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权体制

这段时间在闭关写作,很感谢还有朋友记得我。下面简单答复一下网友私讯: 1. 现在中国更像是一种高度制度化的极权体制,既不同于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极权主义,也不同于中东欧后来的后极权主义。 制度化的极权体制是先前没有过的东西,现在不一定要有卡里斯玛型领袖,只要照着体制复制,就会延续体制。 2. 与大部分人对极权国家的一般概念不同(凭直觉产生的知识是非常不可靠的东西):极权国家表面上并不需要理会民意(就好像不需要国民支持也一样稳如老狗),实际上也一样非常依靠国民的服从,甚至比民主国家更需要服从。 极权统治造成的压制是全方面的:破坏社会自组织、摧毁社会信心、造成群体性萎靡不振、刺激愤世嫉俗野蛮生长等等。一切统治手段都旨在制造服从,这恰恰也说明极权国家最害怕的是不服从(不服从对民主国家来说是常态)。 我们看见中国社会的服从度并没有遭到破坏,这种话可能让一些人感到不满,但这是现实。另一方面,一些人尤其喜欢鼓吹崩溃论,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并没有看到其政权有崩溃迹象。对于历史上的一些极权政权来说,长期处于内乱状态也会给人一种即将崩溃的错觉,但是实际上崩而不溃才是极权政权的常态(极权就像一种内战,是政府向社会开战,其维稳经费堪比国防开销和战争开销)。 一个极权政权流露出崩溃迹象,真正的政治风向标是社会不服从度日渐增长,致基层执政阻力越来越大,一级一级反馈上去,对高层来说就是中央指令和政策推进不下去。恰恰是这种压力传导,使得极权政权特别依赖政治服从。 社会萎靡不振,对社会运动确实有很大阻力,但同样也对极权政权造成巨大阻力,因为间接形成消极合作和不合作效果,政策和指令很难执行或者很难产生预期效果,这就意味着极权政权无法自我修复、无法自我升级。 但社会萎靡不振只是极权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中共建政至今,历史阶段性是非常清晰的:过渡期、内乱期、恢复期、重建期、腾飞期、衰退期、萎靡期……萎靡期可以说也是在为下一个阶段的社会普遍不合作创造历史机遇,正因如此我才在这个大家都不看好的历史关头,鼓吹社会运动和反对派联盟。 眼下中国社会普遍萎靡不振是几乎不可能靠经济奇迹重新扳回一城的。到目前这种萎靡不振只会扩大、不会逆转的趋势是相当明显的。但你要说这就是极权政权要灭亡了,则未免夸大其词、所言不实。 不服从度升高只能说是一个历史机遇,在此期间极权国家面临的内部挑战压力骤然升高,而社会也用不服从来消极抵制现状。这是社会运动喷发的重要契机。 3. 极权国家是一种遇弱则弱、遇强则强的统治机器:消极抵抗削弱极权国家,武装抵抗反而导致极权国家变本加厉收紧社会控制。停止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历史上还没有极权政权是被武装暴动推翻的。 一些人喜欢拿中共政权跟历史上的王朝比较,所以想当然拿历史王朝兴衰“规律”对比现实。这样做多半是掺杂情绪在里面,情绪真实大于现实真实。因为现在中国社会并非朝鲜式全封闭,也不像美国那样全开放,而是典型半开放社会:半开放社会既要为封闭付出代价、也要为开放付出代际,这是难免的。这与古代王朝截然不同。 再则,中共统治集团及其特权阶级与古代王朝家天下统治模式仍有很大不同:政党统治更高效,但残酷程度升高也意味着反抗形式会升级。你不可能再指望农民起义来对付中共政权。 中共社会焦躁、躁动、人心惶惶的时间会持续很长,不过最终还是会发生改变:持续挑战社会秩序,就能恢复社会信心。2022年底反封控运动突然来一下,我们其实就已经看到政权对服从度过度依赖的严重缺陷了。 民主国家不依赖社会服从,而是依赖法治社会形成的普遍共识;对于中国社会来说,没有法治保障,没有社会正义可言,就只有用野蛮手段制造服从。 但是你看,社会普遍萎靡不振显然已经是不服从度在大打折扣了。
海外爆料
1个月前
🔥 从内耗到崩溃:中国极权体制的必然终局! 一、体制的原罪:权力不受约束 中共体制的根本逻辑是“权力至上”,而非“法治至上”。 权力来自上级的任命,不来自人民的授权。 于是,所有人都在向上负责,而不是向下负责; 官员的忠诚高于能力,服从高于理性。 这种权力结构注定了内部竞争的方向是对权力的争夺,而非对公共利益的追求。 从村干部到中央委员,人人都在争取上级青睐, 没有人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 因此,体制天然地制造了内耗机制。 内耗不是偶发,而是制度的本能。 二、内耗的结果:社会陷入反智与虚假 当权力斗争成为唯一的生存逻辑,真理和理性必然被牺牲。 思想、学术、传媒、教育……全都要服从政治。 “正确的废话”比“真实的思想”更安全。 •教育变成了洗脑机器; •媒体成了权力的扩音器; •科学家要写政治检讨; •经济学家要背社会主义价值观。 整个社会陷入一种系统性反智状态: 聪明人装傻,正直的人噤声,虚伪的人掌权。 于是,虚伪成了生存之道,谎言成了国策。 三、反智的后果:经济走向自我塌陷 反智的社会,必然反市场、反创新。 因为理性、自由、竞争,这些支撑经济活力的元素, 全都与极权的政治逻辑冲突。 于是,经济只能靠“政策刺激”和“面子工程”堆砌: •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泡沫; •一次又一次的举债扩张; •一张又一张的虚假统计报表。 创新被扼杀,人才外逃,资本逃离, 只剩权贵资本和国企垄断在吸干社会血液。 