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迫害

个人崇拜有多可怕 ?! 因为美国人没有吃过那种个人崇拜的苦头,所以这两年开始兴风作浪。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从中国移民过去的华人,也会好这一口? 当年尼克松在南美洲访问,大晴天从机场的舷梯下来、走进机场大厅时,突然感觉像下雨一样,结果发现是楼上抗议人群向他吐口水。 还记得美国的小布什,中国的温家宝都在公开场合被人皮鞋吗?虽然这样的事不值得鼓励,但起码告诉民众没什么大不了 —— 不就是政客嘛。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有人和毛泽东握完手,就发誓一辈子不洗手了;还有一些来自非洲的国际友人,到天安门把毛像章别在胸前的皮肉上。 个人崇拜的最高峰,也恰恰是我身边死人最多的时期。很多人被扣上“反对毛主席”的帽子,被迫害,最后被迫“畏罪自杀”。 我亲眼看到的就有两起: 一次在上海,我去找同学玩,他家住三楼小小的阁楼。上楼时中发现他的母亲吊死在楼梯口。 另一次在成都,路过学校游泳池,池底躺着一位女老师,头朝下趴在几寸深的水里淹死了。 还有辽宁的张志新,因为批评毛夫人而被判死刑。临刑前为了防止她当众喊出反动口号,狱方事前割断了她的声带。 没想到当年的个人崇拜居然从中国跨洋搬到了美国!从前是以革命的形式强加于人,今天却换成了宗教的模式逐渐洗脑。
罗屿:刘少奇冤案中的伪证是如何炮制的? 囚禁、病危、反复抢救中的刘少奇,自然很难知道1968年10月后他头上已被安了三顶帽子——“叛徒、内奸、工贼”,更无法知晓,这三顶帽子是如何炮制的。 或许我们可以根据多年后这三顶帽子被推翻的过程,而去反推一下它的制造始末。按照黄峥讲述,“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之后,由于陆续有群众反映,党内也有很多人提出为刘少奇平反,最终由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组成一个调查组,对刘少奇案进行复查。刘少奇420多卷档案,再加上王光美等人的案卷,共570卷档案。调查组看卷后根据提供的‘证据’再去调查。”黄峥记得,自己曾问当时参与复查的人,那么大的帽子,推翻有没有阻力?对方则说,没有。复查只用了半年时间。一箱箱材料很快都被否定。因为基本都是假的,是逼供的产物。 比如,为证明刘少奇于1929年在满州工作时叛变,专案组将刘少奇在满州时的部下孟用潜定为“隔离审查”的“重点突破”对象。肖孟当时参与了审讯孟用潜,按他事后回忆,“每次审讯,专案组几乎全体出动,七嘴八舌,拍桌子瞪眼睛,威胁恐吓,如‘交代不清,休想出去’、‘顽抗到底,死路一条’,还有指供、诱供情况。” 就这样,经过连续7天的日夜突击审讯,孟用潜作了违心的交代。但他事后多次口头和书面申诉,推翻假供,前后达20次,一再说明这些交代材料“都是编造的,并没有事实依据”,“写材料是在审讯小组帮助之下集体创作”。但这些申诉都被扣押和销毁了,有几次还强迫孟用潜本人当场撕掉,并一再警告他不许翻案,否则以现行反革命论处。 因为一再翻供,孟用潜一直被关到1972年。放出来时刘少奇已经去世。 像孟用潜这样,被株连进刘少奇案的人还有很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前的统计,因刘少奇冤案被错判的案件有22053件,因此而错受刑事处分的达28000余人,其他受批斗、审查、隔离、关牛棚的人更是难以计数。 在被株连的人中,孟用潜终有一天走出监狱,至少也还算“幸运”。像时任中央监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王世英、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教授张重一等人,则在重病缠身时被专案组逼死。而他们中的张重一,甚至和王光美、刘少奇并不相熟,“话都没有讲过”。 1967年10月,专案组将张重一拘留时,他因肝癌变恶化病势垂危,“随时有死亡的危险”。专案组索性“突击审讯”,在27天中审讯21次,在张重一10月24日病危至11月1日死亡的七天里,专案组更是“穷追紧逼”,现场录制的录音带有80盘之多。“从保存下来的20盘录音带中可以听到这种残酷的‘突击审讯’是怎么回事。录音中不时出现病人痛苦的呻吟声、神志不清的嘟哝声和审讯人员七嘴八舌的吆喝声。”黄峥说。 最终,一个垂危病人的种种神志不清的话,被专案组说做“终于迫使他断断续续地交代了有关王光美特务问题的几个情况。” 在张重一去世的那天,专案组又对他进行了一次“回光返照”似的审讯。留下来的讯问笔录上记录着这样几句话——问:“你为什么不交代?你与人民顽抗到底吗?王光美是什么人?”答:“她是个共产党员。”
