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

“中流砥柱”的由来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在斯大林亲自策划下签字。这是当时苏日间的一笔大交易。双方还同时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日条约和声明,肢解了中华民国。14日,我外交部长王宠惠当即声明:中国政府决 不承认这个条约。 待到5月25日,毛泽东也提起笔来,写了一篇党内指示。他分析道,“日美蒋之间”正在酝酿“反苏反共”的“远东慕尼黑阴谋”。为了长我党的志气,灭日美蒋的威风,他语出惊人,声称“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1941-5-25。)这就是“中流砥柱”的由来。 毛真机智过人,在“武力和民众”之上用笔轻轻一点,加上“共产党领导”五个字,就抢占了话语的制高点! 真实的历史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和不接受或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一样,全体都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进行着英勇的斗争。毛单独给一部分人戴上“中流砥柱”的桂冠,意味着对大多数人的藐视和敌视,违反了众所周知的事实,分裂着抗日的力量。 这些尽管早已成为历史,却仍在不断发挥着为党服务的作用。直到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某些正式会议和文件中,仍然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作为“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内容。 经不住历史考验的东西,肯定更经不住未来的考验。 ---鲍彤:“砥柱”各表,莫名其妙
问:台儿庄血战的时候您在哪儿? 答:在延安! 问:淞沪会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徐州会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武汉保卫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石牌保卫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桂南会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上高会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湘西会战时您在哪儿? 答:延安! 问:这些大的战役您一次都没参加,您这是……? 答:嗯,反正我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继续问:还有三次长沙会战、还有枣宜会战、衡阳保卫战、桂林保卫战、远征军赴缅甸作战等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您都在哪儿? 答:不是告诉你了吗,我还在延安!延安!!延安!!! 问:您为什么不上前线去杀鬼子啊? 答:傻了吧?延安是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啊,我不在延安待着还上哪儿啊? 继续问:既然延安是抗战的领导中心,那么它在整个抗战中,遭受过多少次日军的战略轰炸?重庆在六年半中总计遭受了两百多次日军的战略轰炸,它被当时的世间舆论公认为与伦敦、莫斯科齐名的反法西斯英雄城市……请问延安呢? 答:.......... 继续问:八年抗战中,国军少将以上将领殉国人数是两百多人,请问你们连级以上的军官阵亡人数是多少? 答:这个嘛,无可奉告!我们没有统计过…… 继续问:日本国公布了二战在华阵亡的人员数据:死于国军之手为31万8883人,死于共军之手为851人,死于苏联红军之手为12万6607人,被苏联红军俘虏的关东军80余万,另被苏联红军拘压的日本侨民167万多。基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相吻合。日军死于国军之手为31万8883人。以上数据来自日本统计,日方在二战中死亡的人员都有准确的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被谁所杀详细纪录,每个人都在靖国神社有位置。请问你有什么想法? 答:......... 继续问:您口口声声中流砥柱,那么请问您都打过哪些仗啊? 答:这还用问,你翻开我们的历史书看一看不就知道了?什么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麻雀战、袭扰战,那都是我亲自打的啊!嫌少是吧?你没见我们刚刚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了吗? 继续问:这就能证明你们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了?您怎么不把抗战的历史延长到1894年甲午战争那一年呢?那样的话,到1945年抗战胜利,你们岂不是整整抗战了半个多世纪? 答:谢谢提醒,下次再见!(转)
