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庐山会议
关注
朱韵和
1周前
李作鹏对毛泽东南巡讲话的认识 1971年8月毛泽东到南方巡视,每到一地皆召见当地党政军要员谈话,反复讲述党内历次路线斗争,谈话的矛头对准林彪,给林彪戴上了许多大帽子,指责林彪想当国家主席等,毛谈话的实际含义是将党政军要员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倒林的战略部署上来。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李作鹏 知悉了毛泽东的多次谈话内容,李作鹏反复思考,却是更加疑惑不解。对此李作鹏有如下的评论: 第一、毛主席这么多重要的讲话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为什 么不在中央华北会议上讲?为什么不在中央批陈整风会议上讲?而要借南巡,到外 地对少数干部讲,并规定所讲的内容要严格保密,不能告诉北京任何人。这究竟为 什么?这种做法就是马列主义?就是团结?就是光明正大?……这种做法非常不妥 当、是非常错误的! 第二、林彪在庐山的讲话,是在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上经毛主席批准公开讲的, 党中央主席、中央常委、全体中央委员全部在座,并以热烈鼓掌表示赞成。第二天 ,经政治局讨论通过,并由总理报主席同意,又给全体中央委员重放了林彪讲话的 录音,当时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而是热烈鼓掌表示赞成,这怎么说是搞突然 袭击,是搞地下活动?现在毛主席说事先没有同他商量,是搞突然袭击,搞地下活 动,究竟造谣扯谎的是谁?还是他老人家太健忘了? 第三、关于“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 提法,是经毛主席同意,在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的统一对外提法。但1970年7月 下旬,政治局会议讨论“八一”建军节社论时,江青和张春桥突然提出这一提法“ 不符合历史,要修改”,这样就与黄永胜坚持的“完全符合现在事实,不应修改” 的意见发生争论。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是支持黄永胜意见的。周总理请示毛主席后 ,我们看到毛主席批示:“按照原来提法不变”。这应该是毛主席第二次对这一提 法的肯定。可是这次南巡谈话中,却用此事批评林彪说:“缔造就不能指挥呀?缔 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嘛。”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尔反尔。 第四、关于天才问题。“毛泽东同志天才的、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在文革之前就是党中央确定的对国内外宣传的统 一口径。林彪在庐山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时的讲话中提到“毛主席是天才,我仍然 坚持这个观点”。由于林彪坚持了这个观点,毛主席就说是“反党理论纲领”,难 道反对这个观点,就是马列主义吗? 第五、关于国家主席问题。林彪在二中全会上自始至终根本没有提到设国家主 席问题,根本没有像会前那样再坚持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证明他已接受毛主席不 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并改变了会前的态度。……而毛主席把设国家主席说成是“反 党组织纲领”,又把“急于想当国家主席,急于分裂党,急于夺权”强加在林彪头 上,这从何谈起呢?(页689-691) 李作鹏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二中全会的问题没有完,陈伯达问题没有完,毛主席南巡各地的秘密谈话包含着深刻用意的,可能是发出策划批斗林彪的信号。( 页691)李作鹏确实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即毛泽东要通过南巡谈话,将各地军政大员们的思想统一到倒林这一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上来。至于那些给林彪扣的帽子,不过就是毛泽东为林彪量身定做的罪名而已。 ---"铁骨铮铮一老兵--读《李作鹏回忆录》" ·丁凯文·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52 条信息
#李作鹏
#毛泽东南巡
#林彪
#庐山会议
#路线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周前
