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彭德怀
关注
Daniel Fang
4周前
(转)三年饥荒的五虎上将 文/黑亦红 从全国范围来说,饿死人最多的几个省的省委第一书记应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们的个人责任使该省的死亡率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死亡率。所以,他们理应受到更多的清算。这五个省委第一书记是:四川的李井泉、安徽的曾希圣、河南的吴芝圃、山东的舒同、甘肃的张仲良。这几个人,都是在“庐山会议”上攻击彭德怀的猛将。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有些什么样的认识,又受到了什么样的惩处。 一 四川省委第一数据李井泉 李井泉比毛本人还要左,其名言是:“中国这么大,哪朝哪代没有人饿死!”在中央已经开始纠正左的政策的时候,李井泉还扣住毛的《党内通信》不下发,致使四川的经济复苏晚于全国其他省份。对此当时分管农业的四川省委副书记廖志高(1965年接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承认:“在当时的情况下,四川省委包括我自己,在制定、执行有关政策或工作中失误主要有三条:公共食堂解散得晚了,社员的自留地恢复得迟了,这两条比全国其他各省市大约迟了半年到一年;特别是错误地搞反瞒产私分,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大、后果严重。这三条失误给群众带来更大困难,对人口非正常死亡问题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是我们应当记取的沉痛教训。”李井泉则一直未见有任何认错的表示。1961年,李井泉升任西南局第一书记。文革中,李井泉被斗得家破人亡:本人遭到造反派的绑架;夫人肖里在揪斗中头发全部被扯光,最后含冤自杀;儿子李明清因为反对中央文革,被北京航空学院的红卫兵殴打致死。实在是很惨。但是从文革至今,从未听到任何人说过李井泉的好话。参见东夫的《麦苗儿青菜花黄-川西大跃进纪实》)。 二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 官方公布的安徽死亡人数是237万,有人推算达800万。曾希圣搞“大跃进”积极,后来搞“包产到户”也积极。搞“大跃进”饿死几百万人,曾希圣没有受处分,反而于1962年兼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后来,曾希圣在安徽搞“包产到户”救人于水火,却为此受到批判。据说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后期,刘少奇主持批判曾希圣,曾希圣连个椅子都没得坐,自己端把椅子参加会议。刘少奇还扬言要把曾希圣批倒、撤职、枪毙。不因为搞“大跃进”饿死几百万人,而是为搞“包产到户”。1965年,曾希圣调任西南局书记处书记。文革中安徽造反派将曾希圣从四川揪回安徽批斗时,曾希圣曾说:“我在1962年是刘少奇斗下来的。”毛后来也证实:“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要开除曾希圣党藉”、“要置他于死地”。曾希圣死于文革中的1968年,至今安徽人对曾希圣仍是毁誉皆有,见徐恒足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和茆家升的《“曾希圣和‘包产到户’”读后》。 三 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 吴芝圃先是河南省长,在“大跃进”开始后以“反右倾”为名,斗倒了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自己当了省委第一书记,成为第一把手。见徐明的《吴芝圃与河南大跃进运动》一文。河南死人最厉害是信阳地区,河南全省死亡100万人,信阳地区就占了100万。为此,有13万干部受到审查,983人被撤职,275人被判刑,其中县级以上干部50人。但是,吴芝圃却得以从轻发落:1961年7月,中央任命刘建勋为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改任第二书记。1962年4月,吴芝圃调中南局任书记处书记。他自己曾在检讨中说:“省委和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很大。组织上无论如何严肃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文革中吴芝圃遭揪斗,死于1967年。 