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

1个月前
很多兄弟问,关于影响加息/降息货币政策的通胀和通缩的根源是什么? 弄清楚这些后你会对流动性有不一样的认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年年岁岁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其实古代描述这样的社会场景的诗词歌赋都很多,但是谁又明白这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这其实很简单,看到没有,并不是饥荒到大家都没有吃的,而是有人酒肉臭,田是种满了的,可饿死的居然是种田的人!这是为什么?这其实就是经济学里面的通缩现象! 为什么会通缩?在古代以白银等贵金属充当货币的年代,钱是印不出来的!忽略打造首饰,磨损,丢失,还有开矿挖掘等情况,所以钱的流通量就基本是不怎么变化的,当土豪劣绅壮大起来后,庞大的官僚集团壮大起来后就尾大不掉了!那么贵金属基本就都进这些地方去了,就很少再流出来了,久而久之这些贵金属便以资产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流通了,于是社会上流通的钱就减少了。 流通的货币减少,那么商品的交换就变得缓慢,经济就开始衰退了。当然以前主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虽然不那么明显,但赋税是要交的吧,钱越来越贵,也就等于同样的钱上交的粮食抵税,那么粮食就会增加,这样一来,丰收年还勉强能维持,一遇到灾害基本上人就活不成了。 通缩是一个螺旋下降式经济,当货币减少后,经济衰退,商品交换就会受到影响,这就叫生意不好做,古代,商品交换少了,那么浪费的就多了,这叫资源错配。 比如农民种的白菜烂地里,但城里人还买不起白菜吃。这样种白菜的因为白菜卖不出去,就会少种,这样将导致商品变少,直到少到和货币相匹配位置,整个螺旋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饿死了。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了,其实罪魁祸首就是货币资源的错配引起的,说个大白话根源其实就是分配问题。 而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后,很显然货币是会无限印刷的,之所以不随便印刷,就是因为还能够硬扛得住,虽然大家扛得很艰辛,但总体来说是不会有大问题的。 但扛也是有一个极限的,一但扛不住了怎么办?解决通缩问题往往是要牺牲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这往往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人会般起砖头砸自己的脚的,最终结果就只有接着印钱来解决了。 这个时候经济专家们会说这是经济周期,你看通缩后会有通胀,通胀后会有通缩,其实哪有这样一回事!其实就是顶不住了就印钱,直到最后人们不认可印的钱为止才算完事!当然如果印钱印得好,新印的钱缓解了以前的问题,那么就又开始了新的轮回。 于是新的现象就不同了,以前的朝代是通缩完事,现在的社会是通胀到钱变成废纸完事,整个社会形态得结束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
1个月前
我给大家一个忠告:别信辩证法,更别浪费时间去学这玩意儿。它不仅让人降智,还极具毒性。 在中国,辩证法常被吹捧为一种“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体系里,它几乎被神化。但现实中,所谓“辩证法”,其实是一套歪曲逻辑、操控舆论、服务权力的工具。 它声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于是任何冲突、苦难、不公,到了辩证法的嘴里都能洗成“有益的”。贫富差距?发展代价。政治迫害?阶段矛盾。战争与镇压?历史必然。 这就像是在告诉你:你被欺压,是为了让社会更好。你受苦,是为了国家进步。 荒谬吗?我们看看现实里的辩证法逻辑,随便举几个例子: 长城防火墙不是审查,而是“保护中国免受境外思想侵扰”; 工人拿低薪不是剥削,而是“保持国家的发展优势”; 铁链女也能被辩解成,至少帮助了一部分精神障碍女性获得家庭,并解决了贫困地区的生育问题; 六四镇压不是屠杀,而是“维护国家稳定”。 只要你愿意“辩证”一点,任何罪恶都能变得合理,任何黑暗都能找到光明的影子。 总之,由于辩证法宣称“事物都有两面性”,于是原本清晰的是非,被它搅成了混沌不清的泥沼。没有对错,只有“发展的阶段”;没有责任,只有“历史的辩证运动”。 ——这不是哲学,是一种高级的愚民术。 你若质疑?他们会说你“形而上学、不够辩证”。你要讨论?他们直接把你打成“非主流思想”。这是一个自我封闭、自我洗白的体系,一旦接受了前提,你就再也走不出来。 可笑的是,中国学校禁讲逻辑学,却强推辩证法教育,从小学灌输,大学背诵,连考公务员都要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你以为这是为了培养你的哲学素养?别天真了——它是为了让你更顺从、更听话、更不会质疑权力。 真正的思考从来不靠这种“自圆其说”的诡辩术。辩证法不是通向真理的钥匙,而是让你放弃判断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