毛泽东为何不依不饶逼林彪作检讨? 毛泽东的手下几乎人人都作过这样或那样的检讨,唯独林彪是个例外。作检讨最多最深刻的恐怕就属周恩来了。国内学者单少杰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述:“这种向毛泽东交出的‘检查’,实质上就是‘悔过书’或‘认罪书’,就是检查者有文字稿本并在有许多人出席的场合,或是招认自己 犯有严重错误,有时是无中生有地招认自己犯有严重错误;或是痛骂自己糊涂、无德无能,有时是无缘无故地痛骂自己 糊涂、无德无能。这种‘检查’,通常还都要检查到上纲上线的程度,甚或是自羞 自辱的程度。”(单少杰《毛泽东:整人与怕史——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祭》,载 华夏文摘增刊第560期,2007年3月6日) 林彪到底犯了什么错误非要向毛泽东作检讨?要“表示 悔改”呢?林彪在庐山会议上的讲话事先报告了毛,得到毛的许可,讲话中虽然批 评了张春桥,但按照毛的要求没有点张春桥的名。林彪作为党的副主席在党内会议 上发言,符合共产党自己的章程,何错之有?难道林彪要自打嘴巴承认当初在庐山 上批评张春桥批错了?要与文革极左派们共弃前嫌,向张春桥低头服输、痛改前非 ?退一万步说,就算林彪的讲话有不妥之处,党内也应允许就这个问题交由全党讨 论,达成共识,岂能因为个别人的发言不合毛泽东之意就将其人打成反党反革命呢 ?毛泽东以权势压人,制造了大量的政治迫害,以席宣、金春明为代表的国内党史 工作者们对此可有一丝一毫的质疑?林彪不是周恩来,林彪不会如周恩来般照单全 收毛泽东对自己的指责,再上纲上线地自羞自辱。 林彪为什么不愿作检讨?因为,第一,林彪不认为自己在庐山会议上的讲话有 何错误,没有错误为何要作检讨?第二,林彪认为一旦自己检讨或批评军委办事组 ,实际上就是向江青、张春桥们低头,这也是林彪坚决不会做的。第三,一旦林彪作了自我作践式的检讨,毛泽东一定会批发全党,就如同文革初期毛泽东批转刘少 奇、邓小平的检讨一样,然后再一步步将刘少奇置之死地。殷鉴不远,林彪当然不 愿如此步刘邓之后尘。邱会作对此有精辟的论述。邱说:“但我认毛主席对林彪的处理,不是林彪检讨不检讨的事,而是毛主席个人的思想意识问题,他对别人要怎 么整就怎么整,他对刘少奇这样,对林彪是这样,后来对邓小平也还是这样嘛!所 以,即使林彪检讨了,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批陈整风’会议前,毛主席不只 一次说了庐山问题在他那都处理完了,还不到四个月就反悔了,要重新追究!这就 是毛泽东啊!我把解决庐山问题的实质归纳成为毛泽东的思想意识问题,简单来说 ,就是‘毛泽东要不要林彪’的问题。他要林彪,是一种处理办法,他不要林彪了 ,是另外一种处理办法了。如果站在林彪立场上会怎么想?毛泽东如果要我林彪, 那我什么问题也没有。你要是不要我了,我的问题大得很呀,就连喝口水都可以噎 死人!”(页602) 毛泽东之所以不依不饶地要林彪作检讨,就是要抓住林彪的“把柄”,成为一根随时可以打人的棍子,成为林彪犯错必须下台的根据。单少杰先生说“在中共高层数十年政治角逐史中,那些被打落台下的失败者们,不管是属于罚而当罚的自食其果者,还是属于罚不当罚的蒙受冤屈者,统统都被要求做出深刻的检讨,留下认错的字据。其中,绝大多数者都会照此办理,只有极少数者拒绝做检讨。而在这极少数者中,又因蒙受冤屈而拒绝做检讨者就更少了,并因此而更显得稀缺,更显得难能可贵。”显然,林彪拒绝作检讨,拒绝向毛泽东、江青低头,不甘于作毛、江 的工具,突显了林彪个性的刚强,也更显得难能可贵! ---"读程光《邱会作与儿子谈文化大革命--心灵的对话》" ·丁凯文·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52 条信息
#毛泽东
#林彪
#庐山会议
#检讨
#政治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周前
如伴虎总理看风使舵 1970年九届二中庐山会议上,吴听毛说与陈伯达“30年没有很好地合作”,心里反驳道:“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要把陈伯达一直留在身边,而且一直提到中央常委,成为党内第四号人物呢?这是怎么共事的呢?一有了意见,就算总账老账,一得罪就得罪到底,把人打入十八层地狱。对彭德 怀、刘少奇都是如此。真是伴君如伴虎,让人心寒哪!” 毛泽东批陈的真实用意是他对林彪说的一段话:“陈伯达在全党全国的威信太高了,这次庐山会议要把他拿下来。”吴当时就腹诽:“‘陈伯达威信太高了,所以要把他拿下来。’这是什么理由嘛!其实陈伯达的威信一点都不高,在中央文革里,他就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康生、江青都是随便骂他讽刺他。”不过,庐山会议前期,江青派受到林彪派猛攻,1970年8月25日上午,江青带着张春桥、姚文元事先未经联系求见毛,毛不见江青:“你走。”但单独见了张、姚,两人抱着毛的大腿痛哭,把毛的裤子都弄湿了。“这个张春桥真有办法,到毛主席那里去一哭,就把毛主席哭过来了。”这才有毛扭转乾坤的《我的一点意见》,明确保江抑林。 庐山会议翻船后,吴法宪“深深后悔自己不该到中央来,如果我仍然在空军工作的话也不会有如此的遭遇。我想还是林彪说得对,我们这些‘邱八’不懂政治,斗不过他们。”李作鹏在下山回京的飞机上也说:“我们这些人太不适应中央的政治生活了。”因此,尽管九大以后周外出均由康生代理周主持中央工作,称为“康代总理”,但两人私人关系一直不甚亲热。这次庐山会议后,周恩来与康生同机下山,十分热络,吴当时便想:“周总理很值得我们学习,善于‘看风使舵。” 庐山会议后,毛读了邱会作的检讨,对邱说:“邱会作,你的字写得很好嘛。我死了以后你可以当主席。”邱赶紧站起来:“毛主席万寿无疆!” 庐山会议后,林彪手下“五虎将”被批,林彪顶住压力就是不检讨,但“我应当实事求是地说明,从九届二中全会之后,我没有听到林彪说过一句对毛主席不满的话。林彪的思想上是不是有一个禁区,或者是有什么其它想法,我就不知道了。” ---裴毅然:吴法宪提供的党国要闻 图:1970年9月,林彪到北京南苑机场观看歼八表演,左起:王辉球、吴法宪、林彪、,黄永胜、叶群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52 条信息
