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电商竞争
关注
阑夕
3个月前
明州事件之后,京东元气大伤。 大洋彼岸的那几分钟扇动翅膀,足以影响中国电商的升降格局。 虽说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京东也未必能够拦住拼多多和抖音的崛起,这是阿里都做不到的事情。 但是一号位的名誉,仍然为京东背上了额外的负资产。 比如在吃政企关系的生意场,刘强东发现大家都不见他了。 「居心叵测」的媒体统计过刘强东的私人飞机活动数据,这架飞机曾经年均起降300多次,都是载着刘强东飞往各地商谈京东云的政务订单。 2018年9月之后,接见刘强东变成了一件高风险的事情,于是他的私人飞机也开始吃灰,年起降次数崩至个位数。 在没有退休的年纪,就体验到了人走茶凉的残酷,这种屈辱,必不好受。 很不凑巧的是。电商平台的竞争日趋激烈,京东掉队的概率也越来越大,老板作为公司主心骨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 隔壁每次也都是在「动用」了退休老干部马云的现身背书,才完成了蔡崇信和吴泳铭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 兵法认为,为将之道,身先士卒,旗帜不倒,士气不散,这甚至都是中西贯通的。 Google一度在AI上被硅谷得小年轻们打得措手不及,站稳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隐退多年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重回公司,以工程师的身份主持黑客马拉松。 老大跟我们站在一起,这是ROI最高的士气鼓舞方案。 刘强东之于京东的问题,这些年是颠倒过来的,他没有也不想退居幕后,但形势要求他削弱自己的存在感,别人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刘强东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实在憋屈。 2022年,明州一案已和解告终,事件被定性为「一次偶然事件所造成的误会」,尽管女性舆论场深感背刺,但很显然,和解协议背后的封口条款,已经在法理层面彻底埋葬了任何新增剧情的出现。 刘强东终于开始了他的复出行动。 先是章泽天在朋友圈里表态选择「原谅」,以及配合路人「偶遇」拍下怀有身孕的自己和丈夫一起逛超市的画面,恩爱之情,击玉敲金。 再是拿下扛鼎五年的徐雷,徐雷在京东本就有着「三起三落」的历史,既被猜忌,也受倚仗,给刘强东的回归让出位置,成了他的最后一份功劳。 最后是整顿职场,宫斗文学的读者都不会对此感到陌生,权力的转移往往伴随着情面的撕破,所以刘强东出台了「兄弟论」的修正案,放出狠话「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不过很难说电商行业现在是讲个人命运还是时代进程,京东固然有所止颓,但在卷得飞起的同行衬托下,那种拨乱反正之后立竿见影的翻盘,并未如期而至。 另外,亲力亲为的刘强东,也在偿还他在过去几年里远离真实世界的债务,比如钝感。 刘强东本来只想解决一万多员工上班时代打卡的摸鱼问题,但是上升到不认兄弟的程度,必然引起岁月史书的反噬,犯了面目不一的忌讳。 杨笠代言几场直播引起的争端,本来也是很容易止损的事情,但硬生生赔进去了一整个大促和平台口碑的代价,相当可惜,京东刚刚砍掉了品牌部,据我所知和此事没有直接关系,但模糊处理也好,给情绪一个出口。 至于缺席座谈会,这倒不算意外,但要回到舞台中心,刘强东会意识到,他还是缺少正当性这么一件东西。 在由人民组成的共和国,最大的正当性,只有人民才有权提供,及时发现这一点,比再多的花拳绣腿都管用。 如果说刘强东主张给外卖员交五险一金还属于「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机策略,通过给自己并不存在的业务增加假象成本,倒逼竞争对手跟进自损。 那么把快递员和外卖员放在一起,不但要交五险一金,还要由平台来负担个人需出的那部分费用,完全打消交社保反而导致收入下降的劳动者顾虑,这就是真的在用真金白银为人民提升生活品质了。 所以刘强东的那条朋友圈,才在几个小时内就被转得包浆了,大伙是真支持啊。 我发了条微博,问怎么看东子的这波操作,评论区是呵斥我的声音:「什么东子?叫东哥!」 好的,东哥。 