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Dr.Wang
关注
统计数据
102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45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Dr.Wang
1天前
「患病人数猛增300%! 阿尔茨海默等痴呆症缠上中国人」 在中国,越来越多人越活越久,却也在逐渐失去记忆。 过去 30 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痴呆症的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的疾病负担增加了三倍,而全球只增加了一倍。 这项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最新研究还指出:中国已是全球痴呆症疾病负担增长最快、最沉重的国家之一。 人口长寿的反面,是人们除了因心脏或癌症走向死亡终点,或许还将在漫长的遗忘中失去自我。 具体来看,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的数据,1990 年到 2021 年,中国痴呆症患者从 435 万增至近 1801 万,翻了三倍,死亡人数也扩大了三倍多。 提到老人忘事、糊涂、脾气变了,不少家庭都觉得这是上了年纪的缘故。直到某天回过神来,才发现那些被忽视的健忘和情绪波动,其实是痴呆症悄然发展的讯号。 而这场漫长的遗忘,对女性尤为不公。中国女性痴呆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长期高于男性,2021 年,每十万人中女性患者数约为 1558.9 人,男性为 846.3 人;女性患痴呆症的死亡率同样是男性的两倍多。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还发现高血糖是中国痴呆症负担最大的来源。2021 年每十万人中,由高血糖引起的痴呆症健康损失达 66.72 年,显著高于吸烟和高 BMI。 也就是说,血糖失衡带来的影响远不止糖尿病,它同样也会侵蚀大脑记忆。如果从性别差异来看,女性群体中,高空腹血糖是痴呆的首要风险;而吸烟,却是男性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可能不少人以为痴呆症只是关乎“大脑退化的事”,可它也是一场始于代谢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慢性冲击。 当痴呆症真的降临到普通人身上,丢失的除了记忆,还有一个人维持日常生活的能力。比如从一数到十,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找到回家的路……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他们却难以独自完成,需要看护者全程照料。 在痴呆症一点点吞噬记忆和自理能力时,被拖垮的,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庭......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症
#中国
#女性
#高血糖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4天前
「你的智商是遗传你的爸爸还是妈妈?遗传学中基因的影响力」
#智商
#遗传
#父母
#基因
#遗传学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4天前
看了一下自己最近一年,貌似除了「会玩的能力」,其他都还行......
#个人生活
#反思
#能力
#情感
#年度总结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周前
法国小说家Gustave Flaubert曾经说过幸福有三大要素:愚蠢、自私&身体健康。 愚蠢是指不要思虑太多、不纠结于复杂问题的良好心态。过度的深思熟虑常常让人陷入焦虑与烦恼。 自私是指要懂得关注自己的需求,而不要一味的为他人操心与牺牲。 身体健康是幸福的根基,没有健康,其他一切皆无从谈起。
#幸福
#三大要素
#愚蠢
#自私
#身体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周前
结局太残忍了!
#残忍结局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周前
「医药科普:常用失眠症治疗药物列表」
#医药科普
#失眠症
#治疗药物
#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周前
我们的情绪常常并不是单一的喜怒哀乐...... 英国著名情绪研究专家Lisa Feldman Barret提出了“情绪颗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人区分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 情绪粒度高的人,更能够分辨并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做朋友。 识别自己的情绪是自我认知的一项重要技能。
#情绪颗粒度
#情绪管理
#自我认知
#情绪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周前
强烈推荐Apple TV+出品心理纪录片集「你看不见的我」(The Me You Can’t See) 嘉宾包括Lady Gaga、格伦·克洛斯等,奥普拉、哈里王子联合监制,就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他她们也将分享自己的故事...... “与自己的心灵战斗,每一个成功在与心理疾病的斗争中幸存下来的人,都是穿过大海,穿过黑暗的英雄!”
