如senior 50万美元的包裹)拿到印度去可以招一整个团队,这个说法毫不夸张 更夸张的是不少公司从2022年开始,为了降本增效,已经默认北美之外招人,北美职位空缺了不补,直接在印度补位子,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把高成本人力地区慢慢移到低成本人力地区。 换句话说,IT行业的红利在地域上出现了分化,北美的红利期扩散到了印度和东欧的IT打工人红利期 软件行业会不会一直繁荣下去?很显然会,这个世界的数字化和软件化进程并没有停止,世界的数字化软件化带来的收益也已然还能保持可观的正收益。只是对美国的程序员依赖在降低 从前美国和硅谷的团队和海外office比,人才技术水平显著更高,长期接触最新的技术而掌握的信息和经验,确实是宝贵的。所以公司有非常强的意愿在硅谷成立公司,在办公室一起上班,投入确实大,但回报更为可观。 但信息扁平化让其他地区的人才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差距明显缩小,十五年前没有cousera和udacity的时候,要和stanford/MIT上同一个水平的课很难找到途径,而现在,几乎所有的CS课程都可以online找到顶尖CS名校的资源,还能附带project,甚至去raddit专版还能找到一大堆人讨论课程作业,这是十几年前完全不敢想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只有比较事务性或者非核心的工作才会外包,但这个局面显然也会慢慢改变,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印度和东欧开分部,等同于是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大幅缩小信息差,海外的员工技术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就像当年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同于大陆的IT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后来流向各个公司的技术骨干 这样做的公司越多,信息差和技术差缩小的速度就越快。 这个逻辑可以看看提前10~20年就发生过同样趋势的半导体行业就知道了,最近惊闻某北美半导体大厂的内部技术峰会,印度分部贡献的paper已经超过了60%,于是技术峰会破天荒的直接搬到印度去开了。谁还敢说只有硅谷才能创新? 作为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完整一轮这样的过程,所谓的核心业务不放到海外,一定只是暂时做不到而已,海外的office分部有充足的人力budget,当总部姐妹组的业务出现需要而人员短缺时,就是扩张scope的大好机会,这个蚕食过程很缓慢,但基本很难逆转。 说完了美国岗位的限制,再看供给端:13~19年,21~22年的超级红利期刺激下,CS科班毕业学生供给量估计是十年前的5~10倍,MIT 40%的毕业生都是CS专业,2023年开始IT岗位已经恢复了一些的情况下,仍然在消化21~22年过度招聘的那部分senior,名额轮不到没经验的新人,这个时候海量CS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显得格外可怕了 等到降息开始市场持续恢复两年,把市场上闲置的senior消化的差不多了,进入下一个扩张周期,新红利期下的CS毕业生的情况估计会好些,但很难找到前些年的那种疯狂的超级红利期了,毕竟CS毕业生的水平是最容易被印度和东欧取代的。 根据这个规律来推,美国资深的senior工程师还是会出现短缺(在扩张周期),因为印度东欧的员工大规模技术提升也是需要时间的,资深工程师的好日子应该还有~10年 等到10~20年后,印度东欧也掌握了部分不少业务,团队培养逐渐成熟,美国的资深工程师的优势就更小了。
#北美IT行业
#超级红利期
#寒冬
#经济周期
#就业困难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