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心理学
关注
Morris
5天前
反哺是大忌了,反哺在心理学上,是下一代向上一代提供情绪价值,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病了,是孩子的一种讨好,孩子不需要为父母的事情负责。
#反哺
#心理学
#情绪价值
#亲子关系
#负面
分享
评论 0
0
ginobefun
1周前
卡兹克公众号文章分享了《心理学增强 AI 智能体》的论文挺有意思,通过为大模型赋予 MBTI 人格,能显著提升其在内容创作和策略制定等任务中的表现,简化了复杂的 Prompt 设计。 这个技巧揭示的也许不是 AI 正在变得多么有人性,而是我们人类是非常依赖「故事」和「标签」来理解自己和世界。
#AI智能体
#MBTI人格
#内容创作
#策略制定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Andy Stewart
1周前
建议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 世界上有很多客观的现实,有善良美好的事情,有无奈辛苦的时刻 这个世界上也有一种心理学理论叫 “你眼中的你不是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而是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不要把自己的欲望和愤怒转换成对别人的期待 世界上很多人痛苦的根源在于学习了太多的理论,然后收集这些理论,然后用这些理论做一个牢笼把自己限制住,在自己的范围内和其他人无穷无止的争高低......最后把自己内耗空 强烈建议你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也许读完,你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世界
#心理学
#被讨厌的勇气
#人生课题
#自我认知
#内耗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周前
在X上经常换头像的人,从心理学角度看,其实是潜意识里在进行自我和身份的探索。因为自我认知是流动的,那头像它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自我呈现,是一种微型的自我叙事表达,我是谁,我想被怎样认知。所以,频繁更换头像的人,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认知尚未完全稳定,所以才会在虚拟世界中试探、塑造、确认自我身份,同时满足内在对认同感和控制感的需求。
#X平台
#更换头像
#心理学
#自我认知
#身份探索
分享
评论 0
0
Luyu Zhang
2周前
心理学家 格雷厄姆·华莱士(Graham Wallas) 在 1926 年提出了创意的四阶段模型: 准备(Preparation):大量收集信息、学习、沉浸。 孵化(Incubation):暂时放下,潜意识进行组合和重组。 顿悟(Illumination):突然的灵光乍现。 验证(Verification):将想法落实为可行成果。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 新想法 往往是已有知识网络之间 意外的连接。 输入越多 → 知识网络越复杂。 当休息或分心时,大脑的 默认模式网络(DMN) 会在潜意识中重组这些信息,增加联想的可能性。 顿悟就是这些新连接进入意识的瞬间。 如果用 100 单位时间 来规划: 输入(学习/调研/信息收集):50–60 孵化(休息/散步/无目标的消化):20–30 创意产出(头脑风暴/写作/设计):10–20 这个比例的逻辑是:输入和孵化是必要的“燃料”和“化学反应”,而创意只是点火的瞬间。
#创意
#心理学
#顿悟
#知识网络
#孵化
分享
评论 0
0
immusoul
3周前
#每日一图 这个故事很精彩吧?可惜是瞎编的。我再次(其实已经1000多次了)重复一遍:心理学是伪科学的重灾区,心理学家是一群特别会熬鸡汤的厨子,你爱喝那是你的自由,但千万别真信啊!