高瑜
5天前
1974年初发起批林批孔运动,是有计划地对周恩来进行政治迫害的继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江青提出批“宰相儒”。于是各报刊连续发表含沙射影批宰相的文章,使病中的周恩来产生揪出刘少奇之前成天批“赫鲁晓夫式的人物”那样一种政治危机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八易其稿,炮制一篇《孔丘其人》, 在1974年第四期《红旗》杂志发表。 在这篇文章中,孔子被描绘成“七十一岁,重病在床”,“还拼命挣扎着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去朝见鲁君”;并用“开历史 倒车的复辟狂”、“虚伪狡猾的政治骗子”、“不学无术的寄生虫”、“到处碰壁的丧家狗”这些污秽的语言影射攻击周恩来。 署名“柏青”的文章《从<乡党>篇看孔老二》一文,发表在1974年5月17日《北京日报》上。文章用画像的手法,有意在孔子的形象上加上“端起胳膊”四个字,说“此人极端虚伪奸诈 ,是一个可恶的政治骗子……”“你看他为了骗取到正人君子的名声,在大庭广众之中,是如何装模作样的吧”,“他一听国君召唤,急得不等驾好车,动身就走。 ……在国君面前,则小心翼翼,局促不安,举止恭顺。”“四人帮”给周恩来画的像,不仅中国人看懂了,连法国人都看懂了。法共《人道报》撰文评论说:中国现代大儒是指周恩来。 ---"毛泽东秘诏批周公" ·辛子陵·
关于清查“五一六” 我们知道,清查“五一六”是文革中的一个大事件。“首都五一六兵团”本来是北京部分高校的一个规模很小的造反组织,多次张贴大字报炮打周恩来。该组织出现于1967年8月1日,8月11日就被中央文革定性为“反革命”而遭到镇压,土崩瓦解。照理说,“五一六”之事至此已经了结。殊不知在一年后 的“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五一六”的问题又被提出。在以后的一两年中,清查“五一六”的运动扩大到全国范围,被清查者早已超出参与过炮打周恩来的造反派,而是延伸到所有反对或怀疑中共上层领导及各级新生红色政权的群众,人数多达几十万乃至几百万。该运动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后才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也没宣布平反。 清查“五一六”运动,是周和毛、和中央文革通力合作,共同实行的。正像作者指出的那样,这表明,在使用专政手段对付民众对付反对者的问题上,周和毛没有区别。有些人总说,周虽然参与了多次政治迫害运动,但都是被动的,不是主动 的。不对,清查“五一六”就是“周恩来主动迫害人的一个铁证”。 顺便一提,清查五一六运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我们知道,直至今日,仍然有不少人高度肯定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把它称作鼓励群众造反,反对官僚主义或修正主义的伟大创举。可是,他们怎么解释清查五一六运动呢?清查五一六运动是对造反派的致命打击,它发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无论如何你总不能把这场运动再挂在刘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头上,事实上,那些赞扬文革的人都故意回避清查五一六运动。因为他们知道,一碰到清查五一六运动,他们对文革、对毛的一厢情愿的美化就统统站不住脚了。 ---《新发现的周恩来》评介 ·舒 崇·
