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Li
3周前
【德国的养老金要崩了,怎么办?每月存10欧元】 德国的养老金支出几乎占国家预算的四分之一,再往下就要崩盘了,怎么办? 德国的公共养老金体系始建于1889年,由总理奥托·冯·俾斯麦创建。哪怕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各种金融危机,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仍然幸存了下来。但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的中期,但随着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加剧,德国公共养老金体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到2036年,德国婴儿潮一代中将退休1950万劳动力,而同期仅有1250万年轻人新加入劳动力市场。根据科隆经济研究所(IW)的预测,这将导致劳动力减少9%。到2040年,每100名劳动者需负担41名退休老年人,而目前仅需负担30名退休老年人。 联邦预算:2024年预计为5179亿欧元,其中最大一部分(四分之一)用于养老金体系。根据当前政策,这一比例将继续上升。联邦审计局警告称,除非进行重大改革,否则国家养老金体系的财务状况将不可持续。 德国总理梅尔茨领导的中右翼联盟敦促家庭转向“个人化、资本支撑、私人管理的退休储蓄账户”,以补充国家养老金。政府已承诺从明年开始推出一项新计划,父母可以在孩子满18岁之前每月存入10欧元,由国家代为储蓄。该资金将在孩子达到退休年龄后提取。 梅尔茨的推动目标是鼓励年轻人投资股票市场,类似于英国的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同时在德国推行新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 德国家庭持有9万亿欧元的金融资产,其中37%是现金和低息银行存款。一项调查显示,49%的德国人投资时优先考虑低风险,25%希望保持灵活性,只有14%追求高回报。 政府计划的“提前养老金”方案假设年均回报7%,每名孩子每月补贴10欧元,直到18岁,最终可积累约2200欧元。如果不追加任何资金,假设继续以7%年复利增长,50年后可能达到约6.5万欧元。 该计划的最大价值可能来自行为效应:孩子和父母会因早期激励而更多考虑投资高回报资产。通过鼓励年轻人投资股票市场,类似于英国的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最终可以帮助他们在很幼年的时候就开始投资长期增长额资产,并依靠复利效应获得足够的养老资金。
Jeff Li
1个月前
1985年下半年,王小波去了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并通过妻子李银河结识了许倬云。此时李银河在攻读匹兹堡大学的博士学位。许倬云正是匹兹堡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李银河向许倬云简单介绍王小波的情况,希望他能给予指导。最终,许倬云成为王小波的导师。匹兹堡大学有“个别指导学习”课程,相当于学生和老师一对一谈话。每周三下午,王小波会和许倬云谈上一两个小时。如果有事,下次补上。 在文章《许倬云问学记》中,许倬云写到他与王小波的这段师生情谊,“小波每周三的下午上课,照章办事,应是两小时讨论,我们两人其实都不在乎规定,有时一拖就会谈一个下午。有时也会因事停一次,下周补足,再加上一个下午。……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教过专业上有了成就的学生,总是彼此启沃,帮助了我学术生命的不断更新。 王小波不在我的专业领域之内,他却是一位情深义重、好奇心切、求知若渴、领悟力强的青年人。我也难得有一位学生不受专业课题的拘束,东提一问,西提一问,从四面八方‘突袭’。 我因此十分感激他的刺戟,也十分怀念那些问答中埋伏的机会与对人间的深情。” 李银河说,“小波特别佩服的老师没有几个,许倬云是他最最推崇的。他经常在文章中提到'我的老师',就是指许倬云。” 1991年,许倬云将《黄金时代》推荐给《联合报》,最终获得大奖,并改变了王小波的人生轨迹。 没有许倬云,恐怕就没有将来光芒万丈的王小波。
Jeff Li
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