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

这轮山寨行情和 2021 年那波有着本质不同 2021 年的疯狂 背后是疫情暴跌之后 美联储放出前所未有的流动性 资金像潮水一样涌进市场 山寨币集体飞天 那一年基本上什么东西都能涨 而这次情况完全变了 大多数山寨币的高点一波比一波低 流动性没有像过去那样扩散到整个市场 而是集中流向少数几个方向 换句话说 靠炒概念 讲故事就能把价格推起来的时代结束了 未来真正能走出来的 一定是那些能找到用户需求 能真正落地的应用 不是所有挂着代币的东西都有机会 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 跑通产品逻辑的项目 才会赢得市场 从收入结构来看 过去靠投机用户支付高额手续费的模式 差不多已经见顶 接下来的增长点 更可能来自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的效率和低成本优势 Solana 在这两个维度都表现突出 它的估值远远低于生态里实际发生的活跃度 与此同时 RWA 的兴起说明了另一个方向 结合传统业务和分发渠道 可能比从零开始造新故事更容易跑通 如果把视野拉大来看整个风险市场 股票的表现其实更说明问题 Crypto 的全部市值干不过英伟达 Nvidia 从 176 美元涨到如今超过 16 倍 Palantir 从 182 美元翻了 30 倍 市值已经接近 4000 亿 这些走势已经证明 过去几年真正引领风险偏好的 是美股里的核心资产 如果股票能提供更高的回报 更好的流动性 那山寨币的吸引力就会被削弱 ETF 选中的币将美股化 美股涨 → 所有加密也涨的逻辑 但这次不成立 这一轮比以往更需要精准选标的 宏观层面 降息就是牛市的说法有粗糙 从 2022 年底以来 市场已经证明 不靠低利率也能走出行情 比特币过了10万后开始缺乏动能 以太坊过了4千后出现了同样的局面 此时赚钱方式是 去研究新项目 捕捉能跑出独立行情的异类和玩法 比如 BNB 生态的生龙活虎 XLayer 尝试与探索 SOL 上 DeFi 势能不断 Perp DEX 的龙争虎斗 AI,垂直一层,RWA 这么看 行业的那种完全的新概念并没有 是应用和玩法层面的升级与改良 Lucky Everyone
Rocky
3周前
#AI 和 #RWA 是我们本周期最看好的赛道,团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期间,我经常问团队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稀缺的 #AI 资源?” 有人说是算力,有人说是算法。在不断的请教和交流中,我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真正的稀缺是高质量的人类数据。 最近 #Vana 发布的 #Playground AI数据产品让我眼前一亮,让真正高质量的人类数据回归个体,开启了数据资本时代! 过去,数据基本分三类: 1️⃣公共抓取数据:推文、Reddit 爬取,这类数据多,但浅薄、缺乏语境。 2️⃣平台私有数据:Spotify、Telegram、ChatGPT交互,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数据,但被大厂死死锁住。 3️⃣标注数据集:Kaggle 或众包标注,质量有限、成本高,还很难规模化。 而 #Playground 做的事是开创了第四类数据:社区集体拥有的数据。这就厉害了。因为它既不是免费爬取的“浮光掠影”,也不是平台的“黑箱垄断”,而是用户主动贡献、由 DAO 聚合的“深度人类数据”。 当我看完 #VanaPlayground 的视频演示后,我第一次看到可以在一个界面里预览数据集架构、下载合成样本、甚至和背后的 DataDAO 对接时,真的觉得有点像在逛“数据农贸市场”。对比过去我们买数据就像买罐头食品,冷冰冰、不知道成分;现在是直接和农户(社区)对话,看见产地和新鲜度。 #VanaPlayground 对 #AI 为何如此重要? 当前训练 #AI 模型靠的不是算力多,而是数据的深度和多样性。