#心理健康
#Apple TV+
#纪录片
#Lady Gaga
#哈里王子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周前
「医学科普:神经衰弱的6个典型表现」 如果经常出现以下六种情况,就有可能是神经衰弱。 1、身体衰弱: 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 2、兴奋: 在阅读、看电视时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入睡前症状尤其明显。 3、易怒: 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对家里人发脾气,事后又后悔;易感动落泪等。。 4、紧张性疼痛: 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头重、头胀、头部有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 最常见的就是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其次是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过;还有的人睡醒后不解乏,脑袋发沉、仍然困倦;白天嗜睡,晚上脑子兴奋,难以成眠;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这类患者为失眠的担心、苦恼,往往超过了睡眠障碍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反映了患者对睡眠的焦虑心境。 6、生理障碍: 如头昏、眼花、耳鸣、心悸、心慌、气短、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生理期紊乱等。
#神经衰弱
#身体衰弱
#易怒
#睡眠障碍
#生理障碍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医学科普:一个视频讲清幽门螺旋杆菌所有知识点」
#医学科普
#幽门螺旋杆菌
#健康
#视频
#知识点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受助者恶意” 意思是说当对方的认知层次相对较低,越是帮助他她,越会滋长他她的恨意。善良喂不饱贪婪,爱也填不满自私。 蒋勋曾说过:人总是要经历一些让他们深觉不安的、值得忏悔的或者后悔的事,才会回头想想自己的选择究竟如何。 世界上真正能让人改变的,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受助者恶意
#认知层次
#善良与贪婪
#改变与南墙
#心理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这两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当年也就是1994年,中国同胞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期间的撤离情况如何?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
#中国同胞撤离
#1994年
#历史反思
#人道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能长期稳定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很大量的付出,而是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人所难,很多的接纳和允许。 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适用于任何关系。”
#长期关系
#稳定
#接纳
#允许
#如你所是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卡尔荣格说:“中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征服,而是整合内心的光明与阴影。” 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所谓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与自信。 所谓的勇敢,不是大刀阔斧的“披荆斩棘”,而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打破之前固有的认知。 所谓自信,不是相信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忠于自己的内心,拒绝随波逐流......
#中年
#内心
#勇敢
#自信
#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一图读懂:晚清到民国军阀演变历程」
#晚清
#民国
#军阀
#历史
#演变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陷阱”(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思是指当别人站在审判者的高度,给你贴了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你越是自证清白,反而越是可疑,难以自清。 当一个人诬陷你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很主观的构建了一套自洽的逻辑。 他根本不在意真相是什么,他在意的是输赢,是你的回应,只要你回应了,他总会有其他的角度来攻击你。 因此,你怎么自证清白,都只会失败。而只要你开始自证,就很难全身而退了。 被诋毁的时候,不要自证! 你的解释,会被曲解成掩饰; 你的挣扎,会被看成是笑话; 你的证明,也会被视为造假。 无论你如何自证,只会是一场自我内耗的死循环,因为自证这件事永远没有尽头......
#自证陷阱
#心理学
#人际关系
#自我保护
#负面舆论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做“野马效应”。 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人如何被自己的情绪所困扰,最终在情绪中迷失方向,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 这个概念来源于非洲原始草原上的一种吸血蝙蝠,它们靠吸取野马的鲜血为生。 虽然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但野马在被蝙蝠叮咬后会暴怒、狂奔,最终可能因为过度反应而耗尽体力,甚至丧命。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野马”拉着跑的人,因此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己的“缰绳”。
#野马效应
#情绪管理
#心理学
#情绪困扰
#非理性决定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
广东基孔肯雅热疫情蔓延,新增2940例引发恐慌· 56 条信息
#张文宏
#基孔肯雅热
#输入性病例
#免疫力缺失
#病毒传播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再次推荐「日本讲谈社」系列,简体中文版虽有删节也是非常值得一看。
#日本讲谈社
#简体中文版
#书籍推荐
#文化
#值得一看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一图读懂:晚清民国著名人物关系图」
#晚清民国
#历史人物
#关系图
#文化
#知识普及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人类历史人物时空展示图轴」 这些“大人物”都生活在何时?(The Big Map of Who Lived When?),这张图展示了从公元1200年到2000年间,不同领域的重要人物与事件的时间跨度。 涵盖了从拜占庭帝国到信息时代,横跨近千年的历史时期,将人物分为艺术家、商业与工业、思想家、艺人、运动员、作家、领袖与恶人等类别。 除了人物,图中还标注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时代,如黑死病、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
#历史人物
#时间轴
#公元1200-2000年
#历史事件
#人物分类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戒烟之后你的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戒烟
#健康
#身体变化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2个月前
「破解失眠 24个科学小妙招助你一夜好眠!」 中国超3亿人受睡眠障碍困扰,失眠、熬夜成常态...... 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科学教授Russell Grant Foster研究40年揭示:人体受24小时生物钟支配,违背节律易引发健康问题。他分享了24个科学建议,助你改善睡眠质量。
全球寒潮持续:健康告急,多地现极端天气· 70 条信息
#失眠
#睡眠障碍
#生物钟
#睡眠质量
#科学建议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3个月前
这才是俯卧撑的正确姿势...... 你能做几个?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3个月前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人是思想家和教育家。 只有这些人在这个民族里还有说话、思考、实践的空间,这个民族才处于正常的状态。当一个民族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失去了活动空间,这个民族就处于它的最低谷。 from 傅国涌「新学记」
分享
评论 0
0
1
2
3
4
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