东哥说出了一个企业家们普遍不愿承认、但在事实层面可能又确实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大公司的利润、市值和财富,是不是建立在底层百姓无保障的生活之上? 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要给企业家寻找原罪,而是在规模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之后,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在分配上做到了尽善尽美。 以前都是知识分子在说这种不合时宜的话,现在有企业家主动来当反思怪,把华丽旗袍底下的虱子暴露出来,这很有价值。 以前不堪回首,未来还有变数,至少在当下,刘强东做对了这件事情,他讨不来的认可,在履行一个人民企业家的职责后,铺天盖地的涌上来了。 只有人民,才有资格判断,谁才是人民企业家。 可以,今天我站东哥。
#明州事件
#京东
#电商竞争
#刘强东
#拼多多
#抖音
#阿里巴巴
分享
评论 0
0
阑夕
3个月前
FT采访了20多个员工、供应商和投资人,还原了阿里是怎么从谷底反弹并以AI公司重新估值的大致过程: - 2020年是阿里的鼎盛时期,公司市值接近7000亿美金,蚂蚁的IPO估值也高达3100亿美金,就体量而言,已经坐稳了中国最大民营公司的位置; - 随后产生的一系列变故,导致阿里的股价开始一泻千里,不光是资本市场的恐慌,主营业务本身也出了问题,拼多多和抖音直播分别从价格和情绪两个切口撕开了阿里的电商护城河,2023年阿里的利润被打了骨折,只有2020年的一半; - 疫情也让阿里苦心经营的「新零售」叙事中断,那些花大价钱收购而来的实体商超原本很不容易的实现了降本增效,把收入做到了增长趋势,然后就被不可抗力重新打回原形,时任CEO的张勇后来为此背锅; - 马云虽然在2019年就辞掉了他在阿里的所有职务,但他依然保持着对于阿里的关键决策拍板权,并很细心的确保有关对他的猜忌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比如2023年外媒传出他无法回到中国的消息后,他立刻就坐私人飞机从东京飞回杭州,在一家学校里公开露面,遏制了传言的扩散; - 马云最开始找的是老伙伴蔡崇信,蔡已经十年没在一线做过工作了,原本不太愿意回坑,马云花了很大功夫说服他,最终蔡崇信被任命为董事会主席,主要负责剥离不赚钱的资产,解决资本市场的悲观情绪; - 2023年是阿里的转折点,同时也上演了剧烈的180度急转弯剧情,3月的重组方案提出了「1+6」的分拆计划,要为包括菜鸟物流、阿里云在内的重资产业务拆出去独立上市,这也成为了张勇的最后遗产,张勇还决定让自己兼任阿里云的CEO; - 同年6月,马云提升前18号员工之一的吴泳铭顶替张勇担任CEO,但张勇仍被告知,在换届之后他还可以继续担任阿里云的CEO,毕竟云业务是在张勇的任期内一手做起来的,他也希望继续在阿里云「发光发热」; - 但吴泳铭提出了强烈反对,他给马云和蔡崇信汇报,表示云业务会是阿里未来作为一家AI公司必不可少的关键,所以必须要由身为集团CEO的自己亲自管理,马云被说服了,于是在同年9月,张勇把集团CEO和阿里云CEO两大职务都交了出来; - 吴泳铭担任CEO以来,在财务上主要做了卖出和买入两件事情,卖出零售资产,买入AI资产,一年多的时间里花了810亿人民币用于资本支出,并且投资了「AI六小龙」里的五家,其中大部分投资都是以阿里云「代金券」的形式完成的,也就是被投公司拿着钱又消费在了阿里云的服务期集群上; - Qwen是阿里自身大模型的保底产物,表现也超出预期,尤其是被苹果选择成为国产iPhone的AI功能合作商后,这也和阿里拥有完善的工程师和平台资源关系莫大,阿里今年计划用390亿人民币购买芯片,甚至允许审时度势的上调预算; - 吴泳铭给阿里所有业务线下了通知,他们2025年的业绩重点将取决于怎么利用AI实现增长,所以从核心的淘宝天猫到外围的夸克,都在尝试把Qwen融到产品开发里; - 阿里也在秘密开发一组原生AI应用,内部态度相当乐观,认为AI行业即将出现的杀手级应用,甚至有机会比抖音更受欢迎; - 阿里员工的士气处于最近几年以来难得的一个高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表态是,「我们的问题并没有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但信心回来了才是最重要的,这是阿里巴巴早年创业成功的原因。」
#阿里巴巴反弹
#AI公司
#市值波动
#蚂蚁IPO
#电商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