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实践
关注
宝玉
2小时前
转译:那些不算真正「在做这件事」的事 准备去做这件事,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把做这件事的时间写进日程表,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为这件事列一份待办清单,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跟别人说你打算做这件事,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给那些可能在做、也可能没在做这件事的朋友发消息,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写一条超级精彩的推文宣告你要做这件事,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因为自己没做这件事而讨厌自己,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因为别人已经做成这件事而讨厌他们,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因为路上的种种障碍而怨天尤人,也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幻想等你做成这件事之后会得到多少赞美,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阅读「如何去做这件事」的内容,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阅读别人是如何做成这件事的,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读完这篇文章,也不等于在做这件事。 唯一真正算是「在做这件事」的,就是——去做这件事。 来源:
#行动
#执行
#克服拖延
#专注当下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在悉尼和稀泥
3天前
专业能力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想所有人都会同意这需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如果回头去看,这些练习无疑是枯燥,反人性,难以坚持的。但是起始很多练习,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在痛苦和愉悦当中无意间积累完成的。 所以如果你为了练习而练习,起始没有可操作性。比如写程序,保守点说,很多程序员已经累计写了十几万行的代码了。这个时候如果你告诉一个小白,你要写十几万代码,没有人知道写什么,也没有人能坚持下去。事实上,程序员写的十几万行代码,也是在学校,工作,业余时间等等不知不觉,主动或者被动写完的。 所以专业能力怎么来的? 说实话我感觉,真正的分野,在于你是在一个无菌舱里练习,还是在一个菜市场里肉搏。 这就是为什么你发现顶级的专业能力,往往是跨领域迁移的。 因为学习数学和学习音乐,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是在“学”,数学和音乐显然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对于牛逼的人来说,他们是在“习”,无非练习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刘谦说直播间是最好的练习场,因为观众的反馈是瞬时的,弹幕一个「假」字就能让你心态崩溃。这跟挣钱的独立开发者一模一样。他的训练场,就是那些真实的用户群。 用户的骂声,用户的催更,用户用脚投票,这就是最粗粝、最直接的反馈。 成功不是你设计了一艘完美的船,而是你用几块木板拼了个木筏,然后直接跳进了滔天巨浪里,一边划水一边补船。那个在岸上对着图纸精雕细琢的人,永远学不会航海。 那些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草台班子,恰恰是通往专业之巅的唯一捷径。你所有关于体面和专业的想象,可能都是错的。
#专业能力
#刻意练习
#实践
#用户反馈
#跨领域迁移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4天前
有执行力、有探索精神的人是在认同,知识是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产生的 没有执行力的人,是相信可以在实践之前就拥有知识
#执行力
#探索精神
#实践
#知识
#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4天前
读书的好处是,每次遇到困境,都有对应的答案,告诉你该怎么做。但你做与不做,无法靠读书解决。
#读书
#困境
#答案
#实践
#知行合一
分享
评论 0
0
TingHu♪
4天前
很多东西,从你觉得有用到实践有用,中间也是有一道鸿沟的~ 不少人从一开始觉得有用,然后实践发现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好,就想着放弃,或认为没用了,实际上就是太急功近利了。 从觉得有用到实践有用,中间需要经历很多,尤其是一些痛苦的经历让很多人容易放弃。 举个例子,减脂增肌不是一蹴而就的。
#实践
#执行
#减脂增肌
#痛苦
