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批周会档案已被证实全部烧毁 二零零六年十月十六日上午,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原秘书赵炜,在耿飚的女儿耿弘的陪同下,来到上海天平路我的家里,看望我和我的老伴葛蕴芳。 在交谈中,我向赵炜证实烧毁批周会档案的事。赵炜告诉我:一九七三年十一月至十二月初,经毛泽东亲自决定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 大会议批判周恩来的原始记录,确实已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邓颖超的直接监督下,由赵炜等人动手烧毁了! 赵炜对我说:政治局批周会,批得可凶了。批周会结束以后,毛主席说过要把材料烧掉,但是一直没有烧。直到文革结束以后,邓小平复出了,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邓大姐找叶帅商量,由两个人联名写信给中央,要求平反,并说毛主席指示过要把政治局批周会的材料烧掉,要求照办。经过华国锋的批准,由胡耀邦从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取出政治局批周会的材料,全部拿到邓大姐的办公室。由我和叶帅的秘书王守江当着邓大姐的面,把原始记录全部烧毁。 政治局批周会的档案,终于证实已被全部烧掉了。关于政治局扩大会批判周恩来的情况,过去一直是严格保密的,只有中央极小范围内的少数人知道。我当时作为中共中央委员和上海市委书记,在文革期间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会议。张春桥、姚文元和王洪文等人,也从未向上海市的领导透露过任何有关信息。直到文革结束以后,在批判江青等人的过程中,才逐步地把批周会的内幕揭开。 ---(摘自徐景贤《最后回忆》)
迁怒 1972年晚秋江青等遵毛意向部署批极左思潮的周指桑骂槐、兴师问罪,擅长折衷妥协的周投鼠忌器而强按心头窝火低调周旋,但在政治局会议席间终于遏制不住怨念而借题发挥地当众向保健医生拍桌发怒。张佐良详述的跟周 10 年中唯一体验的这番暴烈脾气,事由居然是人民大会堂厨师做的蛋炒饭没放盐这一不 足挂齿之事,涵养极佳的周平时批评人最多说“滑稽”、“胡闹台”、“荒唐”(也偶有痛斥“猪脑袋” 之说)),召张进会场后蹭地站起猛拍茶几喝问这饭尝过没有,指责跟着我成天像个摆设,本来 就无义务尝饭的张委屈地掉下眼泪;会后散步时他抱歉地问张“怎么,还生气呢”,恳请“不要介意”并解释“你懂吗?我是迁怒啊!”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第7章《五次发脾气》披露的相似插曲,是在北京饭店的舞会上见某 首长对女文工团员动作越轨而感羞耻和义愤,恼火和失望之余彬彬有礼地脱离舞伴退场,一卫士 追去取他大衣时把压在上面的别人的衣物弄掉在地,不同于发火时会说“屁话”、吼“滚”的毛 的绅士总理见状忽然大发脾气,以传向舞场的大声严厉训斥是“这是不尊重人,是不礼貌,不文 明!”“小事不注意,遇到时机一样能闹出大事。这是不允许的!”以最后这句最重的责难弄哭卫 士的周事后安慰他:“对不起了,请你原谅。我那天心情不好,这不是对着你来的。”他自责发脾 气是无能的表现,但对偶亦予以直接抗议的放肆举动的这类含蓄批评,与当着和尚骂秃驴的影射 或敲山震虎的警告一样属于常见的策略 ---从称谓“魔杖”管窥中国政要心迹及中国社会规则 夏刚
時任外貿部副部長的林海云:"一九六○年......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小麥。在嚴重危機面前,如果我們在國際市場上拋售黃金,以解決外匯緊缺問題,也不是不可以,但周總理不贊成這樣做。他說,黃金不能賣!我們不僅沒有賣黃金,而且還利用金價比較便宜的機會,每年買進幾十萬兩黃金,年年買進,一直買到一 九七○年。"[《不盡的思念》,中央文獻出版社] 根據中國歷年預算決算報告,1959—1963年對外援助支出高達23.62億元。