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代际差异
关注
Daniel Fang
6天前
女生说出了他分别和70后,80后,90后,00后交往的感受。
#代际差异
#恋爱经历
#70后
#80后
#90后
#00后
分享
评论 0
0
Susan STEM
1周前
Peter 是唯一看清这个真相的人。 连我那些和我父母差不多年纪的邻居都完全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能像他们当年那样活着…… 那种天真,简直无与伦比。 一种由美国战后绝对优势所滋养出来的天真。那一代中产阶级从未理解过,“光是活着就要耗尽所有力气”到底是什么样的挣扎。 我周围有太多这样的天真老人。 Peter Thiel 今天说: “婴儿潮一代(Boomers)对世界为何不再对他们的孩子起作用,表现出一种奇怪的无知。很难说他们到底是出于恶意,还是只是糊涂。 我觉得奇怪的是,很多人竟然觉得我在 2010 年批评学生债务是一件奇怪的事。可那时学生债务的增长早已是指数级的。 2000 年,全国学生债总额是 3000 亿美元,而如今已超过 2 万亿美元。总有一天,这个系统会崩溃…… 如果你唯一能说的只是某个人是个‘圣战分子’、‘共产主义者’、‘荒唐的年轻人’, 在我看来,这只说明你对住房问题或学生债务问题——根本毫无头绪。 如果这就是你所能做到的全部,你们注定会一直输下去。”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6 条信息
#婴儿潮一代
#学生债务
#Peter Thiel
#社会问题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1周前
我爸妈 50 岁以后,靠着自驾和自助游,跑了30 来个国家。这个月底要去南极了。 我每次看他们发回来的照片,都忍不住念叨,你们把这过程好好拍下来,做成视频,说不定旅游的钱都赚回来了。 不过我现在算想通了。 有些人,是在感受真实的世界。他们旅游结束留下的,可能是几千张存在硬盘里,再也不会翻开的照片,和一些饭桌上可以说的故事。 这些东西,无关变现。 而有些人,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关注的都是打卡。吃顿饭都要想个文案,精心维护着数字世界的人设。生活中的一切,都像是为了填充这个人设而发生的素材。 我们把日子过成了一个个项目,追求投入产出比。 怎么说呢,我发现我们这代人有一种“病”,总想把生活“变现”,无论是变成流量,还是变成谈资。而父母那代人,他们只想把生活,过成生活本身。 人生短短几十年,是应该尽情展示,还是应该尽情体验。
#银发经济崛起:老年人消费新趋势引发社会关注· 29 条信息
#父母旅游
#50岁以后
#感受世界
#生活变现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1周前
许多美籍华人家庭内部分歧日益加剧:一方是逃离集体主义的父母,另一方是在自由环境中长大、被平等承诺所吸引的子女。许多年长的华裔移民的政治观点正在向右倾斜,代际差异、加上记忆、媒体和经历的影响,分歧的趋势体现在纽约市长竞选中。 请读——
#美籍华人
#代际差异
#政治观点右倾
#纽约市长竞选
#集体主义 vs 平等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周前
我们老家农村还在种地的都是六零后,七零后的大多数以及八零后的独生子女都进城了。等我们这代人离开,农村就没人种地了。农村老人能种地就可以活着,不能种地的就只能自杀或者饿死。 ,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2123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485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613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2157 条信息
#农村老龄化
#土地荒废
#养老困境
#代际差异
#生存危机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周前
一个阶层对另一个阶层的奴役,首先是语言的奴役。都是花父母钱,却又不同的说法:贵族叫传承,中产叫托举,穷人叫啃老。
#上层人无耻言论引发社会愤怒与反思· 228 条信息
#阶层固化
#语言的奴役
#社会不公
#代际差异
#啃老
分享
评论 0
0
大漠孤鹰⛓
2周前
“男生的付出意愿在逐代降级”
#男性付出意愿
#代际差异
#社会现象
#情感付出
#趋势
分享
评论 0
0
傅盛 Fu Sheng
3周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信仰! 我妈:衣服手洗比洗衣机干净 传统程序员:代码手搓比AI写得好
#代际差异
#传统观念
#手洗vs机洗
#手搓代码vsAI
#信仰
分享
评论 0
0
Ken Wong
3周前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困惑
