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7月交易日记 一句话总结,有追高强势币,有落袋收益,有减仓,有抄底。是会给自己的操作打高分的一个月,如果说哪里美中不足,可能就是抄底抄早了一点,美股识别到了FOMO但是没有卖的很好。 盈利交易 1️⃣延续了6月,0.008发现了Pengu,随着强势突破加仓,最后0.032附近全部卖出。客观来说,我觉得Pengu 的叙事没有结束,加密货币吉祥物这个称号目前它实至名归。尤其是背后不少是美国传统金融巨头/机构支持 2️⃣结束 $Pengu 后重仓了 $ETH 。我把突破3000作为一个关键点位,ETF的超大流入作为新的叙事起点,3700-3800附近止盈。同上,我觉得ETH的故事也没有结束,各家机构建立ETH储备,或许会推动以太坊突破前高。主要的买盘来自各个Treasury 和ETF,追踪相关数据。 3️⃣美股买入 $SBET ,建仓在第一次股票增发,所以主要在10-13买入,后在23-26加仓,高点40美金有将近3倍的利润。但是卖得不好,还是跟着FOMO了,知道价格高,知道股票会不断增发的情况下,仍然想博弈。最后平均卖出32美金。 美股微策略概念我觉得要挑剔地看,应该只有极少数资金雄厚的龙头可以走出来。现在他们陷入了增发|ATM就会砸盘,做市商的特殊优势,早期PIPE投资人超低成本等等的博弈之中,交易难度较大。 4️⃣ $SOFI 财报超预期,不过只有观察仓,继续观察吧。利好ARK买入,利空最近有增发募资行为。 亏损交易: 1️⃣ $BMNR 持仓浮亏30%。从SBET换仓过来的。其实这笔交易值得反思。我分析完基本面和股票稀释状况后,认为BMNR具有更强的防御性,因此换仓过来。但是当时也感受到了以太坊的突破困难,或许更应该多拿一会现金再买而不是着急换仓。 看好并不意味着立刻买入。 2️⃣PENGU追高,位置差应该尽早平仓,结果我却恋战,最后0.385止损,贡献本月最大亏损。 值得反思: 因为7.29减仓,手里有了5成现金,所以跌下来就开始狂买。但是买的比较着急,BTC ETH均价比较低点较高。 反思了一下发现最初的挂单是最好的,后来反反复复改变挂单,反而使得买入价格不好。 安慰自己只能说币本位来说是成功的交易。还是要更多修炼耐心,减少无效交易频率。 7月发生的好事还有大罢免失败。不熟悉台湾的朋友对这件事估计也陌生,简而言之就是民进党发起了针对国民党立法委员的罢免流程,让公民投票罢免。真的劳民伤财。 民主的好处是不该只有一个声音,一个党派。这次投票的过程中也看到了或理性或疯狂的个人表达。 看了 F1电影,推荐给所有爱赛车或者不爱赛车的人。最印象深刻的一句台词是年长的车手告诉年轻的车手: 全都是噪音,网络的评价PR,车手最重要的是把车开好。这让我想到了Max,永远只是专注把车开好。恰逢银石赛道Nico Hulkinberg 从业16年,第一次登上领奖台,电影走进现实,坚持可以创造奇迹。 7月减脂失败,新手保护期结束真的不好减。减脂成功也需要绝对的投入和克制。 最后分享7月15日好看的云。今年的七月异常的多雨,开始有点想念太阳。
《重估数字白银:莱策略与ETF将深刻重塑莱特币基本盘》 在主流加密资产借助币股策略与ETF重估价值的浪潮中,莱特币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自2021年牛市结束以来,其价格表现与比特币显著脱钩,市值被市场普遍认为存在低估。 然而,近期由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EI Pharma发起的莱策略,正效仿微策略的比特币飞轮模型,试图打通传统资本市场与莱特币的价值通道。 Dr.Hash研究员将深入剖析莱策略的运作机制、核心参与方,结合即将到来的ETF审批与减半周期的滞后效应,系统性评估莱特币在本轮周期内实现价值重估的潜力、路径以及其中潜藏的结构性风险。 “当莱策略的币股飞轮开始转动,ETF的确定性日益临近,莱特币的价值叙事已不仅是数字白银,而是一场由华尔街资本开启的定价革命” 一、从价值洼地到策略中心 “比特金,莱特银”,这句口号在币圈传唱了十几年,它准确地定义了莱特币的生态位,也让其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 莱特币拥有成为一个经典价值储存资产的几乎所有要素:采用与比特币同源的PoW共识机制、8400万枚的固定供应上限、2.5分钟的出快速度、可靠的四年减半通缩模型(已在2015、2019、2023完成三次减半),以及更快的出块速度和MWEB隐私升级等技术迭代。 然而现实却很骨感。当比特币在2025年7月创下12.3万美元的历史新高时,莱特币仍在100美元的隧道中徘徊 。在DeFi、新公链、Meme等新叙事层出不穷的时代,市场对莱特币的态度几乎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甚至其创始人李启威在2021年高点套现离场的行为,虽被认为是良心预告,但也让莱特币长期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缺乏类似以太坊V神那样的精神领袖来引领叙事。这种长期的沉寂和价值低估,恰恰为新的资本叙事提供了最完美的舞台。 二、解构莱策略:微策略飞轮的复刻与升级 微策略的飞轮点燃了比特币,莱特币版微策略同样登堂入室。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MEI Pharma(股票代码:MEIP)宣布启动一项价值一亿美元的莱特币国库策略,这一举动⽆疑为莱特币注⼊了强⼤的机构⼒量,预⽰着莱策略时代的正式到来。