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差异

Morris
3周前
上面的人不想让你上来,上层阶层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从来不会主动地跟你说。甚至他告诉你的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完全跟事实相反的。比如说他们告诉你要孔融让梨,但是他们自己从来都是主动出击的。你要知道,机会是抢来的,不是等来的,你坐在那里等待,永远只会被分配剩余资源。正常家庭只在自家饭桌上才会聊的社会潜规则,句句都是现实。悄悄地听完这25条人性黑化,再老实的人也没人能拿捏你。不要随意被人使唤,也别总做廉价的事情,否则你的帮助在别人眼里会越来越不值钱。以前我们总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现在才发现是你的路好走了,朋友才会多。 不要指望别人为你雪中送炭,没有人在给你脸上抹黑就谢天谢地了。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些生活中看似跟你亲密的人,会在背后对你抱有多大的恶意。人生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的低头,亲戚的冷漠,朋友的离开,爱人的背叛,还有空荡荡的口袋。跟你翻过脸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永远回不到过去,因为他们翻脸的时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样子。人与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出身,不是学历,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思维方式。不要随便遇到一个人就对他掏心掏肺的,在你看来他是朋友,在他看来你是傻子。凡是要你顾全大局的,你都不在这个局里。不要跟任何人分享你的财务状况,你富招人嫉妒,你穷招人鄙视,干脆别说。财不外露,否则倒霉。原则问题绝不妥协。 对那些试探你底线的人,要拿出强硬的态度,坚决反击。平时要强硬些,让人知道你是不好惹的,有利益,该争就争,别总是退让,别当烂好人。你挨不挨欺负,和你的实力无关,和你看起来的实力有关。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如果你退让一次,对方只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如果你进行强烈的反击,对方反而会害怕和尊重你。所以就算装也必须装得强势一点。别人告诉你哪里错了的时候,无论他说的有多扯,也别直接回怼,不然以后周围的人都不会再提醒你了。 不要期待被所有人喜欢,任何人都不会因为你爱他而爱你,他们只会因为你的优秀,你有利用价值而爱你。眼神坚定直视对方的人最有气场,眼神总是闪躲和回避,会让人觉得你不自信。水至清则无鱼,越是循规蹈矩、刚正不阿、天性善良的人,越容易被淘汰,所以亦正亦邪,方得长久。如果你觉得周围的人都挺傻的,那你就该换个圈子了,不然你的进步会受限。瞎子一旦恢复视力,第一件事就是扔掉他手上的拐杖,即使这个拐杖帮了他很多年。拒绝的时候干脆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也不做多余的解释。你有权利拒绝任何人,帮助是人情,拒绝是本分。 你越是接受,对方越是肆无忌惮地向你索取;你越卑微,大家越欺负你。不管你多么善良,当你没有价值的时候,就算你温柔得像只猫,别人都会嫌你掉毛。聪明的人往往都选择要了眼前的利益,而智慧的人都选择了未来的利益,因为当下的钱永远都是小钱,当下的痛永远都是小痛。浑身都是刺儿,别人才会顾忌你;如果你总是软绵绵的,是个人都想捏一把。没有价值的好人,看起来很有人缘,很受欢迎,实际上最卑微。别人表面上对老好人客气,背地里坑他无疑。富人都是穷人供养的,但是富人都不屑于与穷人同乐。跟别人聊天时,只说好听的,因为人性只喜欢听好听的。假话有面子,真相太残忍,容易伤人。所以底层想要崛起,就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这套人性的法则教的全是方法和手段,始终将人性的特点系统划分为十八大法则,一看就懂,并且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懂人性的都是玩家,不懂人性的都是玩具。每个人书桌上都必备的一套书,特别是从政从商的老板,一定要在书桌、卧室、办公室多备上几套,随时供自己翻阅。
Morris
4周前
中国的底层社会为什么都喜欢讲人情世故?为什么大家都要去维系这种表面上的和睦,为什么明明心里都恨不得对方死,见面了还要假惺惺的叫一声哥姐。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底层人的社交的本质上就是互相算计,这一点在底层家庭里是最为明显的。你有没有发现,在一个资源长期匮乏的环境里,生存需求是大于一切需求的。你要明白人心里的体面、道德,这些对于底层人来说都是奢侈品,这些东西只有在他们吃饱穿暖之后,才有资格去接触的,当一个人连生存都成问题,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个时候的人就不是人,他就会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里,展现出动物性,这个时候人性和动物性就会来回撕扯,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你去看一看那些底层的社会,父母双方无论哪一个生病了,兄弟姐妹站出来,第一时间讨论的不是病情,不是分担焦虑,而是立刻出来清算家产,立马开会,立马清算谁该出多少钱,谁该多出力,每个月赡养父母多少天。