从欢迎到逮捕,从联合到处决。 以上12个字,基本可以概括中共统战政策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真正内核,也是众多迎合统战者一生悲剧的写照。 让我引用一些共产党对统战对象的暗黑论述,来提醒那些飞蛾扑火者勿重蹈覆辙。像国民党郑丽文这样挟共自重的投机客,翻车注定,但,害己事小,祸国事大。 中共的统战政策,脱胎于苏共。苏共看待统战对象,多是短期盟友,是分化敌人各个击破的权宜之计,一旦目标实现,苏共倾向于干脆明了的从肉体上直接消灭这些过去的盟友。 在对统战对象开战的理由上,苏共的借口是赤裸裸的,也是很多中国人似曾相识的,那就是“他们中间有坏人”这套把戏——““我们必须粉碎敌人……敌人是狡猾的、隐蔽的,他们会利用我们的疏忽……只有通过无情的清洗,我们才能巩固苏维埃政权。” 对曾经的左翼盟友,苏共直接扣个法西斯走狗的帽子: “对于这些法西斯走狗,我们只有一句话,就是处死他们。” “用烙铁烫、用钳子拔指甲、把人吊在铁钩上——这些都是允许的……招供比人命重要。” 对曾经的农民盟友,苏共对那些反抗残暴征粮的人,也只有一个杀字: “凡是落到契卡手上的、参加过暴动的人统统枪毙。” “对敌人要像对待野兽一样——打断他们的脊梁骨,让他们爬不起来。” 中共在这方面与苏共略有不同,虽然血腥残暴比苏共有过之无不及,甚至杀人更多,但后来,中共进化得更加狡猾,对待统战对象,更倾向于长期利用,而要翻脸打击时,就算想杀,也更倾向于从政治上、名誉上、精神上进行打击,迫人精神失常或主动自杀,这比亲自动手,显然要高明一个档次。 对待知识分子文化精英,中共表面上重视拉拢,荣誉加身,实则极为敌视,这种敌视不仅仅是从现实角度将其视为不稳定因素和对政权的威胁,中共在铭刻于自己基因的“初心”上,就从来没把知识分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群体,而是附属于资产阶级的待消灭群体—— “知识分子……资本家虽然已被消灭,但他们还是脱不掉自己的阶级本性。” “许多知识分子,他们自以为很有知识,大摆其知识架子,而不知道这种架子是不好的,是有害的……” 而对知识精英组成的民主党派,中共更是从无真正信任:“民主党派骨子里还是资产阶级……他们有他们的阶级本性,根深蒂固,拔不掉。” 很多人觉得,改革开放以后,中共开明了,没那么野蛮了,习近平的时代要实现百年变局,与美国一争短长,对统战对象应该更不错才对。 事实当然没那么简单。 近年有不少“海外高知回流人士”,对待这些统战对象,中共是不放心的,特别是那些思想上不够纯洁政治上不太可靠的人,如果被视为思想顽固不化,一套“断氧、断血、断根”的预案就可能被实施,对目标的经济命脉、社会资源、家族支持等实行全方位的立体打击或封杀。而打击手段中,包含一种“数字绞索”,目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所谓“新质维稳”,最大限度的在精神上对目标施压。 在统战工作的防渗透问题上,针对所谓的“两面人”,“统战后又反弹者”,中共提出“先礼后兵”,即先争取团结,后封杀打击,甚至在必要时使用技术手段使其“从后台消失”。 对党外团结对象里的所谓“害群之马”,中共更是赤裸裸的提到要在政治上、经济上、身体上、名誉上进行全面打击。 之所以如此对待统战对象,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共当局明确了对一部分高风险统战对象适用“敌我矛盾”,并将其与风险等级“可控”的人群区分开来。 很多往中国跑的“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中共的安全系统一直在偷偷搜集他们的材料并准备打击预案。就像那两个曾是座上宾,与中共官员打得火热的加拿大人,怎么也想不到当中共要拿加拿大人开刀时,为何那么快就能把他们打成间谍?因为那些准备工作,早就偷偷完成了。 又比如最近的台湾网红“馆长”,很多人只看到他跑过去受到大陆礼遇,甚至是特殊对待,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陆安全系统在对其秘密审查监控,甚至在专门寻找馆长是否受间谍机构安排故意演戏的证据,一旦翻脸或有需要,处理馆长的方案绝对是现成的,从文件袋里取出来调整调整就能用。 在共产党那里,根正苗红从小养大的家犬尚且会被怀疑宰杀,就更别提那些半路归顺的野狗了。 话很糙,但忘了这一点的,通常会死得比较惨。
潘汉年案审判亲历 当初得知要接手潘汉年案时,我主要担心自己资历浅,怕不能胜任工作;阅完案卷后,我又产生了另外一重顾虑:对案子的疑问,谈还是不谈?谈出来如果领导不支持,或者被谁泄露出去,后果也非常严重——谁都知道,这个案子是党中央毛主席定的, 你还敢说三道四? 政治上吃不消不说,包庇叛 徒特务的棍子一下子打下来,甚至坐牢都是有可能的。另一方面,领导让你看案卷,你发现问题没有?没看出问题,说明业务不合格,起码也是个糊涂官。发现了怎么不说?这也是个大问题。所以我思想斗争得非常激烈。 在谢(觉哉)老的办公室里,我们汇报了40分钟左右。谢老听得非常认真,既不插话,也不提问,就是静静地听,一言不发。谢老虽然带了秘书,但很显然他已经事先打了招呼,秘书什么都没带,只是在一旁听,也没有做记录。 谢老说:“你们辛苦了。你们对潘汉年案卷材料看得很仔细,提出了你们的看法,这很好。