1964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我們還拿出了比這個時期償還的外債數額要大得多的資金和物資,支持社會主義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有不少的人在國內問題上積極鼓吹什麼"三自一包"(指多留自留地、多搞自由市場、多搞自負盈虧企業,包產到戶)、"單干風"(指恢復個體經濟)、"自由化"、"翻案風"以及在統一戰線方面的投降主義,在國際問題上宣揚"三和一少"(指對帝國主義、反動派、現代修正主義要和,對各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支援要少)。他們用這些資產階級觀點、修正主義觀點,來同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對外政策總路線相對抗。[周恩來《196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 1956年—1966年,毛是杭州飯店、中南海等舞會上的常客。一個女演員回憶:"那時候天天都有舞會---- 舞會中間有一盤盤的炒杏仁兒、大香蕉和其它水果點心,都是平常吃不著的東西。十一二點舞會散場,夜宵很豐盛,有魚有肉。這一切,對於我們這些每頓飯只買半個菜的女孩子們來說,都非常美好。"[徐寶鳳《和中央首長跳舞的日子》,《華夏》] ---大飢荒,不是沒糧食,而是沒人性
1966年秋,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首都人如蚁,已不能在天安门广场检阅,改到西郊机场。为了说明行车路线,周总理带了一张北京市大地图来到中南海二O二,将地图摊在地板上,跪在地图前,为毛泽东指点路线。毛泽东站在一旁,一边吸烟,一边听周总理解说。 这情景恰被我看见。李志绥后来说:堂堂一国 总理,怎能像奴仆一样跪在别人面前呢?林彪听说了此事后对汪东兴说:“周恩来像个老当差的,只知道唯唯诺诺。”我却看出周总理是有意这么做的。我相信毛泽东也看出来了,以毛那么睿智的大脑,什么能瞒过他?他只是不撕破罢了。你看,此刻他的表情带一丝嘲讽,既像享受这一切,又像洞烛其奸。他完全没有把周恩来放在眼角。他真正对周总理引起警觉是在林彪死亡之后,不过一切已经晚了。此是后话。 周总理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不能自拔。愈老愈精纯。1974年,毛泽东已十分虚弱。某日,一口痰堵在喉咙里,久咳不出,晕厥过去。汪东兴一面组织抢救一边速报周总理。周总理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一听这消息,脸刷一下白如纸。我紧挨周总理坐着。周总理撑了一下想站起来,似过于虚弱又坐下。我忽感有些异样。旁边有轻微的水声。我仔细一看,惊黄了脸。原来周总理裤管正簌簌滴水。他尿到裤子里了。我连忙扶他去厕所。红地毯上一路尿渍。这情景许多人都目击。王洪文后来说周恩来当场大小便失禁,拉在裤裆里异味刺鼻。我作证无此事。 ---刘亞洲:还原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转自《刘亚洲文集》
1975年底,周总理病得快要死了。一天,邓颖超去医院探望。二人共用晚饭。我不敢离去,就坐在屏风外面。里面很静。偶有碗碟之声,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妻吃饭,从来听不到老俩口说话,气氛异常沉闷。他俩就这么枯坐了几十年。 掌灯时分,我听见周恩来说:“我肚子里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 颖超说:“我肚子里也装着很多话没有说。”沉默。周恩来说:“我在延安摔断胳膊的事,现在可以告诉你了。” 1939年,周恩来去抗大作报告,江青非要与周一道骑马去。路上江青扬鞭,惊了周恩来的马,周摔下来,断了胳膊。我未料到,这一真相周恩来竟对妻子保密三十余年,直到最后诀别才吐出来。我的心大大战栗起来。周恩来真是一口深井,不可测。邓颖超沉默着。 周恩来死前十天,病情急剧恶化。他形销骨立。昔日风采不再。巨大的病痛折磨着他。他的面容始终平静。他比烈士坚强。有天夜里,他辗转反侧。医生来到床边,他说:“大夫,我实在忍不住痛了,想哼哼两声,行不行?”