中间那段,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但确实无法认同,说一说我的想法: 我理解你希望从一个更宏观、更理性的角度去思考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暴力与冲突,避免陷入单纯的情绪化仇恨。这一点我认可 但是,将日本侵华的具体罪行归结于一个抽象的「全球化进程」和「全人类的荒唐」,混淆了背景与动机,模糊了责任与主体,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叙事方式 这个观点用「普遍化」来消解历史的「特殊性」,通过「抽象化」来逃避历史的「具体性」,最终走向的终点必定是历史虚无主义 具体来讲: 1️⃣ 「普遍化」与「特殊性」 一战后的「全球化」更多是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球。不止日本,许多国家都遭受到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问题的困扰 然而,美国选择了罗斯福新政,英国放弃金本位搞起了贸易保护,法国人民组建了「人民阵线」、拿出了《马提尼翁协议》 只有军国日本和纳粹德国选择了将矛盾转化给其他民族,通过发起有预谋、有计划、有特定意识形态驱动的对外侵略和殖民,视图解决国内矛盾和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 所以,这些事的诱因和国家、民族是有关系的,是他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历史的那一刻军政失衡、极端右翼思想泛滥造成的 2️⃣ 「抽象化」与「具体性」 日本侵华战争中有明确的加害者和受害者 而「站在一个现代人去思考整个人类的荒唐过往」,错误地用时间概念将古今分离,使得加受双方被模糊成了统一的「人类」概念、让犯罪一方的责任被平均化,仿佛是再说「我们都有错」 这样是一种容易误思考者的思考方式,模糊历史具体事实的过度抽象概括,平均分摊了历史责任,其实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3️⃣ 对「全球化」的误用 站在 21 世纪的历史角度,当下语境中的「全球化」是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而站在 20 世纪初期的历史角度,法西斯口中的「全球化」是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是通过暴力去争夺和瓜分他国的资源 那是一个不平等的全球化进程模式,他们希望用残暴的方法,去打破旧有格局,建立一个由自己主宰的新秩序 他们不是所谓「全球化」的受影响这,反而他们正是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 4️⃣ 最后 当初我刚来推上时,很多推友骂我「理客中」,我当时非常气愤和不解,拉黑了不少人。这几年和大家沟通,我终于有一点点理解大家当年的感受了 真正负责任的的反思不应该是逃避到全人类、全世界这种空泛的词汇中去寻求廉价的慰藉和理性的幻觉 恰恰相反,我们更应该直面历史的特殊性和具体性:去分析一个国家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去理解特定的意识形态是如何毒害整个社会,并犯下反人类滔天罪行的 刨开历史血淋淋的皮肉,看清这画皮下的白骨,才能真正避免「整个人类的荒唐过往」在未来重演
●吴仪 谈历史虚无主义  多年来巨大的历史虚无主义笼罩着我们,束缚着我们,扭曲着我们,愚弄着我们;   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把八年抗日战争的故事写尽了,写绝了,打开屏幕,抗日神剧几乎天天都有,“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的口号,我们的耳朵都听出茧了! 可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故事至今却无人涉猎,电影、电视剧连一部也没有,打开屏幕,搜遍所有频道,连“文革”的影儿都见不到!   我们把三年解放战争写得威武雄壮,淋漓尽致,却对“三年自然灾害”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我们把1942年的大饥荒写得惊心动魄,发人深省,却对1959→1961年三年大饥荒遮遮掩掩,生怕人知;   我们把古田会议、遵义会议、西柏坡会议写得活灵活现,振聋发聩,却把1959年的庐山会议、1970年的庐山会议这两次改变中国命运、最让人惊心动魄的会议,压在深山,不让人提,如此重大绝好的题材,至今所有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不敢涉猎;   我们歌颂毛泽东为人民解放苦苦寻路,英勇奋斗,写到新中国建立便戛然而止,解放后更曲折更漫长的历史却按下不表……    建国以来发生的一连串重大事件,如三大改造、三反五反、批武训、揭高岗、反胡风、反右派、反冒进、大跃进、大炼钢铁、公共食堂、反右倾鼓干劲、七千人大会、四清运动等等等等,何等的曲折跌宕,惊心动魄,只搅得国家天翻地覆! 成千上万甚至几亿人都参与! 如此绝妙的重大题材,我们无数的文学家、剧作家、艺术家却无人涉猎,我们的一些权威领导和意识形态竟然将这些题材设为永远的禁区,谁也不敢碰,一碰就倒霉!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写,建国前的所有历史可以写,唯独建国后的三十多年的历史不能写;    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   (本文作者 吴仪 1938年生于武汉;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