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耗

Morris
3周前
中国的底层社会为什么都喜欢讲人情世故?为什么大家都要去维系这种表面上的和睦,为什么明明心里都恨不得对方死,见面了还要假惺惺的叫一声哥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底层人的社交的本质上就是互相算计,这一点在底层家庭里是最为明显的。你有没有发现,在一个资源长期匮乏的环境里,生存需求是大于一切需求的。你要明白人心里的体面、道德,这些对于底层人来说都是奢侈品,这些东西只有在他们吃饱穿暖之后,才有资格去接触的,当一个人连生存都成问题,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就不是人,他就会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里,展现出动物性,这个时候人性和动物性就会来回撕扯,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你去看一看那些底层的社会,父母双方无论哪一个生病了,兄弟姐妹站出来,第一时间讨论的不是病情,不是分担焦虑,而是立刻出来清算家产,立马开会,立马清算谁该出多少钱,谁该多出力,每个月赡养父母多少天。我跟你说他们在算这个账目的时候,甚至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生怕自己多承担了一分一毫。最后那31天,恨不得上午要在你这住,下午要去他家住。那你就不要说连亲戚之间最寻常的人情往来了。其实他背后都有一本清晰的刻在脑子里的账。比如说今天你家孩子结婚我送了多少礼,明天他家孩子满月我随了多少礼。大部分家庭里都有这样一本账的。上次你来我家摆酒,我拿了两包礼,这次你家白酒我去了,三个人没吃回本。所以你发现没有,在这场以亲情为名的博弈里,每个人都紧张的盯着自己的那点利益。你的赤诚是他人眼中的肥肉,你的义气成了任人宰割的软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囚笼里,根本就没有共赢的条件,只有你死我活的博弈,每个人的所得都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琐事。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螃蟹效应,你把你把螃蟹放进桶里,任何一只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都会合力把它给死死的拽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螃蟹能逃出去,这不是因为螃蟹天性有多坏,是因为大家一起在桶里被困着,你爬出去了我怎么办?这就是底层社交和大部分家庭关系的真实写照。上层合力托举星辰,底层互扯坠入泥沼,从来泾渭分明。你往上层看,那些真正的望族,他们的逻辑完全相反,他们玩的是正和博弈。他们会亲近一个家族、一个圈子的力量,把资源集中在那个最有希望成功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就能反过来为整个家族和圈子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一个人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 而你再看底层,他们会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互相提防、彼此拉扯上。你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亲戚嘴上夸你,心里却在算计以后会不会要找他帮忙办事。你找了一份好工作,兄弟姐妹不会为你高兴,反而会明里暗里的讽刺你,怕你从此看不起他们。你的优秀不能让他们为你骄傲,只能让他们对自己那份平庸的人生更加焦虑。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你拉下来,让你和他们一样继续待在这个泥潭里。这样所有人都一样,那所有人都安全了。如果你就活在这种环境里,你必须第一个看清这个真相,那就是你无法改变这个螃蟹桶,你更无法拯救桶里的任何一只螃蟹。你试图拉他们一把,他们只会把你拽得更深。 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停止一切幻想,积蓄你全部的力量。沉默的不回头的自己,一个人从这个桶里爬出去,这个过程是极其孤独和痛苦的,痛苦不仅来自于他们的拉扯和咒骂,你来自于你内心深处那份告别的悲伤。因为你背叛的是你曾经最渴望的归属感,你告别的是你血脉里唯一的根,即便这个根早已腐烂,但拔掉它的时候,依然会连着你的血肉,让你痛彻心扉。你会背上不合群,冷血,忘了本着骂名。你曾经最亲近的人,会变成你向上爬时拉扯你最用力的那股力量。他们会用亲情来绑架你,用道德来审判你,用舆论攻击你。但你必须走,因为你要知道,你拼命的往上爬,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更不是为了鄙视谁,你是在救你自己的命,你是为了终结这场刻在你血脉里的无休止的内耗和呼唤,是为了告慰那个曾在无数次算计和拉扯中遍体鳞伤的年幼的自己。只有你头也不回的走了很远的路,你才会发现,他们对你的评价,他们的死活,其实早就跟你没关系了。