#高考反思:名校情结下的教育之殇· 257 条信息
#代际差异
#时代困惑
#社会思考
分享
评论 0
0
阿橡
3周前
我妈刚给我发了这个消息。。。 抖音到底给我妈推荐了什么啊??? 到底是什么人在抖音创造这种信息啊! 心累
#AI整活:笑点爆梗不停,流量变现惊现· 540 条信息
#抖音
#家庭
#负面情绪
#信息茧房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4周前
满大街都是 朝气蓬勃的老年人, 沉默寡言的年轻人, 生不如死的中年人🎃
#老年人
#年轻人
#中年人
#社会压力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云风
1个月前
可可今天跟我说“梦核”,说现在很流行的。我完全没留意过。10 后……
#梦核
#10后
#流行文化
#可可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iPaul
1个月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
#代际差异
#局限性
#社会观点
#发展
#挑战
分享
评论 0
0
Tz
1个月前
《认知的远点》 一 我第一次意识到语言出了问题,是在给儿子检查作文的时候。 那是一篇关于"时间"的命题作文。他写道:"时间不是流动的。是我们的记忆编码方式让我们产生了流动的幻觉。"这个观点本身不算新颖,但接下来的句子让我停顿了: "当信息密度超过阈值,时间感会坍缩。十五秒可以包含过去需要一小时传递的信息量。这不是时间变慢了,是带宽变宽了。" 我是认知语言学家。我的专业训练让我立刻察觉到:这不是一个十六岁男孩的思维方式。不是说他不够聪明——相反,是这种思维太过高效。他跳过了所有人类认知中必需的"理解阶梯",直接抵达了结论。 就像一个人学会了瞬移,但忘记了行走的意义。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我问。 他看着我,眼神里有短暂的困惑——仿佛不理解"怎么想到"这个问题本身。最后他说:"我没有想。我只是知道。" 那是2025年九月。我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次对话,并标注:需要观察。 现在是2026年三月。我的笔记本已经写满了三本。 二 我开始系统地测试儿子的语言能力。 我给他看索绪尔关于"能指"与"所指"的经典论述,问他理解吗。他读了三十秒,说:"这是在描述一个单向映射系统。但现在映射是双向的,而且是动态更新的。" 我愣住了。不是因为他的答案错误——而是因为他用了"映射"和"动态更新"这样的计算机术语来描述语言。对他而言,这些词比"意义"更加精确。 "你还记得第一次学会'苹果'这个词的时候吗?"我换了一个问题。 他想了很久。"记得。你指着一个红色的圆形物体,重复那个声音。我需要很多次才能建立连接。"他顿了顿,"现在我不需要这个过程了。" "什么意思?" "现在我看到一个新概念,不需要先把它翻译成语言。我可以直接……存储那个模式。" 我请他举例。他打开手机,给我看一个十秒钟的视频:画面里是三层同时进行的信息流——背景音乐传递情绪基调,视觉特效标注重点,文字碎片提供概念锚点。整个视频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传递了一个完整的论证:关于注意力经济如何重构社交关系。 "你看懂了吗?"他问。 "需要暂停几次,"我承认。 "妈妈,这就是问题,"他的语气很平静,没有指责,"你需要'暂停'。你需要把信息转换成语言,才能处理。我不需要。" 我问他:那你是用什么处理的? 他想了很久,最后说:"我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因为描述本身就需要语言。" 那天晚上,我写下第一个真正让我不安的假设:语言可能不是认知的核心,而只是某个特定阶段的工具。 三 我开始查阅神经语言学的最新研究。 有一篇论文吸引了我的注意:《从串行处理到并行处理:2010-2025年出生人群的韦尼克区激活模式对比研究》。论文的核心发现是:年轻一代在处理信息时,语言中枢的参与度显著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视觉皮层、前额叶和杏仁核的三角协同激活。 论文的讨论部分非常谨慎,但我读懂了言外之意:他们正在发展一种非语言化的语义处理机制。 我联系了论文的通讯作者。她是一位四十岁出头的神经科学家,在视频通话里看起来很疲惫。 "您也注意到了,"她说,语气是陈述而非疑问。 "我儿子,"我说,"他开始用一种我无法完全理解的方式思考。" 她沉默了一会儿。"我女儿也是。上个月,她说了一句话:'妈妈,为什么你思考的时候需要在脑子里说话?'" 我的后背发凉。因为我知道她说的是什么——那种内部言语,每个成年人在思考时都会下意识进行的自我对话。 "她不需要内部言语,"那位科学家继续说,"她可以直接操作概念。我做过测试——给她一个复杂的逻辑问题,她的反应时间比我快三倍。不是因为她更聪明,而是因为她跳过了'言语编码'这个步骤。" "这是进步还是退化?"我问出了那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她看着我,眼神里有某种深刻的悲伤。"