不过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高法是搞不清楚的。德峰同志跟你们说过了吧,潘汉年案是中央交办的案子,我们只是办理法律手续。” 谢老一席话,再次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角色。可是既然“只是办理法律手续”,那还要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审阅案卷干什么?既然这样,将来开庭审判时,检察院指控什么罪行,我们就按什么罪判,依葫芦画瓢,写个判决书就行了,何苦费这么大力气去讨论案情?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敢说。 谢老可能看出我的情绪,转头问我:“你读过王勃写的《滕王阁序》吗?”然后说王勃的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两句说:“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他怕我们不理解,还特地详细解释一番。 说完王勃的诗,谢老又看似很随意地说起另一位历史名人:“王勃的这两句诗说的是汉、唐的事,还有宋代的岳飞,他主张抗金,却被诬陷要谋反。难道当时没有人知道岳飞是被冤枉的吗?当然有人知道。但在当时,宋高宗一心要和金人议和,所以谁能救得了岳飞?” ---审判员彭树华:潘汉年案审判亲历
胡平:这才是感动中国的人物—读高瑜《我的六四》——从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要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标准是:作出重大贡献,获得重大荣誉,或者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或者是个人的经历、行为、表现特别感动人,体现了传统美德或时代精神;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等等。不难想像,象这样一个由专制政府喉舌主办的评选活动,必然会把很多冒牌货强加给民众,同时又必然会把很多真正令人感动的人物排斥在民众视野之外。我这里要向读者介绍的一位人物才真的是令人感动。她就是高瑜。 高瑜是一名记者,她为推动中国的新闻自由和民主化作出过重大贡献,她担任过《经济学周报》的副主编,积极投入了八九民运,六四后两次坐牢,出狱后始终坚持独立写作,多次获得重大国际奖项,包括两次获得国际妇女媒体基金会的新闻勇气奖,国际报人协会的自由金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新闻自由奖,记者无疆界新闻奖,全球20世纪新闻自由奖。 在去年,六四20周年前夕,香港的文化中国出版社出版了记者高瑜的一部文集,书名是《我的六四》,这个书名的英文是《My 4th of June》,这使人联想到美国一句著名的歌词“My 4th of July”。高瑜说,熟悉这句歌词的人就会领会我与20年前那场伟大的运动的不可分割。 《我的六四》这本书共 430页,收入了作者评论时政和人物以及杂文31篇,正文之前有著名美国学者黎安友和林培瑞写的两篇序,高瑜的老朋友陈子明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长序,正文之后附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胡绩伟写的对胡耀邦赵紫阳新政失败深层原因的探讨,另一篇是作者本人的新闻履历。在正文之前,高瑜写了一篇短文“我的话”,可视为作者自序,题目就很感人——“二十年后还要做一只蛋”,作者宣称:“在一堵坚硬的高墻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 高瑜在八九民运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早在88年12月的一期《经济学周报》上,高瑜发表了她对严家其和温元凯的长篇采访,这篇采访鼓吹政治改革,并明确提出,反对“非程序权力更迭”。这篇文章后来被陈希同的报告点名批判。 89年5月20日戒严令宣布后,高瑜受全国人大常委、前《人民日报》总编辑胡绩伟的委托,一方面替王丹起草声明,说服学生撤出天安门广场,一方面代表学生,起草一封给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公开信,请人大直接和学生对话。