四 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 有关山东的“大饥荒”,王兆军的《皱纹里的声音(之一)》中有如下描述:“大量的、大量的人被活活饿死!那时的山东,真可以说是饿殍遍野,尸横村巷。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舒同先生,那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当他在济南修建毛、林、周、朱的豪华宾馆时,三分之一皮包骨头的农民正陆续走向坟墓。我的村子,黑墩屯,人口从五八年的一千五百多人降到不足一千人。死去了三分之一!这些死去的人,多是得了水肿和其他因饥饿而派生的疾病……我的妹妹也因为没有吃的,而活活饿死了。”1961年被撤销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保留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职务,下放到章丘县任县委第一书记,1963年调任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 五 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张仲良。 有关甘肃的“大跃进”和张仲良的劣行,见甘为民的《一人说谎,全省遭殃》。张仲良在“庐山会议”上驳斥彭德怀说:“你讲得不对!就以我们甘肃省为例,一九五七年之前,我们甘肃不产一吨钢铁,去年我们搞了五万吨!难道还不是大跃进?去年我们全省粮食也增产了百分之四十一我们破天荒不再从外省运进粮食!”事实上当时甘肃就有十几个县份严重缺粮,在饿死人。为此兰州军区出动大批军车从外省紧急运粮。据说,当中央开会时,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曾对张仲良说:若甘肃缺粮,陕西愿支援一些。但张仲良却硬充胖子,反说若陕西缺粮,甘肃可支援他们。后来甘肃全省饿死上百万人的惨剧震动了中央,中央派监察部部长钱瑛率检查团来到甘肃。 1960年12月张仲良被免职,汪峰任第一书记,张仲良改任第三书记。 1965年8月,张仲良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中,江苏的两派群众组织都认为他在江苏没有犯什么的罪行,因此打算以他为“革命干部”的身份参加革命委员会。甘肃造反派闻讯,立即派人到江苏要将他揪回甘肃批斗,说“张仲良欠了我们甘肃人民一百三十万血债”。张仲良便没能进入革委会,换成了彭冲。 最后,讲一个曾希圣“大炼钢铁”的龙门阵:“大炼钢铁”时曾希圣在安徽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炼钢炉”:将一条山沟的两头用土石封口堵死,将山上的树砍一些,推下山沟,然后把铁矿石、收来的铁器推下山沟。再砍一些树推下去,再堆一些铁矿石、铁器,这样堆上三、四层,直到把山上的树砍光。然后放火将树木点燃,烧上几天。等火熄了派人下去一看,到处是烧出来的铁疙瘩、还有没烧完的树木,没烧到的铁矿石、铁器。于是调动人马,将铁疙、铁器选出来,敲锣打鼓,运到县委去报喜:炼出了多少多少吨“好钢”。消息传到四川,不甘落后的李井泉连忙派人到安徽去考察、学习。考察的人回来把情况一汇报,连左得不能再左的李井泉都说:曾希圣真是胡搞,这个搞法四川不能学。
#三年饥荒
#五虎上将
#历史事件
#庐山会议
#彭德怀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2个月前
毛最后整治的人是彭德怀。彭在三十年代就反过毛,一九四○年他违背毛的意志打百团大战。他让毛恼怒还有别的原因,比方说把“自由民主”看作真正的理想,而不是宣传的口号。毛曾针对彭的一篇谈话,指责他不该“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的定义出发”,而应该从“政治需要出发”。彭提出奉行“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中国传统宗旨,毛说应该是“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毛多年容忍了彭,是看在彭卓越的治军能力上。(彭领导下的八路军根据地跟 延安很不相同,少有延安那种高压气氛,跟老百姓的关系也好得多。) 一九四三年秋,彭奉召回延安。毛一向不搞四面出击,所以没有马上打击他。彭对延安感到格格不入,对请客吃饭中的浪费看不惯。有次席间端上来一盘海参,他脸一沉,放下筷子算了一笔帐,问主人:“一盘海参要吃掉几个农民一年的劳动?!”彭还直言不讳地反对毛正在制造的个人崇拜,说“偶像崇拜不对”,不赞成党章中提以毛泽东思想作指针。一天,刚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年轻党员李锐因公 事找彭,彭问起他的境遇,然后若有所思地说:“光荣的孤立是很难的。” 一九四五年初,轮到彭德怀挨整了。毛召开“华北座谈会”,旨在破坏彭的威信与声望。会上毛的钦定人物一个个朝彭身上泼污水,用彭的话说是“操”了他四十天“娘”。会一直开到日本投降前夕,停下来是因为毛急需能干的将领打蒋介石。至此,毛已经挨个儿整治了中共领导人中所有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强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屈服了。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