#庐山会议
#毛泽东
#林彪
#政治斗争
#看风使舵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李作鹏对毛泽东南巡讲话的认识 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李作鹏知悉了毛泽东的多次谈话内容,李作鹏反复思考,却是更加疑惑不解。对此李作鹏有如下的评论: 第一、毛主席这么多重要的讲话内容,为什么不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为什么不在中央华北会议上讲?为什么不在中央批陈整风会议上讲?而要借南巡 ,到外地对少数干部讲,并规定所讲的内容要严格保密,不能告诉北京任何人。这究竟为什么?这种做法就是马列主义?就是团结?就是光明正大?……这种做法非常不妥当、是非常错误的! 第二、林彪在庐山的讲话,是在中央九届二中全会上经毛主席批准公开讲的,党中央主席、中央常委、全体中央委员全部在座,并以热烈鼓掌表示赞成。第二天,经政治局讨论通过,并由总理报主席同意,又给全体中央委员重放了林彪讲话的录音,当时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而是热烈鼓掌表示赞成,这怎么说是搞突然袭击,是搞地下活动?现在毛主席说事先没有同他商量,是搞突然袭击,搞地下活动,究竟造谣扯谎的是谁?还是他老人家太健忘了? 第三、关于“人民解放军是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林副主席直接指挥的”提法,是经毛主席同意,在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的统一对外提法。但1970年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讨论“八一”建军节社论时,江青和张春桥突然提出这一提法“不符合历史,要修改”,这样就与黄永胜坚持的“完全符合现在事实,不应修改”的意见发生争论。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是支持黄永胜意见的。周总理请示毛主席后,我们看到毛主席批示:“按照原来提法不变”。这应该是毛主席第二次对这一提法的肯定。可是这次南巡谈话中,却用此事批评林彪说:“缔造就不能指挥呀?缔造的也不是我一个人嘛。”真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出尔反尔。 第四、关于天才问题。“毛泽东同志天才的、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提法,在文革之前就是党中央确定的对国内外宣传的统一口径。林彪在庐山九届二中全会开幕式时的讲话中提到“毛主席是天才,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由于林彪坚持了这个观点,毛主席就说是“反党理论纲领”,难道反对这个观点,就是马列主义吗? 第五、关于国家主席问题。林彪在二中全会上自始至终根本没有提到设国家主席问题,根本没有像会前那样再坚持要毛泽东当国家主席,证明他已接受毛主席不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并改变了会前的态度。……而毛主席把设国家主席说成是“反党组织纲领”,又把“急于想当国家主席,急于分裂党,急于夺权”强加在林彪头上,这从何谈起呢?(页689-691) 李作鹏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二中全会的问题没有完,陈伯达问题没有完,毛主席南巡各地的秘密谈话包含着深刻用意的,可能是发出策划批斗林彪的信号。( 页691)李作鹏确实看到了问题的实质,即毛泽东要通过南巡谈话,将各地军政大员们的思想统一到倒林这一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上来。至于那些给林彪扣的帽子, 不过就是毛泽东为林彪量身定做的罪名而已。 ---"铁骨铮铮一老兵--读《李作鹏回忆录》" 丁凯文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52 条信息
#李作鹏
#毛泽东南巡讲话
#林彪
#庐山会议
#权力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1个月前
老奸巨滑 周恩来对彭德怀说:「钢、铁、煤的计划不能完成。还有运输是个大问题。木材、化肥、粮食继续紧张。更重要的是基建。还有机械、财政、金融、外贸……上海的煤只有七天的储备。六个月的存量只有三百一十亿斤。去年增加了二千八十万人。按『一五』经验,一元货币九点六元物资,市场就正常一点 。一九五六年,一比八点八就紧张了。」 彭德怀问:「这些情况为什么不到大会上去讲一讲呢?」 周恩来支吾其词地:「开始就讲这些困难,像诉苦会了,误会成泄气不好。」 彭德怀感叹:「你们这些人真是人情世故太深了,老奸巨滑。」 (笔者注:此对话节选自李锐《庐山会议实录》增订本) 岂止是人情世故那么简单。周恩来明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却助纣为虐,落井下石,置彭德怀于死地,立下一份功劳,表上一份忠心。 ---《新发现的周恩来》司马清扬 欧阳龙门 图:1955年10月15日,彭德怀、周恩来等在先农坛体育场主席台。四年后的庐山会议上,面对周恩来台上台下两种态度,彭德怀曾感叹:“你们这些人真是人情世故太深了,老奸巨滑。”
