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万达文旅项目失败
关注
iPaul
1天前
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发表了一番轰动市场的言论,他自信地预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在10到20年内无法盈利。 从王健林的视角来看,迪士尼只是一个“主题乐园”,是可以用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的同类产品(文旅项目)围剿的“一只虎”,这份底气也正来自于万达当时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好虎架不住群狼”,上海只有一个迪士尼,而万达计划在全国开15到20个文旅项目,以数量优势和差异化业态来围剿迪士尼;同时他还指出迪士尼存在成本高昂、运营模式不够创新等问题,认为其只能通过高价格维持财务平衡,而高价格会导致客户流失。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他的预判大相径庭:迪士尼不是一个简单的乐园,它是一个基于百年积累的、全球顶级的文化IP帝国。游客去迪士尼,消费的不是过山车等硬件设施,而是一种“沉浸式的情感体验”,是为了见到米老鼠、白雪公主,进入漫威宇宙和星球大战的世界。这种强大的IP吸引力是万达的“万达城”完全不具备的,万达的文旅项目更多是硬件堆砌,缺乏灵魂。因此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后表现强劲,在2017年第二财季就实现了小幅盈利,打脸了王健林的言论;而万达则在2017年7月宣布将手中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出售,其文旅项目远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 回顾这桩公案,王健林的预判之所以被“打脸”,核心在于他误判了现代文旅产业的竞争本质。他低估了迪士尼作为文化IP帝国的深厚护城河,也误判了中国消费升级的趋势——新兴的中产阶级愿意为高品质、有品牌溢价的独特体验付费,而非单纯追求低价。更重要的是,“群狼战术”在需要强大内容吸引力的文化领域往往失灵,一只无法替代的“顶级好虎”,其吸引力远胜于一群同质化的“狼”。 最终,这场交锋成为了一个经典商业案例,生动地揭示了:在体验经济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源于不可替代的品牌价值与内容魅力,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
#王健林
#上海迪士尼
#万达文旅项目失败
#文化IP vs 规模扩张
#商业误判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