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下降

人类文明正在从匮乏模式转向繁荣模式,我们,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关口。 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层面,传统农业正在被现代工业包括工业化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方式取代;政治层面,基于伤害链逻辑的统治模式正在被基于产业链逻辑能更好地支撑经贸发展的现代化政治模式取代;文化层面,普世价值正在攻城略地。 人们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于是生活方式随之改变,最后,生育模式不得不同样迎来改变,这一切改变的结果是,新人类正在出现,旧人类正在消亡。 打工人正在出现,牲人正在消亡。 这不能算是“种族灭绝”,因为旧人类的肉体生命并没有消失。 只是,当一个个的“翠花”、“二狗”离开世代栖居的土地,离开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进入城市,进入流水线上或格子间里的工作场景,变成Peter、Linda,当他们想到生育时再也回不去“多个孩子多双筷子”的老一辈心态,他们在精神层面的存在就已与旧时不同。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旧人已变成新人。 而且他们将留下新的传承,因为旧人的传承已不合时宜,旧的传承方式在新时代里正在失效,坚持旧传承并不能让旧人、旧族复兴,只能让个体失去传承的可能。 因为当整个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已改变时,你按牲人的传承方式生育抚养出的儿子将无法适应职场、无法谋生,无法在经济上自立,从而无法为你生下孙子。 当世界变成打工人的世界,打工人就只能构建打工人的传承。 或者,在个体层面,因构建传承失败而断绝传承。 从牲人到打工人的蜕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尤其是,在最有难度的项目上,在构建全新的、完整的传承模式上,在让已经从牲人蜕变为打工人的自己成功生育新一代打工人,并让这新生的一代同样拥有生育下一代的全部能力这件事上,许多人都会失败。 因此,在每个处于新旧交替关口的国家里,你都会看到生育率的急剧下跌。 因为许多人作为个体的蜕变是成功的,作为家庭,作为传承者的蜕变,是失败的。 许多自己从牲人家庭里走出来的打工人,在生育子女时并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巨大影响,他们仍会下意识地按培养牲人的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于是培养出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孩子。 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里养大他们的孩子,但他们的孩子既无法回到农村,也无法完全融入城市,既无法回到农村去娶个旧式媳妇给他们生孙子,也无法在城市里的职场上和情场上,胜过在各方面都更具优势的城市原居民。 但农民工把孩子送回老家,让孩子以留守儿童的身份长大,他们的孩子同样会活得尴尬,既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也难以象自己从小接受祖辈传统教育的父辈一样过旧式的农村生活。 我们处于新旧交替的关口,新人类正在出现,旧人类正在消亡。 无法养育出下一代合格打工人,无法构建出新传承的家族会消亡,会绝嗣。 而这令不明真相的专家感到困惑,令不明真相的个人感到痛苦。 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成了“烂尾娃”? 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明明已经非常听话、非常努力,却仍是令父母失望? 因为在父母们决定生育的时候,在父母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培养出怎样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要怎样培养孩子。 孩子的失败,常常是注定的。 