医生哭了,说:“总理,你痛你就喊。大声喊吧。你想怎样就怎样。总理,你别……别再拘束自己了。”周恩来紧咬双唇,脸庞如刀刻般有力。他始终未发一声。 周恩来弥留之际,叶剑英来探望,把我召唤过去,严肃地吩咐:“准备好纸和笔,还有录音机,二十四小时呆在总理身边,一刻也不能离开。总理原则性很强,很多事很多委屈闷在心里不讲,特别是对中央某些人。在最后时刻有什么要发泄,你一定要记下来。” 周恩来数度昏迷。偶尔醒来,便抚摸放在床头的毛泽东像章和毛泽东诗词。坚不开口。他至死守着他的防线。最后一夜我守在门口。朦胧欲睡。忽然屋里有动静,一个激灵醒来,抓起录音机就进去。清清的月光透过窗棂泼进来。周恩来清癯的脸浴在月色中。眼睛显得特别大。有神。有微弱的声音: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的罪人。 ………… 《国际歌》!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唱起无产者的礼赞。神圣之后,不再快乐。快乐之后,不再神圣。 天亮后,周恩来停止了呼吸。他至死眼睛没有闭紧。 ---刘亞洲:还原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转自《刘亚洲文集》
彭德怀曾批评周恩来:“净做笨事。是个笨人。”笨人做不了笨事,笨事都是聪明人做的。周恩来太聪明了。他因为聪明而痛苦,又因为痛苦而聪明。到后来,我亦分不清周恩来的炉火纯青的表演哪些是逢场作戏,哪些是真情投入。只有一点我能肯定。鞭策灵魂是残忍的。内心挣扎是惨烈的。这种挣扎在他生命即将结 束时达到了顶峰。 1973年,林彪已死去两年,周恩来总理虽排名在王洪文之后,实际是坐稳第二把交椅。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参观毛泽东故乡韶山回南京后,提出将周恩来总理淮安故居加以整修,也弄成一个供人民瞻仰的去处。江苏省委正式向周总理写报告。我知道周恩来对母亲感情极深。周恩来祖上显赫。他出生时正值祖父升官,故名“恩来”,以示“恩自天来”。恩来母亲乐善好施。周恩来离家时她对他叮嘱的最后一句话是:“儿呀,以后你要是遇到讨饭的,尽量别给他们冷饭吃。”母亲去世前大病一场,双目失明。回家时恰收到周恩来寄的一张照片,母亲凄叫道:“给我开灯!”她什么也看不见。不久与世长辞。周恩来每念此,泪水长流。 抗日战争时其父尚在。新四军过淮安,其父专门在门口放了一张桌子,上供一面镜子,一碗清水,以象征“共产党、新四军清如水,明如镜”。周家祖坟在淮安城西十里。富贵隆重。翠柏森森。高冢内葬六口棺木,其父母都在。江苏省委的电报是我送到周总理办公室的。周总理看毕,脸色一寒,使劲拍了下桌子:“江渭清脑子不清!”他又一次拿起电报来看,手有点哆嗦。随即吩咐:“立即回报,不准胡来!故居一事,只能突出毛主席一人,不准再有同类事件!” 那夜恩来无眠。次日,他派邓颖超回淮安,令南京军区派工兵和挖土机,将六座祖坟掘开。在附近再挖一穴,挖得特深,然后将棺木两口一层重叠放下,上面用土复盖,不隆起,种庄稼。原来的祖坟用推土机铲平。几十株数人抱不过来的松柏一律斩光。周家祖坟顿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得干干净净。周总理还不放心,叫江渭清呈照片查验。江青听说此事时,正在天津小靳庄视察,与一个姓周的妇女谈话,江青说:“你改名叫周克周吧,用你这个‘周’克他那个‘周’!” 周恩来看照片时平静极了。这种平静使我感到恐怖。我突然想,这样的人怎么能有后代呢? 那天北京暴雨如注。 ---刘亞洲:还原一个真实的周恩来 转自《刘亚洲文集》
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回忆: 我无缘得见周总理正式登台,但我有幸见过他的表演。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小品”,着实精彩。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我陪他赴西安处置。事件圆满解决,抗日统一战线结成。回延安前,周恩来心情极佳。叶劍英在八路軍办事处宴請周恩來。酒过三旬,欣赏毕戏班子的曲儿,叶剑英对周 恩来说:“您上去唱一段?” 周恩来说:“不唱啦,说一段吧。