我来打个比方,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 #ChatGPT 的交互数据能体现人类的真实思考方式;再比如,人们使用 #Spotify 听歌数据能刻画用户的偏好和情绪;社区小伙伴在使用 #Telegram 群聊的时候,群聊数据能映射社区互动的真实语境。 上述这些东西不是爬虫能给的。它们是 #AI personalization、#Agent 交互、下一代应用所必须的“燃料”。而在 #Playground 里,数据不是一堆杂乱的 JSON,而是带架构、可浏览、可测的结构化样本。这让开发者能更快设计模型、做测试,而买家也能先“试吃”再决定是否购买。 整体来看,我个人认为 #VanaPlayground 的愿景很大,不只是一个“数据展示厅”,而是去中心化数据经济的前台。今天它让数据集变得可见、可探索,撕破了高质量个人数据集的数据缺口;明天它将会变成数据交易的入口。你可以直接在界面里发起数据请求,让社区数据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未来这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数据协议,用户贡献 → 社区聚合 → 开发者使用 → 收益回流社区。这套模式,和历史上“土地私有化”的转折非常像。以前数据归平台,用户只能“打工”。现在数据可以被“确权”,它就不再是副产品,而是资本。这对整个 #AI 产业的影响,可能比单纯提升算力还要深远,值得重视和期待!🧐
今天看了CZ在香港大会的视频演讲,突然明白了币安Alpha的战略意义。 最近几个月,链上变得特别的冷淡,整个市场唯一有热度就是币安Alpha了。在之前,我只是简单的把Alpha作为币安的一种新上币方法。现在突然意识到,它对于币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总所周知,币安Alpha以及Wallet拥有两大特点 第一: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体验 第二:链上交易 对于链上交易。在之前,我看好它的逻辑是:大量项目方在中心化交易所收割韭菜的行为,导致大量的资金把重心转移到链上,创造大量了的财富机会,而这个财富效应又会进一步吸引资金。但是,这种逻辑会遇到瓶颈,在到达一定泡沫之后资金就会撤离。也就是现在链上面临的状态,行业也出现了迷茫期。 而CZ的演讲让我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逻辑,那就是在未来10~20年,会有大量的链下的资产上链。这些资产的上链就会有大量的链上交易的需求。同时未来AI Agent的交易也一定是在web3链上,而不是现有的金融交易体系。因为它需要满足,没有kyc认证、快速、低成本等要求。 我个人认为,像GMGN和OKX看到的是第一层的逻辑,就是web3行业内对链上交易的需求的增长,所以他们的产品形态都是围绕着这个底层的设计的,重点自然会放在web3钱包,链上的交易地址的行为等等。 币安的明显是第二层的逻辑。所以,币安Alpha以及Wallet就拥有了开始的第一个特点,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户体验。因为如果说链上的核心逻辑是未来大量的链下资产的上链,所以就会伴随这是有大量的web2的用户需要链上交易。 现在的web3对新用户来说还很友好,链上的一整套东西非常的复杂。虽然业内在一直努力,现在也支持社交账号手机号注册、实现抽象钱包多链交易等。但是这只是第一步,之后新用户依然要掌握密钥保管、链上的资产等一套新的资产逻辑。就拿我自己亲身经验来说,每次向朋友介绍入门的时候,都要费口舌的说2个小时。 所以,中心化的用户体验对新用户至关重要,也以为着可以承接未来从RWA和AI带来的链上交易需求的大量用户。从这个角度看,CZ的战略眼光确实非常牛。