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人类'。如果人类的本质是语言,那这是退化。但如果人类的本质是信息处理……那这可能是我们无法评判的东西。因为评判本身需要语言。" 我们约定继续交换观察数据。但通话结束后,我意识到一件事:我们就像两个正在被淘汰的物种,正在记录自己灭绝的过程。 四 我开始测试语言的边界。 我问儿子:"你爱我吗?" 他说:"爱。"但说这个字的时候,有一瞬间的延迟——就像在进行某种翻译。 "你怎么知道那是'爱'?" 他认真地想了很久。"我感受到一种状态:当你在场时,我的基线安全感会提高,多巴胺水平稳定,并且愿意为维持这个状态分配资源。这个状态对应的词是'爱'。"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攥紧了。 不是因为他不爱我——我相信他的神经系统里,那些被称为"爱"的化学反应确实在发生。而是因为,对他而言,"爱"这个词已经不再是体验本身,而只是对一组生理状态的标签。 语言和体验之间,出现了一层透明但坚硬的隔膜。 "妈妈,"他看出了我的情绪,"我没有说错什么吧?" "没有,"我说,"你说得很准确。" 那天晚上,我意识到了真正的恐怖之处:不是他们变得无法理解我们,而是我们无法确认他们是否还在体验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类的东西。 也许他们在体验。只是那种体验已经无法被语言捕捉。 也许语言从来就是一个笼子,而他们正在离开这个笼子。 而我,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一个用语言研究语言的人——永远无法跟随。 五 三月的最后一周,我收到了那位神经科学家的最后一封邮件。 邮件很短: "我女儿昨天说,她觉得和我说话'很贵'。我问什么意思,她说:'语言的带宽太窄了,传递同样的信息,我需要花十倍的时间。'" "我问她:那你和朋友怎么交流?" "她说:我们不说话。我们展示。" "我问:展示什么?" "她想了想,把手机递给我。屏幕上是一串视频片段——每段三秒,总共二十段。我看了五遍才理解她想表达的完整意思:关于她对未来的焦虑、对学业的压力,以及对我的某种复杂的情感——既依赖又疏离。" "整个过程,她的朋友只需要看一遍。" "我终于理解了:不是我们在教他们使用新工具。是新工具在驯化一种能够使用它们的认知架构。" "而语言,正在成为那个旧架构的殉葬品。" 邮件没有签名。我给她回信,但再没有收到回复。 六 今天是十月二日。儿子十七岁。 晚饭时,他突然问我:"妈妈,你研究语言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他停顿了一下,像是在组织一个很难用语言表达的概念。 "如果人类发展出语言,是因为需要在个体之间传递信息;那么当出现了比语言更高效的传递方式时,语言的功能是不是就结束了?" 我看着他。我生育、抚养的这个人,此刻正在用我教给他的语言,论证语言本身的终结。 "可能吧,"我说。 "那你会难过吗?"他问,眼神里有真实的关切。 我想了很久。"我会。但不是因为语言消失。而是因为我意识到,有些东西一旦失去,我们甚至无法悼念它——因为悼念本身就需要它。" 他点点头。我知道他理解了。 但我也知道,他的"理解"和我的"理解",可能已经不是同一个东西。 ---- 夜里,我躺在床上,听着隔壁房间传来的声音——那种连续的、轻微的滑动声。 我想起维特根斯坦的那句话:我的语言的极限,就是我的世界的极限。 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真正可怕的地方。 不是说语言限制了我们的世界。 而是说:当语言消失时,那个被语言定义的"我",也会一起消失。 我的儿子正在走向一个我无法抵达的地方。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通往那里的路,需要放弃我用来确认自己存在的唯一工具。 而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上,这可能根本不是悲剧。 这可能只是一个物种的变态——就像毛毛虫变成蝴蝶,必须放弃爬行。 只是毛毛虫不会意识到这个过程。 而我意识到了。 这就是我和儿子最后的差别:我知道自己正在被留下,而他甚至不会意识到,有什么东西曾经被留下过。 窗外,城市的灯光彻夜不熄。 我闭上眼睛。 在最后失去意识之前,我的大脑还在用语言和自己说话——这个古老的、即将过时的习惯。 我对自己说:也许这就是认知的远点——那个点,当我们远离它足够远时,回头看,连"我们曾经在那里"这个事实本身,都会变得无法理解。 然后是睡眠。 无梦的,或者有梦但无法被语言记住的。 反正都一样。
#语言的终结
#认知进化
#非语言思维
#代际差异
#人类的未来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1个月前
