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

iPaul
1个月前
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一番轰动市场的言论,他自信地预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在10到20年内无法盈利。 从王健林的视角来看,迪士尼只是一个“主题乐园”,是可以用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的同类产品(文旅项目)围剿的“一只虎”,这份底气也正来自于万达当时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好虎架不住群狼”,上海只有一个迪士尼,而万达计划在全国开15到20个文旅项目,以数量优势和差异化业态来围剿迪士尼;同时他还指出迪士尼存在成本高昂、运营模式不够创新等问题,认为其只能通过高价格维持财务平衡,而高价格会导致客户流失。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他的预判大相径庭:迪士尼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园,它是一个基于百年积累的、全球顶级的文化IP帝国。游客去迪士尼,消费的不是过山车等硬件设施,而是一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是为了见到米老鼠、白雪公主,进入漫威宇宙和星球大战的世界。这种强大的IP吸引力是万达的“万达城”完全不具备的,万达的文旅项目更多是硬件堆砌,缺乏灵魂。因此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后表现强劲,在2017年第二财季就实现了小幅盈利,打脸了王健林的言论;而万达则在2017年7月宣布将手中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出售,其文旅项目远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 回顾这桩公案,王健林的预判之所以被“打脸”,核心在于他误判了现代文旅产业的竞争本质。他低估了迪士尼作为文化IP帝国的深厚护城河,也误判了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新兴的中产阶级愿意为高品质、有品牌溢价的独特体验付费,而非单纯追求低价。更重要的是,“群狼战术”在需要强大内容吸引力的文化领域往往失灵,一只无法替代的“顶级好虎”,其吸引力远胜于一群同质化的“狼”。 最终,这场交锋成为了一个经典商业案例,生动地揭示了:在体验经济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源于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与内容魅力,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
今天的热搜是王健林终于被限高。导火索是其下属公司未履行1.86亿元债务。 离他自豪地说“先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才八年。离他资产最高时的1480亿,九牛一毛。 人们说:人家有私人飞机,有五星级酒店,不怕。也有人说:王健林未转移资产、未拖欠员工工资,坚持“砸锅卖铁还债”,对比起许家印,还是有担当。 想起当年王健林及代表的那一代创业富豪的豪情万丈,唏嘘不已。当初大连万达打比赛,随队出征的王健林,根本不做战前动员,只对机舱里的队员们拍一拍装满现金的黑色考克箱,说:哥几个,都在里面了啊。 万达奖金是别的球队三倍且从不拖欠,然后队员就热血上头嗷嗷直叫,然后大连万达就五十四场不败。时间段:1995 年 9 月 3 日 – 1997 年 5 月 31 日。 王健林不满足于足球场,他要拿下更大的天地。一开始确实成功,三届首富,进军全世界买买买,王健林彼时最爱念叨那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有一件事,中国富豪一直在侥幸心理下不愿意想明白:中国没有创业型富豪,你的创业成功,只是核心权力层让你成功,钱暂时让你保管,稍微站错队,钱没了命也可能没了。即使你对新权利核心层大表忠心,也没用,还是那句话,“谁愿意带着一条老狗去打猎啊”。 想想邓通,得汉文帝宠信,赐蜀地铜山,竟然可以自铸钱币。结局是:文帝死后,失宠,被夺产,贫困而死。依附权力来的财富,一旦失势就彻底崩塌。 还是潘石屹聪明,真理是:挣多少钱不重要,跑多快才重要。 帝国没有穷人,只有待富群体。帝国也没有富人,只有待抄家者。 各位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