#心理学
#伪科学
#鸡汤
#负面
#瞎编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周前
在谈判的时候,你只需要重复对方的后三个字,对方就会让步。拒绝别人的时候,向前迈半步,对方就不会继续纠缠你。这个就是心理学的力量,当有人骂你时,你就安静的看着他。看到你这么冷静,他就会破防的。当有人找你借笔时,记得把笔盖拔下来再借给他,利用残缺效应,让他记住这支笔是你的。
#谈判技巧
#心理学
#人际交往
#防守策略
#冷静应对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周前
你为什么不敢活得太放肆?因为你总以为台下全是观众,生怕自己演砸。这其实是心理学上的“焦点效应”,你高估了别人的关注。哪有那么多扣分评委?你的世界观众很少,舞台很大。别让“怕尴尬”锁住你,你才是自己世界的主角。记住: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焦点效应
#心理学
#尴尬
#自我
#观众
分享
评论 0
0
Oasis Feng
3周前
受到朋友遭遇的影响,开始关注心理学,尤其是心理疗愈。最近读完了《心理治疗为什么有用》,完全改变了我对心理治疗的肤浅理解。 原来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大脑神经网络出现了联通性或者功能性的问题,而心理治疗就是利用神经网络的可塑性对其定向修复。美妙之处在于,它无需开颅,只凭借沟通完成。🪄
#心理学
#心理疗愈
#神经网络
#心理治疗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左手墨迹
3周前
江湖上算卦、相面的门道,妥妥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人情学的综合运用,还是很有意思的。
#算卦
#相面
#社会学
#心理学
#人情学
分享
评论 0
0
henu王凯
4周前
这是德国理工科博士写的,非常理性逻辑(小红书帖子3万赞),很值得细读、精读。 在精读过程中你应该能联想到非常多的心理学等偏文科类的理论体系,比如习惯的力量、延迟满足等各种碎片化信息,你可能和我一样曾被很多类似碎片化击中过而振奋不已,
#德国
#理工科博士
#理性逻辑
#心理学
#习惯的力量
分享
评论 0
0
知识分享官
1个月前
世界记忆冠军都在用的方法:记忆宫殿法到底怎么玩⬇️ #心理学小知识
#记忆宫殿法
#世界记忆冠军
#心理学
#记忆方法
分享
评论 0
0
知识分享官
1个月前
双重编码法:让你的记忆翻倍的学习方法⬇️ 我们其实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上课听得很认真,可是一转眼就忘了,或者读了一整篇文章,合上书后却想不起来自己刚刚看了什么,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只用了单一路径,没有给自己留下足够的“记忆线索”。 双重编码法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小技巧。核心理念很简单——让信息同时经过视觉和听觉两条通道进入大脑,让它们在你的记忆中互相“打配合”,帮助你更牢地记住内容。 #心理学小知识
#双重编码法
#记忆
#学习方法
#心理学
#技巧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1个月前
为什么你会梦见掉牙 🤔 🎞️ :Zack D. Films
#梦境解析
#掉牙
#Zack D. Films
#心理学
#潜意识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证陷阱”(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思是指当别人站在审判者的高度,给你贴了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你越是自证清白,反而越是可疑,难以自清。 当一个人诬陷你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很主观的构建了一套自洽的逻辑。 他根本不在意真相是什么,他在意的是输赢,是你的回应,只要你回应了,他总会有其他的角度来攻击你。 因此,你怎么自证清白,都只会失败。而只要你开始自证,就很难全身而退了。 被诋毁的时候,不要自证! 你的解释,会被曲解成掩饰; 你的挣扎,会被看成是笑话; 你的证明,也会被视为造假。 无论你如何自证,只会是一场自我内耗的死循环,因为自证这件事永远没有尽头......
#自证陷阱
#心理学
#人际关系
#自我保护
#负面舆论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个月前
创业,职场,生活 都要拒绝“抵达谬误” - 只要到XXX就一切都好了。 心理学中对其定义是 - arrival fallacy: the false belief that reaching a specific goal will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高考完就好了” “找到工作就好了” “拿到融资就好了” “现金流打正就好了” “退出了就好了” 事业和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一个单一节点 - 只要你完成了某件事情一切问题都会被解决。 可以期待下一个阶段,但是也不要忽视此时此刻,真正享受在做的事情,照顾好身体,探索世界,陪伴好你想要陪伴的人...
