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法宪

1965年5月,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逝世后,林彪在和毛泽东谈话的时候,建议:“政委吴法宪对空军的工作比较熟悉,多年来在抓突出政治和活学活用主席著作方面成绩很大,他是一个既懂政治又精通军事的空军干部,由他担任司令员我放心。”毛泽东点头后,林彪又对吴法宪说:“空军司令员的位置,我已经说服了毛主 席,有些人企图争夺这个位置,把它当作了肥肉,但是毛主席已经同意了我的意见,由你改任空军司令。” 吴法宪激动地说:“我永远也忘记不了林总对我的培养,我要世世代代地忠于林总,不管林总什么时候需要我,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直至献出我的生命。” 后来,林彪对江青和毛泽东提到这事的时候,曾经这样说:“吴法宪担任了空军司令员的时候,激动地对我说:[我要永远忠于林总,感谢林总对我的培养,我对他说:应该感谢毛主席,是毛主席在培养你,你要永远忠于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  吴法宪这个人,战争年代是个干将,在和平年代的路线斗争中也是一个干将,他会很好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 吴法宪在提到这一点的时候,这样对我说:“我很清楚,决定空军司令员这样的事情,没有毛主席的同意是根本不行的。但是没有林彪提议我来担任,毛主席听了别的老帅的意见,别人也会担任这个职务的。在我们的军队里,你说人和人的差别到底有多大,我就比别人强很多,也不一定。但是林彪信任我,我就担任了这个职务,我当然要感谢林彪了。我是对林彪说过许多效忠的话,这个我始终都承认。 就是在1971年10月下旬我被隔离审查以后,李德生代表专案组来审问我的时候,我也这样表示:[ 现在我没有别的可解释的,我承认我对林彪效忠过,我感谢过林彪。只要不给我定我参与了谋杀毛主席的活动,你们说我什么我都承认,因为我的确对林彪崇拜得很,你们就是说我是林彪的一条狗我也承认。我从参军就在林彪的指挥下打仗,几十年来他是我的首长,不听他的话没有道理嘛。] ” 说到这里,他冲我笑了笑,眼睛挤成一条缝,说:“我说了这话又有点后悔,和他们说这个干什么?又不能减轻我的一点责任。当时他和中央的其他领导人一直向我解释政策,说只要如实坦白,一定可以从轻处理,还可以重新担任党和军队的领导职务。但是,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当时的态度也很好,他们说什么我都承认什么,但是不但没有从轻处理,最后反而把我送进监狱里去了。 唉,这个政治斗争呀,实在可怕!简直比和国民党斗争还要可怕!那个斗争可以预防,党内的政治斗争怎么预防呀?防不胜防嘛!今天他是革命的,明天他就会变成反革命,说错一句话,也会招致杀身大祸呀。” ---师东兵:“吴法宪说文革”
证明周恩来逼死林彪 对於林彪的遭遇,作为一名忠心的老部下,吴法宪寄予了无限的同情,他不相信林彪反毛,不相信林彪搞政变。他在书中回忆,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凌晨两点,他在北京西郊机场报告周恩来,林彪叶群所乘三叉戟飞机已经飞出中蒙国界,周恩来遂下令:「绝不准有任何飞机到北京来,如果有 飞机到北京来,你我都要掉脑袋!」吴法宪乃下令北空司令李际泰:不准任何飞机飞向北京,如果有飞机飞来,就拦截,并把它打掉! 这些年来,许多资料显示,林彪座机在外蒙境内没有直飞苏联,而是在苏蒙边境处调头飞返中国方向,这一举动是由於林彪不想叛国,他强令飞机返回北京,但飞机着陆前就在空中爆炸起火。既然吴法宪知道「不准任何飞机飞向北京」的「中央命令」,那麽林彪坠机的真相不是呼之欲出了吗?空军司令吴法宪知道内幕太多,所以有必要让他长期与外界隔绝,直到九•一三事件後廿九年丶他刑满十三年之後,吴法宪离开居住地济南到北京探亲还需要有关部门批准,可见中共当局多麽不希望这位九•一三事件目击者向外界吐露事件的真相,尽管事隔廿九年该案已不具政治敏感,只能作为历史学家的论题了。 吴法宪在七十多万字回忆录中没有说穿这一点 ---郑义:吴法宪临终大骂毛泽东
