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

Y11
4周前
找到确定的方向比固守不变的计划更重要。 传统软件开发那种用一年半载打基础的方式,现在已经跟不上技术迭代的速度了——新技术可能几个月就出来一波。 面对这种情况,聪明的做法不是抗拒变化,而是主动适应,把周期压缩到两个月,小步快跑,随时根据反馈调整方向。 这样做的团队,迭代速度往往能比对手快五倍,而速度,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生存密码。 具体到执行上,AI公司的节奏快得让人惊叹:第一天就把目标和要达成的效果说清楚,第二天就能拿出最小可行的产品,三到五天就敢让一部分用户试试,第二周就根据反馈调整。 这种快速试错的方法,很多AI公司都在用,但有个特别的方法——"两人法则":每个原型只需要一个产品/设计师加上一个工程师。 不追求所有人都完全同意,而是用快速决策来验证想法。这种精简的协作方式,效率自然就高了。 工程师能多出三倍力,得力于AI代码助手的帮忙;设计师的核心任务是"让连奶奶都会用",如果连老年人都觉得难用,就得马上改。 在增长方面,他们的增长团队就像"实验引擎",遵循"工程是手段,效果才是目的"的原则,把80%的精力集中在能出成果的20%实验上,确保每一步都踩在关键的地方。 最让人关注的是AI公司对"质量"的理解:快速行动和卓越品质可以同时做到。 当别的公司一个月推一个功能时,AI公司能同时推进五个实验。这看起来有点冒险,但通过快速学习积累经验,反而能持续优化产品。 AI公司相信,用户选产品的核心不是界面漂不漂亮,而是能不能用最好的品质解决问题。 对于AI公司,有七个常见的致命错误,特别值得警惕:一是"完美架构症",还没多少用户就先设计百万级的架构,把规划做得太复杂;二是"研究瘫痪症",聊了几个月用户需求,产品却还没发布,光空想不行动;三是"稳定基础幻想",总等着AI技术"成熟"了再动手,结果错失机会。这些都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最容易犯的错。
阑夕
7个月前
FT采访了20多个员工、供应商和投资人,还原了阿里是怎么从谷底反弹并以AI公司重新估值的大致过程: - 2020年是阿里的鼎盛时期,公司市值接近7000亿美金,蚂蚁的IPO估值也高达3100亿美金,就体量而言,已经坐稳了中国最大民营公司的位置; - 随后产生的一系列变故,导致阿里的股价开始一泻千里,不光是资本市场的恐慌,主营业务本身也出了问题,拼多多和抖音直播分别从价格和情绪两个切口撕开了阿里的电商护城河,2023年阿里的利润被打了骨折,只有2020年的一半; - 疫情也让阿里苦心经营的「新零售」叙事中断,那些花大价钱收购而来的实体商超原本很不容易的实现了降本增效,把收入做到了增长趋势,然后就被不可抗力重新打回原形,时任CEO的张勇后来为此背锅; - 马云虽然在2019年就辞掉了他在阿里的所有职务,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于阿里的关键决策拍板权,并很细心的确保有关对他的猜忌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比如2023年外媒传出他无法回到中国的消息后,他立刻就坐私人飞机从东京飞回杭州,在一家学校里公开露面,遏制了传言的扩散; - 马云最开始找的是老伙伴蔡崇信,蔡已经十年没在一线做过工作了,原本不太愿意回坑,马云花了很大功夫说服他,最终蔡崇信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剥离不赚钱的资产,解决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 - 2023年是阿里的转折点,同时也上演了剧烈的180度急转弯剧情,3月的重组方案提出了「1+6」的分拆计划,要为包括菜鸟物流、阿里云在内的重资产业务拆出去独立上市,这也成为了张勇的最后遗产,张勇还决定让自己兼任阿里云的CEO; - 同年6月,马云提升前18号员工之一的吴泳铭顶替张勇担任CEO,但张勇仍被告知,在换届之后他还可以继续担任阿里云的CEO,毕竟云业务是在张勇的任期内一手做起来的,他也希望继续在阿里云「发光发热」; - 但吴泳铭提出了强烈反对,他给马云和蔡崇信汇报,表示云业务会是阿里未来作为一家AI公司必不可少的关键,所以必须要由身为集团CEO的自己亲自管理,马云被说服了,于是在同年9月,张勇把集团CEO和阿里云CEO两大职务都交了出来; - 吴泳铭担任CEO以来,在财务上主要做了卖出和买入两件事情,卖出零售资产,买入AI资产,一年多的时间里花了810亿人民币用于资本支出,并且投资了「AI六小龙」里的五家,其中大部分投资都是以阿里云「代金券」的形式完成的,也就是被投公司拿着钱又消费在了阿里云的服务期集群上; - Qwen是阿里自身大模型的保底产物,表现也超出预期,尤其是被苹果选择成为国产iPhone的AI功能合作商后,这也和阿里拥有完善的工程师和平台资源关系莫大,阿里今年计划用390亿人民币购买芯片,甚至允许审时度势的上调预算; - 吴泳铭给阿里所有业务线下了通知,他们2025年的业绩重点将取决于怎么利用AI实现增长,所以从核心的淘宝天猫到外围的夸克,都在尝试把Qwen融到产品开发里; - 阿里也在秘密开发一组原生AI应用,内部态度相当乐观,认为AI行业即将出现的杀手级应用,甚至有机会比抖音更受欢迎; - 阿里员工的士气处于最近几年以来难得的一个高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表态是,「我们的问题并没有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但信心回来了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阿里巴巴早年创业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