我在南开上学时曾演过一个单口剧,名叫《第一次》。我扮女角。”叶剑英鼓掌。 周恩来稍酝酿一下感情,开始:“我是一個美丽柔弱的女孩。他是一个伟岸的男子。他向我走来,柔声叫我上床。我照他的吩咐做了。当我躺在床上时,战战兢兢。他看着我,轻声问:‘是第一次吗?’我点头,惊恐地睁大了眼睛。” 周恩来一边说一边表演。每一句话出来都辅以动作或表情。为着处理西安事变他刚刮去漂亮的大胡子,于是他清瘦秀气的臉庞显出一种女性美。今夜畅饮,脸颊浮出桃花。 周恩来投入地:“那男人微笑着说:‘人,总有第一次的。谁都一样。不要怕。’他的手触到了我。我像被蜂蜇了一样颤抖起来。他说:‘不用紧张,很快就会完事的。’窗外的枫叶缓緩落下。这是一个温馨的冬日下午……” 我几乎屏息。周恩来的表演太出色了。一个女孩子被他演得如此惊心动魄。我热烈地凝视着他的脸。我简直被他迷住了。這是一张男人和女人都能被迷住的脸。韩素音曾说过,她第一次见周恩来就像触了电一样。她煽情地写道:“如果周恩来要我去死,我会立刻去死。” 周恩来的表演继续:“正如那男人所说的,我們在数分钟内完了事。我站起来,便要离去。他说:‘下次再来吧。’我回头,嫣然一笑,便踏步离开了这里——第一次捐血的捐血站。” 异峰突起。一霎间屋里寂寂如死。人们都被周恩来的表演征服了。他自己显然也陶醉了。眼睛微闭。高高的鼻梁上沁着几粒亮晶晶的汗珠。送周恩来回屋休息后,叶剑英对旁人道:“有位作家说:一个人本身就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否则就得随身带一件艺术品。周恩来二者皆有!” 我一直琢磨,周总理随身带着一件什么艺术品呢? ---刘亚洲:还原一个更真实的周恩来 转自《刘亚洲文集》
周恩来仍然决定卖粮食换黄金 应当说,当时很多的决策是毛泽东或者当时的体制决定,周恩来并无太多主动权。例如在造成如此重大死亡的大饥荒原因之一就在与不准老百姓逃荒!根据杨继绳先生在《墓碑》一书的记载,地方官员根据1959年3月颁布的《关于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紧急通知》,制止百姓逃荒, 公然将农民困在家中饿死!而此文件正是周恩来根据根据郑州会议精神亲手改写制定的! 显然这是针对当时饥荒日益严重,百姓逃荒事件剧增而出台的。此事如果完全算到周恩来头上是不公平的。但是并非说明周恩来手里毫无一张牌可打! 正当各地大量饿死人的情况下,周恩来决定要以粮食换黄金,而且就在死人最严重的1960年开始。当事人回忆说:「1960年,我国财政赤字已经高达80亿元,但为保证最低限度的国计民生的需要,还必须从国外进口大量小麦。在严重危机面前,如果我国在国际市场抛售黄金,以解决外汇紧缺问题,也不是不可以的,但周总理不赞成这样做。他说,黄金不能卖!我们要以黄金作后盾。他强调,在外汇的使用上,我们花一个美元都要认真考虑考虑!周总理这种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着想的崇高思想质量,使我们感动不已。事隔这么多年后,每当我想起他这两句言简意赅铿锵有力的话,仍然感慨万千。在周总理直接过问下,我们不仅没有卖黄金,而且还利用金价比较便宜的机会,每年买进几十万两黄金。年年买进,一直买到1970年。这些黄金都是用专机运回国内的。」 一两是1.613盎司,当时黄金价格是一盎司约为40美元,当时汇率为一美元对2.4618元人民币,粮食价格大米约为0.2元人民币每公斤,10万两黄金就需要近1亿公斤大米!且不说具体的粮食用量,但是这个决定本身就是极其荒诞无比!而且1961年也还是如此买进!1961年发生了什么? 1961年,粮食部陈国栋、周伯萍和国家统计局贾启允三人受命,让各省填写了一个有关粮食和人口变动的统计表,经汇总以后,全国人口减少了几千万!这份材料只报周恩来和毛泽东两人。周恩来看到后通知周伯萍:立即销毁,不得外传。周伯萍等三人共同监督销毁了材料和印刷板。事后周恩来还打电话追问周伯萍:销毁了没有?周伯萍回答销毁了,周恩来才放心。 对于事无巨细,事必亲躬的周恩来,可以理解不能违背中央政策不开仓放粮,不能违背中央政策制定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的中央文件,但是卖粮食换黄金却是周恩来一手决定的!是钱重要?外汇重要?还是人的生命重要?!