1981年,吴保外就医于济南,这才读到1971年8月毛泽东南巡与各省党政军领导的讲话,“当我在事情发生十余年后,看到他这些谈话时,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来,毛主席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光辉形象。我始终认为,毛主席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我对毛主席是取最崇敬的。把毛主席看作了真理正义的化身。遇 到任何问题,都要想是不是忠于毛主席。但是看了这样的一个讲话,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瓦解了。用一句话来说:毛主席言行不一。……毛泽东经常亲自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他自己有意见当面不讲,或者是只讲好听的,却跑到下面去煽风点火,还一再对我们封锁消息,不准参加谈话的人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他有意见可以摆到桌面来谈嘛!他自己老是说’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但是他自己这样做是光明正大吗?” 吴还说张春桥原很有希望成为接班的人选,毛泽东曾向林彪表露过此意。但一下子将张手下的王洪文提起来,当了中央副主席,排位第三,“王洪文和张春桥在许多方面是无法比的。”吴表示非常不理解。四人帮倒台后,“我当时也存在很大的幻想,我总认为叶帅、汪东兴他们对黄吴李邱都是了解的,我们的问题很有可能得到解决。”不料,反而由隔离审查转为正式逮捕,进了秦城监狱。“我从15岁起参加革命,跟着共产党、毛泽东,几十年的枪林弹雨、拼命工作,什么样的危险都遇到过,什么样的后果都想到过,也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而献身。但是唯独没有想过,要为党的事业这样’献身‘,要坐共产党自己的大牢,要做一个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的大坏蛋,忍受一切屈辱,受到这样的折磨。” 这位空军司令保外就医后,需要生活自理,居然不会烧水,分不清人民币一块二块!看来确实是“一心一意于工作”了。 ---裴毅然:吴法宪提供的党国要闻
朱韵和
2个月前
吴法宪:“当我在事情发生十余年后,看到他这些(毛泽东南巡时的)谈话时,心情很不平静。几十年来,毛主席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个光辉的形象,我始终认为,毛主席是我们党的最高领袖,,但是看了这样的一个讲话,毛主席在我心中的形象,真的是瓦解了。用一句话来说:毛主席是言行不一。 “第一、 毛泽东明明亲口对我们说:‘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你们几个不要紧张,你们要有个底,我是保你们的。’可到了下面又说:‘黄、吴、李、邱倒了你们怎么办?’ “第二、明明在中央‘批陈整风’汇报会上,经毛泽东亲自批准,周恩来代表中央对我们的‘错误’作了总结。从那以后,我们没有犯任何‘错误’。可他跑到下面又说:‘现在不作结论,结论要由中央来作。’ “第三、明明我在庐山会议以后三次要求见毛泽东,都被他拒绝了,不见我。不仅是我,就连林彪在一九七一年五月想见毛泽东也没能见到。可到了下面他却说什么‘他们不来找我,我还是要去找他们……’。 “第四、毛泽东经常亲自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他自己有意见当面不讲,或者是只讲好听的,却跑到下面去煽风点火,还一再对我们封锁消息,不准参加谈话的人把这些情况告诉我们。他有意见可以摆到当面来谈嘛!他自己老说‘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但是他自己这样做是光明正大吗? “看过毛泽东的这个‘南巡讲话’我才知道,原来我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林彪、叶群、林立果在‘九一三事件’中跑了,我才倒的。直到看了这些谈话,我才相信了,就是没有‘九一三事件’,毛泽东也是决心要在九届三中全会上把我们彻底拿掉的。他的这次南巡,就是在组织上和舆论上为彻底拿掉我们做准备。 ---《吳法憲回憶錄》
朱韵和
7个月前
