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

朱韵和
6小时前
“中流砥柱”的由来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中立条约》在斯大林亲自策划下签字。这是当时苏日间的一笔大交易。双方还同时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外蒙古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日条约和声明,肢解了中华民国。14日,我外交部长王宠惠当即声明:中国政府决 不承认这个条约。 待到5月25日,毛泽东也提起笔来,写了一篇党内指示。他分析道,“日美蒋之间”正在酝酿“反苏反共”的“远东慕尼黑阴谋”。为了长我党的志气,灭日美蒋的威风,他语出惊人,声称“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1941-5-25。)这就是“中流砥柱”的由来。 毛真机智过人,在“武力和民众”之上用笔轻轻一点,加上“共产党领导”五个字,就抢占了话语的制高点! 真实的历史是,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和不接受或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军民一样,全体都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进行着英勇的斗争。毛单独给一部分人戴上“中流砥柱”的桂冠,意味着对大多数人的藐视和敌视,违反了众所周知的事实,分裂着抗日的力量。 这些尽管早已成为历史,却仍在不断发挥着为党服务的作用。直到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某些正式会议和文件中,仍然把“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作为“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内容。 经不住历史考验的东西,肯定更经不住未来的考验。 ---鲍彤:“砥柱”各表,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