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对于本国人民的死亡是如此的麻木,而对于那些死亡的证据又是如此的敏感保密,这个是何等的讽刺! 从中央到地方,从毛泽东到周恩来,在到地方大员,庐山会议后,从官方文件、领导人讲话和新闻媒体,众口一词地宣传「自然灾害」,不再像1959年那样,把大批人因饥饿而死说成是瘟疫流行。 1960年10月29日,周恩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 从好处着眼,是维护大局,是防止党的分裂,但是如果从官场进退,政治沉浮、个人得失等角度来看,周恩来等顺从毛泽东的意志,明明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丝毫不敢进言,而是推波助澜,落井下石,共同把灾难推向极端。 ---《新发现的周恩来》 司马清扬 欧阳龙门
龚楚的回忆录比较难得的是,因为没有什么顾忌,所以无论当时高层的人事关系,还是作战经历都以最原汁原味的方式曾现出来,比如毛的聪明绝顶与骄横跋扈,比如朱的温厚隐忍与笼络手段,比如周的刻薄寡恩与唯上是从,比如彭德怀的刚愎自负与推诿责任等等。 读了龚楚的回忆录,就可对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有更深的理解,比如毛的讨厌知识分子,并不是因为他在北大图书馆受人奚落,更重要的是他在井冈山作山大王作得风生水起好不得意时,来搅局的先是那些大城市跑来的知识分子,后来是从苏联跑来的知识分子,他受这些知识分子的打压和鸟气比北大时的奚落更甚。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是激情有余才干不足,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而这又恰恰被中国革命所证明瞭的。 彭德怀是一个好呈匹夫之勇的人,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非常自负,但他统筹规划,战场调控的能力很差,打了败仗还要推诿给人,也是龚在红军时期唯一与之有过摩擦闹过不愉快的人。彭的这种好呈能的性格也是促使他当年发起百团大战,勇挑抗美援朝重任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周恩来唯上是从的个性也从最早的紧跟共产国际到最后的紧跟毛都没一点变过,可能唯一改变的就是本来冷酷嗜血的性格变得温和圆滑。 读龚楚的回忆录最大的感慨是,命不大的人不要去乾革命,一乾命就会没有。龚楚在红军的那段日子里,可谓九死一生,每次都差不多死了又给他逃过来,一次比一次惊险,他曾坐船仅仅因为没有和同行的人在一个船舱就逃过一劫,而另一个船舱的同志被捕后就被杀了,他曾和一队士兵被敌人俘虏,就在敌人要枪决他们时,他用广东话喊了一句“没想到我今日要命丧于此”,没想到同是广东人的国军营长就此给了他一条生路。 龚楚的叛变绝不是官方所说的意志薄弱受到诱惑,而是他的信仰和当时苏区执行的共产国际政策越行越远。周恩来到苏区后坚决执行共产国际的三光政策,不但把地主杀掉还把富农杀掉,苏区经济在重重盘剥之下迅速走向崩溃的同时,周对内部人也展开比毛更疯狂的清洗,大批中下层干部被杀,一点不亚于张国焘在四川搞的清洗。 龚一方面看到苏区人民的生活比过去更加悲惨,苏区政府干部的流氓化更加深了这种悲惨的生活,一方面看到优秀的部下被保卫局杀掉而无法阻止,再加上他曾因发展根据地经济而对地主富农采取温和态度背上开除党籍一年的处分,这种种都使他对中共革命产生失望以致于绝望,他说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而共产主义不讲人道,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在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下和项英陈毅一同支撑残局,他主管军事。此后中央要他带最精乾的24师去鄂赣粤创立根据地,他任军政一把手,他到了那里后找机会脱离了红军。 ---祝春亭:龚楚——红军第一叛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