#抵达谬误
#心理学
#目标
#幸福感
#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Dr.Wang
1个月前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叫做“野马效应”。 形象的描述了一个人如何被自己的情绪所困扰,最终在情绪中迷失方向,甚至做出一些不理性的决定。 这个概念来源于非洲原始草原上的一种吸血蝙蝠,它们靠吸取野马的鲜血为生。 虽然蝙蝠所吸的血量极少,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但野马在被蝙蝠叮咬后会暴怒、狂奔,最终可能因为过度反应而耗尽体力,甚至丧命。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野马”拉着跑的人,因此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掌控自己的“缰绳”。
#野马效应
#情绪管理
#心理学
#情绪困扰
#非理性决定
分享
评论 0
0
jiayuan
1个月前
推荐一下最近在读的这本小册子:《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大众普遍对于佛学存有很大的偏见和误解(这正是佛教中的「方便教化」所造成的)。 其实只要把佛陀看成孔子/老子这样的人物,佛学作为一种哲学来学习,是非常有意思的,而且会对原本的世界观 & 价值观造成强烈的冲击。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佛学/佛教入门书籍,作者是上海大学历史系的教授。 另外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老师的系列《心经》、《金刚经》、禅宗的讲座也非常推荐,在 b 站上都能找到。 --- 其他几本我觉得比较好的入门书: 《佛陀的启示》 《佛教常识答问》 《佛教的见地和修道》(非常思辨的一本书) 在学习佛学的过程中,我大量和 ChatGPT o3 进行「辩经」,并结合了很多现代心理学 & 神经科学的论文,补充了很多现代的视角,佛学可以看作是千年前的人类对基因 & 意识最早期的探索了。
#佛学入门
#哲学
#王德峰
#心理学
#神经科学
分享
评论 0
0
中国民主转型研究所(ICDT)
2个月前
徐贲 | 集中营的囚犯人格和专制极权的臣民人格 本文为徐贲最新专栏文章,原发于《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是两位亲身经历过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心理学家,他们分别留下了关于集中营囚犯心理的见证著作:《知情的心》和《活出意义来》。可以通过讨论这两部著作来探讨集中营对囚犯的非人格化摧残及其严重后果:受害者失去了尊严感和自主意识。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都认为,自由、意志自主和尊严等术语或多或少是同义词。没有任何权力可以剥夺个人行为的最终选择,也不能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正是这种自由定义了每个人的人性。任何对人的绝对限制,即使是在集中营或极权国家里,最终都不可能彻底有效地消除人性。但是贝特尔海姆和弗兰克对集中营中的人性有不同的观察和分析角度,形成了他们在理解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个体意识、生存意义和抵抗可能等方面的差异。我们需要把他们放在一起,以更好地获得关于非人化人格的完整理解。
#集中营
#囚犯人格
#极权专制
#徐贲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2个月前
当代打工人,正在患上“文字讨好症”
近日,#原来大家都有文字讨好症#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从心理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拒绝敏感性,因为人类的核心需求之一就是寻求他人的认可并避免被拒绝。
#文字讨好症
#心理学
#拒绝敏感性
#人际关系
#社交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环球时报
2个月前
韩媒:韩国年轻人热衷性格测试
像这样用各种性格测试来定义自己、理解他人,已在韩国越来越普遍。其中最受欢迎的测试是MBTI(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它将人分为16种人格类型。
#MBTI
#人格测试
#韩国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知识分享官
2个月前
一种很实用且有效的'懒人记忆法',详解莱特纳记忆盒系统 #心理学小知识
#懒人记忆法