最难能可贵的是,吴法宪不为尊者讳,对毛进行尖锐的批判—— 毛泽东的“我的一张大字报”,“由五十多天前派工作组的矛盾开始,一直扯到了一九六二年、一九六四年,新帐、老帐一起算,公开提出了中央存在两个司令部的观点,全文不过二百多字,可实实在在是字字千钧,哪个能担待得起呀!” 毛对陈伯达“一有 了不同意见,一有了错误,就说人家‘三十年没有很好地合作’。既然是这样,那为什么要把陈伯达一直留在身边,而且一直提到中央常委成为党内第四号人物呢?”毛忘了,两次出访苏联都是陈伯达陪同,四清的《二十三条》、文革的《五一六通知》等都是毛委托陈伯达搞的。如今“把陈伯达打入十八层地狱,对彭德怀、刘少奇都是如此。真是伴君如伴虎,让人心寒哪!” 吴法宪等人包括林彪听信汪东兴的话,以为毛和江青完全是两回事。一次,吴法宪、黄永胜等人向毛告江青专横跋扈的御状,毛敷衍一番后叮嘱他们“一定不要告诉江青,另一方面自己又向江青通风报信。”他终于明白,江青为何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能命令周恩来,就因为毛是江青后台。 “九大”后,林彪的威望越来越高,江青按毛的意图开始把矛头指向林彪。他看了毛南巡谈话“才相信了,就是没有‘九一三事件’,毛泽东也是决心要在九届三中全会上把我们彻底拿掉的。”“谁能想到,毛泽东这么快就想把林彪拿掉,真是让人寒心哪!” 吴法宪最愤愤不平的是,就在毛南巡找人说林彪和他们的坏话时,他和李作鹏正奉周恩来之命不得不去照顾江青游玩。他责问,毛不停地宣讲,“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毛自己不按正常途径开会讨论问题,“却跑到下面去煽风点火”,“他自己这样做光明正大吗?”他在庐山会议后三次求见毛都遭拒绝,毛却说“他们不来找我,我还是要去找他们。” 吴法宪如梦方醒地说,几十年来,他对毛无限崇敬,把毛看作真理、正义的化身,但看了毛如此言行不一的讲话,毛的光辉形象在他心中瓦解了。 ---文革“草包司令”吴法宪 作者: 喻智官 图: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被告: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五位将军,分别被判为十六年至十八年徒刑。
朱韵和
9个月前
庐山会议的导火线是称天才问题。据吴法宪讲述,最初是1971年8月14日他和康生、张春桥在宪法修改小组发生的争执: 在讨论要不要设国家主席的问题上,康生又提出不设,而我坚持要设国家主席,最后争执不下,康生说:“那就各自保留意见吧,以后交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就这样放下了。当讨论到国家机构的 问题时,我说国务院的这一章应该写上:“毛泽东思想是国务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这句话。但康生和张春桥一起反对我。他们说:“再写上重复,毛主席也不同意写。”其实当时他们的意见应该是对的,可张春桥当时说的几句话引起了我的反感。他的第一句话是:“有人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到处都挂。”我想这完全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他接着又说:“到处堆砌毛泽东思想,并不是马列主义,有人口口声声说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连赫鲁晓夫都是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呢。这简直是一种讽刺。”当时我认为,张春桥的话是冲着林彪《〈毛主席语录〉再版前言》来的,我就说:“张春桥,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指谁说的?请你解释清楚。天才地、全面地、创造性地继承、捍卫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谁提出来的?你这句话过分了吧,你这是在讽刺林副主席吧?你张春桥这里不写毛泽东思想,那里不写毛泽东思想,倒是你捍卫马列主义了,可是你的文章哪一篇里不写毛泽东思想,你算不算堆砌?你说赫鲁晓夫天才地发展了马列主义,你口口声声赫鲁晓夫,你指的是谁?” 会议不欢而散。会后,吴法宪分别取得了陈伯达、周恩来、黄永胜、林彪的支持。这才有1970年8月23日林彪不点名批评张春桥的讲话。而且,吴法宪还转述了叶群的说法,林彪在讲话前征求了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表示,要批评,但是不要点名。 张春桥敢于主张在宪法中去掉三个副词,估计他早已知道毛泽东在九大的党章上圈掉了三个副词。