#周恩来
#彭德怀
#庐山会议
#人情世故
#政治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笔者认为毛泽东的这次南巡集毛所有阴谋之大成,最主要的几个特点就是: (一)捏造罪名、欲加之罪:毛泽东在南巡中首次发明了林彪想当国家主席这一罪名,而且这一罪名直到现在还被官方所沿用; (二)上纲上线,预置林彪于死地而后快:毛南巡中宣称庐山上的斗争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表明了毛泽东与林 彪之间的矛盾是敌我矛盾; (三)撒谎欺骗:明明军委办事组几人的检讨已被毛泽东认可通过,可是转眼就说“中央还没做决定”,林彪曾多次求见毛泽东,毛就是不见,南巡中却煞有介事地说,“他们不找我,我还要找他们”云云,堂堂中共中央主席却干这种下三滥的勾当; (四)分化瓦解:凡是与林彪有过较为密切接触的党内高 干,毛泽东都要打预防针,连许世友这样非林系干部,毛都不忘严辞警示。 ---艰难岁月的再回首——读《吴法宪回忆录》 作者:丁凯文
林彪折戟:权力斗争的覆灭· 52 条信息
#毛泽东
#林彪
#庐山会议
#政治斗争
#阴谋
分享
评论 0
0
海外爆料
2个月前
🔥 彭德怀,1898年生,湘潭人 早年供职湘军, 后与毛、朱共同开辟江西根据地。 多次救过毛性命。然因: 1、抗战时,发动百团大战; 2、抗美援朝任总司令,毛岸英死在朝鲜; 3、庐山会议写万言书质疑大跃进; 他被打为反党集团。 文革时被逼供、殴打,被当众打耳光, 两根肋骨被打断,后患癌凄惨而死‼️
#彭德怀
#毛泽东
#庐山会议
#大跃进
#悲剧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王光美访谈录》: 庐山会议期间,有一天下午,,毛主席的卫士给我们办公室的刘振德秘书打来电话,说毛主席邀请我到芦林水库游泳。我感到意外:毛主席怎么突然约我游泳?又一想,主席可能有别的事,我就赶紧找出游泳衣。临出门前我觉得有点冷,又找了双丝袜穿上。少奇看了我一眼,说:“噢,还穿丝袜 !” 我到芦林水库的时候,毛主席和一些同志正在游泳。我和主席打了个招呼,就下去游了。我问主席:“看我游得怎么样?”主席说:“你游得及格。”后来休息的时候,主席又关切地问我:“少奇同志身体怎么样?”我告诉他:“少奇同志犯了肩周炎,还没有好。最近因为工作繁忙,他感到很疲劳,所以到了这里也没有参加什么活动。”毛主席听完后,认真地说:“请你转告少奇同志,不要搞得那么紧张嘛!开完会后让他找个地方休息休息。” 会议的气氛是越来越紧张了。林彪7月29日也上了庐山。他一发言就把调子提得很高,说彭德怀同志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毛主席提议,要原来留在北京的一些中央和军队的干部上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决议。 这期间毛主席又几次约我去游泳。有一天毛主席的秘书徐业夫同志来电话通知我去游泳,正好我去看含鄱口了,不在住地,徐业夫同志还坐了汽车来找我。 后来江青也上了庐山。她是从广州过来的,还带了几个帮助她摄影的摄影师。她上山后,整天忙着选景拍照。有一天,毛主席通知我和孩子们去芦林水库游泳。我们到了那里,见到江青,还有江西省委书记杨尚奎同志的夫人水静,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同志的夫人余叔也来了。大家说说笑笑,江青还为我们照了张合影。不一会儿,不知什么人打来电话,告诉江青说天上的云彩过来了,请她快去摄影。原来她已经在庐山仙人洞选好了景,派人在那里等着,云彩一来就去照。江青立即撂下我们走了。于是我们就下水库游泳。毛主席也游了。 游完泳上来已经是晌午,主席留我们吃饭。饭摆好了,江青还没有回来,催了两次,仍不见踪影。大家说:“请毛主席先用餐,好早点休息,我们等江青同志来了再吃。”毛主席说:“咱们一起吃吧!”大家刚坐好,江青回来了。她一见这场面很不高兴,立即沉下脸来,生气地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主席哈哈一笑,不好说什么。我没想到,江青当着这么多人还有孩子们的面,说出这样的话,很是意外,只好装没听见,忙给她让座,问她摄影的情形,才使她平静下来。后来,毛主席为江青那天拍的庐山仙人洞照片题了“暮色苍茫看劲松”的诗。 ---口述:王光美,作者:黄峥, 选自:《王光美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庐山会议
#王光美
#毛泽东
#江青
#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3个月前