像我一样, 有一点阅历, 上了一点点年纪的人, 看不惯一些20来岁意气风发创业、做事、搞钱、非常有活力一些年轻人。 他们会认为 这些年轻人做的事在投机、追逐短期收益之类的。 实际上,现在看来, 每一代人都在历史环境塑造的, 我们当时刚毕业, 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 大把的机会, 就算你不是cs出身的, 黑马培训几天, 起薪去大厂拿个1万的工资也是非常常见的。 现在20来岁的年轻人, 一毕业正是 人工智能、加密货币、数字营销、知识付费大兴其道的时候, 表现出来的热情也不尽相同。 说知识付费割韭菜、币圈就是赌博、ai 就是少数人的游戏的悲观者。 我们为什么会老, 除了身体的衰老, 精神上的衰老就是我们总是抱过去的经验、知识、方法不撒手, 学不会否定自己,学不会去理解更年轻的一代。
#代际差异
#年轻人创业
#时代机遇
#知识付费
#经验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李想:“ 00 后让这个世界变正常了,总吃苦的人会把苦难加倍给别人” 想到我以前那个上司,听说他日子过得也很苦,于是他把压迫所有人……
#李想
#00后
#职场PUA
#代际差异
#消极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新一代的年轻人会买始祖鸟嘛?
#始祖鸟
#年轻人
#消费趋势
#品牌认知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现在严重怀疑,我们这一代人 活不过我们父亲那一代。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2123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485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613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2157 条信息
#寿命
#健康
#担忧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失业观察日报
2个月前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讨厌人情世故了? 👇
#年轻人
#人情世故
#社交压力
#代际差异
#负面情感
分享
评论 0
0
𝘁𝗮𝗿𝗲𝘀𝗸𝘆
2个月前
#投资 隐隐有一种感觉,互联网年轻人对于 AI 投资机会的敏感程度,远远不是喝茶时把 AI 当成谈资的老登能比拟的。 包括不限于实际用,投身从业的前沿,又或者是对技术实现的理解。 老登写的东西,读起来是还是老年人学会用抖音,分享心得的感觉。 这可能是超车的机会。
#AI投资
#互联网年轻人
#技术敏感
#超车机会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个月前
每次回家,都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没回家之前,思念与兴奋交织 回家的路上,沮丧与犹豫并存 真回到家里,局促和不安伴随 … 也许这是我们这代人独有的 PTSD
#返乡
#自我探索
#复杂情感
#局促不安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JF Books 季風書園 | 季风书店
2个月前
我们该如何理解民主抗争中的代际差异?作为北方的“假想敌”,朝鲜在南韩民主化中是怎样的角色?#殖民性 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韩国与香港的发展?而这些又能对整个东亚的民主化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本集节目是东亚民主化节目的下集。嘉宾小朴是韩国社运人士,主要关注在韩外籍劳工的权益问题,常年活跃在首尔抗议现场,也对韩国民主化历史和社会运动有亲身体验和深入观察;而Jane是一位香港的独立记者,也是基督教会人士和神学博士,长期研究和观察东亚教会与民主自由的关系。本期节目,他们将继续分享自己在韩国和香港的民主实践,以比较政治的视角来探讨东亚民主的可能性。 完整版收听👂: 点击这里跳转至上集: #季风播客 #季風播客 #东亚民主 #韩国民主化 #香港
#东亚民主
#韩国民主化
#香港
#代际差异
#殖民性
分享
评论 0
0
铁锤人
2个月前
我终于想明白我为什么不想回家的原因了 因为我爸妈老是像上班时候的产品经理一样 开个会吗?😂 不停打断我的时间
#家庭关系
#父母沟通
#代际差异
#情感倾诉
#职场压力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为什么过去的孩子能打,现在的孩子不能打?
#教育方式
#体罚争议
#代际差异
#儿童权益
#社会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Lee1ng
2个月前
老一辈认为自己有说这话的底气,是因为经历了大下岗之后迎来了市场经济大潮,把时代红利当成是自己吃苦耐劳的成果了。 可惜这一代年轻人就没这么好命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6 条信息
#时代红利
#市场经济
#下岗
#年轻人困境
#代际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