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

Morris
1周前
不被中国式的人情世故拿捏的办法:第一,你要让自己变得很厉害,但是不要让自己表现得很厉害。因为除了做事,你还需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一个最基本的人情世故就是你越厉害,麻烦你的人越多,想要打你主意的人也越多。 第二,学会闭嘴。当你有了什么重大决定时,除了关系极为亲密的人之外,就不要再告诉别人,更不要四处宣扬,先把事情做成了再说。因为这个世界上,真心盼你好,希望你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反而是那些想看你笑话的人占多数。所以如果你不想失败后被人当成笑话,就要懂得做大事要秘而不宣的道理。 第三,懂得示弱。别人赞美你的时候不要太飘飘然,反而要懂得主动示弱。比如你买了个好车,别人恭喜你赞美你眼光好,车不错。那这个时候你就要示弱性的说,哎,说是消耗品,车贷油费,搞得自己压力山大。这样做能有效平衡别人的心理,避免其产生嫉妒心。 第四,不要替别人做决定关系再好,也不要替别人做决定。你可以帮忙出主意,可以给出自己的建议,但决定一定要让别人自己下,哪怕别人请你做决定,也要委婉拒绝,因为替别人做决定是一件极为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做对了人家不一定会感谢你,但是万一做错了,人家肯定会怪你、埋怨你,哪怕他嘴上不说。 第五,提升你的实力。复杂的人情世故是摆脱不了的,但有一种方法可以让你避免为其所累,让你在大多数时候都能占据主动权,那就是提升你的实力。你的实力越强,你能带给别人的价值就越大,别人就会越想办法与你处理好关系。那当然人外有人,只要你想继续往上爬,人情世故就永远都是摆脱不了的。 第六,雪中送炭。想要投资人情,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更有用。别人顺风顺水,春风得意的时候,你即便是巴拉姐讨好,也不一定会让人另眼相看。但是在别人落魄,处于人生低谷时,哪怕你只是有滴水之恩,也有可能会换来涌泉相报。记住啊,真正高级的人情世故也是有功利性的,但一定不是趋炎附势,而是带有投资意识的雪中送炭。 第七,多思考。别人找你帮忙,求你办事的时候,即便是答应,也不要显得太爽快,让别人看到你是经过考虑才答应的。帮忙办事的过程中也不要显得太轻松,让别人看到你是付出了很多才努力把事情办成的,如此啊,才不会显得你掉价。不懂的话,别人要么会得寸进尺,觉得你答应的太爽快,做的太轻松,下次还会继续麻烦你。你不答应呢,那就是不够意思。要么别人不会太记你的好,毕竟你完成的太过轻松,就像是举手之劳一般。 第八,要懂得拒绝。懂得拒绝是处理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如果你不懂得拒绝,就只会给自己添麻烦。如果力不能及,那还会吃力不讨好。想不被逆来顺受的对待,你就必须放下爱面子、不好意思的心理,勇敢拒绝。
最近堂哥的故事很火。我身边也有个表哥的故事。 我认为堂哥们的失败的悲哀在于缺乏专注,专业。而认为外求和关系可以做好生意。 我的表哥18岁当兵,21岁退伍后,走我爸的同学的关系进入了某三线市水利局混了个编制,给领导开车。 他善于交际,酒桌文化浸淫多年也熟练,也爱打牌,很对我爸的胃口,能陪一桌亲戚打牌,喝酒吹牛,精于人情世故。某种程度也是油嘴滑舌,好高骛远。 我就不会,我这个人性子很直,做事有些六亲不认,做事也很专注,然后长期去做好一件事,对于什么人情关系,我认为阻挠事情做好的东西,都要去challenge. 虽然我和我表哥的收入差开接近十倍,但是我爸对于表哥的正面看法更多,因为我对他不对的认知和看法会指出,而表哥和他更同频,不会反驳他,能陪他喝酒打牌。 表哥10年间,做过很多创业,开足浴,赌场放贷,承包水电站,开餐厅。很多生意都是合伙,最终结果是40岁了,还没有买房和父母同住。负债30万+。 我之前那会一直在做经理人(打工),一年大概30-40万左右的样子。在我爸眼中,我要多向表哥学习😅 上次见表哥是他和另外几个堂哥表弟几人,来省城工地干活,其他几个堂哥表弟,大多数靠干工地,父子二人齐上阵,省吃俭用一年30多万,三年过百万,然后攒钱娶老婆生两个小孩,典型的力工梭哈思维。 而表哥此时也干了三年多的工地了,债也还清了,家里新房也终于买上了。也没了往日的体面,但是多了那种对世俗的看破。 那天我和几个堂哥,表哥去吃了顿宵夜,聊了些有的没的,比如现在工价很低,好的活不好找,房地产不景气诸如此类。给他们每人点了瓶啤酒,点了很多菜和小龙虾。最后我开着保时捷卡宴送了他们回工地宿舍。 最近我看到这个堂哥的故事,我就想到,为什么堂哥没有跨越阶级?为什么生意屡战屡败? 我认为究其根本就是不够专业和专注。 赚小钱,根本不需要极高的认知。 只需要对一个行业专注加专业就足够小富了。