●吴仪 谈历史虚无主义 多年来巨大的历史虚无主义笼罩着我们,束缚着我们,扭曲着我们,愚弄着我们; 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把八年抗日战争的故事写尽了,写绝了,打开屏幕,抗日神剧几乎天天都有,“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的口号,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了! 可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故事至今却无人涉猎,电影、电视剧连一部也没有,打开屏幕,搜遍所有频道,连“文革”的影儿都见不到! 我们把三年解放战争写得威武雄壮,淋漓尽致,却对“三年自然灾害”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我们把1942年的大饥荒写得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却对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遮遮掩掩,生怕人知; 我们把古田会议、遵义会议、西柏坡会议写得活灵活现,振聋发聩,却把1959年的庐山会议、1970年的庐山会议这两次改变中国命运、最让人惊心动魄的会议,压在深山,不让人提,如此重大绝好的题材,至今所有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不敢涉猎; 我们歌颂毛泽东为人民解放苦苦寻路,英勇奋斗,写到新中国建立便戛然而止,解放后更曲折更漫长的历史却按下不表…… 建国以来发生的一连串重大事件,如三大改造、三反五反、批武训、揭高岗、反胡风、反右派、反冒进、大跃进、大炼钢铁、公共食堂、反右倾鼓干劲、七千人大会、四清运动等等等等,何等的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只搅得国家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甚至几亿人都参与! 如此绝妙的重大题材,我们无数的文学家、剧作家、艺术家却无人涉猎,我们的一些权威领导和意识形态竟然将这些题材设为永远的禁区,谁也不敢碰,一碰就倒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写,建国前的所有历史可以写,唯独建国后的三十多年的历史不能写;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 (本文作者 吴仪 1938年生于武汉;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
#历史虚无主义
#文革
#三年自然灾害
#庐山会议
#建国后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信阳地区大饥荒 1958年信阳地区各县全年实际产量只有30亿斤,省委却按72亿斤总产下达了征购任务。征购中不择手段,强迫命令,又批又打,入库16.8亿斤后,就进行不下去了。因为,实际产量只有30亿斤,交征购粮16.8亿斤后,只剩下13.2亿斤,农业人口每人全年占有粮食只有160斤,扣除种子、饲料,人均口 粮只有100斤。夏粮已吃了几个月,所以征购未完成,许多社、队就没有粮食了。但在庐山会议精神“鼓舞”下,省、地委又把交不出粮食定性为“阶级斗争”在粮食问题上的反映,在全区掀起了“反右派”斗争,收购不出来就开批判斗争会。先后又有一万多人受到批斗,有3300多名党员干部受到处分,即使出现了断粮停伙,农民外逃,饿死人等严重问题,也没有人敢讲真话。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社队干部不得不把种子、饲料和剩下的一点口粮作为“余粮”交了征购。就这样仍未完成征购任务。 粮食上交了,食堂断粮停伙了,谷糠、薯藤、野菜、树皮、草根吃光了,饿死人事件相继发生,农民为活命外出逃荒。地委又下令把外逃群众当作“阶级敌人”和“流窜犯”对待,到处设卡拦截,当年冬季共拦截收容46万多人,其中有不少人被打死、饿死在收容站内。有的人饿急了,偷杀牲畜吃,被发现的一律按破坏生产定罪。全区逮捕2000多人,其中有判死刑的,有被打死的,有饿死在狱中的。同时,地委还责令邮局对发往中央的信件一律扣留,被扣下的信件有12000多封,被追查出的寄信人,受到了残酷批斗和处理。可怜的百姓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逃不出去,信寄不出,只有活活饿死。 即使饿死人,当时地委采取的措施是不承认人是饿死的,全区统一的口径都说是瘟疫传染死的。 信阳地区本是“豫南粮仓”,而当时信阳地区国库中还有存粮11亿斤,但不发给百姓一斤半两,造成105万以上的人被饿死。 此外还有一种死亡:1959年11月到1960年7月,信阳地区在“反瞒产”追逼粮食中,正式逮捕1774人,其中36人死于狱中;拘留10720人,有667人死于拘留所中,死因不明。为活命外逃被拦截收容的46万多人中,有多少人死于收容所中,无从得知。 下面摘引几个中共文件中记述农民被饿死的惨状。1960年12月17日中共光山县委《关于“民主补课运动”的初步体会的报告》中称:“这是全县几十万人民从未有的一次大惨祸”,“死亡人数25万,死绝的户数就有5647户。城郊公社高店大队吴围子小队120人中,饿死72人,占总人口的60%,16户死绝。北向店公社李大畈大队被打死、饿死1503人,占总人口的62.6%”。当时的光山县“房倒屋塌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人人戴孝,户户哭声”。 信阳事件只是较典型而已。