#彭德怀
#百团大战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马克思,救命呀!” 1934年11月27日,中央红军第一、第三军团在林彪、彭德怀指挥下在界首强渡湘江。当时红军作战非常困难,大部分主力要保护中央首长;笨重的东西又多,行军缓慢。受伤的兵和民扶到处都是,根据当时的行军纪律,伤者必须“处理”,担心留下泄漏红军的秘密。 11月30日到12月1日,红军彻 夜抢渡湘江。红军这时也顾不得什么纪律了,拼命向前推挤,争取上船。江水太急而船又不多。后面的红军把前面的红军推落水中。刘伯承也说,过江时,挤死的人太多了。“这么过江不是办法,我们自己人都把自己人挤死了。”民夫只顾逃命,把一部与莫斯科联系的重型电台也抛弃了。银元、黄金由中央领导人和红军首长分别缠在身上。 周恩来说:“我们渡过湘江,就是胜利。”红军政工人员在高呼:“同志们,冲呀!”“为革命牺牲最光荣!”也有人轻声骂政工人员是“卖膏药的。” 枪声、炮声、划船的声音,国军照明弹闪烁而过。有的船被炮弹击中了,江上的血浪像火花。政工人员又在叫:“同志们,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湘江在咆哮,人在哭,鬼在嚎,也有柔弱的呻吟的声音:“马克思,救命呀!” 离开中央苏区号称十万的红军,这时已只剩三万零五百人了。 ---听党史专家司马璐揭秘中共(11):“长征” 整理:袁斌
#长征
#湘江战役
#中央红军
#林彪
#彭德怀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3个月前
我对这些不懂……我只想问一问:当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国防部长彭德怀、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被罢免,是人大委员长朱德下令的吗?
#刘少奇
#彭德怀
#邓小平
#朱德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政治运动
#人大常委
#历史真相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课文:《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举起了枪》 这时,一个通信兵来了:〝报告将军,中国同志的志愿军司令彭德怀来了。〞金日成将军说:〝还不请中国同志过来?〞山洞内,警卫员倒上了茶水。 金日成将军亲切地招呼彭德怀司令:〝请喝茶。我们现在在战争年代,条件不太好,只能这样款待你了。〞 彭德怀司令敬 慕地看着金日成将军:〝你们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还能坚持和美帝国主义战斗,我们很佩服。〞 金日成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我们是不惜一切代价和努力的。〞 彭德怀司令:〝也只有在你的领导下,才有这样强大的力量。〞 金日成将军:〝别这么说,还有你们的帮助嘛。打击美帝国主义,有什么困难吗?〞 彭德怀司令:〝困难很多,如果没有先前你们对美军的战斗,我们是没有经验的,也会更加困难。〞 金日成将军:〝我们的战士都有和美军作战的经验,他们可以直接帮助你们指导。〞正当两人欢声笑语时,洞外,突然响起了警报声。一个战士跑进来:〝美军飞机要来了。〞 周围的人,马上紧张起来。金日成将军把手一挥:〝来了就打击他。〞不过一会儿,飞机的呼啸声,炸弹的爆炸声,枪声,就在山岭间回荡交错了。 金日成将军拿过一支38式步枪:〝我们出去看看吧。〞李警卫:〝将军,这样太危险了。〞彭德怀司令也连忙劝阻。举了举手中的枪:〝这支枪就是我从日本人手里缴来的,当时面对面的战斗,总比现在危险吧。〞 金日成将军持枪来到洞口,只见数架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不停地来回投弹,每次飞过,都有爆炸在地上响起。英勇的人民军战士们,不停的射击着美国飞机。 金日成将军愤怒地拧起眉头,他看到又一架美国飞机准备从阵地上飞过,他举起了枪,瞄准了敌人的飞机。当敌人对准了我们的阵地,正在往下飞来时,将军开枪了。 瞬间,一团巨大的火团,在空中爆发燃烧了,残骸纷纷落下。战士们欢呼起来。剩下的美国飞机惊呆了,他们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纷纷向南方逃跑了。战士们在阵地上,向着金日成将军欢呼。 伟大领袖金日成万岁!伟大将军金日成万岁! ---朝鲜小学课本里的金正日父子 作者: 东野长峥