很遗憾,绝大多数失败者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今年干这个,明年干那个,怪市场,怪运气,怪天怪地。 从来就没有反思自己是不是这个领域行业的专家,否则怎么可能会亏?怎么可能不成功? 我认识的币圈大多数能钻入这个行业的,能全职这个行业的,大多数是能赚取远超WEB2的收入的。恰巧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输掉-离场-再进场-再输掉,循环如此。 有个简单的理论是: 你既非全职,凭什么你认为能战胜全职的? 凭什么拿你的真金白银用业余挑战职业? 网线那头和你交易的对手,有普通人万里挑一的交易天才。 有CS的天才的BOT在市场抽水,剥头皮,套取多头的利息。 有藤校,清北复交的高材生组局项目从币安,upbit开盘狠狠浇下几千万美金的价值为0的代币。 所以不是全职的,我的建议还是别玩币圈了,包输的,当然,可能劝不了几个人。 毕竟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全宇宙最厉害的区块链天才。
Morris
4周前
中国人,就喜欢分别善恶,老百姓就很有意思啊,看到一个什么好,就一窝蜂的把这个人捧到高点,说这个是善的,这个人怎么怎么都好。然后,你就会认为他所有的行为,都出于善念。再过段时间出了点问题,你骂的还是他。你当时觉得他有多善,现现在你就觉得他有多恶。所以庄子里有一句话叫什么,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当你眼睛里脑子里,还有一个这个人是善人、是好人、是圣人那个标准的时候,有一天他一定成为大盗。你在生活中你最恨的人,都是原来你觉得人特别好。因为什么?因为他本来没有那么好,他原来让你觉得好的行为,是刮风下雨自然生发的。 在《西游记》里,人参果的故事是这样的:镇元子大仙听说唐三藏要来了,就对徒弟说:我得上天去听法会,元始天尊开班讲法,我要去听课报名。等我不在时,会有一位故人来,那就是当年我在如来佛那儿认识的二徒弟——金蝉子。如今他转世为和尚,带着几个徒弟,那猪啊、猴啊,来取经。到时候你们替我摘两个人参果给他们吃。两个徒弟就问:师父,您和这金蝉子有什么交情?他是和尚,咱是道士,也没什么关系呀。镇元子说:当年我在佛祖那儿听课,金蝉子曾给我倒过茶。他接着说了四个字:佛子敬我。佛子是对修行人的尊称,敬我则表示他尊敬我。因为他当年给我倒过茶,我就要好好招待他,这是人情世故。 然而,就是因为这个人情世故,引发了一连串的祸端。镇元子的徒弟照吩咐要请唐僧吃人参果,可唐僧不敢吃。两个道童就在一旁叨叨,说六转凡胎不识货,结果自己偷偷吃了。猪八戒听见后怂恿孙悟空去偷,孙悟空一气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整件事的起因,其实都源于镇元子那一念心动。而镇元子的这份心动又是从哪来?只因他觉得,当年金蝉子给他倒过茶,是佛子敬我。可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可能,当年如来开法会,金蝉子只是负责接待、服务,把水分发给所有学员?他也许根本没正眼看镇元子,只是按照名单分发:镇元子,水一杯、礼盒一个、笔记本一份。有这种可能吧? 那么,为什么镇元子会认为那是佛子敬我呢?因为他动了六根,起了分别心。他从一个平常的举动里,自作聪明地解读出别人尊敬我,并因此起了执念。生活中,其实很多事也如此。别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我们往往从善恶的角度去理解、去放大。明明是自然、普通的事,我们偏要赋予意义,甚至情绪化解读。这就是人常说的自作多情。更可笑的是,镇元子还吩咐徒弟:只能给唐僧两个,人参果数量有限,九千年才结三十个,不能浪费。结果徒弟又偷偷吃了几个。你看,这就像我们生活里随份子的心理:领导结婚、同事白事,不随不合适,随又嫌多。最后随个中间数,花了钱还落埋怨。 这就是叫,善的不纯粹,恶的不彻底。镇元子这一难,其实是因为他的善不彻底,心不干净。他一切判断都落在好坏、是非、善恶的人心上。说到底,他把唐僧当故人,可唐僧根本不认识他。这就是自作多情。生活中不也一样?别人递给你一杯水,你感动得不得了,说要感恩感恩。可真到利益面前,这种感恩往往转瞬即逝。今天很多人喜欢学佛、修行、禅修,动不动口头上感恩,可真正遇到现实问题时,往往着急得比谁都快。那种感恩,也就停留在嘴上罢了。所以,中国这个社会的虚伪怎么体现,就体现在这儿。虚伪的意思就是不自然,你还不如就是伪君子,还不如真小人,真小人更好一点。所以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就说那句话,哪有什么恩义,没有恩义就没有吧。