最终,当虚假的繁荣无法维持时, 危机便从经济领域蔓延到社会全体。 四、危机蔓延:社会动荡与政治失控 经济崩塌后,社会的信任体系随之瓦解。 普通人发现努力无用、真话有罪、希望破灭, 于是转向犬儒、冷漠、或反抗。 中产阶级不再沉默, 青年一代拒绝认命。 底层的愤怒与绝望在暗处积聚, 直到某个临界点爆发。 这时,体制再也无法用谎言维持统治, 只能靠暴力镇压与高压维稳。 而维稳本身正是消耗国家最后的资源。 极权政体就像一台过热的发动机, 在自我冷却失效的那一刻, 它不是被推翻,而是自己烧毁。 五、终局:崩塌来自体制自身 历史上所有极权的崩溃, 都不是人民“推倒”的结果, 而是体制自我腐烂的自然终结。 秦亡于苛政,苏联亡于谎言, 中共必亡于内耗与反智。 当一个政权用谎言治理国家, 它就必须不停撒更大的谎; 当一个政权靠恐惧维系秩序, 它就必然制造更多的恐惧。 但谎言会崩塌,恐惧会反噬。 当人民从恐惧中醒来, 当真相重新照进现实, 那一刻,整个体制便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六、结语:新的文明曙光 极权崩塌不是终点,而是文明重生的起点。 废墟之上,必须建立新的信仰、新的制度。 唯有以真理代替谎言,以爱代替仇恨, 以制度约束权力,以信仰重建人心, 中国才能真正走向自由、理性与光明。 当谎言崩塌之日, 真理便会重建人类的信仰。 作者:秦剑波
Weidao
3个月前
没有“被爱国”,只有被迫沉默 文 / Weidao 在中国,当你不愿为体制张扬喝彩,你就成了“不爱国者”;当你质疑宣传的真相,你就被划为“境外势力”;当你坚持说出事实,你的声音就会被屏蔽、账号被封、财产被冻结、家人被警告——这不是“被爱国”,这是赤裸裸的“被迫沉默”。 一、“爱国”被绑架,真相遭灭音 “爱国”原本应是人民自愿基于认同的情感表达。但在极权体制下,它早已被操控为政治压制的工具。蔡霞在《外交事务》杂志中指出,中共将“国家”和“政权”故意混淆,一旦人民质疑政权,就被贴上“背叛国家”的标签。这种绑架,早已让爱国变质。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知“国家”从来不等于“党”。当微博上一句“支持彭载舟”就能换来账号封禁、护照“失效”、财产冻结,甚至波及亲人安危,这种“爱国教育”已不再是教育,而是驯服。 二、谁才是真正的“境外势力”? 现实的讽刺在于,中共一边高喊“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一边将国家资源、经济命脉、数据主权和社会信任一一拱手让给寡头利益集团。真正“出卖国家利益”的,正是那些用“爱国”名义打压异见的掌权者。 许成钢教授在《制度基因》中分析指出:极权制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将权力集团利益永久性地制度化。而这种制度维稳的逻辑,不容忍任何真相、不容忍任何自由思想,也就不容许“非官方版本的爱国”。 三、沉默的代价,是全社会的荒漠化 今天的中国,不是没有反抗,而是反抗者被“静音”了;不是人民信服体制,而是他们在恐惧中闭口不言。长平在德国之声指出:“极权主义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制造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真相、却人人选择沉默的世界。” 于是,我们看到:医生发哨被训,记者讲真被失踪,维权律师被吊销执照,普通网民因一句话被跨省追捕……整个社会像被泼了凝固剂:没有真正的新闻、没有独立的法治、没有可以谈论政治的日常空间。 四、我为何选择离开并发声? 我曾是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之一:在教育系统里接受思想训练,在社会中奋力求生,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连一个普通公民最基本的表达自由都不再拥有。我看到身边的朋友因言获罪、账号被封,看到父亲被公安约谈,只因我在国外支持自由。我也因此决定出走、申请庇护,并在海外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不是“境外敌对势力”,我只是一个拒绝被迫沉默的中国人。我相信,真实的爱国,不是赞美政权,而是守护人民;不是真理的缄默,而是为自由发声。 五、历史不会原谅沉默,未来属于清醒者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写道:“如果你还知道疯癫的荒谬,那你还没疯。” 同样的,如果你还在愤怒,还在哭泣,还在思考——说明你的良知还在。中国不缺聪明人,缺的是不怕失去的人;中国不缺知识分子,缺的是肯发声的公民。 吴国光教授在《思想的酸苹果》中写道:“中国的出路,从来不在于体制内的修修补补,而在于唤醒沉默的大多数。”正如那些在桥上拉横幅的人,那些在镜头下发最后一声“我没做错”的人,他们不是敌人,是先行者。 ⸻ 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家,不需要“被爱国”;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也从不惧怕人民表达不同意见。请记住:你沉默一次,也许还能原谅自己;但你沉默一生,历史将不会原谅你。 我们不怕被叫“异见者”,我们怕的是“全民一致”的沉默和冷漠。 因为,没有“被爱国”,只有被迫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