除台湾外,全国所有地区,都发生饿死人事件,只是程度不同,当时甘肃、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广西等许多省份饿殍遍野,没有饭吃的农民还被逼着去“大修水利”、“大炼钢铁”,许多人走着路就倒在地上永远也起不来了。活着的人都没人有力气掩埋死者,许多村庄一户户死绝。人们饿极了去吃树皮、草根、观音土。河南、安徽、山东、甘肃等省都饿死几百万人,四川省饿死约1250万人。 顺便提一下: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崔琦留在大陆河南宝丰县的父亲在1959年就饿死了。 ---大饥荒是中共有计划的屠杀手段 编写:爱德华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401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445 条信息
#信阳大饥荒
#1958年
#粮食征购
#粮食短缺
#庐山会议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4个月前
饿死四川上千万人的李井泉,是什么来头?此人参加过南昌起义,参加过长征,曾任红35师政委、红四师政委,抗战时期任120师358旅政委,第二次内战时期任20兵团政委。1952年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庐山会议上,是批判彭德怀的急先锋。1975年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委员长是朱德),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484 条信息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2122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2156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612 条信息
#李井泉
#四川
#大饥荒
#庐山会议
#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Daniel Fang
5个月前
(转)三年饥荒的五虎上将 文/黑亦红 从全国范围来说,饿死人最多的几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应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们的个人责任使该省的死亡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死亡率。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更多的清算。这五个省委第一书记是:四川的李井泉、安徽的曾希圣、河南的吴芝圃、山东的舒同、甘肃的张仲良。这几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上攻击彭德怀的猛将。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有些什么样的认识,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惩处。 一 四川省委第一数据李井泉 李井泉比毛本人还要左,其名言是:“中国这么大,哪朝哪代没有人饿死!”在中央已经开始纠正左的政策的时候,李井泉还扣住毛的《党内通信》不下发,致使四川的经济复苏晚于全国其他省份。对此当时分管农业的四川省委副书记廖志高(1965年接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川省委包括我自己,在制定、执行有关政策或工作中失误主要有三条:公共食堂解散得晚了,社员的自留地恢复得迟了,这两条比全国其他各省市大约迟了半年到一年;特别是错误地搞反瞒产私分,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大、后果严重。这三条失误给群众带来更大困难,对人口非正常死亡问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是我们应当记取的沉痛教训。”李井泉则一直未见有任何认错的表示。1961年,李井泉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文革中,李井泉被斗得家破人亡:本人遭到造反派的绑架;夫人肖里在揪斗中头发全部被扯光,最后含冤自杀;儿子李明清因为反对中央文革,被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殴打致死。实在是很惨。但是从文革至今,从未听到任何人说过李井泉的好话。参见东夫的《麦苗儿青菜花黄-川西大跃进纪实》)。 二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 官方公布的安徽死亡人数是237万,有人推算达800万。曾希圣搞“大跃进”积极,后来搞“包产到户”也积极。搞“大跃进”饿死几百万人,曾希圣没有受处分,反而于1962年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曾希圣在安徽搞“包产到户”救人于水火,却为此受到批判。