Morris
4个月前
合作的基础,是理解伙伴利益立场的能力,是让自己拥有更广阔视野的能力,是把注意力从和同事、同族、同类的撕咬中转移到现实世界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是被伤害链文化阉割过的人最缺乏的。 因为在伤害链国家的原生家庭里,父母甚至不愿倾听孩子,在人吃人的环境里,人们专注于内耗, 在内卷内斗内耗中度过一生,谁若惯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谁就会被当成傻子,当成可以被先吃掉的人。 但善良不仅有道德价值。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充分的换位思考能力,是让人理解合作伙伴、理解合作团队的基础。 能倾听他人、关怀他人,在与人相处时保持边界感,这些都是在你想构建并维持良好合作关系时必备的能力。 如果你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你因为拥有其他资本能进入一段合作关系,你也不可能成为关系的主导者,你在这段关系中的去留将只能由拥有这些能力的伙伴决定。 因为合作的基础是共识,维系合作意味着持续达成共识,意味着不断进行利益立场的协调,若你甚至不能倾听对方,不能弄清楚对方的需求,你拿什么达成共识? 而越大规模的合作,需要达成越广泛范围的共识,为了达成更广泛的共识,你需要更强的倾听能力,需要更开阔的视野,需要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对众多合作伙伴利益立场的分析和归纳。 为什么出身于产业链国家的合作者通常更擅长合作,更容易成为合作的主导者? 因为他们更善于倾听,因为他们成长于其中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其父母向孩子展示频繁沟通、衷诚合作行为模式的舞台。因为他们早就在家庭内部学会了小规模合作,为未来进入大规模合作打好了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能从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家庭,就是到孩子进入职场或开始创业时才会察觉到的更高的起跑线。 而那些不幸的家庭,那些充满争吵的家庭,彼此伤害的家庭,困住的不仅是孩子的童年,也是他未来的可能性。 那些糟糕的国家,一遍遍阉割国民合作能力,把民众规训成牛马牲人的国家,则会因此困住本国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国家,更难涌现企业家,更难涌现发明家,更难进行大规模合作,更难获得合作带来的增量。 家庭是孩子的起跑线。 而国家,是企业的起跑线。 从更不幸的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想有更大发展,需要加倍的努力。 从更糟糕的国家走出来的企业想有更好的发展,同样需要加倍努力,或是某种程度上的借力——以弥补自身在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上的缺失。 这种对“补课”的需求,并不仅存在于中共国。所有的伤害链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所有仍然深受伤害链文化传统影响的国家,都有同样的问题。 在产业链阵营进行盘整的时刻,欧美国家将重新审视自己的合作者。 他们将比过去更重视合作者理解自己利益诉求的能力,“站我这边”的决心。 而想在这方面比中共国企业做得更好,想在全球产业链调整布局时抢到更大块的蛋糕,拿到更多从中共国分流出去的订单,各发展中国家不但需要在政治上有更清晰的表态,也要以更决绝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伤害链传统。 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让自己成为更好的合作者,有更大机会被欧美选择的合作者。因为不如此,他们就无法在个人层面培养出更多优秀合作者,获得更多人才储备,也难以让更多企业脱颖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我们会看到,文化背景和欧美国家有更多共同之处的国家,更容易完成这方面的转换,实现合作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一些国家将因文化隔膜较薄弱,更容易成为被欧美合作者视为“同类”的新伙伴。 我们还会看到,逐利的各国各族,会因此对接受欧美文化影响持更开放的态度——与之相对的是,在文化上拒绝欧美的国家则会令产业链阵营警惕。 这个世界上能彼此理解的人会抱团。 能理解欧美的各国各族将能够和欧美站到一起,汇入追逐增量的洪流。 不能的,不肯的,会失去机遇。 在你决定闭关锁国的时候,别人也会对你关门。 合作者将会选择,只和愿意合作者一起。 内斗者将只能和内斗者长相厮守。 双链争持,阵营分化。 这分化很快会体现在文化领域。 产业链文化与伤害链文化的分歧将日益清晰,先发国家的文化春天将再度来临。 不阉割不压抑下一代人合作能力发育的文化,将在观念战争的战场上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