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了国内的一堆三四线城市, 早上去早餐店,还有和环卫工聊天, 晚上去公园,还有购物中心, 中间穿插着和司机聊天。 首先小城市生意是真不好做,基建很好,人流不够,年轻人外流,消费拉不起来。很多看起来很给力的商业硬件和公用设施,因为没有人流和消费,多少都“年久”失修,或者空置。很多商家包括公用设施我感觉都是在亏钱。也难怪地产一崩地方财政很多都完蛋。 好处就是如果2代人都在这个城市扎根的话,会过的很舒服,花一点钱(相比一线和海外),就能获得“n对一”的服务,而且消费环境也非常好,不管是吃饭,娱乐还是购物。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很多人考公,在这些城市并不会有什么很多很大的公司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除了稳定,本身职位上的一些便利,还有收入,都可以在本地实打实的享受到尊敬,便利以及生活质量。 然后大家平时聊的都是哪里打折了,最近的剧是什么,抢抢 pdd 或者哪里的券,报个什么线上或者线下的班,抖音上刷的也都是 AI 配音的国学,亲子教育,大国崛起短视频。我就看到环卫工早上听着激昂的音乐,里面 AI 男声说现在我们有东风快递,055了,菲利宾再也不敢歧视中国人了什么的。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生活,真实需求,不是什么claude 出 v4了,特朗普和马斯克撕逼了之类。 我们在推上的需求分析,有时候是另一种“宏大叙事”,大量的老百姓,只需要一个百元级的产品去“杀死时间”而已,如果还能增加谈资,或者让他们有满足感,那就是王牌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