因为父母的教育失败。 而父母的教育失败又来自父母的父母,来自祖辈压根就没有培养过父辈们的教育能力。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族群,在它想要延续的时候,真正需要关注的,真正需要培养的,实际上是教育能力的传承。 而教育能力的传承在中共国是早已被绝然斩断的。 中共国的人口危机,实质上是传承危机。 既是打工人的传承危机,也是牲人的传承危机。 我们已经看到了父子双双送外卖的“寒门难出贵子”剧码,看到了买天价学区房把孩子供进名校,孩子毕业后却再怎么拼命也买不起同样房子的苦涩笑话。 活在中共国,这一代打工人里,有无数人都已无力留下自己的传承,他们没办法把孩子培养成和自己一样不用啃老、能有份稳定工作自食其力的打工人。 但牲人式的传承也将断绝。 政府对农村的压榨,对农业人口的竭泽而渔,教育、医疗、住房这新三座大山,早已使最底层农村人口没了不出门打工也能养家糊口的底气,使牲人式传承没了存在的现实基础。 苦吗? 苦。 但在新旧交替的当口,无力完成蜕变的旧人类在传承层面的消亡,是整个社会只能支付的代价。 尤其是,在没有任何政策、任何指引去协助个体完成蜕变,在面对传承危机,每个人都孤立无援的状态下,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人成为这种“代价”。 能改变这一切的办法是什么? 是意识到这不是人口危机而是传承危机,是不再着眼于恢复人口、恢复生育,而是修复传承体系,完成新人类传承体系的构建,协助已经走到半路的人们冲破瓶颈。 是在传承模式的竞择里,有意识地让打工人的传承胜出,摒除牲人传承的干扰。 是不再卡在新不新、旧不旧的尴尬位置,索性弃旧迎新。
今天我想说一说传承: 纷繁世事,皆属表象,真正有意义的,永远是传承,也只是传承。 因为只有传承,能让人泅渡于时光长河,逆流而上,肉体为传承而生,文化为传承而起,一个个族群兴起又湮灭,无数个体生命的悲欢离合,不过是载道之筏,是传承借取的宝器。 而文明之演化,部落之兴衰,男女之论争, 全都围绕着传承展开。 所以不深思于传承,你将无法理解世界的真实面向。 欧美当前最大也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传承危机。 也是他们把传承危机错认成了人口危机、生育率危机。 当欧美国家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为了提高生育率而推出种种移民政策、生育鼓励措施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政策虽然能缓解人口问题,却加剧了传承危机。 大量引入移民,只会令本土传承因受到冲击陷入更深困境。 在生育一事上补贴肯多生、滥生的弱者,却会令慎于生育的较强者的后裔传承沦为社会中的少数。 单纯追求人口数量是没有意义的,对传承没有意义,且时常有负面作用。 欧美国家的人口政策、移民政策,就这样因设错目标令本国传承不断被削弱。 也令男女矛盾不断加深加剧。 错了,这一切都错了。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困扰“发达国家”已久的人口问题、生育率问题。 我们需要意识到,当每个发展中国家都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出现生育率下滑,出现人口危机,甚至在较发达的东亚国家,生育率降到令人发指,超过欧美的程度,它就不该继续被看成一个单纯的“生育问题”。 而是传承问题。 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在近百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里,你会看到典型的生育率下降现象是与代际更替同步发生的。 是发展初期的父母生育的儿女,无力或不愿重复父母的生育模式。 是旧的生育模式适应不了新的时代,因此没创造出可行的新生育模式的儿女一代只能让旧模式的传承在自己这里中断。 是旧模式无法传承。 是儿子们无法生育孙子。 只有意识到现代社会的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传承问题,不是“新生儿数量不足”,也不是“年轻劳动力供应不足”,而是各国政府用生育补贴和吸纳移民得到的人口不能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孙子”,不能为这些国家提供有能力孕育更多孙辈的“传承者”的问题,把注意力和资源重新投向传承,精准投向“增加能生孙子的儿子”这种可持续项目,各国的生育率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恢复。 