#坚持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周前
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单纯学习,而是研究赚钱。很多人以为通过学历和证书就能离财务自由更近,但现实是,寒窗苦读二十年,可能还不如别人抓住风口一年。学习固然重要,但关键是学能变现的东西,否则你只是用勤奋麻痹自己,人生很可能一直在打工的循环里,成为高适用性的“螺丝钉”。学习和赚钱是两件事。读书本身不能直接产生财富,真正的成长藏在赚钱的实战中。提高赚钱能力最快的方式是大胆试错。许多人学了理论却不敢实践,结果越学越怕,越怕越穷。相反,敢下场实践的人才能把认知变成财富。书是地图,坑是路标,敢行动的人才能真正成长。赚钱逼着你成长:它让你面对问题、摩擦挫折、不断爬起来解决问题,也让你看清社会的真相。拼尽全力不一定能赚钱,学历不保证收入,关键是选对赛道、行动迅速、执行力强。赚钱的核心是边学边做,快速迭代,而不是把学习当借口掩饰不敢行动。财富不是等来的,而是在试错、复盘、再试错的循环中生成的。真正让你站得更高的,不是书本,而是你赚过的钱、踩过的坑、解决过的困难。自信,源于在克服逆境的过程中爱上自己。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7 条信息
#赚钱
#实践
#成长
#试错
#行动
分享
评论 0
0
铁锤人
1周前
分享几条从几本书上学到的人生教训 1. 长期生活质量的高低远比短期赚钱重要 2. 远离喜欢抱怨的人,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3. 给一群人分享好过说服一个人 我是如何实践的呢? 每天尽量抽出 2 个小时运动 一旦发现有人抱怨,就立马远离 都发推,但避免一对一闲聊
#人生教训
#生活质量
#远离抱怨
#分享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SleepyZone
1周前
虽然实践上大差不差,但就是写不出这么条理清晰的文章😭
#写作
#条理清晰
#文章
#实践
#经验总结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1周前
最近发现一个反直觉的事: 学得慢,反而记得牢。 以前看教程恨不得2倍速刷完,结果转头就忘。 现在看一个知识点,会停下来自己写一遍、改一遍、用一遍。 磕磕绊绊的过程,反而让我记得更牢。
#慢学
#记得牢
#反直觉
#知识点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Stanley
1周前
X上很多人把搞钱讲成玄学, 动不动就“底层逻辑”“认知跃迁”。 说得天花乱坠,其实没卵用! 有用的方法其实很土: 去干,去试,去卖!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7 条信息
#搞钱
#底层逻辑
#认知跃迁
#行动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Y11
1周前
我们常看到各种精心绘制的蓝图,人们热衷于讨论未来的可能性,将其美化为“计划”。但计划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计划是导航图,而非精确的行车记录仪。 它需要勾勒出大致的方向和关键节点,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核心产出,但不必苛求每一步的细节策略。 比如要去一个城市,我们需要知道目的地、主要路线和大致的时间规划,但具体某天坐哪路公交、几点吃饭,这些可以在途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真正有效的行动,往往始于“行动”而非“空想”。 很多人沉迷于构建完美的计划框架,却迟迟不愿迈出第一步。 要知道,在你真正接触世界、与现实碰撞之前,所有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就像学游泳,只在岸边反复研究动作要领、绘制动作分解图,不如直接下水感受水流,在呛水和挣扎中学会平衡与换气。 结果的诞生,往往是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的过程。我们常说“摸着石头过河”,正是这个道理。先有一个初步的设想,带着它去尝试,在与市场、用户、资源的互动中,不断接收反馈、修正方向,这才是让想法落地的关键。那些看似“完美”却从未执行的计划,就像未拆封的种子,永远无法生根发芽。 所以,与其在案头反复打磨计划的每一个字,不如先搭建一个最小可行的框架,带着它去碰撞、去体验、去调整。商业的本质是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行动中看清方向,在碰撞中找到答案,在迭代中接近目标。这或许就是那些优秀企业家的共同特质——他们从
#计划
#行动
#实践
#迭代优化
#商业本质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 AI
1周前
曲凯老师终于把OpusClip增长秘诀这期播客的文字稿发出来了,这是近期听到的含金量最高的两个播客之一,它相比那些营销公司和一些非一线人员的分享价值高太多了,嗯,一手的实践还是最重要的,非常推荐大家一定要听一下。
#曲凯老师
#OpusClip
#增长秘诀
#播客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2周前
为毛书里面的每一个例子都要写一遍 手感问题 手感还是很重要的,看懂和实际上手写,是两码事
#手感
#书
#例子