【独家|男子卖掉上海房产回村 靠观察人情世故赚钱】当都市青年在电梯间为是否该打招呼而陷入内心挣扎时,在上海打拼过的70后博主孟凡开,正在苏北农村传授“农民入门指南”,其中包含中国社会最硬核的社交算法——如何算好人情账。在短视频中,他拆解串门蹭饭的最佳时机,量化人情往来的隐形积分,把千百年来潜藏于乡野炊烟间的生存智慧拿到明面上来讲。那些原始、赤裸的规则,反而成了年轻人了解、融入社会的一本“说明书”。以下是他的讲述。在我老家苏北农村,打招呼就有讲究。我也做了蹭饭教程:二叔看见隔壁家媳妇在洗小龙虾,伙食不错。中午烟囱冒烟,烟停了,饭就烧好了,这是出门的时间点。假装去串门,表情要轻松,脚步要悠闲。主人家常规地打个招呼:二叔吃中饭!二叔就回:你家中饭这么早。意思是:不是我要在饭点串门,是你家开饭太早。通常得邀请他一下:没吃就在我家吃。二叔婉拒:不了,老伴没回来呢。翻译过来就是:不仅没吃饭,而且也没饭吃。主人家搬来个板凳,这顿饭就蹭上了,半推半就,有酒有肉。这都是我观察到的事情,改编成了视频。很多人看完说,这是“在流水线社会,学习融入人类”。看似简单,其实打招呼时的情绪、状态,都不是轻易表现出来的,得匹配环境和利害关系。每个人在不同环境下,所行所言都综合考虑了方方面面,这种表演的技能,已经写进骨子里去了。一条重要的潜规则是,找人办事,替人办事,都要折算成一个分数,每个人在心里盘算。举个例子,你骑摩托过路口,没戴头盔,求人打个电话跟罚款的说一声,这事儿摆平了。一个电话,看似谁也没有失去什么,但这件事情里,帮忙的欠了人情,动用了自己的积分。事后一定能知道,对方在这件事上付出了什么,不仅你会知道,全村可能都知道。人情账积分的变动因你而起,得自己替帮忙者想到,他为你花了多少分,自己又欠他多少分。所以免费的东西是最贵的,钱能解决的,反而是最简单的。朋友之间会互相比较,谁挣钱多,在哪里买了房,娶没娶媳妇。打光棍,或者生了闺女没有孙子的,是两件抬不起头来的事——用“绝后”骂人,对方立马回家哭,没法反击。拿有儿没孙、断了香火嘲讽,是极大的伤害。只能在私下说,普通的矛盾,明面上说这话,会被大家认为太狠。情绪也是要藏起来的,别人不会承担你的情绪。村里的狗养一年,大概一半都会被偷走。但大家只会描述狗被偷了,不会说伤心难过,几天吃不下饭,想它。这是私生活的部分,不能带着失去狗的情绪跟人打交道。哪怕是亲人丧事,第一天死人,二三天埋了,到了第四天,也要表现得像“正常人”。这些是农村世界的基础人性底色,但平时大家很少讲这些,讲的是修饰过的。我是70后,从小在村里长大,1997年大专毕业,学广告设计,在上海工作,是我们村第一个走出去的人。但我完全没有“成为城市人光荣”的感觉,反而工作6年后,提前感受到了“35岁危机”。城里的房子一度给过我安全感,满足了社会需要我成为的样子。白天上班做事,晚上买菜做饭,周末就在家附近活动。跟差不多的人在一起,大家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有差不多的想法。我感觉自己受不了,像羊圈里的羊一样,幸福的小窝也成了“牢笼”。农村世界就像住大通铺,所有人都在一个炕上滚。只有睡觉时才躲进房子,平时大家都在外面晃来晃去,每家每户的事都自己往外说,到最后,所有人家的所有事,所有人都知道。在城市里,世界是被包裹起来的,我们看不到社会是什么样子,甚至不了解邻居。在农村,活动范围内多少,村子、乡镇,乡政府在哪儿,村干部是谁,谁最管事,每个人都清楚。同样是打12345,在城市打起来没有顾忌,但在农村就要掂量,社会没那么简单,打电话是能解决问题,但也会带来其他困扰,不讲情面,会被人贴上“刺儿头”标签。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所有人都被放到秤上称。村里有一个“凶女人”,这里的凶是指厉害。她老公早年得了精神病,成了“痴子”。这个凶女人撑起了家,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娶了儿媳妇。如果有人想欺负这个女人,就会有人站出来说话。但一些恃强凌弱的事情也不掩藏。善良的人家,只能努力变强大,才能不被欺负。这么多年,我不想融入任何一个群体。回来做自媒体,我跟村里人打交道,会很小心、很认真,努力维系好跟他们的关系。周围都是抬头就见的人,打个招呼,聊两句不咸不淡的话,也是一种证明,证明活在他人中间。一和别人打交道,立马就会有人或事情来教训你,必须遵守这一套规则。我知道城里人是怎么活的,也知道农村人是怎么活的,但哪样都不是我的生活。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33937022_120146415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4dsx0uHb#搜狐新闻
Morris
2个月前