只有意识到“不能生孙子的儿子”是传承方面的无效人口,“只会生别家孙子”的移民同样是对强化本国传承没有价值的无效人口之后,欧美列国才有可能摸索出真正强化自身传承的方案,才有可能既治标又治本地解决自己的人口危机,解决产业链阵营的传承危机。 而要解决传承危机,我们首先要认真审视“传承”。 我们需要意识到,“传承”和“生育”是不同的。生育,只生出人类的肉体,传承,却既指向肉体,也指向精神,既需要完成生物基因的复制,也需要完成文化基因的复制。 所以,当绝大多数人口学专家都认为生育的责任应由女性承担,家庭,甚至只有育龄女性一人支撑的家庭是生育最小单位时,他们错了。 确实,只要有一名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和她随便从哪里获得的精子,怀孕生育就是可能的。 但要实现传承,这远远不够。 家庭,甚至由单亲妈妈独力支撑的家庭,可以是完成生育活动的最小单位。 但传承需要更大的单位——在最原始的时代,传承的最小单位,是部落。 后来是村落,是宗族,是城邑,是民族,是国家。 传承看似由小家庭中的夫妻双方进行,但在真实的生活里,每个家庭的传承活动都会得到整个部落/村落/宗族的资助。 人类社会,到今天,看似已经允许每个人成为独立自主的存在。 但真相是我们群居,我们如同蚁群、蜂群,把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无数同类交织在一起,没有与同类的合作,我们就无法生存,尤其是,无法繁衍。 真相是,传承看似由个体承载,是一个人生下另一个人。 但实际上,传承是一个部落孕育出另一个部落,一代人孕育出另一代人,一群人孕育出另一群人——另一群同样有能力孕育后裔的人。 就象一个蚁群,孕育出另一个蚁群,一个蜂群,孕育出另一个蜂群。 需要复制的不止是生物基因,还有社会结构,还有令生物基因和社会结构得以传承的整套行为方式。 当你指责女人的不愿生育导致了社会人口结构问题时,你实际上等于在指责一个细胞、一个器官没能承担整个人体需要协调起来共同承担的任务。 当你认为该惩罚“不肯生育”的男男女女时,你做的事和生不出儿子就用力捶打腹部指责子宫的愚妇并无区别。 不肯生育,或是不愿生育,或者说丧失了正常生育能力的,不是个体。是至今仍昏昏然的群体,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生活方式中“失能”的,本应担起传承责任的真凶——部落。 是部落。 是应向每个生育者和她的孩子们提供足够物资和心理、文化层面支持的,应稳定存在着的社会支持体系。 是应与“子宫”共同组成具备传承功能的完整机体的社会组织结构。 欧美真正的问题,是遗失了自己的部落。 不但遗失了自己的部落,也失落了自己曾长期依赖的部落代替品——包括宗教,包括教会,包括社区。 但在强势进驻的移民那里,部落还在。
蔡慎坤
9个月前
好久没有收到无眠的文字了,无眠—#生与不生# 先看个数据: 1961年,中国人口6.59亿,出生949万孩子。 2023年,中国人口14亿,出生902万孩子。 没有饥荒,没有动乱,没有瘟疫,没有战争。 已经被“消灭贫穷”的14亿人。 居然,生的孩子,比刚刚经历1960年大饥荒的6亿人少。 为什么? 因为大人活的太惨。 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四座大山下。 普通人活的精疲力尽,如牛做马。 挣钱如同针挑土,花钱如同水推沙。 毫无幸福可言,更无安全保障。 希望破灭,未来暗淡。 因为孩子活的太苦。 从怀孕就开始胎教,然后幼教,之后十几年,在书山题海里没日没夜的煎熬。 就算985,就算211,就算学士硕士博士… 最后,好的抢一个挖厕所的编制。差的,抢一单5块钱的外卖。 害怕输在起跑线上,没想到输在精子卵子上。 一生重复父辈的苦难。 年轻人,自己都活不好。 何况有父母这一代的亲身示范。 岂会结婚生子,害了下一代? 就目前而言。 年轻人拒绝结婚生子,难以逆转。 除非,实现“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养老”。 国家出孩子抚养费。 并且,生孩子,奖励房子。 生五个,建立大别墅。 估计,20岁到60岁的育龄妇女。 会认真考虑一下。 别奢望:一道圣旨,天下顺从。 生存环境恶劣,动物都知道停止繁衍。 号称为万物之灵的人,尤其智商第一的中国人。 更知道:不生,就是对孩子,对自己,最深沉的爱。 自我绝代。 人生太苦,再无轮回。 无眠,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