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前

世界日報轉載報道,美國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百萬富翁,部分是拜通貨膨脹、房價上漲、更多投資者參與股市等因素所賜,但這也讓百萬富翁變得不那麼有「價值」。 一般美國人需要比30年前多一倍的金錢,才能擁有相同的購買力;儘管如此,成為百萬富翁還是比不是百萬富翁好,事實上絕大多數美國人肯定不是。 根據聯準會資料,最富有的10%美國人控制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家庭財富,最底層50%的人僅擁有3%的財富,他們口袋裡平均約有6萬元。 剛躋身百萬富翁的科技工作者丹·烏森(Dan Usen)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整數,但只是漫長旅程中的一個休憩點,「給你一些喘息空間」。 真正的百萬富翁都有一些共通點,他們的生活不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擁有股票與房屋,且都重視教育和財務責任,雖然很多(但並非全部)百萬富翁也是財富世襲的受益者。 對於那些沒有富爸爸的人,金融市場的穩定與成長,以及投資的便利幫助他們實現了致富夢想。但是這個夢想應與現實相符,一百萬元不會讓你擁有一架私人飛機或一個裝滿金幣的保險庫;相反的,想要達到此一目標需削減生活開支:減少旅行、會費、外帶。 48歲的傑森·布瑞克(Jason Breck)致力提早退休,並在9年前存到百萬元大關。他說,百萬元能讓他獲得自由與安全感,他不是擁有遊艇的富翁,但他是時間的富翁。 #平论 貧富差距兩級分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百萬美元淨資產是富裕中產標誌,普通中產的生活需要精打細算才行,全世界的社會底層都不容易,都在煎熬或者捉襟見肘焦頭爛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