据说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后期,刘少奇主持批判曾希圣,曾希圣连个椅子都没得坐,自己端把椅子参加会议。刘少奇还扬言要把曾希圣批倒、撤职、枪毙。不因为搞“大跃进”饿死几百万人,而是为搞“包产到户”。1965年,曾希圣调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文革中安徽造反派将曾希圣从四川揪回安徽批斗时,曾希圣曾说:“我在1962年是刘少奇斗下来的。”毛后来也证实:“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要开除曾希圣党藉”、“要置他于死地”。曾希圣死于文革中的1968年,至今安徽人对曾希圣仍是毁誉皆有,见徐恒足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和茆家升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读后》。 三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 吴芝圃先是河南省长,在“大跃进”开始后以“反右倾”为名,斗倒了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自己当了省委第一书记,成为第一把手。见徐明的《吴芝圃与河南大跃进运动》一文。河南死人最厉害是信阳地区,河南全省死亡100万人,信阳地区就占了100万。为此,有13万干部受到审查,983人被撤职,275人被判刑,其中县级以上干部50人。但是,吴芝圃却得以从轻发落:1961年7月,中央任命刘建勋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改任第二书记。1962年4月,吴芝圃调中南局任书记处书记。他自己曾在检讨中说:“省委和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很大。组织上无论如何严肃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文革中吴芝圃遭揪斗,死于1967年。 四 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 有关山东的“大饥荒”,王兆军的《皱纹里的声音(之一)》中有如下描述:“大量的、大量的人被活活饿死!那时的山东,真可以说是饿殍遍野,尸横村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舒同先生,那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当他在济南修建毛、林、周、朱的豪华宾馆时,三分之一皮包骨头的农民正陆续走向坟墓。我的村子,黑墩屯,人口从五八年的一千五百多人降到不足一千人。死去了三分之一!这些死去的人,多是得了水肿和其他因饥饿而派生的疾病……我的妹妹也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了。”1961年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保留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下放到章丘县任县委第一书记,1963年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五 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 有关甘肃的“大跃进”和张仲良的劣行,见甘为民的《一人说谎,全省遭殃》。张仲良在“庐山会议”上驳斥彭德怀说:“你讲得不对!就以我们甘肃省为例,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甘肃不产一吨钢铁,去年我们搞了五万吨!难道还不是大跃进?去年我们全省粮食也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破天荒不再从外省运进粮食!”事实上当时甘肃就有十几个县份严重缺粮,在饿死人。为此兰州军区出动大批军车从外省紧急运粮。据说,当中央开会时,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曾对张仲良说:若甘肃缺粮,陕西愿支援一些。但张仲良却硬充胖子,反说若陕西缺粮,甘肃可支援他们。后来甘肃全省饿死上百万人的惨剧震动了中央,中央派监察部部长钱瑛率检查团来到甘肃。 1960年12月张仲良被免职,汪峰任第一书记,张仲良改任第三书记。 1965年8月,张仲良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中,江苏的两派群众组织都认为他在江苏没有犯什么的罪行,因此打算以他为“革命干部”的身份参加革命委员会。甘肃造反派闻讯,立即派人到江苏要将他揪回甘肃批斗,说“张仲良欠了我们甘肃人民一百三十万血债”。张仲良便没能进入革委会,换成了彭冲。 最后,讲一个曾希圣“大炼钢铁”的龙门阵:“大炼钢铁”时曾希圣在安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炼钢炉”:将一条山沟的两头用土石封口堵死,将山上的树砍一些,推下山沟,然后把铁矿石、收来的铁器推下山沟。再砍一些树推下去,再堆一些铁矿石、铁器,这样堆上三、四层,直到把山上的树砍光。然后放火将树木点燃,烧上几天。等火熄了派人下去一看,到处是烧出来的铁疙瘩、还有没烧完的树木,没烧到的铁矿石、铁器。于是调动人马,将铁疙、铁器选出来,敲锣打鼓,运到县委去报喜:炼出了多少多少吨“好钢”。消息传到四川,不甘落后的李井泉连忙派人到安徽去考察、学习。考察的人回来把情况一汇报,连左得不能再左的李井泉都说:曾希圣真是胡搞,这个搞法四川不能学。