我跟你说他们在算这个账目的时候,甚至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生怕自己多承担了一分一毫。最后那31天,恨不得上午要在你这住,下午要去他家住。那你就不要说连亲戚之间最寻常的人情往来了。其实他背后都有一本清晰的刻在脑子里的账。比如说今天你家孩子结婚我送了多少礼,明天他家孩子满月我随了多少礼。大部分家庭里都有这样一本账的。上次你来我家摆酒,我拿了两包礼,这次你家白酒我去了,三个人没吃回本。所以你发现没有,在这场以亲情为名的博弈里,每个人都紧张的盯着自己的那点利益。你的赤诚是他人眼中的肥肉,你的义气成了任人宰割的软肋。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一个资源匮乏的囚笼里,根本就没有共赢的条件,只有你死我活的博弈,每个人的所得都意味着另一个人的琐事。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螃蟹效应,你把你把螃蟹放进桶里,任何一只想往上爬,其他的螃蟹都会合力把它给死死的拽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螃蟹能逃出去,这不是因为螃蟹天性有多坏,是因为大家一起在桶里被困着,你爬出去了我怎么办?这就是底层社交和大部分家庭关系的真实写照。上层合力托举星辰,底层互扯坠入泥沼,从来泾渭分明。你往上层看,那些真正的望族,他们的逻辑完全相反,他们玩的是正和博弈。他们会亲近一个家族、一个圈子的力量,把资源集中在那个最有希望成功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就能反过来为整个家族和圈子带来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一个人的成功是所有人的成功。 而你再看底层,他们会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互相提防、彼此拉扯上。你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亲戚嘴上夸你,心里却在算计以后会不会要找他帮忙办事。你找了一份好工作,兄弟姐妹不会为你高兴,反而会明里暗里的讽刺你,怕你从此看不起他们。你的优秀不能让他们为你骄傲,只能让他们对自己那份平庸的人生更加焦虑。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把你拉下来,让你和他们一样继续待在这个泥潭里。这样所有人都一样,那所有人都安全了。如果你就活在这种环境里,你必须第一个看清这个真相,那就是你无法改变这个螃蟹桶,你更无法拯救桶里的任何一只螃蟹。你试图拉他们一把,他们只会把你拽得更深。 你唯一的出路就是停止一切幻想,积蓄你全部的力量。沉默的不回头的自己,一个人从这个桶里爬出去,这个过程是极其孤独和痛苦的,痛苦不仅来自于他们的拉扯和咒骂,你来自于你内心深处那份告别的悲伤。因为你背叛的是你曾经最渴望的归属感,你告别的是你血脉里唯一的根,即便这个根早已腐烂,但拔掉它的时候,依然会连着你的血肉,让你痛彻心扉。你会背上不合群,冷血,忘了本着骂名。你曾经最亲近的人,会变成你向上爬时拉扯你最用力的那股力量。他们会用亲情来绑架你,用道德来审判你,用舆论攻击你。但你必须走,因为你要知道,你拼命的往上爬,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更不是为了鄙视谁,你是在救你自己的命,你是为了终结这场刻在你血脉里的无休止的内耗和呼唤,是为了告慰那个曾在无数次算计和拉扯中遍体鳞伤的年幼的自己。只有你头也不回的走了很远的路,你才会发现,他们对你的评价,他们的死活,其实早就跟你没关系了。
左手墨迹
5个月前
确实如此。记得我第一次吃巧克力,是在县城高三复读时,坐我后排的一个城里女生给我的,咬了一口好苦又不好意思吐出来,硬着头皮吞下去的。吞下后,她还狐疑地问我:不好吃吗?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第一次吃,就说好像有点苦,她说不苦才怪。 上大学也是,城里同学为表达热情,会请老乡吃饭。我作为被称为老乡的外地人,此前从未没下过馆子,准确的说从来没下馆子吃过炒菜。作为农村人,大学以前的同学也都是农村人,我们同学聚会都是在某个人家里,家里做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一般是油泼面、biangbiang面、凉皮什么的,这就算待客了。即便是下馆子,吃的也是饺子或者油泼面,没有炒菜这回事儿。 当大学同学请我们吃饭要我点菜时,我根本不知道点什么,后才吃菜分不清鸡肉和鸭肉,也没吃过鱼。后来还是男朋友教我怎么吃鱼的。 虽然后来也吃遍了这种菜系,最喜欢吃的还是小时候天天吃的面条。那是一种熟悉的让人踏实的口感和味道,什么山珍海味都替代不了。 有一次去朋友家吃饭,她花了半天时间专门煮了个什么甜粥,做饭后甜点的,吃完饭后还剩了不少。我就说这个可以给我当早餐吃,她说这个饭后甜点怎么能当早餐吃呢?我说我看它就是粥,怎么不能当早餐呢?😂她说你可山炮,浪费我煮了半天的心意。我说心意我收下了,但还是可以当早餐的。 其实南北口味差异真有绝对差异吗?有的只是不同阶层人之间留下不同的童年烙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