#莱特纳记忆盒系统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Hydrangea
2个月前
《巨婴国》 —— 武志红。 From AI整理,全书精华。 一、核心主旨概括 《巨婴国》是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对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度剖析。他以“巨婴”形象指出:在中国,存在大量身体成年、心理未成熟的人。这些人依赖性强、情绪不稳、自我中心、不承担责任,严重影响亲密关系、家庭系统与社会运转。 书中三个核心观点: 1.巨婴=身体成年+心理婴儿 2.根源在“吞噬式母爱”+父亲缺位 3.巨婴人格是中国文化结构性病症的折射 ⸻ 二、各章节要点详解 1️⃣ 婴儿状态不该延续到成年 •“巨婴”指心理停滞于婴儿阶段的成年人,特征包括:情绪控制差、自我中心、边界不清、强依赖。 •与成熟个体相比,巨婴无法自我管理,也缺乏内在稳定性。 •家庭与文化因素合力构建了“永远长不大”的土壤。 2️⃣ 无边界的世界:控制与吞噬 •巨婴人格源自亲子关系的边界缺失,尤其是母亲的情感吞噬。 •母亲“为你好”的控制剥夺了孩子的自主空间,孩子缺乏“自我”的形成机会。 •父母将孩子视为附属品,孩子内化这种模式后,在亲密关系中也会反复重演。 3️⃣ 婴儿式需求:你得满足我一切 •巨婴以自我为中心,将他人视为满足需求的工具。 •在关系中常表现为“你要无条件爱我”,否则便愤怒、受伤、崩溃。 •缺乏共情力、忍耐力和独立性,极度害怕被忽视或拒绝。 •一旦需求未被满足,便陷入情绪泛滥或暴力爆发。 4️⃣ 父爱的缺位与权力结构 •父亲形象缺位,家庭中没有象征“法则”的角色,孩子无法与母亲顺利分离。 •在心理学上,父亲的功能是帮助孩子“从母体中脱出”,进入社会。 •父亲长期沉默、回避、暴力,造成孩子对边界、责任、规则的认知缺陷。 •家庭中的“父弱母强”结构,加剧了孩子心理断乳的失败。 5️⃣ 家长制与极权人格:你得听我说 •家庭中的“命令—服从”模式,塑造了顺从而不成熟的性格。 •“听话才是好孩子”的教育,压制了孩子的判断力和边界意识。 •巨婴人格依赖权威、恐惧质疑,同时又压抑愤怒、渴望控制。 •社会层面上,这种人格极易导向极权结构的循环复制。 6️⃣ 逃避现实的文化:集体巨婴症 •教育系统强调服从与背诵,压制探索与反思。 •社会普遍情绪化、二极化、易激动,缺乏成熟理性。 •网络中常见“泄愤式表达”而非负责任的意见表达。 •集体巨婴文化塑造了“既不自由也不负责”的社会生态。 7️⃣ 亲密关系中的互相吞噬 •巨婴之间的亲密关系常是共生结构:边界模糊、依赖与控制交织。 •常见搭配:“妈宝男+母性女”、“冷漠男+情绪女”。 •一方希望被照顾、一方不断牺牲,关系在索取与怨恨中循环。 •“爱”被误解为“绑定”、“吞噬”、“顺从”,缺乏真正的独立与支持。 8️⃣ 觉醒的起点:边界、独立与自我认知 •成熟始于边界意识的建立:我是谁?我和他人哪里不同? •拆穿“为你好”的迷思,识别操控和牺牲背后的真实动机。 •学会表达拒绝、承认情绪、为自己决定负责。 •关系中的分化状态:“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尊重。 9️⃣ 真正的成年人:独立、自主、担当 •成年不是年龄,而是能否为情绪、选择与生活结果负责。 •成熟的三大核心能力: 1.情绪管理; 2.清晰边界; 3.承担责任。 •真正的独立,是心理从父母手中“接管自己的人生”。 三、关键词 巨婴人格: 心理停留在婴儿期,表现为依赖、易怒、自我中心、情绪失控等特征。 吞噬性母爱: 控制孩子、拒绝其独立,压迫其个性的发展,常以“为你好”之名行操控之实。 共生关系: 情感互相纠缠,边界模糊,互为依赖但无法自由独立。 家长制文化: 强调服从与压制、等级与威权,导致缺乏自主性与独立思考。 边界意识: 识别并维护“我”和“他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避免情感控制与责任混淆。 四、作者意图与思维体系 武志红从心理学出发,追问个体的心理未成熟如何在家庭、关系、教育、社会、政治层面形成闭环。他强调: •社会问题往往是深层心理问题的系统化延伸; •真正的改变不能只靠制度改革,而要靠个体心理的成长与觉醒; •成熟的公民社会,必须由成熟的个体构成。 ⸻ 五、结语 “长大不是变强,而是变清醒。你不再指望别人替你过人生。” 《巨婴国》不轻松,却刺中现实。它揭示了:许多人活在“没断奶”的心理结构中,渴望爱却不知如何爱人,渴望自由却害怕独立。 真正的成长,是从对抗“内在巨婴”开始的。
#巨婴国
#武志红
#心理学
#社会心理
#吞噬式母爱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3个月前
权力是最牛的春药
#权力
#春药
#心理学
#权力欲望
#政治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个月前
“所有心理问题都是性压抑” - 弗洛伊德.峰哥
#心理学
#性压抑
#弗洛伊德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