#金日成
#彭德怀
#志愿军
#抗美援朝
#朝鲜战争
#伟大领袖
#美帝国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zhang haitao
4个月前
既然彭德懷出席了簽字儀式,最後他簽字了沒有?好像胡老師說他沒簽,但是,GROK是這樣說的: 1953年7月27日,朝鮮戰爭的停戰協議在板門店簽署,正式名稱為《朝鮮停戰協定》。簽署該協議的各方如下: 朝鮮人民軍(北朝鮮):代表是朝鮮人民軍總司令 金日成(雖然他本人未親自簽字,而是由其代表簽署)。 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是 彭德懷,時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聯合國軍(以美國為首):代表是 威廉·哈里森中將(William K. Harrison Jr.),他是聯合國軍司令部的首席代表,當時由美國主導聯合國軍。 具體簽字人是: 南日(Nam Il):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代表朝鮮方面簽字。 彭德懷:代表中國人民志願軍簽字。 威廉·哈里森中將:代表聯合國軍簽字。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大韓民國)當時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因為南韓總統李承晚希望繼續戰爭以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因此,南韓不是停戰協議的直接簽署方,但作為聯合國軍的一部分,其利益由聯合國軍代表。 這份協議結束了朝鮮戰爭的戰鬥行動,但並未正式結束戰爭狀態,至今朝鮮半島仍處於停戰而非和平條約的狀態。 如果這是事實,朝鮮的做法就是狗屎一堆:)
#停战协议
#朝鲜战争
#彭德怀
#板门店
#中朝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4个月前
为了打倒刘 毛做了极其细致周密的准备 为了打倒刘少奇,毛泽东煞费了一番经营。这次对刘少奇,已经不像历次打倒“反党集团”那样轻而易举,更不像对“彭德怀俱乐部”那样具有强大的威慑力。由于在大跃进中的严重失误,和反对彭德怀以后继续推行错误政策,已经给国家造成极大损失,毛泽东本人的威信在党内 开始降低;而在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调整下,国民经济免于下滑,因而刘少奇之声誉提高,是自然之理。笔者儿时就常常听到“三年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的街头巷尾之言(这十一个字,来源于毛泽东自己对刘少奇的多次赞美)。因此,宣称“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打倒对方的毛泽东不敢轻易对自己长期称赏的刘少奇发难。林彪就曾经生动地描绘了毛泽东彼时的焦急心理:“这样下去,人家就不投我们的票,不投毛主席的票,而投他们的票”(1966年5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面对自己在大跃进中闯下的大祸与来自党内的质疑,毛泽东或爽快承认错误,获得人们的谅解;或为了保持自己的绝对权威,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打倒。他走了后一条路。他选择了从批判“彭德怀反党集团”作为突破口。而对于彭德怀,毛泽东其实是最觉理亏的。在1965年私下约会已被打倒的彭德怀,他已透露出了这一心态:“你要向前看,你的问题由历史作结论吧。也许真理是在你这一边。”性格强势的毛泽东,居然在被自己定性的“反党集团头子”面前羞羞答答承认“也许真理是在你这一边”!而明知真理“可能”在彭德怀一边,却偏偏以彭德怀为文革突破口,以真理的名义来发动、激励人民,这一举动,反映了毛泽东的阴暗心理和孤注一掷的赌博心态。此时,心事重重的毛泽东做好了“摔得粉碎的”的心理准备(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一封信)。 为了打倒刘少奇,毛泽东先从对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之批判开端,这是一种巧妙的曲折迂回之策略。