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MEI Pharma能够选择莱特币作为飞轮的中心,相信也是看到了莱特币的严重低估,这并非简单的炒币,而是一次对微策略比特币飞轮的精准效仿,这个飞轮的运作模式可以被清晰地拆解: 1. 融资:MEI Pharma以每股3.42美元的价格,通过私募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出售了2920万股股票,募集1亿美元现金 2. 购买莱特币:公司计划将这笔巨额资金全部用于购买莱特币,并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 3. 升值:市场对这一策略反应极为积极,MEIP股价一度飙升超过80% 。股价和公司市值的抬升,增强了公司的信用 4. 再融资:增强的信用和更高的股价,为公司未来以更优的条件进行新一轮融资创造了可能,从而可以购买更多的莱特币,形成一个正向的、自我强化的闭环 而推动这一策略落地的核心三板斧,更彰显了莱策略布局的深思熟虑: 1. 创始人背书(李启威):莱特币创始人李启威亲自下场担任领投方,并同意加入MEI Pharma董事会 。这从根本上解决了策略的专业性问题 2. 顶级做市商执行(GSR):全球领先的加密做市商GSR不仅是牵头方,还是数字资产顾问,它的存在确保了1亿美元的买入操作能够在市场上平稳、高效地执行,避免对币价造成剧烈冲击 3. 加密原生基金参与(Primitive等):Primitive、Parafi、HiveMind等一众加密圈内知名基金的参与,则代表了行业核心力量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和支持,构成了坚实的资本基石 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官方文件显示,具一份名为“Form 8-K”的报告已由MEI Pharma, Inc.提交 。根据美国法律,上市公司在发生对股东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必须提交8-K报告进行公开披露。这张文件的核心意义在于不仅证实了MEI Pharma作为一家受监管的美国上市公司的真实身份,也为整个莱策略的叙事提供了最权威、最可信的法律文件背书,成为了整个飞轮的有力起点。 三、ETF预期与减半周期共振的双重利好 这1亿美元对于莱特币高达660亿人民币的流通市值来说,其实更像是点燃引线的火花 。真正可能引爆市场的宏大叙事和磅礴资金,正指向未来几个月内悬而未决的现货ETF审批。 目前,包括灰度(Grayscale)和Canary Capital在内的多家机构都已向美SEC提交了申请 ,在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已获批的大背景下,市场对莱特币ETF的通过预期非常高。实际上,彭博社的ETF分析师甚至给出了高达95%的批准概率,并将最终的审批截止日期指向了2025年10月2日 。 一旦获批,意味着从庞大的养老基金、机构投资者到普通的散户,都能通过自己熟悉的传统股票账户,甚至包括特朗普之前提到的401k养老金账户直接投资莱特币,这将为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额增量资金。 同时在本轮周期中,莱特币的减半效应存在明显滞后。刻舟求剑的说,在2015年和2019年的两次减半后,莱特币的价格都在随后的⽜市中实现了显著上涨,而在本轮周期中莱特币已于2023年进行了减半,但减半带来的供应紧缩效应却还未凸显。 据非小号数据来看,莱特币当前120美元/枚,仍不及2019年最高点,总流通市为660亿元,位于中型主流币阵营,市值排名第18名,仅高于SHIB这一meme品种,处于价值发现的早期阶段。 同时从减半周期来看,第二次减半后莱特币在第21个月达到周期高点,而当前距离2023年8月的第三次减半已过去近23个月,价格反应显著低于预期。 如果我们将参照系从第二次减半切换至第一次,当时莱特币在减半后历时27个月才触及顶点,那么按照此模型推演,本轮周期的高点将恰好指向2025年10月至11月,这与彭博社分析师给出的ETF最终审批时间窗口高度吻合,为两大核心催化剂的共振提供了时间上的逻辑支撑。 当然,这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周期对比仅为一种分析框架,旨在提供参考,市场的实际走势仍受多种复杂因素影响。 结语 莱特币版微策略的启动,正为其描绘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在创始人、顶级做市商和众多基金的合力推动下,一个更具机构吸引力的币股联动生态正在形成 。华尔街资金的涌入、ETF的预期、减半效应的长期利好,以及当前被低估的价值,都为莱特币的未来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 然而,加密货币市场始终伴随着高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市场情绪、监管政策、宏观环境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可能对价格走势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财务、投资建议,DY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