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

与中国市场高度捆綁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大背景下,要求所有供应商最迟在2027 年终止中国采购,将北美生产车辆的供应链完全迁出中国,此举早于 2024 年底启动,因贸易战更趋紧迫,虽然中国在部分汽车零部件领域占主导地位,转移供应链成本高、难度大,但痛定思痛,不得不壮士断腕,告别中国市场。行业内已有相关转移趋势。 当数千家供应商收到通用汽车的“最后通牒”时,全球汽车业的神经被狠狠攥住——这家美国汽车巨头正挥起供应链“手术刀”,誓要将中国零部件从自己的产业版图中彻底剔除。从电池材料、芯片到照明组件、定制模具,这场“清场行动”覆盖的范围远超此前的预期,打破了外界对通用仅针对高敏感部件的猜测,其目标只有一个:让中国供应链从北美生产体系中彻底“消失”。 通用CEO玛丽·芭拉口中的“供应链韧性”,在此刻露出了锋利的獠牙。当“低成本采购”让位于“政治安全优先”,这家百年车企用最激进的姿态,给全球制造业上了最残酷的一课——地缘风暴面前,没有永远的供应链伙伴,只有随时可调整的利益棋局。  中国供应链不是说拆就能拆的“积木”,在照明电子、精密模具等领域,中国早已构建起难以替代的产业生态,就像一张渗透到毛细血管的网,强行撕裂必然带出血肉模糊的代价。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协会主席直言,不是不想换,是找不到能无缝衔接的替代者。 为了这场迁徙,通用砸下真金白银:与美国稀土企业绑定,在内华达州圈下锂矿,试图在电池原材料上实现“自给自足”。这种“另起炉灶”的成本惊人。业内估算,仅基础零部件的替代成本就可能推高整车制造成本15%以上,最终要么转嫁给消费者,要么吞噬企业利润。
KEVIN
2周前
这篇文章标题为 《为什么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Why China is winning the trade war),发表于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2025年10月25日。以下是全文的中文翻译: ⸻ 为什么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 经过数月的阵痛,中国重新占据上风 唐纳德·特朗普与习近平将于下周在韩国会面。然而,这次会面能否真的实现仍不确定。过去数周来,美中关系——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陷入了激烈的交锋。美国加剧了高科技出口限制并威胁提高关税;中国则以稀土限制进行反击。双方几乎停止了沟通(见中国部分)。在白宫内,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在这场神经和耐力的较量中占上风。财政部长贝森特(Bessent)称,中国“软弱”。但事实恰恰相反。 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正逐步取胜。它不仅学会了像美国一样有效地升级与反制,还开始尝试自己的“域外贸易规则实验”,改变着世界经济的运行方式。 当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时,他对华政策的防务部分模糊不清:他究竟是要防御中国的导弹威胁,还是要防御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答案依然模糊。自那时起,贸易战升级。特朗普试图用关税与压力迫使中国让步。 他的目标是削弱中国制造业巨头、逼迫其作出金融与商业让步、减缓中国的技术发展。最初他甚至谈及“大战略交易”(grand bargain),即以中国同意进行国家资本改革为代价换取美国取消关税。但在多轮交锋后,这一设想彻底破灭。 经过数年的较量,中国在三个方面比美国更具韧性。 首先,它比美国更能承受经济胁迫与反制,这种能力被称为“升级主导权”(escalatory dominance)。特朗普的批评者称这种能力来自于“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意为“特朗普总是退缩”)。这也反映了中国的长期准备与战略耐心。 其次,中国成功应对了美方关税攻势。今年4月,特朗普对中国征收的“解放日”关税在华尔街暴跌后被迫部分取消。最近,美国对高端制造业所需稀土征收100%关税,中国随即实施反制。特朗普威胁要再征收100%关税,最终也不了了之。 第三,中国展现出高超的报复能力。当特朗普对中国港口征税后,中国反击美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并启动针对美国企业的调查。中国还迫使美国高科技企业(如杜邦、谷歌、英伟达、Qualcomm等)接受新的监管审查。尽管部分美国农民和股东受损,美国股票市场今年下跌了34%,但标普500指数反而因部分中国相关企业的回升而上涨。 习近平则利用这场贸易战推动中国构建本土供应链,使其在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表面上看,特朗普可通过切断中国进入美元体系的通道来制裁,但实际上,这种措施对美国自身的金融体系伤害更大。 在这场你来我往的较量中,中国在试验与错误中开辟出新道路——全球贸易体系的新形态正在形成。中国试图建立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贸易网络,与美国的体系并行甚至竞争。今年9月,中国货物出口同比增长8%以上,而对美出口则下降27%。在稀土出口方面,中国限制出口以巩固自身在全球制造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这种策略不仅体现经济智慧,也显示出对全球许可制度的掌控力。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同样在抵抗美国的封锁。预计未来五年计划中,将进一步加大技术自立的力度。 ⸻ 中国为何赢 中国赢得贸易战的原因在于,这场较量反而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更自立。外界常批评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内需疲软与资本错配,但特朗普的强硬反而帮助习近平实现了长期目标:让中国从“被迫开放”转向“科技主导型工业强国”。 这场对抗证明了中国长期战略的正确性。中共二十届五中全会预计将再次强调“科技民族主义”的方向。 当然,风险依然存在。中国若过度远离美国,可能引发更多国家担忧并导致新的贸易壁垒。中国新兴的监管模式可能形成繁琐的官僚体系;利用经济力量作为工具也可能促使他国加速多元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若特朗普与习近平在韩国会面,双方或将尝试在稀土或TikTok等问题上展示缓和姿态。 但不要误判局势:世界正走向一个更加分裂的贸易格局。虽然两国都声称希望缓和对抗,但随着经济实力的重新调整,开放贸易时代可能正渐行渐远。
好了,周五说周末思考一下下周做空的标的,这里大致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稀土。如果你看好中美贸易战谈拢,那么上周暴涨的稀土自然可以成为做空标的。不是说美国稀土不行,而是短线爆炒资金sell the news获利了结,稀土整体的产值不足以支撑市值,以及如果你看好Q4美股,那么你做多稀土和你的看法其实是矛盾的。不做矛盾的操作。大家想明白了吗?稀土标的有很多,就找那种一夜暴涨的就好了 2:半导体AI云服务。比如IREN,CRWV之类的。如果Q4之后AI板块回调,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靠着AI投资热炒作涨起来的个股,类似去年的SMCI。如果你要做空NVDA,AMD,INTC,那应该同时做空这些个股。否则也是矛盾,而且他们估值更加脆弱。 3:量子计算。短期内,有意义的量子计算当然无法实现,但是该板块顺着这波AI基建热一起涨起来了。所以,如果你做空AI基建,逻辑上说应该同时考虑量子计算。比如IONQ等等。量子计算的标的也有很多,就找那种一夜暴涨的就好了 4:能源,核能。如果大盘回调,资金流出,那么和AI同生共死的能源板块可能也会回调,这时候可以考虑OKLO这样的公司,但我会把它放在做空的末位。原因有机会再聊。 5:不应该做空的标的。不要做空AMD, NVDA, INTC甚至AVGO,TSM这种AI主力。没有必要做空,可以卖put逢低加仓,应该看好20年——直到人类被AGI 彻底取代 好了,暂时就说到这里。具体的细节可以群内讨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