先由姚文元受命写作《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1月1日上海《文汇报》),蛮横攻击吴晗是要搞什么“翻案”。而毛泽东在1965年12月21日与陈伯达等人谈话时,则直接指出:“《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毛泽东之批判吴晗要为彭德怀翻案的隐秘目的为何,全国的党员们,对此一无所知,更不要说全国人民了。可怜的冤大头吴晗只不过是毛泽东寻找战机的一个突破口而已。 以彭德怀为突破口来搞运动,毛泽东此刻已经为他的文革悲剧埋下了种子。如毛泽东自己所预言:历史将证明真理在彭一边,那么,他发动文革时,已经是理不直,气不壮,只能用搞得“天下大乱”之非常手段来乱中取胜了。文革中那些非理性的、暴力的种种行径,当然含有诸多因素,其中,毛泽东由于底气不足,心虚理亏,而急于发动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接下的斗争矛头直指“邓拓、吴晗、廖沫沙”之“三家村”的全国性批判运动,使国人吃惊不小,但是人民是永远跟不上毛泽东的战略部署的;当《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之社论出现时,毛泽东正悄悄接近他的目标——国家主席。 用直接拿下彭德怀的震慑之法来对待刘少奇,毛泽东已经不自信了,但思维灵活的战略大师毛泽东,对于自己在广大的工农群众中的威望,还是十分自信的。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发动那些从呀呀学语起、在课堂上就视毛泽东作为圣人的广大青年学生,用搞得“天下大乱”(毛泽东1966年7月8日给江青的一封信)的方法,并以文化革命的名义,来打倒对手,这是屡屡用人民战争方法立于不败之地的毛泽东突发的奇妙灵感。 对吴晗《海瑞罢官》的批判,吹响了文革的号角。1966年2月7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向中央提出《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内容略),强调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而后被毛泽东授意下的《中央批转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否定了;紧接着,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批判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这一“反党集团”,确定文革的斗争方向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此刻举国上下如醍醐灌顶——彭真等政治局委员已经被揪出来,看来文革的目标大体实现了;而谁也未曾想到一条更大的鱼——刘少奇在等待着毁灭的命运呢! 此刻,人们对毛泽东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潮。人们感戴伟大领袖——为使他们“不吃二遍苦,不受二茬罪”,毛泽东洞察了彭真反党集团搞复辟的大阴谋。这次揪出“彭罗陆杨”,更大提高了毛泽东在国人心中的威望,为“揪出”刘少奇,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突然袭击对待刘少奇,毛泽东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1966年5月16日,在授意制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他把领导文革之事托付给刘少奇等人负责,自己早已巡游南方、畅游于长江了。在运动如火如荼、紧张无比的情况下,文革发动者毛泽东理应坐镇北京,亲自掌舵,而他却在畅游长江水的“闲庭信步”之中,蕴藏深沉的谋算——他等待着刘少奇“犯错误”的时机。至于刘少奇犯什么“错误”,毛泽东早已成竹在胸。身在南方的他,深沉地赋诗一首《有所思》,其中有云:“凭栏静听潇潇雨”——不管刘少奇怎样主持领导文革,毛泽东都会找出他的错,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两个月以后,毛泽东露面了,他回到了北京。以伤感、愤慨的语气说道:“回到北京后,感到很难过。冷冷清清,有的学校都关起来了。甚至有些学校镇压学生运动”。而事实是,在一片混乱情况下,刘少奇不过派了工作组,去遏制失控的局面和内乱的苗头而已。此刻,刘少奇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毛泽东欲打倒自己。