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对立

10月12日,《人民日报》在社交媒体发布一则视频,评论“女权”。 视频开篇援引《人民日报》7月16日的博文,声称“国家安全机关发现,个别西方国家在社交媒体上鼓动性别对立,妄图破坏中国稳定。” 随后, 视频引述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 郭晔 的发言:“有些国家、政客以‘女权’为旗号,掩盖自己的问题,谋求不正当利益。女性发展得好,所有人都会发展得好,而不是剥夺他人(发展的权利)。” 视频还称,中国“不同于一些外国政客操弄身份政治,而是以实际行动保障妇女权益,支持妇女追梦。” 这一叙事延续了近年来中共在性别议题上的一贯立场,将“女权”话语纳入国家安全框架之中,将独立性别倡议定义为“外部势力操弄”的结果。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今年北京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全国妇联官员 郭晔 公开表示,她“内心非常痛恨那些打着女权主义旗号的人,特别是女权中的极端主义这种旗号的人”,称“这些人目的就是要把国家搞乱”。 此外,NYT还提及,在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前夕,中国的出版商出版了两本书,收录了关于妇女问题的讲话和文章的英译本, 习近平在这些文章和讲话中,敦促中国的妇女团体不要盲目追求西方的平等观念。 此外,政府还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妇女权利成就的报告,称“推进妇女权利的第一步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然而,与政府自我塑造的“平权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真正试图推动性别平等与公民组织的团体,在习近平领导下,对公民社会镇压中几乎被国家机器系统性地摧毁殆尽。 2015年,“女权五姐妹”因发放反性骚扰贴纸被拘留;2016年起,多家女权网络账号被封禁,女性主义社群被系统清理。MeToo运动兴起后,相关报道与讨论频遭审查和删帖。2022年,共青团公开指责“极端女权是网络毒瘤”。进入2023年,微博、豆瓣等平台又进一步整肃女权社群。 这种从话语到行动的双重压制,暴露中共“国家化女权”的本质,在官方的高举的「女性主义发展的旗帜」的宣传叙事下,所谓的性别平等只是巩固政治权力正当性的装饰,而在权力叙事中被赞颂的“女性进步”,在公民实践中实则是被系统性压制。
【评论|女孩被顺风车司机扔高速后遭网暴 别让性别对立混淆是非】近日,一名19岁女孩爆料称,自己在乘坐嘀嗒出行顺风车时,被司机在高速路上赶下车。1月5日,嘀嗒出行针对此事发布情况说明,表示司机已经被封号;蓟州警方也发布通报称,涉事司机被罚款记分,并处以行政拘留。但是受害女生却被大量网友网暴,“自己迟到还有理了?活该,小仙女”“小仙女,打顺风车要专车的服务”……这样的评论和私信留言比比皆是。“抖音私信里全是骂我的人”,当事女生说。从警方的通报来看,顺风车司机有明显的违法行为。他在高速路应急车道停车,并且辱骂、强行拖拽乘客,把乘客丢在高速路上,疑似致使对方崴脚受伤,被封号、行拘,一点都不冤枉。然而,很多网友谴责女生,为司机打抱不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女生迟到在先。开车十几分钟后,因为司机要绕路下高速取家人的病历,女孩担心赶不上飞机,双方意见不一致,矛盾彻底爆发。平台的情况说明也放大了女孩的过错。两人从下单到发生肢体冲突,正好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平台的情况说明把重点放在女孩迟到、司机多次催促这一部分,对于后面司机为何要绕路、如何辱骂女孩、把女孩拖拽下车,这些细节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时再遇上网络间的性别对立情绪,女孩的过错便变得“不可饶恕”了。老实说,网暴这位女大学生也好,对类似纠纷的女乘客阴阳怪气也罢,这种不分青红皂白、不看是非曲直的情绪输出,近乎无理取闹,只会混淆视线、模糊议题,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裨益。此事的关键是,顺风车为何“不顺”,这种“不顺”,是不是可以接受的。近年来,各平台的顺风车服务,成为乘客投诉的重灾区。顺风车“不顺”,职业司机涌入;司机“绕路接人”,为了多赚钱,在不顺路情况下依然接单,乘客花了高价独享却变成了拼车……发生在蓟州的这次事件,折射的也是此类乱象。在这起纠纷中,就算女孩并不完全无辜,她的错也远没有到千夫所指的程度,更不能成为司机把人扔在高速的合理理由。这事再次说明,私人纠纷一旦摆上网,当事人未必能寻求到自己想要的正义,反而陷入更不可控的漩涡。还是希望平台主动作为,明确司机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更改行程,双方意见不一致后要怎么处理,为乘客和司机之间的矛盾提供解决机制,避免类似闹剧再次上演。 #洞见计划 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52942228?serialId=4385d6fdf375b74843f7d7c51d370895&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8ksMk667#搜狐新闻