今天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高瑜做的这两件事,对于防止邓小平武力镇压以及把民运从街头引向人民大会堂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因为如此,高瑜成为八九民运中被专制当局迫害的第一人。她在6月3日上午 9点多钟刚走出家门即被中共安全局秘密绑架。当天中午,另一位受胡绩伟之托联络全国各地的人大常委要求人大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的曹思源也被秘密绑架。正像陈子明在序言里指出的那样,一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很可能会通过撤销戒严令和罢免李鹏的决议。所以,邓小平才迫不及待地在6月2日拍板:采取一切手段,立即实施天安门广场的清场,限定两天内完成。由此可见,“六四不仅是对民众的屠杀,也是一次针对法定最高权力机关的军事政变”。 高瑜为中国的新闻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除了两次坐牢外,她还被剥夺了公费医疗、福利和养老金。然而她从不放弃自己的理念,从不放下手中的笔,在她的笔下,从来见不到一句自怨自怜。面对国际社会给予的荣誉,高瑜总是说:中国优秀的新闻记者有的是,为争取新闻自由遭受迫害更严重的也有的是,“至于世界选择了我,是让我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才是感动中国的人物。难道不是吗? 2010年6月10日
“帽子”博览 文革中盛行扣"帽子”,对任何事物都要“上纲”到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高度去认识.今列出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文革“帽子”,以期从中窥视文革人性极度扭曲之一斑。 1. 被捕过的革命者________叛徒 2. 从国外回国的人和地下党员______特务 3. 旧军队的起义人员_________军阀 4. 对方针政策提过意见的人___________反党分子 5. 领导干部_______走资派 6. 曾经意见一致,后持反对意见者___________投降派 7. 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者_______野心家 8. 与刘少奇等有过联系,意见一致的人______黑线人物 9. 与刘少奇一起照过像的劳模_____工贼 10. 不满林彪’四人帮而有所表示的人______现行反革命 11. 上级派下的,不合红卫兵’造反派意的人_______黑手 12. 红卫兵’造反派不喜欢的文人_____黑秀才 13. 民主革命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___民主派 14. 提高人民福利____经济主义 15. 缓解矛盾’提倡各自作自我批评______中庸之道 16. 受蒙骗而有所觉悟的人_____变色龙 17. 敢于说公道话的群众_____小爬虫 18. 保护革命干部的人____绊脚石 19. 老实厚道的人____老好人 20. 做好人好事的小朋友_____小绵羊’小修苗 21. 新干部___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 22. 批评上级_____攻击领导 23. 不说话________暗中盘算 24. 闭上眼睛______怀恨在心 25. 建立规章制度_____管’卡’压 26. 关心群众生活______搞物资刺激 27. 实行按劳分配________扩大资产阶级法权 28. 自觉遵守纪律____________奴隶主义 29. 钻研技术________走白专道路 30. 努力工作提前完成任务_____唯生产力论 31. 学习别人的长处_____经验主义 32. 劳苦功高__________吃老本 33. 本单位没有敌人_________阶级斗争熄灭论 34. 本工种只适应男同志干_______大男子主义 35. 火车安全正点____业务挂帅 36. 保证正常生产______以生产压革命 37. 戴红领巾_________复旧 38. 穿花衣服_________低级趣味 39. 烫发___________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40. 