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

Rocky
1周前
今天早上,刚看完贝莱德2025年Q4投资策略展望,简单理解就是梭哈 #AI,看好未来!然后我查了一下贝莱德在 #AI 领域的投资占比,的确是最高的,尤其是美股7朵金花,浓缩一下展开讲讲。👇 1️⃣贝莱德的“三板斧”思路 活在当下。他们觉得短期比长期更可预测。什么意思?长期宏观锚定(比如全球化红利、稳定的利率周期)现在都没了,未来3-5年谁也说不准。但短期有些确定性,比如美国经济不会突然崩盘,企业盈利数据真实可见,所以敢继续押风险资产,看好美股市场。今朝有酒今朝醉,现在贝莱德都看不准未来3-5年的情况,我们作为普通投资者,不如把握当下,好好赚钱才是硬道理,整体瞎担心未来也没啥用! 要敢于在不确定中博弈。贝莱德在策略报告中公开承认宏观不稳,但这恰恰给了“做超额收益”的机会。波动大 ≠ 一定亏钱,关键是要会挑、会管。以前我们投资是躺平买大盘(7朵金花)、赚Beta收益,但这种好日子以后可能没了,现在得真刀真枪拼选股、拼资产配置,所以未来投资难度会增强,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候到了。 紧抓大趋势,长期缺锚?贝莱德表示这没关系,#AI、能源转型、地缘政治这些超级趋势就是锚。你不能把它们当口号,而要具体落实到资产选择里。不要泛泛说“AI牛逼”,而是要挑能赚真金白银的 #AI 公司或相关基建,比如超算中心,核能电力等,都是好的机会。 2️⃣具体投资策略: 美股:继续超配 贝莱德报告中十分直白的表示,美国公司比欧洲、日本更强,靠的是盈利支撑而不是空炒估值。#AI 投资撑着盈利增长,美国公司吃到最多红利,所以美股还能跑。其实贝莱德也侧面表示了目前 #AI 公司估值不算便宜,但“盈利能撑住高估值”,核心逻辑就是 #AI = 新的生产力,所以要继续梭哈 #AI 。 新兴市场 & 日本:有戏,但要挑 新兴市场要结合大趋势挑标的(比如新能源、科技供应链)。日本市场十分具有亮点:通胀回来了,公司改革让股东回报更友好。 日元敞口贝莱德反而喜欢,因为危机一来,日元往往升值,能对冲风险。巴菲特一直持有日本五大商社公司,并且在今年还加大了投资,也说明了日本市场的优势。 债券:不爱国债,偏爱“另类” 看好短期通胀挂钩债券(因为美国关税可能推高通胀)。 超配美国机构 MBS(收益率比国债好,还相对安全)。 倾向非美发达市场国债,而不是投资级信用债(因为息差收紧,性价比差)。 这里贝莱德侧面验证了现在市场的主流思路:“美债不香了”,贝莱德都在找更聪明的固定收益替代品。 私人市场:机会来了 银行缩表 → 私人信贷填空 → 收益率更高。 基建股权也有吸引力,估值低,还受大趋势支撑(能源转型、数字基建),也就是说钱会从银行流向私募市场,这是长期趋势,比如KKR这类基金。 3️⃣重点梭哈 #AI ,#AI 是未来重头戏 贝莱德对 #AI 的态度是:不是短期炒作,而是经济新锚。抵消消费疲软:美国消费放缓了,但企业对 AI 基建的投资在猛增(芯片、算力、软件、能源),对 GDP 贡献越来越大。 #AI 大力的基建投资,将会推高企业盈利,美股今年靠的不是估值扩张,而是真盈利增长,尤其是“七巨头”。长期来看,过去历史上几乎没有五年期盈利增长能超过 15% 的,但贝莱德认为 #AI 或许能让这个纪录被打破。 我们测算了一下贝莱德的持仓数据,目前贝莱德算是全力站队 #AI 赛道了,他们的逻辑不是“#AI 股票短期涨”,而是“AI 让整个美股盈利中枢上移”,这比单纯的概念炒作更实在,也更具备确定性。 整体来说,假如您是美股投资人,贝莱德的启示录,告诉我们,短期别怕美股高估,因为盈利是真实支撑的(尤其是 #AI 股)。但别忘了分散配置:美股是主战场,但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是加分项。 债券思路要变,别光盯国债,可以考虑通胀挂钩债、MBS 这些另类。私人市场是机会,如果有渠道,未来几年私人信贷、基建投资会很火。 #AI 依旧是核心主题:这不是昙花一现,而是生产力革命,要在投资组合里给足权重。🧐
更新/高铁上,写一点关于RWA的认知。 //市场 但是如果现在仍对其一无所知,可能会重拾当年老币圈错过DeFi的遗憾。 这个新浪潮尚没有到来。 不过快了。 如果到来,一定骗子满地,因为所谓真正世界资产中的骗子更多,放大了N倍。 //中介结构 贝莱德敢在市场最早组织Ondo Global Market这样的中介市场。完全可以理解,合规交易资产用户和锚定的加密和实体资产规在那里。 全球第一资管巨头给产品名加上了全球化,显然也是暗示过去的TradFi看似全球实则孤岛。 贝莱德只是开始。但是对于一般创业者&Builder,进入交易市场门槛摆在那里,不会低。 //技术中间层 作为连接Onchain和Offchain的数据交换器,ChainLink会成为最大的中间层。说实话,很多人会被预言机这个名字吓退,而失去对其应用价值甚至投资价值的判断。 区块链至少有两个玄学名字,智能合约和预言机,其实是自动处理任务合约和链下数据翻译器。Ondo能涨多少不知道,毕竟没有那么Native,但是link可能涨到飞。 Native的是协议,比如前文介绍的ERC-3643,把合规清单扩展到协议字段中。 //加密生态 RWA究竟是去中心化为基础的DeFi2.0还是走中心化TradFi的加密盘?可能更多是融合。还记得CiFi这个说法吧。 从资产协议、交易平台、媒体、数据行情、资产发行、托管、审计以及指数和衍生品,RWA必然会重构以上秩序。
