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

北京消息:习近平致中共中央退位密信 在党的二十四中全会召开前夕,我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诚之心,向中央郑重提出:因身体健康原因,我请求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 我愿继续担任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为党的事业再尽绵薄之力。 同时,我向中央推荐丁薛祥同志担任总书记,相信他一定能够挑起重担,带领全党开创大好局面。 回首13年的总书记工作,我与全党同志同心同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拼奋斗。我们啃下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扛住了新冠疫情的惊涛骇浪,护住了老百姓的生命线。 我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朋友遍天下,我们雷厉风行。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正风肃纪,使党心、民心更齐了。我们壮大了国防力量,实现了科技自立自强,迈出了坚实步伐。 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我由衷感激,倍感欣慰。 作为一名共产主义者,我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未有过终身任职的野心,更无贪恋权力的私心。 我一直敬仰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当年主动退休、平稳交班的高风亮节,并立志向他们学习。 当初修改宪法延长任期,绝非恋栈不去,而是因国内外形势严峻,党的事业需要我留下来把稳舵,干成几件大事。 如今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国家实力显著增强,治党治国治军步入正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平稳过渡,我可以放心交棒,把舞台让给更年轻的同志。 近年来,我身体状况不佳,总书记这副担子,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为党的事业长远考虑,我决定适时退位。 丁薛祥同志政治坚定、经验丰富、作风扎实,长期在党中央核心岗位历练,懂党情、知国情,是接班的好人选。 我恳请新一届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地评价过去13年的奋斗历程,公正看待取得的成绩与经验,长期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我们的根和魂守牢守好。 当前国际风云激荡,国内任务艰巨,贸易战、经济转型、民生保障,桩桩件件考验着我们。我希望全党同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丁薛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拧成一股绳。 我们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搞活科技,自立自强,办好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事,多交国际朋友,展现中国的大国担当。 作为一名老党员,我绝不会船到码头车到站,而会继续发光发热,扶上马送一程,为党的事业贡献余力。 最后,我想对全党同志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13年来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干事业的最大底气。这份情,我将永记心间。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前进! 此致 敬礼! 习近平 2025年5月5日
朱韵和
3个月前
近见一个材料毛泽东与斯诺有这样一段对话: 斯诺:你什么时候决定要打倒刘少奇? 主席:1958年他做国家主席时就决定要搞掉他。 斯诺:那不是你推荐他当国家主席的吗? 主席:是,但是因为一山不能藏二虎。 斯诺:他知不知道你要搞他? 主席:他这个人很老实,一点也不知。 斯诺:他什么时候才知道? 主席:八届十一中全会后他从排第二名到排第七名才知道,但这个时候他已无能为力了,因为他身边的人都给我搞掉了。 这显然是毛为自己的手笔鸣得意,并完全符合实际。依我看,说刘少奇一点也不知道要搞掉他,是不确切的。应该说,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前,至少发《五一六通知》的时候,就已知道来势不善。“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指谁,老百姓也在猜呢,身在漩涡中还不有几分数吗?但总想,毕竟有组织原则在,总不至于能把他怎样。直至拿出《宪法》来自卫,还是心存这个信念。事情确实匪夷所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仅仅因为意见不合,就一步一步竟终于送掉性命。 一山不容二虎,是几千年的统治术常识。刘的成功,就是毛的败仗。岂能承认这个败仗!炮打司令部,势在必行。哪怕重上井岗山,哪怕落后一百年。不惜任何代价,哪里还会管你人命的冤与不冤。与伟大的事业相比,一条人命,等若蝼蚁,等若轻尘,何足道哉! ---从王实味到刘少奇 作者: 山巅一水
朱韵和
6个月前
庐山会议的导火线是称天才问题。据吴法宪讲述,最初是1971年8月14日他和康生、张春桥在宪法修改小组发生的争执: 在讨论要不要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康生又提出不设,而我坚持要设国家主席,最后争执不下,康生说:“那就各自保留意见吧,以后交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放下了。当讨论到国家机构的 问题时,我说国务院的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句话。但康生和张春桥一起反对我。他们说:“再写上重复,毛主席也不同意写。”其实当时他们的意见应该是对的,可张春桥当时说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感。他的第一句话是:“有人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到处都挂。”我想这完全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他接着又说:“到处堆砌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有人口口声声说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呢。这简直是一种讽刺。”当时我认为,张春桥的话是冲着林彪《〈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来的,我就说:“张春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谁说的?请你解释清楚。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你这句话过分了吧,你这是在讽刺林副主席吧?你张春桥这里不写毛泽东思想,那里不写毛泽东思想,倒是你捍卫马列主义了,可是你的文章哪一篇里不写毛泽东思想,你算不算堆砌?你说赫鲁晓夫天才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你口口声声赫鲁晓夫,你指的是谁?” 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吴法宪分别取得了陈伯达、周恩来、黄永胜、林彪的支持。这才有1970年8月23日林彪不点名批评张春桥的讲话。而且,吴法宪还转述了叶群的说法,林彪在讲话前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表示,要批评,但是不要点名。 张春桥敢于主张在宪法中去掉三个副词,估计他早已知道毛泽东在九大的党章上圈掉了三个副词。而吴法宪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认为这是向林彪发难。林彪的讲话让他出了一口气,于是想扩战果,要求全会改变议程,分组讨论林彪讲话。此前林彪打击的矛头指向罗瑞卿、陆定一、贺龙的时候,他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但江青和毛泽东是一家人,这次触动江青和她的亲信,就超出了毛泽东可接受的限度。毛泽东最不能容忍的是,许多中委跟着林彪一拥而上。称不称天才的争执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大权旁落。于是,毛泽东写出《我的一点意见》,从打击陈伯达入手,掺沙子,扔石头,挖墙脚,一直到九一三事件,彻底摧垮了林彪一派。 读了这本回忆录,笼罩在庐山上的历史云雾,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九一三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者: 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