讲恋爱_________黄色下流 41. 梳小辫子_________缺乏革命精神 42. 梳小髻儿__________政治上幼稚 43. 梳鬈儿________封建残余 44. 照逆光相______向往黑暗 45. 文化考试_________智育第一 46. 作业评分_______分数挂帅 47. 将科学技术搞上去________卫星上天’红旗落地 48. 学雷锋________不搞阶级斗争 49. 体育竞赛______锦标主义 50. 发奖品_________物资刺激 51. 出国访问_________里通外国 52. 进口货物_________洋奴哲学 53. 循序渐进_____________爬行主义 54. 收听国外节目_________偷听敌台 55. 自杀________畏罪自杀自绝于人民. ---《文革笑料集》
在1998年8月7日的《南方周末》上,我读到朱建国了撰写的一篇文章。从他的文章中,我发现张志新受到骇人听闻的残酷迫害的情节,如临刑前割断她的喉管等,并不是一下子公布与世的,而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1979年6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一份血写的报告》中,关于这一情节是这样写的:“第二天 临刑前,张志新被秘密带到监狱管理人员的一个办公室。接着来了几个人,把她按倒在地,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 一个多月之后,《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走向永生的足迹》中,就直言不讳了:“1975年4月4日,枪杀她之前,她被按在地上割气管。她呼喊挣扎,她痛苦至极,咬断了自己的舌头。” 又过了一个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报道《她是名副其实的强者》中,又增加了控诉法西斯暴行的内容:在被割气管时“张志新剧痛难忍,奋力呼喊,很快,就喊不出声音来了。这时,一个女管教员,听着,惨不忍闻,看着,惨不忍睹,惨叫一声,昏厥在地,随即被拖了出去。 可见,张志新冤案在当时是逐步展露的,一些极其残忍的法西斯细节,也是逐步由含糊到明确,慢慢披露的。 而这些简短的文字中,无疑超出了我的所有想象。让我感到无比的震惊与恐惧。到了1998年,距离张志新被枪杀23年之后,《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终于了说出更多的真相。 原来张志新并不是第一例行刑前被割喉管的”罪犯“,而是第三十多例。当年陈禹山在采访时发现,对行刑犯人割喉管这个超越法西斯的”创举“,是辽宁公安局的一个法医根据当时辽宁当权人物的意旨而提出的。有许多犯人行刑前不是大声呼冤,就是要学革命烈士呼口号,有的”反革命犯“还高呼”毛主席万岁“,这被认为影响极坏,割喉管被设想出来。其时主持辽宁党政军全面工作的毛远新(毛泽东侄子)等当权人物同意了这一”捍卫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的”新生事物“。 张志新开始和其他犯人合关在可以有地铺睡觉的普通牢房里,后来因为坚决不认罪,坚持认为不仅林彪、”四人帮“有罪,而且”毛主席也犯了左的错误“,于是在毛远新主持的辽宁省革委常委会上,由无期徒刑改为死刑。毛远新说:判了无期徒刑还这样嚣张,杀!于是张志新被改押在只能一人坐的”小号“里。经过多日的”小号“折磨,张终被逼疯:用窝窝头沾着月经血吃,在床上大小便。狱警上报此情,上面的回答是:装疯卖傻! 采访回来后,陈禹山等记者写出了《一份血写的报告》。文章发表后,许多读者打电话追问:“把她按倒在地,惨无人道地剥夺了她用语言表达真理的权利”到底是什么意思。陈禹山和编辑部干事吴力田无法搪塞,只好如实告诉读者,是指割断了喉管。一位读者听后,在电话里哽噎说:“鲁迅先生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在谈到被害的刘和珍君的一位战友时写道,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伤痕。当年有棍棒的伤痕而被枪杀的叫虐杀,而今我们割断气管再去处决,这叫什么杀?假如鲁迅活着,他会含蓄掉吗?他会怎么写?” 一声声义正辞严的追问,终于使陈禹山在以后的文章里明确说明了几个大汉,把张志新按倒在地,在颈背垫上一块砖头,不麻醉不消毒,就用普通刀子割断喉管的细节,由此引起了读者怒不可遏的“娘杀孩子”讨论,引出了“谁之罪”的全民“天问”:割喉管人是无罪的,押打张志新的人是无罪的,公安局、法院、省委宣传部那些揭发张志新的人都是无罪的……因为在当时那种专政政治下,谁都是在执行上级指示、“中央精神”,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那么到底谁有罪呢?张案报道讨论在3个月后奉命停止,据信与此有关。 ---周秋鹏:盯住那个割破张志新喉管的人