#三年饥荒
#五虎上将
#历史事件
#庐山会议
#彭德怀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9个月前
庐山会议的导火线是称天才问题。据吴法宪讲述,最初是1971年8月14日他和康生、张春桥在宪法修改小组发生的争执: 在讨论要不要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康生又提出不设,而我坚持要设国家主席,最后争执不下,康生说:“那就各自保留意见吧,以后交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放下了。当讨论到国家机构的 问题时,我说国务院的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句话。但康生和张春桥一起反对我。他们说:“再写上重复,毛主席也不同意写。”其实当时他们的意见应该是对的,可张春桥当时说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感。他的第一句话是:“有人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到处都挂。”我想这完全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他接着又说:“到处堆砌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有人口口声声说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呢。这简直是一种讽刺。”当时我认为,张春桥的话是冲着林彪《〈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来的,我就说:“张春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谁说的?请你解释清楚。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你这句话过分了吧,你这是在讽刺林副主席吧?你张春桥这里不写毛泽东思想,那里不写毛泽东思想,倒是你捍卫马列主义了,可是你的文章哪一篇里不写毛泽东思想,你算不算堆砌?你说赫鲁晓夫天才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你口口声声赫鲁晓夫,你指的是谁?” 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吴法宪分别取得了陈伯达、周恩来、黄永胜、林彪的支持。这才有1970年8月23日林彪不点名批评张春桥的讲话。而且,吴法宪还转述了叶群的说法,林彪在讲话前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表示,要批评,但是不要点名。 张春桥敢于主张在宪法中去掉三个副词,估计他早已知道毛泽东在九大的党章上圈掉了三个副词。而吴法宪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认为这是向林彪发难。林彪的讲话让他出了一口气,于是想扩战果,要求全会改变议程,分组讨论林彪讲话。此前林彪打击的矛头指向罗瑞卿、陆定一、贺龙的时候,他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但江青和毛泽东是一家人,这次触动江青和她的亲信,就超出了毛泽东可接受的限度。毛泽东最不能容忍的是,许多中委跟着林彪一拥而上。称不称天才的争执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大权旁落。于是,毛泽东写出《我的一点意见》,从打击陈伯达入手,掺沙子,扔石头,挖墙脚,一直到九一三事件,彻底摧垮了林彪一派。 读了这本回忆录,笼罩在庐山上的历史云雾,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九一三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者: 丁东
#庐山会议
#天才问题
#吴法宪
#康生
#张春桥
#国家主席
#政治局
#国务院
#毛泽东思想
分享
评论 0
0
波士頓書評
10个月前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真正已经成为过去了吗?中国的读书人再也不会像陈伯达那样成为政治的附庸和工具了吗?庐山会议式的闹剧再也不会重演了吗?这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为徐友渔为余汝信新书《陈伯达年谱——中国头号理论家的跌宕人生》所写序。 徐友渔 | 一言难尽陈伯达
#文化大革命
#陈伯达
#庐山会议
#中国政治
#读书人
#历史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