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灰产黄推能赚钱,你赚不到钱? 说白了是不够穷。你看黄黑灰推广比正经做产品的还努力,是因为利润高?不,是因为底层人对钱的欲望强。灰产执行短平快,动作猛,效率高,吊打学院派。正经程序员反而太“干净”,又抠又多事,还自视甚高,像古代酸秀才:干活不过农民,也不如商人和管理者精明,卡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位。 程序员普遍“还不够穷”,还没到被生活抽到跪地求饶的程度。赚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是先苦后甜,要你先干活、先下海,先吃苦,再看到钱。但很多人想的“赚钱”其实本质上是想“捡钱”。最好没有投入,就有睡后收入。实在不行,起码告诉我一个月能赚多少,我再考虑要不要做。这是上班上久了的“领工资”心态。 你问他缺不缺钱,都说缺。但每天就是刷抖音、吃烧烤、喝酒玩游戏,一切照旧。所谓的努力,无非到了老婆要你洗碗带孩子的时候,借口我要搞事业逃避家庭责任。然后打开电脑看点文档,再用本来就会的技术写点不知道卖给谁的代码。你那不是搞事业,是在“练字”而已。要么就是网上来一句“大佬求带”,或者发发牢骚,说社会不公。 可以当奸商,也可以像农民一样辛苦赚钱,千万不能当祥林嫂和阿Q,一边自怨自艾,一边觉得“老子最牛”,然后手上做的事只是村头嗑瓜子。 Labubu 火了这么久,有尝试过用 Labubu 搞钱搞流量吗?每天多少热点和机会,整天就是看看新闻评论评论,现实中邻里关系让老婆出面,网上从男女关系到中美关系没有不关心的。 心思不在赚钱上,自然赚不到钱。
走访了国内的一堆三四线城市, 早上去早餐店,还有和环卫工聊天, 晚上去公园,还有购物中心, 中间穿插着和司机聊天。 首先小城市生意是真不好做,基建很好,人流不够,年轻人外流,消费拉不起来。很多看起来很给力的商业硬件和公用设施,因为没有人流和消费,多少都“年久”失修,或者空置。很多商家包括公用设施我感觉都是在亏钱。也难怪地产一崩地方财政很多都完蛋。 好处就是如果2代人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话,会过的很舒服,花一点钱(相比一线和海外),就能获得“n对一”的服务,而且消费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吃饭,娱乐还是购物。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考公,在这些城市并不会有什么很多很大的公司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了稳定,本身职位上的一些便利,还有收入,都可以在本地实打实的享受到尊敬,便利以及生活质量。 然后大家平时聊的都是哪里打折了,最近的剧是什么,抢抢 pdd 或者哪里的券,报个什么线上或者线下的班,抖音上刷的也都是 AI 配音的国学,亲子教育,大国崛起短视频。我就看到环卫工早上听着激昂的音乐,里面 AI 男声说现在我们有东风快递,055了,菲利宾再也不敢歧视中国人了什么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生活,真实需求,不是什么claude 出 v4了,特朗普和马斯克撕逼了之类。 我们在推上的需求分析,有时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大量的老百姓,只需要一个百元级的产品去“杀死时间”而已,如果还能增加谈资,或者让他们有满足感,那就是王牌产品了。
走访了国内的一堆三四线城市, 早上去早餐店,还有和环卫工聊天, 晚上去公园,还有购物中心, 中间穿插着和司机聊天。 首先小城市生意是真不好做,基建很好,人流不够,很多看起来很给力的商业硬件和公用设施,因为没有人流和消费,多少都“年久”失修。很多商家我感觉都是在亏钱。 好处就是如果2代人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话,会过的很舒服,花一点钱(相比一线和海外),就能获得多对一的服务,而且消费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吃饭还是娱乐和购物。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考公,在这些城市并不会有什么很多很大的公司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了稳定,本身职位上的一些便利,还有收入,都可以在当地享受到地位和实打实的生活水准。 然后大家平时聊的都是哪里打折了,最近的剧是什么,抢抢 pdd 或者哪里的券,报个什么线上或者线下的班,抖音上刷的也都是ai配音的国学,亲子教育,大国崛起短视频。我就看到环卫工早上听着激昂的音乐,里面ai男声说现在我们有东方,有055了,菲利宾再也不敢歧视中国人了什么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生活,真实需求,不是什么claude出v4了,特朗普和马斯克撕逼了。 我们在推上的需求分析,有时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大量的老百姓,只需要一个百元级的产品去“杀死时间”而已,如果还能增加谈资,或者让他们有满足感,那就是王牌产品了。
没想到5月底随意发的一个纪念自己里程碑,主要也是得瑟一下,毫无营养的推文爆了,给我干了3000粉丝。 最早来 X 起号的时候,MRR 已经有2w刀左右了,当时晒一下收入效果不明显,我还说 X 的质量就是高,流量钩子不管用了。 现在看来不是钩子不管用,是 x 的用户胃口更大。 不过什么钩子来什么样的人。 和小红书一样,一堆“求带”的,但凡回复他超过2个字,你花的时间比他还多。 还有被韭菜课割傻了的,但凡你不像欠了他一样,把所有的东西像呈堂证供一样免费展示给他,就是编的,就是要割韭菜。 然而早期关注我的都知道,我最早在小红书发帖的时候,从自己赚的第一笔30刀就开始记录,过去1年多所有的过程其实都是有迹可查。平时 X 上发的东西,真做过假做过,懂的人一目了然。当然很多人压根是懒得去翻的。 那个时候真诚分享,觉得自己反正做出海,国内没什么不能说的,结果越分享,同行和竞品越多,所以后面再不说具体产品了。 然后因为泛流量价值不高,加上小红书各种恶心的平台政策,我甚至连收入也不晒了。去年10月份我在小红书就晒过做到5w刀了,半年翻一倍不到,不是什么很夸张的成绩。 至于说我的《搞到钱再说》,一直陆陆续续不断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把实打实的经验自己记录沉淀一下,也避免自己重复回答同样的问题。真正要做知识付费,懂的人知道不是这个玩法的。 我曾经很看不起韭菜课师傅,觉得他们道德败坏。现在这个观点大致也还是一样。但是另一方面,我觉得他们赚钱是应该的,一是满足了用户需求,二是人家执行力确实强,三是人家心态和玩法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当然还是【暂时】不会卖课。之前是因为过不去心里那关,后面是因为没时间,现在是看了很多“潜在用户”,觉得真就是赚个吃屎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