更新/高铁上,写一点关于RWA的认知。 //市场 但是如果现在仍对其一无所知,可能会重拾当年老币圈错过DeFi的遗憾。 这个新浪潮尚没有到来。 不过快了。 如果到来,一定骗子满地,因为所谓真正世界资产中的骗子更多,放大了N倍。 //中介结构 贝莱德敢在市场最早组织Ondo Global Market这样的中介市场。完全可以理解,合规交易资产用户和锚定的加密和实体资产规在那里。 全球第一资管巨头给产品名加上了全球化,显然也是暗示过去的TradFi看似全球实则孤岛。 贝莱德只是开始。但是对于一般创业者&Builder,进入交易市场门槛摆在那里,不会低。 //技术中间层 作为连接Onchain和Offchain的数据交换器,ChainLink会成为最大的中间层。说实话,很多人会被预言机这个名字吓退,而失去对其应用价值甚至投资价值的判断。 区块链至少有两个玄学名字,智能合约和预言机,其实是自动处理任务合约和链下数据翻译器。Ondo能涨多少不知道,毕竟没有那么Native,但是link可能涨到飞。 Native的是协议,比如前文介绍的ERC-3643,把合规清单扩展到协议字段中。 //加密生态 RWA究竟是去中心化为基础的DeFi2.0还是走中心化TradFi的加密盘?可能更多是融合。还记得CiFi这个说法吧。 从资产协议、交易平台、媒体、数据行情、资产发行、托管、审计以及指数和衍生品,RWA必然会重构以上秩序。
Rocky
1个月前
#RWA 结构性拐点时刻正在到来,这就如同当年特斯拉进军中国电动车市场一般,一条鲶鱼,开始净化整个 #RWA 叙事和合规性。 #Ondo Global Markets 的上线,这是“美股上链”的一次真正大动作,更佳是一次结构性拐点,和当年稳定币带来美元流动性类似。只不过这次不是美元,而是美股证券。如果说稳定币是 #DeFi 的基础货币,那 #Ondo 可能便是 #RWA 的“基础资产层”。 以前很多项目也试过做“美股代币化”,存在最大的痛点是:流动性差、价格偏离、规模太小、只能在封闭平台内玩。结果玩的人少,机构也不敢碰。 这次 #Ondo 的玩法不一样。它把 100+ 美股和 ETF(比如 $AAPL 、 $TSLA 、 $SPY 等等)直接带上 #ETH,而且背后是美国注册的券商 + 托管机构真的持有这些股票,等于说代币背后有实打实的证券资产托底。第三方还每天审核,确保储备没问题,设计上还考虑了破产隔离。这点对机构很关键,不然没人敢投大钱。 更重要的是 #Ondo 解决了一个老大难:流动性。它不是在链上自己“造一个市场”,而是直接继承了美股交易所的深度和价格。换句话说, $AAPL 在纳斯达克多少价格,链上的 $AAPLon 基本就多少价,中间套利空间很快被抹平,不会出现 10%、15% 的溢价怪象。对我来说,这才是“真金融”。 🎯再看功能层面: ✅24/7 转账,想转给谁都可以,完全点对点。 ✅24/5 铸造/赎回,基本贴合美股交易时间。 ✅可用于 #DeFi,这点我十分看重。以后 $AAPL 、 $TSLA 这些股票不仅能持有,还能抵押借贷、放流动性池、甚至组合进 onchain 资产管理工具。 如果你把稳定币想成“美元的代币化”,那 #Ondo 就是把 美股证券做了同样的事情。它的野心就是 Wall Street 2.0 —— 把华尔街搬上链。 整体来看,暂时还未有跟 #ONDO 代币的经济模型关联逻辑,假如后期有回购或者销毁等代币的价值捕获,无疑将会对 #ONDO 币价产生重要刺激。另外,对于散户来说,尤其是非美地区投资者,以前很多人想买美股,受制于开户、监管、地域、门槛,现在可以直接链上买美股。等于说,只要你会用钱包,就能“零摩擦”接触美股。这是巨大的增量市场。再者对机构来说,机构最关心三点:合规、规模、风险控制。#Ondo 通过券商托管、第三方审核、破产隔离,基本把风险结构搭好了。而且它有 OUSG、USDY、Flux、Ondo Bridge 的积累,已经证明过自己在 #RWA 这块有执行力。另外我最看好的是对 #DeFi 生态融合,一旦美股被带入 #DeFi,玩法就会极大丰富。想象一下:用 $AAPLon 做抵押借 $USDC ,再拿 $USDC 去撸链上收益,或者用 $TSLAon 做杠杆 ETF,这些原本只能在华尔街才能玩的游戏,现在链上用户也能玩。#ONDO 作为我们长期配置的代币品种,作为 #RWA 龙头叙事,依旧值得重点关注和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