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降级

对预制菜,有一个被忽略的报道角度,是麦当劳过去十年在「裹粉」问题上的拉扯。 从 2016 年推出「那么大鸡排」开始,麦当劳中国团队就一直想用预调理程度更深的产品,取代现裹粉炸鸡,实现降本。2021 年前后,这个进程蔓延到了麦辣系列上,麦辣鸡翅和鸡腿堡开始改预裹,同时期推出的「麦麦脆汁鸡」,也是典型的预裹炸鸡。 同时期麦当劳还有过一系列所谓的「产品升级」,实际几乎都是打着升级旗号的降本增效。 这并非不能理解,因为自 2019 年起,肯德基通过「疯狂星期四」和一系列低成本新品,对麦当劳展开了疯狂的价格战。福建系的本土洋快餐也高歌猛进,华莱士拓店到 10000 家并上市,塔斯汀则把同样的配方又重复了一遍。 到这里,剧本和中国过去十年发生的一切「内卷」一样,螺旋的下沉、降本、价格战已经启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似乎无法逆转。 但麦当劳的「预裹」改恶,遭到了市场的激烈反弹。同时肯德基又针对这个点,展开了「有鳞片(现裹)才是好炸鸡」的营销攻势,最终到 2025 年,麦、肯两家同时复兴了「炸鸡现裹粉」的行业标准。 在这个过程里,你能够看到,多年沉淀的品牌和产品 legacy,如何压倒短期的市场起伏,帮助企业纠错,逆转螺旋的贬损。市场调节机制,尤其是消费者的主张,都是有效的。 只是话说回来,这件事在麦当劳身上可以成立,但对德克士无法成立,也是一种必然。
我反复跟你们讲一个道理。 整个西贝事件全网轰动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罗永浩开炮前,三四个闺蜜好兄弟老同学吃饭,还是要去商场的西贝、海底捞、巴奴、茶餐厅——吃完扇自己大嘴巴子,一边笑嘻嘻结账800多,一边骂操你妈; 西贝全网引爆后,大家一起骂,“西贝是个垃圾预制菜,人均200多,下次不去了 ,咱们换一家人均70的炒菜馆聚聚”。 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吗? 在西贝这件事上,我反复讲三个道理: 1. 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他妈不在乎你预制不预制,预制到哪一步,哪些菜预制,哪些菜半预制——大家骂你,只是因为你太贵; 2. 绝大多数人骂西贝,只是给自己一个借口,一个台阶,以后别打肿脸充胖子,天天吃人均300的商场预制菜餐厅了——大家都是穷逼,坦诚相待,回去吃人均70的小饭馆; 3. 经济上行期,人人打肿脸充胖子,超前消费,用消费定义阶层、定义圈层,怕被人骂穷逼、抠门、low逼、没钱吃火锅、没钱吃饭, 现在经济内爆、房地产崩盘、家庭资产财务坍塌、就业率暴跌、失业率暴涨、降薪裁员、中年危机、消费崩塌的大环境下, 人人就别他妈装逼了,吃不起的饭菜、奶茶、甜品,买不起的衣服、鞋子、包包、护肤品,上不起的国际双语私立学校,就别他妈强行花钱消费了。 还是那句话,全民臭骂西贝,实际是一场大型的社会羞辱运动。 整个经济上行时期,中国人的消费本质,就是在商场里吃预制菜,买轻奢贴牌服装包包,贷款买恒大碧桂园新房,送娃学钢琴,读蒙台梭利双语幼儿园。 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二十年消费了无数智商税,到头来一场空。 于是这次把这种羞耻感全发泄在西贝头上了。
勃勃OC
1个月前
其实中国制造溢出最大的问题倒不是抢了日本、美国、欧洲企业的饭碗 就拿咖啡机来说吧 我们都知道,一款能使用10年不坏的咖啡机,售价至少在1000美金以上,也就是7000人民币 主要成本在研磨机,加压设备,热水以及水过滤装置的材质和可靠性上 这东西当然不是人人都买得起;所以买不起的,按照市场规律,应该去吃速溶咖啡,或者给星巴克捐款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制造业溢出了 因此淘宝上充斥着700,1000的廉价、塑料咖啡机 这种咖啡机有着炫酷的外盒,和类似当年大学寝室里私藏MP5一样的操作界面 到底好不好用,能不能用,使用寿命有多久,研磨出的咖啡能否达标,大家心知肚明了 绝对不是因为他价格低,我才骂他。毕竟很多人会说,这种中国制造才能产生的家电新秀,帮助很多普通家庭用上了“高端”自动化产品。 然而,这种低价咖啡机的真正问题在于: 让第一次用咖啡机的普通人产生错觉,认为咖啡机就该值这么多钱,市场出现以次充好逆向淘汰的压力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咖啡机1年内坏掉,或者做出来的咖啡很难喝,他们会认为“所有的咖啡机都这么烂”,甚至对整个咖啡机产业产生排斥,认为“咖啡机都是智商税”,“还不如速溶咖啡好喝” 这种问题,会出现在包括但不仅限于需要品质才能做出好产品的电饭煲、烘干机、烤箱、洗碗机的几乎所有领域 比如,网络上很多人说自己家洗碗机洗不了中餐;烘干机烘不干衣服 有没有想过,完全是因为自己买错了?完全是因为你买到了劣质廉价淘宝内销农村下乡的“中国制造”? 而不是产品的错? 因为廉价商品而彻底失去了进入西方中产现代自动化生活的机会,丢掉了使用电力工具的门票又重新开始手洗,并迷信“我手洗的比机器干净”这种中国特色的农村神话 这,才是中国制造给全世界, 特别是中国人自己,带来的 最大,最不可饶恕,最令人生理性作呕的 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