他对学生们颇为困惑地说:“至于怎么样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不大清楚、不大知道,你们问我们怎么革,我老实回答你们,我也不晓得。”得知了南巡归来的毛泽东的盛怒态度,刘少奇急忙去毛泽东住处,欲意汇报解释,这时他被告知毛泽东要休息,吃了个闭门羹。毛泽东托辞休息拒见刘少奇之举,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它表明,毛泽东对长期和他共事的战友的决定性打击的时刻马上就要来到了。 毛泽东在本年8月5日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锋芒突指刘少奇,终于露出了他揭露走资派的真实目标。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时,天安门站立的刘少奇被冷落在一边,无异于被预判了悲惨的结局;而毛泽东在此刻仍然在玩弄迷惑着昔日的战友,他主动找刘少奇谈话,要对方“好好学习,保重身体”,要刘少奇读几本书,介绍了德国学者海克尔写的《宇宙之谜》,法国哲学家、医生拉美特里的《人是机器》和汉代的《淮南子》——完全是一种老朋友的亲切姿态。 然而,一向用兵如神的战略大师毛泽东,转瞬间,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之魄力,对刘少奇作了最后致命一击。7月18日,江青等组织批斗刘少奇大会(毛泽东人在幕后,给人全不知情之感),紧接着,于10月13日至31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以神奇的速度,在中共8届12中全会上,给刘少奇安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宣布“永远开除出党”。毛泽东并默许党刊党报对他自己曾经高度评价过的刘少奇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发表)大力批判,直至刘少奇的悲惨死亡,从而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为了打倒刘少奇 毛做了极其细致周密的准备 作者: 黎烈南
#毛泽东
#刘少奇
#政治斗争
#大跃进
#彭德怀
#国民经济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为什么称毛泽东是“百兽之王”,近日读书豁有所悟,发现中国政治血拼厮杀的大森林之中,缺乏文明,缺乏宽容,缺乏妥协,更缺乏人性,没有游戏规则,老是走不出历史的误圈。毛泽东,便是当之无愧的“百兽之王”。 仅管“百兽之王”毛泽东在几十年的暴力革命中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斩关夺将,攻无不克,不但 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蒋介石,还把他接班人刘少奇、林彪以及“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和“拿起菜刀闹革命”而成为将帅的贺龙与一大批凌烟阁的功臣们,统统打成“帝修反”的特务、叛徒,让他们销声无息地走上了不是断头台的“断头台”。 这个百兽之王,一个时候颐指气使,独霸天下,谁不三呼九叩,万岁万万岁。想不到在他晚年也有向隅而泣的凄楚日子。乡人张戎及其丈夫乔.哈利戴在《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中披露:邓小平、周恩来、叶剑英三位成为盟友是文革的一个转折点,邓等人得以结盟,归根到底是由于年迈的毛病得不轻。这个威震百兽的老虎死期日近,昔日惧畏它的豹子、猴子便会联合起来对它示威。这就是从无怜悯之心的毛泽东临终前向隅而泣最强烈的情绪。 第五十八章《最后的日子》写道:1973年,中共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健康已是每况愈下,仇恨、失意、自怜,笼罩着他最后的日子。就在生命的最后,面对邓小平、周恩来、叶剑英形成的三人“同盟”,毛泽东已是力不从心,尽管他的大脑直到临终都很清晰,保持一个念头就是自己和权力,但他也无力改变文革破产的颓势。 为毛检查身体的结果还发现,他患了一种极少有的运动神经元病,大脑延髓和脊髓内主宰喉、咽、舌、手、腿的神经细胞逐渐变质坏死,身体逐渐麻痹瘫痪。由于喉、咽、舌功能失调,食物和水会流入气管囤积肺中,引起肺部反复感染。在最后阶段,不仅无法吞咽,而且无法呼吸。这是不治之症,根据毛现有的病状,他只能活两年。医生们依汇报程序报告了毛的大总管汪东兴。汪报告了周恩来。正是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周的胆子大壮,虽然外表上,他对毛是照常的恭顺。