Phyrex
1个月前
止盈? $ETH 到了 4,200 美元,很多小伙伴问我是不是减仓了,我看了下推特上也有很多小伙伴止盈了,恭喜赚钱的小伙伴们。我是一枚都没有卖,因为对我来说,我相信的事情就三件: 1. 是否会出现系统性的风险,或者是有大规模回调的可能? 目前说是川普交易应该没有小伙伴会反对,那么川普要做的事情就是支持率,股市上涨也是提升支持率的一环,所以川普经常说从他上位以后很多资产都是在持续突破新高的,如果不是出现系统性风险,那就跟着川普和美国的政策走。 川普说要发展 AI ,那就去投 AI ,说要打造加密货币的强国,那就去投 BTC ,就连政策都在向加密货币倾斜的时候,跟着政策走未必就是错的。 现在的 ETH 很像是 2024年3月的 BTC ,结构上,资金上都很像,尤其我的押注并不是 Ethereum 本身,而是贝莱德和链上券商。ETH是目前公链中最图灵完备,最具有去中心化的。 2. 如果我要卖,那么卖出去的资金做什么? 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产品,很多小伙伴说可以等 $BTC 或者 $ETH 回调的时候在买回来,这没错,但如果我开始进入到短线交易网络中,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我应该买回来,如果这个价格到不了反而还继续上涨了怎么办。 在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除非我有更好的投资标的,我卖出的钱有明确可以投资的产品,那我确实可能会考虑,但目前明显感觉到资金在向着 BTC 和 ETH 倾斜,那我何必要去卖出呢。 3. 短中长期的利好预期有没有? 短期最有可能出现的利好就是 ETH 现货 ETF 的质押了,在政策上已经扫平了一切阻碍,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了,虽然到现在质押的优势并不非常重要,但这是第一个合规的有年化收益的加密货币,本质上和 Bitcoin 的挖矿是一样的,都是去赚 APY 的。尤其是对于机构和高净值投资者来说,资产安全的生息更加重要。 中期期待的是 RWA 的百花齐放,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很多 RWA 和 RWAFi 的应用,但实际上能够改变加密货币格局的还没有出来,我相信会随着市场的淘汰,会逐渐出现更合规,更有吸引力的机会。 长期就是链上券商,这四个字跑出半个纳斯达克的市值我都信。 所以,我现在还在拿着,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判断,我的判断也未必是对的,但我自己相信就行了,而且我在 ETH 800 多美元的时候都没有担心,现在我更不担心了。
老周横眉
2个月前
你要知道中国经济形势有多严峻: 全球第一大资管巨头贝莱德集团战术性断供了上海一个写字楼,宁可亏损4.2亿,也要抛掉这个烫手山芋,因为现在租金都不够付利息了。 这栋写字楼位于上海普陀区长风北岸,是贝莱德在2017年通过下面一个私募基金用12 亿买过来的。 当时贝莱德付了4.2亿的首付款, 剩下7.8亿是以香港渣打银行为首的银团给提供的贷款。当时约定的是2023年到期,但是到2023年就没还,把合同延期了一年。到去年决定战略性断供。 这事现在上了新闻,是因为刚刚几天前这栋楼终于完成了交割。据消息最终应该是被一家专门做不良资产并购重组的内资企业收购了,叫鼎一投资。 贝莱德之前就试图以9亿元的价格卖掉写字楼,但根本卖不掉。去年决定止损了,直接断供。贝莱德断供跟我们个人断供可不一样,他们是通过旗下一家私募基金买的,这私募基金跟他母公司是完全隔离的,私募基金破产就算结束了,银行也不能向母公司追讨。 说起来,2017年贝莱德是从另一家美国公司保德信手上买下来的,而保德信是2016年以8.3亿从李嘉诚手上买下来的。 所以呢,李嘉诚的眼光,你还是不得不服。 另外就是,这些国际资本巨头,其实他们对中国的判断很多时候都不准确,因为他们对中国真的不是很了解。 相反的,过去近20年来我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和我实际采取的对华投资策略,可以说从来没有错过。你们要对中国经济走势做出判断,还不如看老周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