突然从网上看到六四艺术家武文建因心梗突然在泰国去世的消息,心中感到很意外,也深觉伤悲。他70年的,比我小一岁,我们都因为中共六四大屠杀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文建在89年作为燕山石化厂的职工目睹六四屠杀后的第一反应是号召石化工人起来罢工抗议中共的血腥屠杀行径!他因此被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判刑七年,比秦城监狱的所有学生都判得重。仅此而言他为民主中国理想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出狱后他以画画为生并坚守民主理想,签署《零八宪章》,声援刘晓波、许志永、福州三网友、陈平福等民主人士,积极参与民间维权运动,为铁链女等弱势群体举牌,多次卖画捐助民间维权人士。 但我和文建并不熟悉,几乎没有私交。我唯一一次见到文建是在2010年7月26号晚上北京友人为福建维权人士游精佑举办的欢迎宴会上,当时见他留着长发,脑后扎了一个辫子,一个典型的艺术家形象。他在那次聚餐会上很活跃,我向别人了解到他是武文建,但我们并没有私聊。后来我们都参与了一些人权活动,如庆祝刘晓波得和平奖,签名声援兰州民主人士陈平福等等,但我们还是没有任何私人交往。 2013年4月16日我因参与组织新公民运动被捕后,文建了解到我妻子带着不满一岁的小儿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时,便在网上拍卖了一副画作,并把拍卖画款2311.5元转到我爱人手中,我出狱后了解到这件事很感动,曾通过电话向文建表示了诚挚感谢…… 后来我出国了,忙于生计,又因为顾虑国内严酷的政治环境,便很少与国内的师友联系,和文建也不曾有过联系。不意刚才刷手机突然看到文建去世的信息,心中真是难受,以前并没有听说他生病的消息,怎么突然间就去世了,真让人不容易接受…… “八九一代”就生存状况而言非常不幸,比五十年代被打为“右派”的那代人还不幸。那一代人到八十年代初也基本上都摘帽了,受迫害时间也就20多年。但坚守民主理想的“八九一代”至今已经被迫害36年有加!而且尚不知道还要被中共继续迫害多少年!前面已经有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如刘晓波、李旺阳、余志坚、孔险峰、齐志勇、张健等,现在文建又不幸英年早逝,真是让人艰于呼吸! 我对中共对“八九一代”的残酷迫害表示最强烈的抗议! 但无论如何,坚守民主理想的“八九一代”决不会投降,我们还会继续高扬1989年的民主旗帜,继续为民主中国而努力、而奋斗! 文建安息✝️
林彪对自己的老婆叶群在中央党校被隔离审查采取了一种“山大王”或者说军人的态度。那时他刚从前线回来,对审干抢救运动还采取观望态度,得知叶群被“抢救”,“他阴著那张瘦削的脸找到康生,把马鞭子朝桌子上一摔,说,这个样子不行吧?老子在前线打仗,有人在後面想搞掉我老婆。康生连连道歉,说手下的人 不懂政策,做得过份了”。接著一声令下,把叶群放了出来,她的问题不再调查,也没人敢再审查,并给她做了个“历史清白”的结论。 建国後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柯庆施,他的夫人李蜀君就没有那么幸运。李蜀君出身贫寒,早年参加革命,曾两度被捕入狱,在狱中敌人为了撬开她的口,老虎凳、辣椒水、竹签刺指、皮鞭打得她浑身皮开肉绽、血肉模糊,但她始终没有屈服。被保释出狱後,历经三年,苦苦寻找,才找到中共地下组织。1940年,李蜀君被中共地下组织送到延安,在中国女子大学任干部科科长,并与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女大副校长的柯庆施相识、相恋并结婚。中国女子大学并入延安大学後,李蜀君调到中央党校,抢救运动中,柯庆施先被关起来,接著李蜀君也被污蔑为“特务”、“叛徒”,刑讯逼供无所不用其极,李蜀君悲愤无比,并彻底绝望。一个深夜,她留下厚厚一叠申诉材料,然後跳井自杀。 ---曾志:中央党校审干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