而吴法宪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认为这是向林彪发难。林彪的讲话让他出了一口气,于是想扩战果,要求全会改变议程,分组讨论林彪讲话。此前林彪打击的矛头指向罗瑞卿、陆定一、贺龙的时候,他得到过毛泽东的支持。但江青和毛泽东是一家人,这次触动江青和她的亲信,就超出了毛泽东可接受的限度。毛泽东最不能容忍的是,许多中委跟着林彪一拥而上。称不称天才的争执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最重要的是不能大权旁落。于是,毛泽东写出《我的一点意见》,从打击陈伯达入手,掺沙子,扔石头,挖墙脚,一直到九一三事件,彻底摧垮了林彪一派。 读了这本回忆录,笼罩在庐山上的历史云雾,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 ---九一三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者: 丁东
朱韵和
9个月前
吴法宪的文革经历,正好分为前后两半。前一半处于权力中心,后一半则是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使他沦为阶下囚。在文革前五年和吴法宪同处中央领导层的当事人,今天全已作古。其中多半没留下回忆录,留下了回忆录的是少数。吴法宪不但以自己的想法完成了回忆录,而且公开出版了,这是十分难得的。 不论 是研究党史,还是研究文革,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权力核心不透明。对外公开的信息,和实际的政治操作,往往有很大的落差。如1965年12月,毛泽东、林彪决定在上海开小型会议批判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连当时主掌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都不知批罗的原因,反而要请吴法宪介绍从叶群那里听来的情况。这样的格局,哪里是局外人所能想到的? 1966年8月初,原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失势。以后的五年,毛泽东实际上凌驾于三派人马之上掌控政局,一个派系以林彪为代表,主要成员有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军委办事组成员;一个派系以周恩来为代表,包括一些国务院领导成员,经过1967年的“二月逆流”事件以后,留在领导层里的人已经不多,后来李先念回到领导层;一个派系以江青为代表,还有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中央文革成员。 现在官方对文革的结论,以周恩来一派为正面,另外两派为负面,并认定林彪、江青两个集团是互相勾结互相利用的关系。其原因不难理解。邓小平因文革而被打倒,所以必须否定文革;林彪、江青因文革而地位上升,是毛泽东发动文革主要倚重的力量,所以要彻底否定。但是,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之间,在文革中到底是怎样的关系?除了互相利用的一面,是否存在互相冲突的一面? 在吴法宪看来,目前流行的很多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描述是相当失真的,对他个人判决也是不能接受的。他的回忆录向世人勾勒出另一幅高层政治斗争的图景:在九大以后,中央内部主要是林彪一派和江青一派的对立和斗争。因为与江青不和,陈伯达投向林彪一派,周恩来、汪东兴等也和林彪及黄、吴、李、邱站在一边。作为身处旋涡中心的当事人,吴法宪以自己的视角详细回忆了林彪、江青两派冲突的来龙去脉,并且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高层斗争细节。 比如,1967年2月,中央文革插手军队事务,萧华被抄家,林彪和江青当面发生冲突。2月20日下午,林彪把江青叫到家中训斥,经叶群斡旋,才下了台阶。吴法宪认为,“这次林彪与江青大闹,撕开的裂痕是很深的,可以说是种下了分裂的种子。”“双方的矛盾和斗争一直延续到‘九大’,延续到庐山会议,延续到‘九一三’林彪的终结。” ---九一三改变了他的命运 作者: 丁东 图:1950年代初,吴法宪在香山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