中国的底层社会为什么都喜欢讲人情世故?为什么大家都要去维系这种表面上的和睦,为什么明明心里都恨不得对方死,见面了还要假惺惺的叫一声哥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底层人的社交的本质上就是互相算计,这一点在底层家庭里是最为明显的。你有没有发现,在一个资源长期匮乏的环境里,生存需求是大于一切需求的。你要明白人心里的体面、道德,这些对于底层人来说都是奢侈品,这些东西只有在他们吃饱穿暖之后,才有资格去接触的,当一个人连生存都成问题,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就不是人,他就会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里,展现出动物性,这个时候人性和动物性就会来回撕扯,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你去看一看那些底层的社会,父母双方无论哪一个生病了,兄弟姐妹站出来,第一时间讨论的不是病情,不是分担焦虑,而是立刻出来清算家产,立马开会,立马清算谁该出多少钱,谁该多出力,每个月赡养父母多少天。我跟你说他们在算这个账目的时候,甚至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生怕自己多承担了一分一毫。最后那31天,恨不得上午要在你这住,下午要去他家住。那你就不要说连亲戚之间最寻常的人情往来了。其实他背后都有一本清晰的刻在脑子里的账。比如说今天你家孩子结婚我送了多少礼,明天他家孩子满月我随了多少礼。大部分家庭里都有这样一本账的。上次你来我家摆酒,我拿了两包礼,这次你家白酒我去了,三个人没吃回本。所以你发现没有,在这场以亲情为名的博弈里,每个人都紧张的盯着自己的那点利益。你的赤诚是他人眼中的肥肉,你的义气成了任人宰割的软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囚笼里,根本就没有共赢的条件,只有你死我活的博弈,每个人的所得都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琐事。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螃蟹效应,你把你把螃蟹放进桶里,任何一只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都会合力把它给死死的拽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螃蟹能逃出去,这不是因为螃蟹天性有多坏,是因为大家一起在桶里被困着,你爬出去了我怎么办?这就是底层社交和大部分家庭关系的真实写照。上层合力托举星辰,底层互扯坠入泥沼,从来泾渭分明。你往上层看,那些真正的望族,他们的逻辑完全相反,他们玩的是正和博弈。他们会亲近一个家族、一个圈子的力量,把资源集中在那个最有希望成功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就能反过来为整个家族和圈子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一个人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 而你再看底层,他们会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互相提防、彼此拉扯上。你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亲戚嘴上夸你,心里却在算计以后会不会要找他帮忙办事。你找了一份好工作,兄弟姐妹不会为你高兴,反而会明里暗里的讽刺你,怕你从此看不起他们。你的优秀不能让他们为你骄傲,只能让他们对自己那份平庸的人生更加焦虑。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你拉下来,让你和他们一样继续待在这个泥潭里。这样所有人都一样,那所有人都安全了。如果你就活在这种环境里,你必须第一个看清这个真相,那就是你无法改变这个螃蟹桶,你更无法拯救桶里的任何一只螃蟹。你试图拉他们一把,他们只会把你拽得更深。 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停止一切幻想,积蓄你全部的力量。沉默的不回头的自己,一个人从这个桶里爬出去,这个过程是极其孤独和痛苦的,痛苦不仅来自于他们的拉扯和咒骂,你来自于你内心深处那份告别的悲伤。因为你背叛的是你曾经最渴望的归属感,你告别的是你血脉里唯一的根,即便这个根早已腐烂,但拔掉它的时候,依然会连着你的血肉,让你痛彻心扉。你会背上不合群,冷血,忘了本着骂名。你曾经最亲近的人,会变成你向上爬时拉扯你最用力的那股力量。他们会用亲情来绑架你,用道德来审判你,用舆论攻击你。但你必须走,因为你要知道,你拼命的往上爬,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更不是为了鄙视谁,你是在救你自己的命,你是为了终结这场刻在你血脉里的无休止的内耗和呼唤,是为了告慰那个曾在无数次算计和拉扯中遍体鳞伤的年幼的自己。只有你头也不回的走了很远的路,你才会发现,他们对你的评价,他们的死活,其实早就跟你没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