周的盟友邓,叶也得到这一消息。他们决定不通知“四人帮”,连毛的夫人江青也不告知。,这次不告诉她毛的病情,不光是怕她乱指控,更重要的还是政治斗争的需要。 毛本人也被瞒着。他要是知道自己只能活两年会怎么反应,谁也不敢说。医生们对毛说他的身体很好,还可以活很多年。,为了保证把毛蒙在鼓里,真实病情对他贴身的工作人员一律封锁。知道了毛来日无多,再加上周恩来本人也病入膏肓,邓——周——叶联盟行动起来,要让毛指定邓做周的接班人,把一大批文革中打倒的老干部任命到关键位子上。十二月,周拖着病体飞往长沙,带着人事安排的名单去见毛。毛对这些老家伙在京城做些什么心知肚明,他有留守北京给他通风报信的“四人帮”。江青说她对看到的“咄咄怪事”,感到“触目惊心”。但是毛没有办法管束邓、周、叶等人,军队在他们手里。“四人帮”对军队毫无影响力,毛又无法在军中新建一支与邓、周、叶抗衡的力量。他力不从心。 ---铁流:“百兽之王”毛泽东最后的凄楚日子
#毛泽东
#百兽之王
#中国政治
#历史的误圈
#暴力革命
#蒋介石
#刘少奇
#林彪
#彭德怀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彭德怀)从1966年12月13日凌晨被北航红旗从成都劫走,直至1974年11月29日命归黄泉,这期间被批斗了多少次?已经没人能说得清。什么飞机式、挂牌子、戴高帽、拳打脚踢,剩粥馊饭,所有这些“现代化”的“核武器”般的手段,他都在“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岁前后,统统地不止一次地尝了个遍。而且,他有很 长一段时间落在红卫兵手上,红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比中南海的一般群众高,革命性也强,花样精也多。仅北航红旗那一次三十多人参加的内部小型批斗会,就将他打翻在地七次,打断筋骨两根,前额淌血,遍体鳞伤。北航红旗的头头,一个人称小诸葛的白衣秀士,坐阵指挥了这次批斗会。他本来也可能是不准备亲自动手的,只是看着手下人打得痛快,心生技痒,也上去打了彭德怀一记耳光。 又有一次,在北京卫戍区小礼堂批斗会上,彭已被斗得精疲力竭、七荤八素的了,好不容易等来十几分钟的“课间休息”,却不料被时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的李钟奇冲进来一拳打倒在地,还果真被踏上了一只脚。李司令一只脚踩在彭司令的身上,一手叉腰,一手伸出两尺远,作红卫兵般英武状(这种造型,文革宣传画中比比皆是),大声喊道:“彭德怀!你也有今天呐!”。军区副政委王紫峰中将把便纸篓当高帽子扣到了彭的头上。对彭说:“你认识我吗?我就是差点被你枪毙的人!”说着就朝彭左右开弓,狠命打了彭几个耳光,像敲竹板般一样清脆响亮。 李钟奇中将殴打彭德怀是事出有因。他在1958年彭所领导的军中的反教条主义运动吃了不少苦头,被降级降职,文革中,他终于找到了机会报仇。 王紫峰中将则是因为在“抗美援朝”期间,由于部队行动迟缓延误战机而遭到彭的严厉斥责。彭德怀当时就认出了这个王紫峰,骂道: “我认得你,你在朝鲜战场上是个怕死鬼,我是差点没有枪毙你,我当年应该毙了你!” 也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老人家发动的,也有许多是单位的、地方的运动。当年彭德怀在军内大反教条主义的运动,虽有老人家的因素在内,但彭德怀主导和原创的成分也很大。 李钟奇在那次运动中挨处分、降级,也肯定是蒙冤受屈。除了李外,遭受打击迫害的也数以千计,如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萧克上将、李达上将、郭天民上将等,特别一提的是蔡铁根大校,他才是挨整最惨的,李钟奇远不是最惨的。 但王紫峰这件事就更难说得清了。也许他真是逃兵、怕死鬼,也许他并不是,而是彭总苛厉了。 彭的话不可全信。彭在得势时,对上级不买账,对同僚和下级都很凶。林彪曾给他四个字“傲上慢下”,可谓确评。 当年的三国英豪中,关公傲上却不慢下;张飞慢下却不傲上。关公傲上,不听诸葛亮的教悔,结果败走麦城,被孙权割了脑袋;张飞慢下,随意鞭打士卒,结果被部将割了脑袋。这两个三国名将的结局都是由于他们自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你说彭老总既傲上,又慢下,为将的两个致命缺点他都占全了,他能有好下场吗? ---文革死人,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作者: 三月云淡风清
#彭德怀
#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5个月前
1967年7月26日下午,批斗彭德怀、张闻天现场。
#批斗
#彭德怀
#张闻天
#1967年
#历史事件
#文革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