#实践
#理解
分享
评论 0
0
比特进
2周前
凡人修仙传里面韩立和别的修行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我认为是战斗经验(实践)。 只有理论没有足够的实战经验依然是无效的。
#凡人修仙传
#韩立
#战斗经验
#实践
#理论
分享
评论 0
0
少个分号
3周前
参加大会,是否有价值的内容,听众的反应是明显的。 大佬的观点几乎都是一样的:行动,然后用反馈修正行动,迭代! 学习不仅仅是 10000 次练习,而是10000 次迭代。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 翻译一下:创业在于行动,本质是做而不是想;验证不在于商业模式是否合乎逻辑,而在于是否能赚到钱,唯一权威就是拿到结果。
马云与张一鸣:创业路上的坚持与挑战· 38 条信息
#行动
#实践
#迭代
#成果
#创业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推荐阅读这篇Agent持续学习的困境 很多时候我们光去看各种ai顶级大佬说什么 但可能很难通过实践去践行他们的思维 这篇文章写的非常清晰 容易理解 逐步通过问题引出实践结论 并例证了相关方法 将思想得以发挥 如果你在做agent 肯定会有很多启发
#Agent学习
#AI大佬
#实践
#问题引出
#启发
分享
评论 0
0
大喵CS、转码、预科班(9年讲师,能够教你学会编程)
3周前
听课,动手,提问。 就是学会编程的不二法门。
#AI编程:自学or科班?新旧码农之争· 150 条信息
#编程学习
#实践
#提问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SleepyZone
3周前
分享一下我的 vibe coding 实践。
#vibe
#coding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4周前
veo3.1 物理理解好像进步不大。 让生成鲁布·戈德堡装置视频,大家自己看。
深度学习模型升级引发AI能力大跃进,行业迎新变革· 133 条信息
#物理理解
#鲁布·戈德堡装置
#视频
#教育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sitin
1个月前
突然发现做的好的AI编程出海的学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把学习当作"做项目",而不是"学知识"。 他们都先确定要做什么产品→边做边学相关技能→遇到问题就找AI帮忙→快速迭代优化 现在AI时代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边做边学",不用担心基础不够。重要的是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学以致用,永远比学而不用更有效。
#AI编程
#出海
#做项目
#边做边学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觉醒的熊Bear
1个月前
大家有没有发现, 我似乎从来没有分享过任何关于销售的书籍。 不是因为市面上的销售书籍不好; 而是因为销售技能是一项专长; 专长是无法通过他人的培训来获得的。 所以,那些分享销售类书籍的给你的人, 恰恰对销售理解非常的浅薄。 想学好销售,并不是看几本书那么简单,也不是听几场培训那么容易; 否则,这个世界早就没有难做的生意了。
#销售
#销售技能
#专长
#实践
#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howie.serious
1个月前
虚假的终身学习:一直学一直学 真实的终身学习: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边学边做。
#终身学习
#做中学
#实践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持续学习不是成长最快的方式,研究搞钱才是。打个比方说,学习听课读书,他只能是像在驾校研究科目一,研究科目三,研究交通规则,但是搞钱却是真正的开车上路。考过驾照的都知道,学科目一、科目三跟真正的开车上路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所以如果说你想快速的成长,那就研究搞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副业,他也比在纸上谈兵要来的强。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40 条信息
#搞钱
#副业
#实践
#成长
#赚钱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从小事做起 我现在基本不看大佬们的发言,说难听点把大佬们的发言当个屁看待… 刚看了一条推分析对比一些 AI 公司的创始人对比“公司治理”的看法 洋洋洒洒写一堆,一句话 “有个卵用啊” 没那个高度,看了也白看
#大佬发言
#AI公司
#公司治理
#个人能力提升
#实践
分享
评论 0
0
Dinah Zhang
1个月前
说实话做内容,尤其是知识类的内容,要给大家营造觉得自己再天天学习的感觉、氛围 vibe coding 氛围编程 氛围学习 实际上看再多也没啥用,和实际在项目中还是不一样的
#AI编程:自学or科班?新旧码农之争· 150 条信息
#知识类内容
#氛围学习
#无用
#实践
#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