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

Leva
4周前
很多中国人有个口头禅,中国崩溃论几十年了,还没崩。 几十年前,中国没有这么多债务,现在宏观杠杆率都300%了,也没有这么多老人,也没有这么多房地产大基建需要维护保养,几十年前就业机会蛮多的,大学生毕业都有工作,现在呢? 如果15年前,你说万科万达碧桂园要倒闭,你肯定有精神病啊,现在呢? 企业能破产,政府就不会破产?社保就不会破产?社科院说2035年耗尽,那是2019年说的,彼时中国经济还没通缩,现在看,社保如果没有政府输血,能挺到2030年吗? 但政府印钱发社保有啥意义呢?如果政府印钱能解决问题,为啥给农民只发200块低保呢?为何不发2000呢?育儿补贴为啥每天发10块,而不是每天发100呢?如果发100,那生育率肯定能升上来点吧? 当然,政府永远也不会破产,“软预算约束”,政府永远有钱花,没钱就印,那就只有老百姓破产了。 从长远看,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会破产,但就看谁能坚持长些,但中国政府一定是最快破产的,国家未富先老,人口剧烈萎缩,债务快速攀升,6800多万党政军,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30%,20年后可能达到40%,超高青年失业率,过去几十年累计的600万亿以上的房地产大基建需要维护保养甚至拆除,都是吃钱怪兽,吞噬社会财富,中国过去几十年挥霍无度,大麻烦迟早会来的。 凡是说中国"政府永远不会破产"、"内债不是债"的,就是没把自己和自己老婆孩子当人,人民币不是美元,人民币关起门使劲儿印,谁倒霉?
Leva
1个月前
樊纲说,中国当下比日本难多了,樊纲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社科院的研究员,中国居民掏空“六个钱包“买房的概念,就是他提出来的。 他公开说,中国目前的状况比日本30多年前难多了,他应该是有数据支撑的,也只能说这么多了,再深说,就是政治不正确了。 看了一组数据: 1990年,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以现金及存款为主,占比超过45%,其次是保险和养老金准备金(占13%至26%),以及股票和其他权益类资产(占8%至20%)。其余的金融资产如信托、债券等约占总资产的8%。 也就是说,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时,房地产在居民资产中的占比并不高,可能只有3成,日本家庭资产中极高的现金(现金等价物例如养老金债券等)比例,对经济危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缓冲。 而中国,房地产占居民家庭资产的7-8成,房地产跌落,直接“击穿”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硬着陆冲击非常大。 回头看,日本很多地方的房子事实上已经跌没了,但损失依旧可控。中国的房子跌没了,那可是要了亲命了,等于清空“六个钱包”,而中国未来大部分地区的房子跌到完全没有价值、彻底失去流动性,是大概率事件。 家庭的金融资产,是经济危机的重要防线,可以说是第一道防线,中国人现在意识到了,开始拼命存钱,但已然来不及了,中国是发展中经济体,资本积累本来就没有当时的发达经济体日本深厚。 目前中国失业率高企,内卷加剧,居民收入增长停滞,如果居民再从牙缝里存钱,将严重打击消费,事实上中国的物价这几年也停止增长了,陷入实质性通缩,央行每次货币政策报告都念叨说要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最麻烦的,生育率也比日本1990年代低很多,日本那时候还有1.5以上,而中国现在可能在0.9以下了。 中国年轻人就业困难,收入低,躺平摆烂,不婚不育,因此,中国未来的经济危机会随着老龄化而持续深化,更加没有缓冲,没有年轻劳动力,没有年轻人的充分就业,债务没办法化解的,如果一个家庭父母老了,需要用钱的时候,年轻人不但不能提供收入支撑,还需要继续啃老,而政府由于债务太重,福利制度不完善,根本帮不上忙。 日本社会当时的终身雇佣文化,保持了就业稳定,日本1990年代的失业率并没有超过8%,即使是在危机最深的时候失业率都不高的。 中国社会目前的宏观杠杆率已经超过300%,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还不到170%。日本政府债务当时只有GDP的70%,而中国地方中央加在一起已经超过GDP100%了,这还不考虑中国GDP数据的严重掺水状况,如果把中国GDP中的水分挤掉,中国政府的广义赤字率目前可能突破15%。 日本社会极高的储蓄率以及完善的福利制度,能让日本的长期利率保持在1%以下,中国不敢降息,担心资本外逃和人民币贬值。 目前中国的债务状况,失业状况都比日本1990年代要严重,政府施策的空间太小了,而且外部环境比日本恶劣太多,日本1990年代都开始吃中国红利了。而现在中国正在与美国硬刚,准备重写国际秩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宏大目标,必须让屁民脱层皮啊,我看脱一层皮都不够,至少要脱三层皮。 所以我一直说,人口通缩(老龄化)是对中国人的“凌迟”,慢刀子割,而持续的经济通缩就是中国人的“炼狱”。 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将在炼狱里遭受凌迟。 中国人,你们准备好了吗?
Leva
2个月前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近发表 【中国经济转型】 报告,报告有100多页。 题目是:中国经济转型,债务,人口,逆全球化,2035年的图景 关于人口问题,报告中说,中国304个城市中,2020年有243个人口增长,2025年下降到204个,2035年将进一步下降到140个,城市人口增长(或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经济落后省份年轻人流失。 报告中举了吉林的例子,吉林大学在校学生中,只有26%是本省学生,毕业后这26%中的10%去了南方省份找工作,7%去了北京找工作,留在本地的不超过9%,也就是最多1/3左右的年轻人能留在本省。 东北经济为啥好不了呢?建设者跑光了,最后只剩下老人,拿养老金的。随着年轻人比例越来越低,政府财政、社保和公共服务可能会处于非常紧绷的状态,甚至入不敷出,最后不得不削减,减少医疗费报销比例,后果是城市中将会出现大批贫困老人。 连日本老人的贫困率都超过30%,当然中日两国界定标准肯定不一样。 而目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4%,今后将进一步降低,连北京上海的社保缴费基数都涨不动了,劳动者平均薪酬增长停滞,社保缴费基数当然无法再向上调整。 一边是养老金替代率下降,一边是物美价廉的城市公共服务包括医疗和养老服务变得越来越昂贵并难以获得,会造成80后,也就是计划生育一代的养老负担日趋沉重,文中提到,80后大都是一胎,只能独自承担双亲的养老责任,他们的父母目前大都在70岁以上,看病医疗的负担开始加重。 而80后处于壮年,是理所当然的消费主力,看中国的消费数据萎缩幅度就知道80后的压力有多大,当然与80后比起来,95后00后更差,80后毕竟没有大学毕业就失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