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被爱国”,只有被迫沉默 文 / Weidao 在中国,当你不愿为体制张扬喝彩,你就成了“不爱国者”;当你质疑宣传的真相,你就被划为“境外势力”;当你坚持说出事实,你的声音就会被屏蔽、账号被封、财产被冻结、家人被警告——这不是“被爱国”,这是赤裸裸的“被迫沉默”。 一、“爱国”被绑架,真相遭灭音 “爱国”原本应是人民自愿基于认同的情感表达。但在极权体制下,它早已被操控为政治压制的工具。蔡霞在《外交事务》杂志中指出,中共将“国家”和“政权”故意混淆,一旦人民质疑政权,就被贴上“背叛国家”的标签。这种绑架,早已让爱国变质。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知“国家”从来不等于“党”。当微博上一句“支持彭载舟”就能换来账号封禁、护照“失效”、财产冻结,甚至波及亲人安危,这种“爱国教育”已不再是教育,而是驯服。 二、谁才是真正的“境外势力”? 现实的讽刺在于,中共一边高喊“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一边将国家资源、经济命脉、数据主权和社会信任一一拱手让给寡头利益集团。真正“出卖国家利益”的,正是那些用“爱国”名义打压异见的掌权者。 许成钢教授在《制度基因》中分析指出:极权制度的最大特征就是将权力集团利益永久性地制度化。而这种制度维稳的逻辑,不容忍任何真相、不容忍任何自由思想,也就不容许“非官方版本的爱国”。 三、沉默的代价,是全社会的荒漠化 今天的中国,不是没有反抗,而是反抗者被“静音”了;不是人民信服体制,而是他们在恐惧中闭口不言。长平在德国之声指出:“极权主义最可怕的不是暴力,而是制造了一个人人都知道真相、却人人选择沉默的世界。” 于是,我们看到:医生发哨被训,记者讲真被失踪,维权律师被吊销执照,普通网民因一句话被跨省追捕……整个社会像被泼了凝固剂:没有真正的新闻、没有独立的法治、没有可以谈论政治的日常空间。 四、我为何选择离开并发声? 我曾是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之一:在教育系统里接受思想训练,在社会中奋力求生,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连一个普通公民最基本的表达自由都不再拥有。我看到身边的朋友因言获罪、账号被封,看到父亲被公安约谈,只因我在国外支持自由。我也因此决定出走、申请庇护,并在海外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不是“境外敌对势力”,我只是一个拒绝被迫沉默的中国人。我相信,真实的爱国,不是赞美政权,而是守护人民;不是真理的缄默,而是为自由发声。 五、历史不会原谅沉默,未来属于清醒者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写道:“如果你还知道疯癫的荒谬,那你还没疯。” 同样的,如果你还在愤怒,还在哭泣,还在思考——说明你的良知还在。中国不缺聪明人,缺的是不怕失去的人;中国不缺知识分子,缺的是肯发声的公民。 吴国光教授在《思想的酸苹果》中写道:“中国的出路,从来不在于体制内的修修补补,而在于唤醒沉默的大多数。”正如那些在桥上拉横幅的人,那些在镜头下发最后一声“我没做错”的人,他们不是敌人,是先行者。 ⸻ 一个真正自由的国家,不需要“被爱国”;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也从不惧怕人民表达不同意见。请记住:你沉默一次,也许还能原谅自己;但你沉默一生,历史将不会原谅你。 我们不怕被叫“异见者”,我们怕的是“全民一致”的沉默和冷漠。 因为,没有“被爱国”,只有被迫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